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傅作义的三十五军成‘七路半’了!”
忻口战役后,太原失陷,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和八路军总部一同撤到晋南临汾、洪洞一带,继续合作抗敌。
一九三八年初,傅作义任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总部驻离石县柳林镇。
随着战争的发展,随着与八路军接触的增多,傅作义的脑海里不时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国民党正面战场军队可谓不少,装备也算精良,但士气低落,战果甚微,甚至节节败退;八路军人数不多,装备很差,但士气高昂,能打一个个胜仗,这是为什么?
“你说这是为什么?”一次,他把周北峰找到办公室,谈了这些现象后便直接发问。
身材瘦高、一副书生模样的周北峰,与傅作义是晋南同乡,二人交往甚早甚密。周北峰早年留法时加人共产党,被称为“红色教授”。抗战前,曾在太原参加组织过“中外语文学会”,创办过左派杂志《中外论坛》和进步书店。抗战开始后,周北峰在傅作义部做政治工作。
“……我也在琢磨,八路军虎虎生气,而我军摆脱不了颓势。”周北峰也只谈了现象,未能深究原因。
傅作义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忽然,他停住步子,转过身来:“北峰,你到延安走一趟,去见毛泽东!”
周北峰没想到傅作义会下此命令,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是这样,你去,去向中共最高领导人表明我部愿与共产党、八路军精诚团结、共同抗日的意愿,同时,也开开眼界。”傅作义诚恳地说,“要取得抗战的胜利,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人家共产党、八路军的好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呢?”
周北峰欣然受命,几天后,便直奔延安。
初到延安,周北峰颇感拘谨。没几天,毛泽东安排时间,在自己住的窑洞里会见了他。
“宜生派你到延安来,我们很欢迎哟!”毛泽东浓重的湘音、爽朗的笑声,使周北峰感到很亲切。
周北峰转告了傅作义的意思。
“宜生真心抗日且屡建战功,我们看得清楚,全国民众看得清楚。早在一九三六年八月十四日,我党就派南汉宸同志带着我的信到绥远,函请傅将军毅然抗日。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又派彭雪枫同志带我的信去见傅将军,再度激励将军抗日。傅将军收复百灵庙的捷报传出后,我党首先发出贺电,并派南汉宸率团慰问。”
周北峰说:“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先生的支持,给了傅将军极大的鼓励,他念念不忘。”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请周先生转告傅将军,只要他抗日,共产党一定支持他。共产党说话是算数的。” “一定,一定!”
周北峰满心欢喜,正要起身告辞,毛泽东告诉他:“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正在延安,你应该与他们见个面,好好谈一谈。”
按照毛泽东的安排,第二天,周北峰见到了贺龙、萧克,作了推心置腹的长谈。
几天后,周北峰回到北路军总部,向傅作义汇报了延安之行的情况。汇报到毛泽东接见的情况时,傅作义听得聚精会神。周北峰很快被傅作义任命为北路军总司令部战地工作委员会主任,原绥远省政府的于纯斋、周钧被任命为委员,负责与八路军保持联系。
一九三八年三月中旬,傅作义指派周钧到岚县参加晋西北地区动员新战士大会。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组织部长南汉宸、分配部副部长武新宇主持了大会。一二〇师政委关向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加了大会。
会上,周钧介绍了三十五军严重减员的情况。续范亭等当即决定,为三十五军动员新战士三千五百多人,补充战斗力。
一天深夜,傅作义把周北峰、周钧等人喊到自己的办公室:“你们与共产党都接触过了,你们再谈谈对共产党、八路军的看法吧!”
周北峰、周钧等人讲了对共产党、八路军表示好感的许多话。
大家说完后,目光都投向了傅作义。
傅作义沉思着,两三分钟后站了起来:“我与诸位的看法毫无二致,共产党与我们团结抗日是一致的,八路军那一套是切实可行、深得民心的。对人家的好东西,光夸赞一番没用,得实实在在地学呀!”
傅作义这么一说,周北峰等人活跃起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应该学习八路军,改造三十五军。
看看大家都讲得差不多了,傅作义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说:“这样,眼下我们先实行两条。第一条是成立军政干部训练学校,培训干部;第二条是参照八路军的做法,建立政治工作机构。”
几天后,三十五军军政干部训练学校在柳林宣告成立了,傅作义亲自兼任校长。思想进步的青年军官苏开元被任命为教育长,主持日常的训练工作。共产党员杨子明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
“学员嘛,既要年轻,有文化,又要有抗日热情。这样吧,你们去招一些流亡的学生来。”傅作义吩咐。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