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间
不及细思,在回复一条信息时,就敲出这么八个字:取舍之间,得已是失。
不曾想,这条回复竟然神奇地在心的一角寄居下来,时不时像一朵潜人心海的小浪花,这里翻腾一下,那里狐媚一下,调皮地和我捉迷藏,提醒我别忘了它,别让它寂寞。其实,世事纷繁,“人艰不拆”。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取舍之间,取之道义,得道多助,舍即为得或为大得。反之,取之于利,失道寡助,取舍之间,得已是失。
青山舍弃了喧腾,得到了高山仰止;大海舍弃了静默,坐拥了海纳百川;蓝天舍弃了狭隘,拥抱了雨霁彩虹。四季有寒暑,花开有半夏,大自然的取舍得失明明白白坦坦荡荡。
简单的取舍得失,因为自然而然,或是一己喜好,无伤大雅,更无公害。厚厚的羽绒服没有线条美,但它的温暖足以抵挡冬雪朔风的严酷;飘逸的碎花长裙衬托得姑娘花朵般明媚,但它也潜藏上下楼梯不小心就会被踩着摔跤的危险;国庆假期,选择蜗居家中的,虽有安闲的惬意,却也看不见气象万千的山河,体会不了旅途的蓬勃热浪。万事万物,总在取舍之间,得此失彼。随心顺意就好。
其实,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谁又能幸免不在取舍之间选择,谁又能幸免不在取舍之间摇摆,谁又能呼风唤雨得失兼顾!鱼儿放弃了陆地,奔向了河海沟渠,因为水是它的乐园;花儿绽放在枝头,因为它要把绚丽献给自然,哪怕灿烂过后等待它的就是凋零;聪明如人,永远都在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这没有错。智者尤善扬长避短,平衡得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于是便诞生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取舍哲学。我以为,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境,取舍之间,无愧于心方能心安理得。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徘徊在学业与前路迷茫的十字路口,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找不到方向。虽然在无数个寂寞的深夜里醒着,却也清楚地知道不甘心放弃挣扎。那样一头钻进机器轰鸣的车间厂房,一顶女工帽,一只大口罩,一身工作服,一双油手套,没有青春的婀娜,没有女儿家的娇媚,没有缤纷的向往,一眼能把日子看到底,我不要那样的生活,我不能辜负自己!我复读再复读,落榜再落榜,我依旧没有屈服。我去学校代课,拿着一个月几十元的代课费,我居然看见天也蓝了,风也清了,日头也更红了,整个自己也明亮起来。我发现,我喜欢孩子纯真的笑脸,喜欢孩子晶亮的眼眸,喜欢课堂上表情达意的畅快,我偷偷地想,此生若能成为一个“孩子王”多好啊!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然而摆在我面前的现实是无情的,想实现梦想无异于愚公移山。天无绝人之路!偶然,我在《教育报》上看到一则招生信息,义无反顾登上长长的火车只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报名,回家,白天代课,晚上复习,甚至干脆住到毕业于安徽大学当时已在县文化馆工作年长我两岁的闺蜜的单身宿舍,她自告奋勇为我辅导数学。经过两个多月没白天没黑夜的鏖战,我于当年以最高分被芜湖师范幼职班录取。虽然性质是不包分配的,学费也是自理,作为女孩当时年龄已经不小,我还是不听劝告不顾一切九头牛也拉不回地来到了芜湖师范。置之绝地而后生,这一来竟是一辈子!人在异乡,我遇到了待我如父如母的恩师夫妇,遇到了生命里的贵人木子、范伯,遇到了一生珍爱我的他,遇到了一众良友知己,我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从厂矿幼师到自由打工者再到重新站上讲台,人生就像一叶飘萍历尽风吹雨打,最终落地生根,圆了最初的梦想。我常想,我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不轻言放弃,当年面对不济的时运,我没有放弃希望,我选择逃离是为了更好地追梦。故乡离我远了,它是一段酸楚而又亲切的记忆,二十多年过去,我依然乡音不改。我舍弃了生我养我的故土,却留下在那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善良、真诚和坚强,支撑我在一路跌跌撞撞投奔的城市,活出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取舍之间,失去才会得到。
千里马遇伯乐方有驰骋疆场的机会,也才真正认识自己成就世人眼里的千里马;诸葛亮感念于刘备的三顾茅庐,结束了闲云野鹤的村夫生活,辅佐刘备打天下忠孝一生。良禽择木贤臣择主,将遇良才英雄相惜,自古至今传唱佳话。确实,再优秀的人,没有人拉一把,也会淹没于众生之中籍籍无名,更别奢谈在行业里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看惯了众声喧哗,看惯了纷纷扰扰,看惯了你来我往,看惯了起起落落,保持一颗平常心实属难得也最见人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高贵者的取舍;人生得意须尽欢,不过是浮华表面的哗众取宠,昙花一现罢了。除非你真强大到无人能敌,可以站在潮头之巅,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即便是这样,也得有众人追随和拥护,方可形成一呼百应应者云集之势。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林,一呼一应,舍我其谁!
午后看完雷米的《殉罪者》。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头怪兽,坏人有,好人也有……掩卷深思感触良多。人心是这世间最深的海洋,人心也是这世间最黑的岩洞,人心更是这世间最暖的力量。亦正亦邪,亦美亦丑。没有利益之争的时候,人心通常都是温情的。一旦面临无可选择的瞬间,人心便会较量而后抉择善还是恶!坏人可能也有一刹那的善意,好人若选择了恶意则深陷道德的评判,饱受良心的谴责。刑警骆少华为了利益和虚荣,为了掩盖误判真凶所面临的追责,徇私枉法,动用私刑,把真凶强制送进精神病院管制长达22年,而他个人自此成为背负原罪的跟踪者,一生只为盯紧真凶,一生只为守住这个秘密,从血气方刚到白发苍苍,没过上一天安宁的日子。选择了谎言之时,同时失去了杜成的兄弟情;选择了遮天蔽日,得到了真凶一世的威胁与对抗,甚至导致老战友马健最终的牺牲。为了一时之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取舍之间,失已经注定。
生活是一只万花筒,里面承载了太多太多看不见摸不着的诱惑。我们没想那么多,做着五彩的梦,想去取想去得。取之有道,无可厚非。若能常怀谦卑之心,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敬畏之心,取舍之间,取之于义取之于礼,得失之间,会有大得;反之,取之于利取之于私,得失之间,得已是失。
2016年10月3日
P46-49
近期花了一番精力把87篇文章整理了一下,按照内容分类,其中有一些文章不好归类,且容量偏大,方寸之间,搜索点墨,头绪繁杂后仍旧不明所以。看着像西山的李,又像东山的桃,放左手篮可以,搁右手筐凑合,完全油滑得四不像。一念之间竞有些疑惑。疑惑时竟也挤出一线灵光:不如就叫它“一念之间”!及至细思,其实所有的文字都诞生于一念之间,每一篇文章也都是一念之间的浪花一朵。“一念之间”,可以说涵盖了我所有码字的动机、趣味与结局,今用它作为这部文集的书名,应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2015年3月,儿去清华读预科,那时正值高三下,与他可爱的同学们相比,他提前一学期去了大学。离别前,我写了一封不算短的信,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和珍视,一念之间,我特意用红纸打印出来,用心折叠好,放到他书包里。想象当他读到信时的样子,已然孤雁北飞,遥遥渺渺。千言万语,道不尽儿行千里母担忧。碎碎叨叨,希望他此后一个人的求学之旅不管是芳草茵茵抑或是偶遇荆棘,都可以从这封家书里获得勇气,不忘初心,不失斗志,去成就自己的人生。
虽然在心理上已经做好儿远离的准备,但当这一切成为现实后,内心却似一件温暖厚实的棉袄被无端掏去所有的棉絮,空荡荡的只剩下单薄可怜的套子,在寂寞里晃悠,悠悠荡荡间全是儿自小到大的影子。一个人杵在厨房,切菜时想念,能把刀切到手指上;捧着一本书,一行行文字不知不觉里也会跳出儿憨憨的笑脸,抬手一抹,满脸泪水。饭桌上,先生自斟自饮,也会突然冒出一句:“没有儿与我抢肉吃,这酒喝得没味。”一念之间,种种思念的滋味发酵一样扩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得想个办法从这种苦苦思念里走出来。
一念之间,许多的过往乘着歌声的翅膀,跋山涉水远渡重洋飞越时光的河流来与我相会。我激动于这时候记忆长河的苏醒,洞开沉睡的心扉,我张开双臂忘情拥抱岁月带给我的欣喜与慰藉。不负流年,我要把这些往昔都化为文字,快乐的,忧伤的,再活一回。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念之间,我又和文字相遇了!
于是,键盘“嗒嗒”地响起,外公外婆眉笑眼笑颤巍巍地向我走来,父亲也一脸慈祥地唤着:“三儿,我看见你了。”天国的亲人,你们可都还好?
文思“哗哗”地涌流,我又重返故乡的小城。也是这样晴好的初冬,老榆树的叶子在风中起舞,片刻就落了满街满巷,小伙伴们纷纷手拿一根细长的铁丝戳向一片片黄叶,捡拾到箩筐里,笑着跑着,有柴火了。落日的余晖涂抹在那一片荒草屋顶土垒白墙的民居上,家家炊烟袅袅,大锅饭阵阵飘香,那是黑白电影里才有的生活;我仿佛看见依然年轻的妈妈,一身旧蓝的工作服,戴着口罩穿梭在轰隆隆的机床车间;我也想起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女孩,为了追求梦想,第一次一个人走出家门坐上铁皮火车,看见外面的世界。
我遇见了所有的遇见。欣喜于遇见了就再也没有分开。分开的也便欣欣然地挥挥手。
一念之间,就有了码字的冲动。在码字的一念之间,我不曾思念,我忘了所有,我坠人无我之境。原来投人地做一件事是多么酣畅淋漓的痛快!我需要投入,需要投人地自救。一年多时间,我伴随一次又一次的一念之间敲击了二十余万字,我把长长的半生浓缩进小小的好看的方块字里。这些文字,或为散文,或为诗歌,或为小小说,它们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犹如一幅幅动态的立体的画,铺陈一个女性半生历经艰难却从不止步的足印,读之身临其境,读之会心一笑,读之眼含热泪,读之思我所存。
一念之间对于生活的感悟、感恩与赞美,飘溢在字里行间。譬如写自己和孩子两代人青春岁月求学的挣扎、奋斗与成长,写对教育的热爱对老师的敬意和自己作为人师的虔敬,写亲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写对美好生活的惜福与憧憬……
一念之间,我们看到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坚韧与执着、痛苦与欢乐,哭过、笑过、苦过、拼过,只要坚持,只要心怀善念,希望永远在,未来无限美好!
一年多时间,较之于长长的一生,不过也就是一念之间;二十余万字,较之于未来停不下来地码字,其实也是一念之间。
很多很多事,都是一念之间。
看到一则招生信息,就来芜湖读书了。一来就是一辈子。
一念之间,结婚吧,就嫁了。一嫁就走过半生。
一念之间,出书吧,真的就要梦想成真了。
一念之间,真好!
宋清平
2016年11月18日
大珠小珠落玉盘
初次与清平老师接触,那要追溯到十年前的新疆之行了。知性的外表、非凡的谈吐、幽默的点缀、智慧的闪烁,让我对清平老师印象深刻。人生的旅程真是神奇,兜兜转转至今,非常幸运地和清平老师在翰文学校做了同事。一墙之隔,让我领略到清平老师在工作中的兢兢业业的精神,也更看到了清平老师对人的坦诚、直爽和一颗永远向往文学的赤子之心。
实际上,对于清平老师,虽然我在职位上高她一级,但是,对于她,我是心怀敬畏的。她是一个在这个时代极为稀缺的女性,品格上的高尚,精神上的执着,胸怀上的大度,还有不曾在尘世中偏离的公正之心,都让我对这样一个在外表上看来柔柔弱弱的女性心怀敬畏。清平老师找我给她的文集《一念之间》作序,我还是相当忐忑的,怕我一支拙笔表达不出对清平老师心血凝成的文集的赞许。
先说说我为什么给序起名叫“大珠小珠落玉盘”吧!这“大珠小珠”就是清平老师自谦为一念之间的文采智慧的结晶,而“玉盘”就是清平老师自己——剔透晶莹、熠熠生辉。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清平老师在学校身兼数职,除了耕耘在三尺讲台之外,还要忙碌于办公室事务的琐碎之中。更难得的是,清平老师除了工作中的风生水起之外,家庭美满,教子有方。儿子于去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在这样忙碌的环境中,清平老师利用自己点点滴滴的时间聚沙成塔,积文成书,怎能不让人钦佩呢!
在这部文集中,我们可以阅读到那如歌年代、真情永远、喜儿长成、爱情亲情……或用感恩真诚的声音唤醒我们对逝去岁月的追溯,或用纯美感性的文笔荡涤我们在俗世凡尘中的心灵,或用诙谐犀利的幽默拨动我们有些平淡的思绪,或用深刻隽永的智慧滋润我们渐趋枯萎的灵魂。
一念之间,实为精诚所至。是为序。
黄联盟
(翰文教育集团董事长、翰文学校校长)
于丙申年初冬
《一念之间》系个人文学作品集,收录作者宋清平近年创作的80多篇文章,分为“一念之间”、“如歌年代”、“我们的爱情”、“明亮的亲情”、“喜儿成长”、“读点书,看见自己”、“走出去看天”、“讲几个故事”、“试一试,再试一试”、“真情永远”“一点诗情”等十一编。主体为散文随笔,也有少量的诗歌和小小说。内容丰富,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和生活足印,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感悟、感恩与赞美。譬如写她自己和孩子两代人青春岁月求学的挣扎、奋斗与成长,写她对教育的热爱、对老师的敬意,对自己作为教师的虔敬,写她亲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写她对美好生活的惜福,可以说每一篇文字都饱蘸深情,从心底流淌出来,凝聚着满满的感动与正能量。语言朴实自然,简洁流畅,富于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痛苦与欢乐、坚韧与执着,以及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念。
《一念之间》,乃知性作者宋清平的人生随笔,幸福女人的情感体验,学霸妈妈的教育手记。值得细细品读。
全书共收文80多篇,包括《在夜的歌声里醒来》、《骑自行车的那些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儿,离别前我想对你说》、《从林森浩投毒案谈开去》、《走向金黄的那点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