日本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诚挚推荐,香港演员余文乐暖心好评的生活工艺大师!
《远乡的手以及手作》是日本木艺大师三谷龙二历时两年半的倾心之作,是一次关于古老匠人精神、生活工艺传承和自我生命价值的追索
福井,京都,松本,三谷龙二曾经久居的3座城市,也是日本匠人文化的缩影。
跟随三谷龙二的足迹,我们得以走访器物之乡、百年老店、手工作坊,遇见遥远城市里专注于“做东西”的人们,其中既有国宝级匠人、当代手艺人,也有甜品师、冶金师。
在旅途中,三谷龙二不断追问:器物如何超越时代留下来?“做东西”对手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生活与工艺在何处有了关联?
请与三谷龙二一起,走进远乡,拜访造物之手,发现美之手作。
继《木之匙》《日日器物帖》后,日本木艺大师三谷龙二带来散文集《远乡的手以及手作》。
沿着成长的足迹,三谷龙二重访福井、京都和松本,与生活在三座城市里的手艺人、工坊主倾心交谈。
这是一次对往日人生的回望,也是对日本手工艺的历史、今生和未来的叩问。
福井是手作之乡,我谷盆、越前漆、岩佐黑板、山元眼镜商会……福井手艺人为日本贡献了别具特色的手作工艺。
京都是传承之都,国宝级木工黑田辰秋、瓷土艺术家娓奈奈子、纸艺家井上由季子……在日本,没有任何地方比京都更重视匠人精神的传承。
松本是工艺新城,松本工艺祭、濑户内生活工艺祭,手艺人与使用者在这座城市聚集交流,工艺与生活的交汇在这里重新开始。
带着一双记忆之眼与现实之眼,三谷龙二与手作的美、生活的美真诚相会。
去福井
旅行开始
我出生于北陆之城福井市,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8岁。其后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举家迁往关西,在大阪和京都一共生活了8年。现在我已移居松本,虽然其间曾有半年的时间在东京逗留,但我真正居住和生活过的只有这三座城市。
现在回想起来,在迁居松本之前,我对“工艺”几乎无甚兴趣。直至如今,从事木制品工作已然近30年,而此前我对这项至今仍乐此不疲的事业居然从未上心,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究竟在内心何处埋有工艺之根,让我最终对它萌生了兴趣呢?不,想来这也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够对工艺产生兴趣的实不多见。也许制作生活用具的工艺,距离生活本身并不算近。我开始思考工艺与生活之间遥远却又接近的关系。
高中时起,我突然开始注重时尚(现在应该更早了吧),那个年代流行的是学院风装扮。我穿着纽扣领休闲衬衫搭配棉质长裤,出没于电车站附近的唱片行和爵士乐咖啡馆。看到书上写着“事物自有其规定,使用时需首先掌握”,从而知道了选择物品也需要遵循规则。
当时喜欢音乐的我,求着父母给自己买了把便宜的电吉他和Guyatone牌的音箱,每天练习吉他,和初中时代的朋友一起组成乐队,一度模仿披头士,模仿“爸爸与妈妈”合唱团(The Mamas & the Papas)。
我还喜欢画画,年少时曾经画过漫画。我与朋友小林君合作,两个人以每月两三本的速度做手绘漫画杂志,只在自己的班级和隔壁班级传阅。当时经常去小林君家玩,他家是做桐木衣柜的,我至今仍能回想起在光线昏暗、铺着木地板的工作间,他的父亲和工匠们劳作时的情景。他们用刨子削刨抽屉,也在里面的设备间加工板材。
高中时我加入了学校的美术部,高二那年一位当代艺术作家来执教,给我们上美术课。年轻真是无所畏惧,上一年之前还在画风景画的同学们,在那一年5月就开始搞起了当代艺术。大家对当代艺术一无所知,却个个兴趣盎然。我也做了木箱子,还用布、天然石块和金属等材料组合在一起做了意义不明的作品。在那时,我能够借机接触到木头、石块、布料、金属等各种材料,也不失为一件益事。第一次做意大利面也是在那时。我站在厨房里,一边看着哥哥买来的伊丹十三的《女人们啊!》,一边做烟肉蛋意大利面。书上说面条必须煮得恰到好处、劲道耐嚼(很难掌握火候),连做饭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伊丹对生活处处都一丝不苟的态度由此可窥,而我也着实被他的文章惊到了(烟肉蛋意大利面的做法,和我现在的做法全然不同)。
就这样,在十几岁男孩子的脑瓜里,对各个领域的好奇和兴趣日益增多,但是工艺,还远远地隐在雾的另一方。
从对生活用具产生兴趣起,我就开始考虑生活和工艺之间的关系。或许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并不了解工艺,我也曾经如此。但同时我也知道另外一些人不惜花费时间精力,通过大量学习,为能够做出实用且美观的生活用具而始终不懈地努力着。在终于可以观察两种世界的今天,我想重回自己曾久居过的福井、京都、松本这三座城市,漫步其中,探访自己熟悉的街道和生息于此的手作世界。记忆之眼与现实之眼,带着这样一双蜻蜓之眼踏上旅途,将会看到什么呢?
首先,我登上了开往福井的列车。
P2-4
第一次去福井采风,是2006年11月的事情了,如今感觉自己仿佛做了一次历时两年半的长河漂流。与人会面,顺流而下继续访问,每一处部是我曾长久生活过的土地,能与现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交谈,与有荣焉。在拜会的人当中,既有产地的匠人,也有做点心的师傅。我的旅行以了解生活与工艺之间的关联为起点,所以希望尽可能地将工艺的框架扩展得更为广阔。
用于生活的工艺,用河井宽次郎的话来说,是用手工完成的工业——拣选材料,认真制作,做出外观优美的生活用品。与讲究奢华的材料和做工略有不同,它最重要的是在追求产品品质和适用于生活这两方面取得平衡。人们在选择物品的时候,总会考虑它在房间里的协调性。我总是喜欢选用那些美丽却又不动声色的物品。工艺不能脱离生活,生活者的视角是很重要的。
通过这次走访,看到福井、京都还有松本这三座城市的工艺,我发觉它们各有各的特点。福井是真正的匠人之城。与另外两地相比,也许是因为观光者以及外来人口较少的缘故吧,过去的工作方式还很好地保留着。京都,制作本身自不必说,支持这种制作的工具店、材料店以及消费者等守护着工艺,令其综合性基础保持着结实和完整。而松本,则盛产拥有个人工坊的制作家。
最后,对采风时给予我莫大帮助的人们,在此表示感谢。大家的出色工作,使我多方受教,收获颇丰,若有机会,请允许我再行拜访。设计师渡部浩美,谢谢你做出美而妥帖的装帧排版,还有一起旅行的编辑丹治史彦曾把在京都突发腰痛的我,特意送回了松本。感谢各位的照顾与支持。
于我而言,做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旅程。
2009年5月 三谷龙二
三谷的作品充满了“触感”。可能是因为要“用手触摸这世界”的企图存在于他的作品中,才能让人仅仅在看的时候,就记住了仿佛触摸到“看不见的真实”的那种感觉。
——伊坂幸太郎(日本作家)
木工设计师三谷龙二,以创作者和生活者的姿态,讲述亲自拜访过的街道,凝视手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字安静,图片精美,一本好书。
——日本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