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印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乌·斯日古楞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乌·斯日古楞著的《印土》塑造了以萨仁为代表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新牧民群像,并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作者以社会道德、人性光芒、乡土精神来化解、吸纳社会矛盾和人间丑恶的理想。语言朴实自然,民间谚语俗语的大量穿插散发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

内容推荐

乌·斯日古楞著的《印土》描写蒙古族牧民萨仁失去丈夫后从草原来到城市,最终又从城市回归草原的故事,揭示了牧区在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遭遇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讴歌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1

斯崎敖包那达慕。褴褛的乌云飘洒着阵阵细雨。那达慕在阵雨的间歇中时断时续地进行着,夕阳下沉到哈那头上时只剩下争夺冠亚军的两位摔跤手。人们起大早奔这个大地的心脏般凸起的斯崎敖包而来,此时有马的已经骑上了马,有摩托车的也跨上了摩托车,一旦两位选手见分晓,他们随时准备各自回家。说起来也怪,人们早晨出来时仿佛被招魂般着急,晚上回去时好像被幽灵追赶似的忙慌。看来,人就是在这种着急忙慌中度过一生。然而,不看到这两个摔跤手分出高低来,这些人怎么着急忙慌也绝不会走。长调依然悠扬地回荡着。在摔跤场上,有人必胜,有人必败,这是众所周知的规律。此刻,这些观众一睹为快的心情比祭祀敖包时更为迫切。在一片屏气凝神的紧张气氛中,两位摔跤手甩动着用绫罗绸缎做成的护身结出场了。从左侧跳将出来的人中等身材,拱起的鼻子,一身隆起的肌肉,黑红脸膛儿。这位年轻人从睁开眼睛会走路起便是看着敖包长大的,是个不折不扣的本土黄毛小伙儿。斯崎敖包一带出著名摔跤手是远近闻名的。这个年轻人仿佛继承传统般横空出世,身材魁梧力气大,从哪个方面说,从哪个方面瞅都被人们看好。众多祭祀者都觉得,只有这个年轻人拔头筹,祭祀敖包那达慕才算圆满收官——这在他们的脸上、嘴上表达得淋漓尽致。从右侧跃出来的年轻人留着黑亮的络腮胡子,身体犹如铁塔般高大威猛,给祭祀者们的心上笼罩了一层阴影。在摔跤场上,两个年轻人是平等的。从地界划分上,人们把铁塔般年轻人称作是外地摔跤手。

广播介绍前者:“斯崎敖包的苏力德。”

介绍后者:“其呼尔图的朝克。”

冠军争夺战就此拉开了序幕。两个年轻人握手致意后争先下手。起初苏力德后退躲闪着,左顾右看仿佛在寻找机会。朝克则一味地进攻。

“看来今年苏力德还要输……”

“差不多,过分老练了……”

“苏力德已经输了两次,今年再输就三次了……”人们一边观看两人的摔跤一边议论纷纷。一个手里提着绿色啤酒瓶的狂傲青年说:“你们不要放屁……在斯崎敖包那达慕上三次夺冠的人还没出生呢!”他趁着酒劲当众扔出呛人的臭话,引来四面八方无数个白眼仁。但他照说不误。

“现在没出生,将来也许吧,但在我们这时代不好说。”狂傲青年说的虽然是酒话,但“斯崎敖包那达慕没有三次夺冠的摔跤手”这话跟当地传说是吻合的,所以绝大多数祭祀者在心里赞同说“这话也对”。一个蔫巴青年摇摇晃晃走过来,贴在狂傲青年的耳朵上悄声说:“如果这地方的妇女没有全避孕,肯定能生出来。你能管住她们吗?这方面斯崎人能做到的吧。”

“如果是那样,祭祀这个敖包干他妈啥……”狂傲青年将酒瓶往地上一蹾,啤酒沫子蹿出来喷了他一脸,活像一头发情的公驼。

“我的喇嘛爷,你这是成啥了?就差用胸口轰了。那样就不折不扣一个六月里发情的公驼……”那个蔫巴青年油嘴滑舌道。

“我知道的东西未必你都知道。敖包注定有一个守护神,知道不?只有那个守护神才能决定谁赢谁输,不是你耍点小聪明就能决定了的。”狂傲青年这样说了,向周围投去求援的眼神,坐在原地摇摇晃晃地等待着回应。此时如果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他随时准备跳将起来欢呼。旁边坐着两位老者,他们面面相觑,互相交换的眼神明明在说:“虽然是酒话,但也是有道理……”狂傲青年没发现这个细节。

“假如生出来那样的人,就不祭祀这个敖包了?”那个蔫巴青年在狂傲青年的肩膀上打了一拳,前仰后合地笑起来。

斯崎敖包在地球上连个微粒小痣都不是,但生活在敖包附近的百姓年年都要祭祀它。祭祀者们在言谈举止里都希望自己的摔跤手在那达慕上夺魁,但事情往往不按祭祀者们的愿望转移,这让他们很苦恼。两位摔跤手遵循“摔跤要靠抓手和跤服”的常规,在寻找抓手上费了不少时间。有人急不可耐地说:“这样可不行,还不如强行进攻!”还有人稳稳坐在那里说:“不能着急。”“这样摔下去咱们的人能赢!”“照那样摔那个人就占主动了。”人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人充当明白人说:“从来没有特别的摔跤技巧,任何技巧都有可能摔倒人,没有技巧也可以摔倒人。”也有不少人不服气:“什么技巧不技巧的,摔跤不讲究技巧,只要摔倒就行。”(P1-3)

序言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成果陆续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各自专属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是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达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乌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