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郢都少女
百年诅咒
世间从来没有忠诚,那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世间也从来没有背叛,那是因为忠诚的代价太大。
楚国,郢都,章台宫,见证了这句名言。
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和长江下游的小国一一吴国,发生了一次凄厉的死斗,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势大力雄的楚国竟然战败了。当时楚国的军队统帅、令尹(相国)公子囊瓦看到了吴国的兴起,担忧地说:“我担心百年之内,郢一定会被攻破啊!”于是下令加高加厚了自己家的围墙,并上书要求扩建郢都的防御体系。然而泱泱大国楚并没有把吴国放在心上,他们尽情地耻笑了这位他们眼中的胆小鬼,然后继续自己的歌舞升平。
十几年后,楚国发生了内乱,楚国的大贵族申公巫臣逃奔到晋国,而他家族的财富和土地,被其他贵族瓜分,并被直接灭族。这种突破贵族斗争法则下限的行为,让申公巫臣产生了毁天灭地的冲动,他写信对楚国人说:“我要让楚国人疲于奔命。”于是,这个男人疯狂地游说他人,集合所有的力量发展建设吴国,让它成为楚国的肉中刺、眼中钉。
又十几年过去了,楚国再一次发生了内乱,就连太子都被杀了,隶属于太子的势力被连根拔起。一代智者、忠臣、义士太子太傅伍奢在行刑前,对杀害自己的楚王说:“我有两个经天纬地的儿子,如果让他们逃离楚国,那么必成为楚之大患。请主上派人到家让他们一死吧!”接着又叹气说:“大儿子性格沉稳而平和,估计会遵从您的死亡命令;小儿子则性格刚烈而奋发,一定会逃跑而报复楚国的。”楚王听了很诧异,对大贵族来说,这种忠诚不会带来任何感动。于是听从建议,派使者去杀伍家的儿子。
接着发生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伍子胥奔吴、专诸刺王僚、孙武校场斩美姬……二十年后,在伍奢之子伍子胥的帮助下,弱小的吴国后来居上,彻底打败楚国,攻入郢都。
这个时候离郢都将会被攻破的预言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
吴军进入郢都后,烧杀抢掠,将楚国多年积累的财富和大国威严毁于一旦。对来自蛮荒之地的吴军来说,郢都实在是太繁华了,而且伍子胥有意放纵军纪,好让士兵们彻底毁灭郢都。诛杀伍奢一族的楚平王此时已经去世,而且在去世前就得知伍子胥在吴国日夜思念报复,于是楚平王在病危的时候,就下令在郢都南区开挖出一个人工湖,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湖底,然后葬入棺椁,引河水蓄满湖水,以确保自己的死后安宁。
哪想到伍子胥的滔天恨意,岂是一个小小的湖泊能阻拦的?他下令征发楚国三万民夫,切断河道,抽干湖水,然后毁去陵墓,将楚平王的尸首暴晒,然后一边焚烧帛书、祷告祖先,一边披头散发,亲自鞭尸三百。这种行为恍如魔鬼,就连吴国将卒都骇然色变。
消息传出后,本就因为遭受吴军横行无忌的楚国民众更是睚眦进裂,义愤填膺。他们团结在各个贵族身边,以贵族死士为核心,与吴国军队死战。曾经,伍子胥出奔楚国时,对自己的好友申包胥说:“我在楚国蒙受这么大的冤屈,而偌大的楚国竟然没有一个君子为我申冤;我从郢都一直逃到楚国边境,这么多楚国人竟然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这是一个该死的国家啊,如果不灭亡,哪有什么天理在呢?我在此向皇天后土发誓,有一天我必将攻破郢都,洗涤这罪恶之城。”申包胥听到伍子胥的誓言后说:“楚国有错,难道你这种誓言不是一种错误吗?以暴易暴,难道就符合天理吗?我听说错误的誓愿,不会有神明可以接受的。我年轻位卑,现在不能帮助你,已经是一个错误了,如果等你以后攻打楚国,我不阻止你,就会是另外一个错误。我也立下誓言,你如果攻破郢都,我就一定会恢复楚国。”
现在,伍子胥的誓言应验了,申包胥也目睹了郢都的惨状,连夜疾奔到秦国都城咸阳,向秦国君孝公求救。但是,秦国鞭长莫及,而且很显然希望楚国在吴国的蹂躏下更加疲弱,所以借口有大臣阻拦,拒绝了申包胥的要求。申包胥于是立于秦国的朝堂上,连哭七日七夜,最后血都哭出来了。这一行为感动了秦国人,秦孝公慨叹说:“楚国无道,有臣子投奔敌国来灭故国。可是有申包胥这样的臣子,楚国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于是,秦国出兵车七百乘,在申包胥的引领下,入郢都帮助楚国平叛。
申包胥率领的秦兵抵达郢都,得到了楚国士民的帮助,迅速以少数兵力与吴军对峙。申包胥派人去见伍子胥说:“你今天已经应验了你的誓言,但是鞭尸君王,难道不觉得过分?”伍子胥听完后,伤心地回答道:“我背离了自己的故国,是为不忠;违背了父亲让我自杀的命令,是为不孝;接近侠客,却是利用他的命,是为不义;如果我再不验证誓言,那就是不信,还怎么能在这个世间立足?郢都是一个罪恶之城啊,这里的一切都如同太阳西下,而归途遥远,我还能怎么办啊?我这个罪人只能倒退着往后走,用错误的方法来应对罪恶的世界。”“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
这番宣言之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伍子胥对楚国和郢都的诅咒。有人评价说:“伍子胥快要灭亡,究竟是谁要为他陪葬呢?”
其后,申包胥在秦兵的帮助下,带领楚国士民复国,而伍子胥则因为功高震主,不久被吴王赐死。然后是吴越争霸,春秋结束,七国称雄……不过,历史大潮中,曾经可以和整个黄河流域国家抗衡的楚国,在吴国的打击下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甚至不能抗衡秦国的锋芒了。
百年时间过去了,罪恶之城依然繁华无比,然而一代人雄伍子胥的诅咒依然萦绕在人们心中:用错误的方法才能应对罪恶的世界。P8-11
芈月去世了,成为了秦宣太后,然后被封印成一个符号,挂在了史书上,逐渐湮灭在时间中。
但是,有些人存在过,就不会湮灭痕迹。虽然古代的史书经过史学家的重重润饰和男权社会一层层的压制,再也没有人可以确切看到这位奇女子的风貌,但秦宣太后的名字和事迹还是在民间野史中流传下来了。
渭水河源有一座小山峰,当地人称之为太后山。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史学家考证,这个地方没有过什么太后出现在这里。然而,当地却有另外一个恐怖的民间故事流传。
话说,上古的时候,渭水河源住着一个狼妖,从很远的地方抢来民间的女子为妻。那个女子本来已经有身孕了。然而,因为丈夫被狼妖杀死,所以也只能忍辱负重地苟活下来了。
等过了十年后,狼妖终于生了疑心:他一直以为第一个孩子是他的,可是等到后面两个孩子出生,和长子一比较,长子聪明而勇敢,后面的两个儿子则贪婪而怯懦。
中间有几次狼妖对长子试探,而长子在母亲的帮助下,躲避狼妖的试探,在两个阴险的弟弟嫉妒下长大的故事,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十八年后,儿子终于长大了,他的力量足可以比拟狼妖了。于是他和母亲合谋,买了鲜美的羊羔,在羊羔的腹中放上美味的酒水。狼妖受到鲜嫩的羊羔吸引,连皮带骨地吞掉了羊羔肉,喝下了美酒,陷入了昏睡之中。
于是,儿子趁着狼妖熟睡的机会,砍下了他的头颅。然后自己带着这个头颅,假传命令,让狼妖内部发生动乱。最后一场大战下来,狼妖一族损失惨重,那两个阴险的同母异父弟弟也被儿子亲手杀死了。
这个英雄的孩子杀掉了狼妖,除掉了当地的祸害,被其他百姓当作英雄来崇拜,他就率领这些百姓开垦土地,继续打败其他的怪物,最后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这个民间故事以上的部分,和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一样,这则故事的结尾部分,可能隐藏着非同一般的史实。
新的国王王国很强大,但是有一个人威胁着王国的安全,那就是国王的母亲。她生下了国王,知道国王所有的缺点。于是国王派人跟母亲说,自己得了重病,梦到狼妖在自己的梦中作祟,所以想要母亲到曾经居住的山洞里,拿着狼妖的头颅,让它和身体合在一起,并祭拜一下。
国王的母亲很轻易地答应了,然后她进了山洞以后,国王就和自己的手下堵住了山洞,最后国王的母亲就这样饿死了,而国王则宣布:狼妖的魂魄杀死了国王的母亲。
后面的半截故事,和前半部分完全不搭界,而那个山洞,就是太后山上的山洞。 结合传说,就可以知道,这则故事兴许是一些秦人在为宣太后鸣不平吧。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无论人有着怎样的较量,又有着怎样的挣扎,总是在时间面前苍白无力,很快就不见踪影了。
然而,在曾经的时间里,有一个女子,在天空下,对命运发出了声音,努力地与强权对峙,然后又温柔地回归到大地的怀抱!
这就足够了。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这时,卫国的年轻公子鞅来到了秦孝公的面前。那天晚上,灯火摇曳,两个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促膝长谈。在昏暗的灯火中,他们说着激昂的话语,畅想着未来,谋划着策略……
一百多年后,中年的君主秦始皇站在了祭天台上,焚香上表,祈祷上苍。平静华丽的外衣下裹着激动而兴奋的心,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在震天的山呼万岁声中,嬴政回想着祖辈的荣耀,老秦人的奋斗,关中的鲜血……
这是秦国历史的开端和结束。
之前,秦国只能说是一个半成品的政权,从野蛮中生长出来,龇牙咧嘴,对文明保持着渴望和天生的警惕。它们希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得到文明的沐浴,但是又茫然不知所措,在落后的牢笼里撞得头破血流。
之后,秦国变成了大杂烩的秦王朝,在新旧统治秩序中畸形发育,趾高气扬,对法律怀有信赖和绝对的虔诚。它们希望奠定属于秦人的万世基业,得到神的祝福,但是又墨守成规,在时代的洪流中最终败落成尘。
只有在这两者之间是属于秦国的历史,那是一个全民向上的时代:法律公正而循环的运行;君王睿智而富于进取;大臣开拓且来自于天下各地;将士勇于公战而嗜血;百姓怯于私斗而守纪……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古典时代的理想国。
在这个国家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那个女人——秦宣太后芈月。
从商鞅到秦始皇的一百年历史中,有一半的时间,秦国实际上由这个楚国的女子掌握着。她一方面用阴谋来铸造自己在秦国的统治地位,提拔楚国亲贵又打击楚国,亲养秦王又疏远宗族;另一方面以阳谋来为秦国开疆拓土,延续无年不战的传统,重用战无不胜的白起,引进三晋人入朝堂,连横齐、魏,给秦王以实至名归的王冠。
芈月执掌秦国朝堂是一个偶然。因为在秦国的政治制度中,是没有太后可以插手朝堂的空地的,而在秦国的历史中,权力的分配从来都没有女人的身影。而且秦国有着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君王年幼的时候,也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宗室贵族和辅政大臣能迅速补上权力的空白。秦武王突然逝世,经过争斗,秦昭王少年即位,各方势力相持不下,形成平衡,最后形成了宣太后芈月垂帘听政的局面——太后作为傀儡能让所有的势力心安。
可是这些贵族大臣们轻视了这个女子。
芈月在秦国朝堂上合纵连横,很快掌握了实权,还起用了魏冉、白起等一批新锐,给秦国朝堂带来了新风。然后利用这次朝堂变化,深化秦国商鞅变法的改革,最后在完成内部整合后,迅速转为对外扩张。 芈月时代,秦国处于一个稳步扩张期。对三晋、楚国的蚕食,对胡人的胜利,并成功消化这些胜利的果实,为芈月的权力执掌写了背书,不断获得的新利益将秦国所有的阶层和势力集团紧密联结在芈月周围。
然而,芈月作为一个来自楚国的女人执掌秦国大权,有着天生的缺陷,无法获得制度上的合理性是她无法摆脱的束缚。所以,她必须依靠楚国在秦国的贵族和亲信小人来行使权力,并且不断用阴谋和权术来排斥异己,因此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敌人。
最后,这所有的芈月反对者聚集在秦昭王身边,推动者这位同样雄才大略,并且在芈月的耳提面命下不缺乏手段的君王走到了芈月的对立面。等到芈月年老,秦昭王轻松发起了一次政变,驱逐了魏冉,软禁了芈月。
之后,就是芈月和魏冉对秦昭王的反击,而这次权力的博弈导致了最大一次的战国杀戮——长平之战。秦昭王获胜,而芈月则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并在桐宫中孤独地死去。
秦宣太后芈月是秦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她在制度和策略上并没有什么新的建树,但是萧规曹随,继往开来,做到了一个统治者的本分。
然而,这位历史上的太后,宛若舞台上的戏子,浓墨重彩,满头珠翠,开口“哀家”,口蜜腹剑……而我们则更多的是关注这个女子。
那一年,郢都春早,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怀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少女,离开家乡,谁也不知道她是如何的柔肠百结。
那一年,咸阳更晚,银装素裹,孤灯残豆,陷入对过去满满回忆的老妪,溘然长逝,谁也不知道她是如何的沧桑满怀。
这就是历史,逝者如斯,卷走天下、王冠和女人。
公元前343年春,楚公子商猎于郢都南野。
说是去狩猎,可是只能算是散心,一路上,身边的侍卫尽职尽责,把所有有威胁的野生动物全部放倒了,只留下狐、兔等小动物。所以,到了傍晚,在一阵阵的喝彩声中,公子商猎获了十二只兔子、七只狐狸,还有几只小獐。
回到宿营地,宦官景谄媚着说:“公子,今日里收获不错。公子箭无虚发,你看所有的皮子都保存完整。”
“唉,”公子商一脸的不开心,“难道我就一辈子做一个射兔的王子,然后在你们这群小人谄媚声中度过一生吗?”——除了康熙这样的奇葩“明君”,任何一个王都不能忍受一辈子射兔猎狐吧。
这里都是自己的亲信心腹,所以公子商不介意吐露自己的心意。可是他们也只能是做自己的亲信心腹,谁又能成为公子商的孙叔敖和子反呢?
想到这里,公子商觉得心里很郁闷,看到侍卫们开心地处理猎物,他突然觉得无法忍受这种欢乐,于是他站起身来,说道:“我出去走走,一会儿就回来,不用跟着我。”
说是如此,但是还是有几个侍卫远远地跟着他走。
在月光的照耀下,公子商漫无目的地在荒野里闲逛。突然惊起一只夜枭,嘎嘎的叫了两声之后,就笔直地往前飞去。公子商看了两眼,转身回走,夜枭又发出两声叫唤,似乎对公子商惊醒自己的好梦后又离开表示不满。“竟然被一个飞禽挑衅了。”公子商毕竟年轻,他朝着夜枭的方位紧走两步,嘴巴里发出“呔”的声音。
夜枭飞起,往前飞一小段路,接着又停在枝头,发出挑衅的“嘎嘎”声。然后公子商又快步跟上,驱赶着这不识趣的扁毛畜生。
这个过程来回两三次,公子商突然心中一动:“这难道是天上的使者来指引我吗?”
于是,他不管不顾地一直走去,一个时辰之后,突然他觉得来到了仙境。
早春的夜晚,稀疏荒原上,一个身上披着轻纱的女子在舞蹈。林地里的雾气上来了,白色的雾霭遮盖了大地,也让女子的身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远处传来柔缓的鼓乐声,随着鼓声的节奏,女子扭动她的腰肢,如同水蛇一样撩拨着雾气,又好像早春的花儿,在风中摆动。
远处的侍卫有一个抽出自己的佩剑就想上前保护公子,另外一个年长的急忙拉住他,低声地说:“这是傩舞,祭春之神,不要莽撞。”
公子商知道天神引导自己来到了这里。所以,他一步步地走过去。他的眼神迷离,心神完全被女子的舞蹈所占据,神态有着前所未有的平和。
跳舞的舞女转过身来,看着公子商的外貌、衣着和身上的佩剑,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然后慢慢地倾倒在公子商的怀中。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公子商从熟睡中醒来,发现佳人已经走了。他心满意足地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伸手招了招,让侍卫首领走过来。他笑着说道:“你处理一下后事吧!”
尽职尽责、身上全是露水的侍卫首领弯腰行礼,恭敬地回答:“公子,淑女是傩舞的祭师。”——淑女就是指贵族身份的女子,那么就不能和女奴一样直接带入宫中啊。
“这样啊!”公子商想了想,伸手从自己的腰上摘下一块玉佩,“拿给她。告诉她,如果是男子,就命名为灵;如果是女子,就取名为月。”春之神的傩舞本来就有交配的环节,必须孕育生命,所以公子商根本不怀疑女祭师不会怀上自己的孩子。
侍卫首领接过玉佩,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听见远处有人呼喊:“主(上),大王有召,立刻回宫。”
听出了是宦官景的声音,公子商回答:“何事?”
宦官景飞快地跑到公子商身边,行大礼跪下,严肃地说:“主(上),大王有召。”
结合宦官景行的礼仪,公子商听出了他称呼中的差别:“主?可是大王要立我为太子?”
宦官景低头说道:“小人不敢置喙。”
是不敢,而不是否认。公子商知道自己谋划的大事成了,他飞快地跳上宫中使者带来的广车,在临上车的时候,他突然看了看昨天晚上的风流现场方向,笑着说:“武伯,天神的指引果然是吉兆啊,过几日把她带入宫中。”——现在是太子,以后就是大王了,那么收一个贵族女子的祭师作为侍妾不算是失礼。
“是。”侍卫首领压抑不住兴奋。刚才太子商称他为“武”,意思就是他以后成了大王,自己就是章台宫侍卫首领,一下子从国人成为一个小贵族,内心的激动当然是无法抑制住的。
所有人都很开心,而在这快乐中,芈月命运的轨迹被决定了,从作为一个公主开始。
《芈月传(历史上的大秦宣皇后)》由安安编著,讲述了公元前328年,来自楚国的庶出王女芈月作为陪嫁进入秦惠文王的后宫,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她历经三代秦王又执掌半个世纪的大秦,她诅咒自己的亲生姐姐又杀死了自己的枕边人,她提拔贤臣名将又抛弃忠臣义士,她处死了两个儿子又被最宠爱的长子囚禁……最终,所有的反对者聚集在秦昭襄王身边,导致了最大一次的战国杀戮——长平之战。秦昭襄王获胜,而芈月则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并在桐宫中孤独的死去。
为何天真无邪的少女变成残酷无情的政客?
为何无数的铁骨男儿拜倒在她的石蕾持下?
为何波谲云诡的权争被女流之辈玩弄于骨掌?
为何五千年青史绕不开这顶血色的王冠?
……
安安编著的《芈月传(历史上的大秦宣皇后)》带你走进战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展现秦国第一太后芈月纵情恣意、爱恨情仇、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