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孤舍/李有干文集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李有干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有干文集》这套书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全套共八册,包括五本长篇和三本中短篇集,将李有干先生数十年来绝大部分创作成果囊括在内。这套书的出版,必会受到广大读者、家长以及评论家们的青睐。它不仅为成果丰硕的乡村儿童小说市场锦上添花,更将成为新的阅读经典,同时,也为水乡书写的文字柱石刻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本书是其中的《小孤舍》分册,为长篇小说,获《儿童文学》中篇小说擂台赛银奖。

内容推荐

《小孤舍》是由7个小故事编织成的一部中篇故事集。水是流动的,李有干先生以水乡水网为内涵的创作思维也强调激荡和弹性。农村与城市天悬地隔,特别体现在风俗习惯上。时至今日,农村儿童比祖辈们面临更大的城市文明的冲击。李有干先生用精炼的语言,精到的情节,精彩的故事,浇灌出一个个具有水润光泽的短篇故事,同时也冶铸出一个个水乡书写的语言范本。

目录

序 曹文轩

绑架

小孤舍

旱船

倒霉的粮食

黑陶罐

无尾猫

乡下人,城里人

试读章节

月亮很不真实地悬在天空,风从无边无际的海上吹来,空气中流淌着苦涩的味道。城墙似的海堤张开巨臂,拥着一湾平静的海水,海港就像躺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那样睡熟了。

港湾里泊着千百艘大大小小的船只,都不是那种船头高高翘起,舷边挂着挡浪板桅樯林立的海上渔船,而是内河常见的运输船、小木船和带有挂桨机的农用船。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到海上捕捞鳗鱼苗来了。因为天气预报三日内将有九至十级大风,所有船只都不能出海,只好泊在港湾里避风,已经等了两天,却不见起风,没一个不心急如火。也许今天能出海,天还没亮就忙着生火做饭。

升起第一缕炊烟的同样是条农船,几张芦席搭起简陋的船篷,船头上放着一堆渔网,后艄的一角用砖块和泥巴垒起锅灶,一个十六岁的男孩,赤裸着半截黑油油的身子,正往灶膛里填柴火。火燃得很旺,红红的火苗像鲜亮的舌头从灶膛里吐出来,一舔一舔的,映红了他那毛茸茸的棱角分明的脸。豆大的汗珠在脊梁上蠕动,就像刚刷过的油锅滚动着的水珠。

男孩名叫五碗。

坐在船头上的石轶山,四十出头,粗壮结实的身体使船头略见下沉。他不时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一脸的疑惑。石轶山既是一村之长,又是五碗的嫡亲二叔,来自二百多里外的一个叫哑巴湖的村子,那里沟河纵横,渠塘密布,祖辈守着荒凉的荡田以耕种为生,多少年来一直过着半饥不饱的穷日子,现在得着捕捞鳗鱼苗能发财的机会,谁不想富起来,几乎在一夜之间,把百多只取肥装草的农船,改成了捕捞船,在他的率领下,到黑沙港闯世界来了。

黑沙港海域处于黄河和长江水流的汇合处,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鳗鱼苗理想的栖息地和聚合点。于是,成千上万的捕捞船蜂拥而至,顶风冒浪地进行捕捞。这里的鳗鱼苗身长体粗,品种优良,放养的成活率高,因此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做鳗鱼苗生意的大款和二道贩子也都跟着来了。

鳗鱼,又称白鳝,一种像蛇一样的鬼东西。由于繁殖的条件十分独特,至今仍未找到人工育苗的方法,只能到海上来捕捞鱼种,不知从哪年哪月开始,鳗鱼成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其价格不断上扬。水涨船高,鳗鱼苗也随之身价百倍,一条细如发丝,不到寸长的幼苗,其价格高达十多元。尽管每年都有捕捞船葬身海底,死于海上的人接连不断,但每到捕捞季节,汇聚而来的船只却有增无减,到海上来“淘金”的狂潮越掀越热。

天刚亮,五碗做好早饭,石轶山刚拿起碗筷,村里人就从各自的船上涌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能不能出海。

就在这时候,一辆豪华轿车沿着海堤疾驶而来,嘎的一声在码头上刹住。车门打开,走下一个十分阔气的女人,身后跟着一个和五碗差不多大的男孩,干巴吊筋,瘦得像猴儿似的,脖子上挂着长镜头照相机,一下车就打开镜头,咔嚓咔嚓地拍照。这女人,是城里水产收购公司的总经理,哑巴湖人称她女老板,身后是她的儿子肖米,是来海上兜风的。

女老板专做鳗鱼苗生意,自称跨国公司,收的鳗鱼苗直销国外,早晨收的货,中午就用飞机运抵日本。半年前,女老板向石轶山提出哑巴湖人捕捞的鳗鱼苗她可以包销,并给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价格,条件是定期来海边接货,年终一次付款。石轶山去了一趟城里,回来说确实是家大公司,运货的汽车排成一溜儿,办公楼金碧辉煌,大理石地面亮得叫人不忍心往下踩。村里人说卖给二道贩子要压价,人家给的价钱不低,这生意能做。石轶山再去城里时,女老板十分爽气地甩过一摞票子。女老板说你们缺钱用,我先付五十万定金。此后,石轶山便让会计随船过秤记账,把各家各户捕捞的鱼苗集中起来,每隔三天女老板来一趟车,拉走活蹦鲜跳的鱼苗。这几天村会计生病来不了,石轶山便让五碗来帮着记账。

P11-13

序言

鲁迅文学院建院六十周年(它的前身是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我代表客座教授讲话,有一段文字讲的就是李有干老师,因为他曾是文学讲习所的学员。我说,文学讲习所,也就是中国文学界的黄埔军校。我说,我始终以李有干先生为我的老师为荣。我在那个讲话中,讲到了李有干先生的品质。

说李有干先生离不开这样几个词:一、干净;二、风度;三、智慧;四、执著。

干净。

一个月前,我在浙江富阳“郁达夫小说奖研讨会”上讲到郁达夫时,讲到了“干净”这个词。郁达夫一生干净,由表及里的干净。这个词用在李有干先生身上,同样十分贴切。李有干先生这个人,永远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人。从穿到吃、到住,都是一番干净。这是一个一年四季,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清新气息的人。干干净净的衣着,干干净净的身体,不穿不洁的衣服,不吃不洁的食品,不说不洁的语言。这种清洁同样弥漫到了他的文字之中。他写了这么多年的作品,无论是给成人写的,还是给孩子写的,都很干净,干干净净的语言,干干净净的意象,干干净净的思想。这一切,可能与水有关。他是在水边长大又是在水边生活的人,水不仅关乎他物质生命,也关乎他精神生命。无处不在的河流,使他明白了干净的美学意义,甚至是哲学意义。在当代文学纷纷将文字交给肮脏时,李有干先生的文字所具有的清流品质,当是我们这些从事写作的人,要认真面对,并应该有所敬意的。

风度。

干净的人不一定有风度,而李有干先生不仅干净,而且有风度。像他这样有风度的男子,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多。一举手一投足,走路、交谈、带球上篮、坐在案前写作或坐在藤椅上接受冬天温暖的阳光。你都可以看到他的优雅的姿态。这个姿态不是做出来的,是天成,是文化教养之后的自然流露。

这样一个男人,在很早之前就影响了我。

作为一个男人,他在这块土地上优雅地行走了八十多年,他这般风度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受到了人作为一个物种的优越。如今,这种有风度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这个社会,好像也不在意风度了。这个意识的淡漠,是很糟糕的。我曾说过,当年鲁迅先生他们那一拨人,身体无论高矮、体形无论胖瘦,都是很有风度的。他们当年留下来的那些黑白照片,总让我们肃然起敬。而再看今天的人——在照相器材高度先进的今天,这些人的照片,总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那么究竟是什么呢?风度!

李有干先生的人生是高质量的人生。因为他风度翩翩地生活了八十多年,并且将继续健康、风度翩翩地生活下去。

智慧。

这个人的智慧,我想,是所有与他共事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他与他的家人、同事以及领导相处着,在所有关系中,他都找到了最恰当最完美的相处方式。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他的智慧。不卑不亢,永远的不卑不亢。在他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被他的智慧所消解的。他的生存本身,就是智慧的结果。几十年的淡定,不论身处何种境地,在盐城这一方土地上。悠然自得,是一大智慧。这一点,是值得我一生揣摩,一生体悟,一生学习的。

坚定。

这个人的意志,是出类拔萃的。从我认识他的那一天开始,我就知道了意志这个词。不论是做什么事情,他总是要把事情做得最好、最彻底、最完美无缺。哪怕是为家中添置一件家具——这家具也一定是最精致、最合理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他提着一只包,坐在下乡的轮船上,走在大河边、乡间小道,无论炎暑还是寒冬,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他的步伐。

他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他从没有放弃他的少年时的文学理想。他沿着早在许多年前定下的道路,一路向前,从不犹疑。这种坚定,是一种上等的人格,是我们应当持有的品质。

这个已经八十高龄的人,无论是肉体生命还是精神生命,都比他的年龄要年轻许多。这个让人们羡慕的状态,也是他性情、胸怀和人生境界的结果。

书评(媒体评论)

李有干先生的文字总在表现人类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人给予无限同情。他对文学之功能的理解是朴素而又透彻的:文学是对人的抚慰。他注意到了困境中的肉体与受伤的灵魂。他永远站在弱者一边,为他们担忧,为他们焦愁。他相信这个世界,相信人,且从不放弃希望。

他一直在写作,从未有过停顿,从未有过懈怠。文学成了他存在的理由,成了他生活的依托与动力。他真诚地亲近文字,用他的一生。

我愿意永远做他的读者。

——曹文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