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镜幽匣集/新人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晓辉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探幽览胜,陶冶性灵

山水诗,顾名思义,其以山川风物、江河湖海、风露花鸟、鸟兽虫鱼等为吟咏对象,不惟写山水之形胜,并传山水之性情,兼得山水之精神。古之作者,皆以极大的热情探幽赏胜,放情山水,流连光景,陶冶性灵,故山水诗历来蔚为大观。如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所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如此,诗人创作俊得江山之助,那些壮丽的山水也化为了美妙的纸上烟霞。山水与诗人之间,亦彼此产生了奇妙的相互影响。

祖国山河壮丽,风光旖旎,名山大川入于诗词者,何其多也。而盛唐诗兴象玲珑,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艺术风貌,很大程度上缘于此期山水诗的天然秀逸、雄浑壮丽。如诗仙李白,其一生皆在游历名山胜水中度过,其志趣、豪情、才华,皆与名山大川结下了不解之缘。据李白诗文中记载,他一生足迹遍布巴蜀、越中、皖南以及长江黄河流域。共去过二百余州县,登过八十余座山,游览过六十余江河川溪及二十余湖潭。李白25岁时,即开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壮游之旅。其《登峨眉山》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市城西南,因山势迤逦如螓首蛾眉而得名。东汉时已建官观、寺庙,初流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日趋兴盛,明清臻于极盛,大小寺庙琳琅,为佛教普贤道场。唐时仙风尤盛,故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盛誉。那天,李白登上这座仙山,他看到青冥深邃的山脉倚天而开,色彩斑斓仿佛直接取白图画。少年时代游仙学道的往事在心中激荡,恍惚间,他有飘然之思,仿佛已修得仙道秘术,登上峰顶吟赏烟霞。于云间吟吹琼箫,在石上抚弄宝瑟。在泠然的幻觉中,他的脸上似有烟霞之气,尘世之累霍然顿失。

诗中所写骑羊子,乃传说中的神仙葛由。《搜神记》中载,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人蜀中,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日:“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当然,峨眉山的传说不至于此,还有吕洞宾的传说,以及孙思邈在牛心岭隐居的故事。白云苍狗,数百年之后,还有寺院之人声称见到过他。这样的奇幻之旅,实景与梦语交错期间,真给人才气横决一世,非学可及之感。

不惟唐诗,宋词中的山水妙趣亦多。唐诗山水兴象玲珑,开朗阔大;宋词山水要眇宜修,幽秀深长。二者皆有传世名篇,南宋词人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即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词。其云:“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其中所写为著名的钱塘潮,在今浙江杭州钱塘江流域。钱塘江入海口阔大而江干细,潮涌受狭窄江岸沙坎之阻拦,波涛前推后阻,遂成“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般的玉城雪岭景观。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即已蔚成风气,唐宋时期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乃海神生日,故潮锋最高。南宋朝廷尝于此日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其后相沿成习,此日遂成观潮节。这一天,八方宾客荟萃此地,争睹其碧浪排空之盛况。苏轼《观浙江涛》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以形象之笔写出了潮水的惊心动魄。周密《武林旧事》中云:“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经,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可为此词注脚。而词中所写,又是在吴山观潮,吴山在杭州境内,北拥西湖,南临钱塘,此一登临,江湖尽览。春秋时,吴越两国隔江对峙,吴山便是吴南之界山。山上有祠堂,是为纪念伍子胥之忠义而建。当年吴越争霸,范蠡选西施以献吴王夫差,伍子胥死谏,夫差竟令其自尽。当年词人周密在吴山观涛,亦应引起他对古代忠臣的伤悼之情吧。而那时候,已是南宋末年,周密在宋亡后隐居不仕,他的山水词作,在今天看来,比唐代山水诗作更多了一份残山剩水的悲哀。

P43-45

后记

近些日子,几乎每天都沉浸在整理文稿的幽独空气里。全书二十余万字,根据内容辑为“旧时月色、风物相思、清镜幽匣、真珠密字、翦灯心事、光影流年、伫闻清议”七辑。“旧时月色”中收录的是较长的诗词细读或漫谈文章。“风物相思、清镜幽匣、真珠密字”三辑乃是从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止,在微信公号诗光里所写的诗词随笔,当时我答应编辑每一周或两周更新一篇品读文章,就这样,积累了近十万字,真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些小文章,都是在教书、带娃、出游、开会、论文之余写的,如今,写字时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感慨万端中。因考虑到只录这部分太过单薄,又加入“翦灯心事、光影流年、伫闻清议”三辑,“翦灯心事”的内容略私人化一些,但仍与诗有关。“光影流年”乃是我2010年左右在报纸上按编辑的要求所写的命题影评。“伫闻清议”者,乃是散见于书刊杂志的评论文字。

断断续续编完此书,已是春日迟迟。白石词里有“诗鬓无端又一春”,其是之谓乎。当然,在翻检旧箧时,自不免有“今日所作,明日必悔”的惭怍之感。“茫然心苦干篇拙,暝坐神凝万象空”,正是我此时心境。

黄昏不觉到来,我家楼下的树木已绽出新芽,忽然想到我喜欢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句子:“松树的玫瑰色躯干,此刻也全然裸露于黄昏。”“而如此的以太波浪中的日落,我再也不能领会,无论它是一天的尽头,还是世界的尽头,或是从我生命中再次涌起的神秘”。

那无端涌起的,是命运赠与我的神秘诗意?我在暗夜里注视着它,充满了惊奇。还好,诗有时会令人忘记时间,可以绾合一些永恒之美,并与令人绝望的流逝相抵。即使在黑夜最沉重的叹息里,我也愿拥有幽独的诗意。至于那缥缈如孤鸿的诗神,我亦从未希冀特别的眷顾:“怎能说你不是守火的圣女:你来时带了一条小凳;你取下我的一生,如同取自壁架,并吹去上面的尘土”(帕斯捷尔纳克《出于迷信》)。“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多费了,楮之墨。

感谢史仲文教授为本书出版提供的宝贵机会,史老师博学多识,著述丰富。嘉掖后学,不遗余力。感谢本书责编王娟老师为本书所做的细致工作。算起来,我于2007年之夏卜居西山脚下,荏苒已是八年。庾子山《小园赋》谓:“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感谢我所任教的学校、学院领导与中文系同事们的悉心关怀与帮助,言不尽意,谨以致诚,敬申谢意。

赵晓辉

2016年7月

目录

第一辑 旧时月色

 绣帷往事织锦篇

 絮乱丝繁天亦迷

 幽独花影入横幅

 梦为远别啼难唤

 冷熏沁骨悲乡远

 人间山水有心期

 谁会伤春无限意

 登临我亦悲秋者

第二辑 风物相思

 衣上酒痕诗里字

 一点词心属少游

 冬衣初染远山青

 文章信美知何用

 红衣绿叶共低昂

 红萼无言耿相忆

 人间离别易多时

 谁教岁岁红莲夜

 断红一任风吹起

 如斯才貌如斯苦

 人间总被思量误

 对面似怜人瘦损

第三辑 清镜幽匣

 灵府超然物外轻

 死生往复还双美

 泪眼问花花不语

 谁谓无生真可学

 登此几人忘百忧

 一片花飞减却春

 晚节渐于诗律细

 清凉堪老镜中鸾

 凉馆闻弦惊病客

 茶烟轻飏落花风

第四辑 真珠密字

 锦鳞绣羽暗伤怀

 一春梦雨常飘瓦

 终古垂杨有暮鸦

 我是梦中传彩笔

 真珠密字芙蓉篇

 若是晓珠明又定

 十八年来堕世间

 空携破镜望红尘

 人间清景重西湖

 九年面壁成空相

第五辑 翦灯心事

 红楼隔雨相望冷

 昨天的木芙蓉之歌

 几夜瘴花开木棉

 灵犀

 鼹鼠生涯

 春色惊心又一年

 殢人娇

 诗与往事的清明

第六辑 光影流年

 《黄金时代》:与民国文艺女神之相遇

 商业与艺术之共赢

 人性与律法之间

 国外“剩女”类影视剧解读

 台湾电影的黑道情结与青春记忆

 童话式恐怖电影的不同诠释

 电影美食烹出人间悲喜

 国外梦境电影摭谈

 科幻电影中的时间机器与时空旅行

 《爱丽丝梦游奇境》:跨时空的灵感源泉

 审视危机时代的金融电影

第七辑 伫闻清议

 文学的真诚最高贵——评《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在伤口之上重建语言的故乡——评诗集《骆驼羔一样的眼睛》

 身体如何沦陷?——评《帝国阉宦简史》

 春风化雨,清音独远——评《儿童教育哲思哲语》

 躲进岁月幽独的阴翳里——评诗集《画梦录》

 早霜中的鸟足堇——评《异教徒的女儿》

 成长的蜕变之痛——评《假装我已离开》

 铄古铸今论——与诗人陈家坪的对话

后记

序言

新人文:在思想与行动之间

王晓纯

“人文”一词,用法不一:古人将之与“天文”对举,今人把它与“科学”并列:它还常用来概称一种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存在的、崇扬人性与人道的主义或精神。

“人文”与“天文”对举,最早出现于《周易》。《周易.贲卦》彖辞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语。根据后人的解释,“文者,象也”,即呈露的形象、现象。于人而言,包括人世间的事态、状况,并可以引申到个人气象与社会风貌。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强调:“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总是与人文密不可分。人而文之,方谓之文明。在中国传统中,“人文”主要指人类社会的礼乐教化及其典章制度和道德观念。而文明在其本质上,乃是人类对“人之为人”在思想上的自觉和这种自觉在实践中的表现。

“人文”与“科学”并列,与西方近代分科之学的出现与发展有关。伴随科学与技术的勃兴和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传统的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通过科学与工业革命不断推波助澜,甚至形成了科学与人文所谓“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

“人文”作为一种精神或主义,泛指从古到今东西方都出现过的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关注人的精神和道德、重视人的权利和自由、追求人的旨趣和理想的一般主张。

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视域从来没有离开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新时期呼唤新人文,也不断催生着新人文。

新人文是一种新愿景。现代社会使人在工具理性和技术统治面前常感无力,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幸福之间往往失衡。新人文将目光聚焦人本身,重塑价值理性,高扬人性的尊严,唤起内心的力量,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让梦想不再贫乏,让精神充满希望。

新人文是一种方法论。唯人主义和唯科学主义是现代性的基本组成部分,但两者的分隔也有渐行渐远之势。新人文试图重新发现科学与人文的内在融通,增进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互用,让科学更加昌明,让人文之光更加夺目。

新人文是一种行动哲学。继往圣、开来学不是思想者的唯一目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需要架设坚实的桥梁。新人文力图夯实人文基础,作为社会的良知而发出社会公正和正义的呼声,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让思想冲破桎梏,用行动构筑未来。

鉴于以上种种,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新人文》丛书,奉献给关心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新人文建设的广大读者。

2012。10。19

内容推荐

《清镜幽匣集》为作者赵晓辉的文化随笔集,根据内容釐为“旧时月色、风物相思、清镜幽匣、真珠密字、翦灯心事、光影流年、伫闻清议”七辑。其中既有古典诗词系列赏读文章,也收录了作者数年来在报纸上发表过的部分影评、书评等。是书文笔清正细腻,娴雅而有情思,不仅于古典诗词有既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生动赏读,对所寓目的书籍、电影等,亦有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遐思幽趣。

编辑推荐

《清镜幽匣集》二十余万字,根据内容辑为“旧时月色、风物相思、清镜幽匣、真珠密字、翦灯心事、光影流年、伫闻清议”七辑。“旧时月色”中收录的是较长的诗词细读或漫谈文章。“风物相思、清镜幽匣、真珠密字”三辑乃是从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止,在微信公号诗光里所写的诗词随笔,“翦灯心事”的内容略私人化,但仍与诗有关,“光影流年”乃是作者赵晓辉2010年左右在报纸上按编辑的要求所写的命题影评,“伫闻清议”者,乃是散见于书刊杂志的评论文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