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附光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现代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也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

为了传承几代种业人薪火相传的种业精神,早日实现种业强国的梦想,在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倡议下,由农民日报社、中国种子协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等多家单位的相关人员经多次研讨,决定编写本书。《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附光盘)》以传记的形式分别记述了10位功勋人物的事迹,从儿时梦想到青年求学,从田间躬耕到论坛畅想,从创业艰辛到事业辉煌,每一步都深深镌刻着种业人执著的印迹,传递着种业人的无私与梦想,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

内容推荐

2014年5月,由中国种子协会和农民日报社联合开展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推评活动,在全国评选出10位种业功勋人物。这10位功勋人物具有广泛的行业代表性,是在种业育、繁、推领域贡献突出、事迹感人的种业界杰出典型。农民日报社、中国种子协会主编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附光盘)》分别介绍10位功勋人物的事迹,包括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创业经历、科研思想、学术造诣等。本书以功勋人物立志种业强国、献身种业事业的鲜活事迹,激发种业人的斗志,激励和引领更多有志之士热爱种业、投身种业,为实现种业强国梦增添正能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目录

前言

学习功勋人物 振兴民族种业 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农业部关于开展向“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学习的通知

《发扬种业精神建设种业强国》倡议书

攻关杂交稻 增粮安天下——记“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麦草结亲缘 抗病又增产——记小麦育种家 李振声

玉米高产路 赶超世界峰——记玉米育种家、著名种业企业家 李登海

成果播大地 梦圆抗虫棉——记棉花育种家 郭三堆

种子产业化 股市开先河——记著名种业企业家 张海银

浓浓油莱情 执著绘人生——记油菜育种家 傅廷栋

深山出智远 华夏生甘蓝——记蔬菜育种家 方智远

一身泥土气 两袖稻花香——记水稻育种家 谢华安

扎根玉米田 浚单响中原——记玉米育种家 程相文

江淮丰收梦 麦浪伴一生——记小麦育种家 程顺和

试读章节

一天,老向身披蓑衣,冒着大雨背回一个沉甸甸的袋子,急匆匆地拿给袁隆平。袁隆平很是纳闷:“向队长,你冒雨干什么去了?”

老向打开手里的袋子,从里面抓出一把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激动地告诉袁隆平,“这些都是好种子,比金子都珍贵,想要粮食增产,让百姓摆脱饥饿,就靠它了。”

袁隆平同样很激动:“这些种子真能增产吗?”

老向告诉袁隆平,大队的稻种就不行,连年减产。老向话里话外透着无奈。他握着袁隆平的手,充满希望的眼神望着他:“袁老师,听说你在安江农业学校是搞育种的,如果你能培育出亩产五百斤、八百斤,甚至一千斤的好稻种,咱老百姓就不用成天忍饥挨饿、天天喝这又苦又涩的红薯叶粥了。”

袁隆平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快步伐,培育出大大提高产量的好种子。然而,既然在湖南培育小麦不行,那到底培育什么作物可行呢?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一天,老向组织了大队的所有成员,开了一次令袁隆平感触颇深的动员会。老向说,大队的几千亩田地几乎八九成种的都是水稻,全国人民尤其是南方人,绝大多数都是以大米为主食。袁隆平意识到,想要真正让大家都吃饱吃好,就必须要把水稻的单产水平提高上来。

提高产量靠什么?当然是水稻种子!水稻种子要高产又靠什么?当然是杂交育种。然而,在当时,玉米、棉花和小麦等作物都已经有了高产的杂交种子,唯独水稻的杂交育种工作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邓恩所著的《遗传学原理》一书中,这样记载:白花授粉作物,自交不会使旺势消灭,异交一般不表现杂种优势。难道具有自花授粉特性的水稻真的不具备杂种优势吗?

只有具有怀疑一切的态度,才能为他人之不敢为。袁隆平凭着直觉和多年的育种经验分析,玉米也是白花授粉的作物,却有着较强的杂交优势,与水稻的道理逻辑上是相同的,其杂交种子应该同样具备优势。

就在袁隆平下决心培养杂交水稻之时,国内的三年自然灾害不期而至。因为饥饿,安江农业学校的教学秩序无法正常维系。当时,除了少部分吃“皇粮”的城镇户口的学生还能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以外,其他大部分农村的学生因为没饭吃被全部遣散回家。

面对灾荒和饥饿,无论谁都束手无策。袁隆平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安江农业学校后面的山坡上种植一些红薯、马铃薯以及各种蔬菜等用来果腹。然而,毕竟与水稻、小麦不同,短期内缓解饥饿没问题,但长时间食用的确令人无法忍受。

于是,袁隆平想到了制作双蒸饭。双蒸饭,顾名思义,就是将蒸熟的米饭再放上苏打复蒸一次,米饭放上苏打后,蒸熟的米粒就会膨胀,会比平时多出三分之一。然而,不管怎么加工,这种双蒸饭吃到肚子里还是会饿,而且饿得更快。

P5-6

序言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现代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也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种业经过几代人的同心共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先后经历了农民自留种、计划统一供种、产业化发展、现代化推进的历史阶段,实现了从种子到种业的历史性跨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富人民餐桌,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民族种业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功勋卓著、精神感人的育种家和企业家。2014年,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推评下,由农民日报社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推评出“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他们是袁隆平、李振声、李登海、郭三堆、张海银、傅廷栋、方智远、谢华安、程相文和程顺和。这10位功勋人物,年纪最大的袁隆平已经80多岁,最年轻的郭三堆也有60多岁,但他们仍然心系种业、奔走田畴。他们身上凝聚着几代种业人薪火相传的种业精神——执著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

2015年初,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亲自接见了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并提出了种业强国的殷切期望。农业部通过多种形式对功勋人物予以表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发出向功勋人物学习的号召;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主持表彰会,并多次组织座谈活动,倾听种业强国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种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种业强国的梦想从未如此接近现实;同时,现代种业也从未面临如此多的挑战。面对新挑战,全国农业系统,尤其是种业系统的广大同仁,更要认真向种业功勋人物学习,学习他们执著梦想的精神,以梦为马,孜孜以求,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学习他们合作创新的精神,以志为友,团结奋斗,在合作中攻坚克难,在创新中实现突破;学习他们奉献种业的精神,以种为业,自强不息,面对挑战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学习他们强国富民的精神,以国为计,以民为念,把国家粮食安全记在心头,把农民福祉放在心上。

为了传承几代种业人薪火相传的种业精神,早日实现种业强国的梦想,在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倡议下,由农民日报社、中国种子协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等多家单位的相关人员经多次研讨,决定编写本书。全书以传记的形式分别记述了10位功勋人物的事迹,从儿时梦想到青年求学,从田间躬耕到论坛畅想,从创业艰辛到事业辉煌,每一步都深深镌刻着种业人执著的印迹,传递着种业人的无私与梦想,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农业部各级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关注,每位功勋人物的工作团队在写稿和资料整理方面给予了很多方便,许多种业企业也对本书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编写过程中,农民日报社江娜同志负责了前期的采写统筹工作。写稿人员分别是:袁隆平篇宋修伟、缪翼;李振声篇江娜、李国龙;李登海篇宋逊风;郭三堆篇王蔚萍、李飞;张海银篇范学忠、徐焕斗;傅廷栋篇肖力伟、崔丽;方智远篇张凤云、陈红;谢华安篇王瑜、王小川;程相文篇冯克、王澎;程顺和篇肖力伟、李文博。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刘伟同志负责了全书的统稿工作。在此,向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相关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4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