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敬堂、胡良清所著的《李商隐传(珠箔飘灯独自归)》讲述的是出生在河南沁阳的李商隐,正值大唐由盛渐衰的晚唐时期,诗人不但出身寒微,且十岁丧母,三十岁丧父,四十岁丧妻。生活艰辛,仕途不幸,又身处“特党争”之中,遭受排斥、打击,令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情场失意、官场坎坷的诗人,却以自己的才华,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中国诗歌天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夜雨寄北》《嫦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赠荷花》等作品,文字优美,感情真挚,尤其是那首《锦瑟》,流传至今,仍魅力不减。这正是我们喜爱这位伟大诗人并创作出这部小说的初衷。
李商隐是晚唐最杰出的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无数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诗篇,特别是他的爱情诗,意境深邃,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然而,李商隐的一生却是“厄塞当途”“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穷困落拓、漂泊无着的一生。由刘敬堂、胡良清所著的《李商隐传(珠箔飘灯独自归)》以晚唐社会为背景,以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为主线,以他执着爱情追求为副线,间以阐释李商隐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运用抒情飘逸的笔调,描写了李商隐风流逸奇和虚负凌云万丈才的不幸遭遇,细腻地演绎了诗人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
第一章 初到汴州,16岁的少年便结识了富二代温庭筠,官二代令狐绹,还遇到了一位刘志的歌姬。
第二章 在令狐府中,他和四个朋友度过了一段浪漫的岁月。
第三章 回家省亲途中,病在“芜名观”中,听了两位道人的议论,却心中不解。
第四章 去郓城的路上,管家岳山讲了皇宫中惊心动魄的血腥事件。
第五章 柳枝将她的那把“凤首箜篌”托付寄奴儿留给李商隐,便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宣运管的庄严大门。
第六章 中了进士的令狐绚,不再像过去的兄弟哥们。满腹才学的李商隐,决计在科考中一试身手。
第七章 第一次进京会试,名落孙山,刚烈的寄奴儿解下琴弦,塞在了他的手中。
第八章 “甘露之变”引发了宦官与朝臣之间的一场血腥大屠杀。
第九章 寄奴儿弹奏了那首《柳》之后,便携琴而去了。
第十章 看不透玉阳山上的皋家道卿,寻不到的那个难忘的身影。
第十一章 一封无字信,信封里只有半根琴弦,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却未能授官。
第十二章 诀别了病榻上的令狐楚,老夫人将一面镂着菊花的铜镜送给了李商隐。
第十三章 陶醉在新婚宴尔中的诗人,被自己的挚友从背后刺了一刀。
第十四章 初到住所,便遭到了奇耻大辱。重审冤案,不惧淫威,宁肯弃官也不肯折腰。
第十五章 温庭筠带来了寄奴儿的消息,皇家崇道,关闭了城西的观音寺。
第十六章 是一片无根的浮萍,在风浪中飘忽不定,就连他的诗稿,也在洞庭湖里随波而去了。
第十七章 七妹走了,诗人的心也死了。
第十八章 他用无形的凤首箜篌,弹奏了一曲千古绝唱。
其实,李十回长安后,曾托人向李商隐的母亲提过亲事,李母因李义山尚未考中进士,便推说有了功名之后再说,事情就搁下了。
会试之前,李十又将此事向令狐老夫人说了,老夫人很热心,所以,才有今日的曲江之会。
在唐代,婚姻观念比以前各朝都要开放。其一,不同民族可以通婚,破除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其二,贞节观比较淡薄,自居易就曾写过长诗《妇女苦》,为守节妇女呜不平。唐代以来,以不守节为荣。唐代有二十三位公主再嫁,有四位公主三次嫁人。当时,丈夫可以休妻,妻子也可以休丈夫!
颜真卿在临川做官时就遇上了这么一件事:儒生杨志坚,好学而家贫。其妻提出离婚再嫁,杨志坚不得已只好同意。颜真卿虽然为杨志坚不平,但又无法阻挡,只好找了一个借口,将杨妻打了二十板子,才让她再嫁。
因为离“上巳节”只有八九天了,曲江一带已柳条滴翠,百花斗艳,到城郊来踏青的人熙熙攘攘,又加上今日放榜,更有不少人,看完金榜之后,便顺道出城到曲江游赏,所以,兰桂轩旁边的柳林、堤岸和萋萋草地上,都坐着不少游人。有的带着熟食春酒,并席地野炊;有的吟诗唱曲,自娱自乐;也有五七挚友,在水边“曲江流觞”,相与为乐;还有的在水边垂钓,或在林子外边放风筝。更多的是穿戴鲜丽的仕女们,她们如树梢上的鸟儿那样,在江边说着笑着,互相打闹着、追逐着。当然,也有人借踏青的机会与意中人相会,或由女伴们陪同,来曲江相亲。杜工部就曾写过曲江踏青的诗,其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两句,就是写的这种场面。
午餐时,韩畏之提议席间唱和,他自己先吟了一首诗,接着令狐绪和令狐纶也各吟了一首,轮到李商隐了,他朝兰桂轩外边望了一眼,看到今日曲江的胜景,便想到了“甘露之变”,想到了成千的重臣官员和无辜百姓士卒惨遭屠杀,尤其是宰相王涯,死得更冤枉。去年,他曾独自来过曲江,还在江边背诵过王涯写的两首游曲江的诗。
“义山贤弟!”义山吟过一首《曲江》之后,正有些冷场,忽听轩外有人喊李商隐,声到话到,李肱喜气洋洋地走了进来。
李肱还是一袭粗布白袍,但他神采飞扬。互相施礼之后,李商隐问:“李兄,你怎么知道我在曲江?”
李肱说道:“我去相府老宅找你,听老夫人说,你与令狐家的两位公子去了曲江,说是一”说到这里,他又转头望了望王氏姐妹,又低声说道:“相亲?”
李肱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在座的都听得清清楚楚。令狐绪、令狐纶和韩畏之都笑而未答,王氏姐妹脸色绯红,尤其是七妹,连忙低头望着脚尖,但双耳都已经羞红了。李商隐连忙岔开,说道:“李兄的山松图确实不凡,貌似神更似,丹青见品格。我给李兄写的拙诗收到否?”
“已经收到了。我以涂鸦之作,换了一篇佳作墨宝,划得来,划得来。”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他们又谈及这次会试的试题。韩畏之把令狐绪引到外边的回廊上,二人低声谈了一会复又人内。韩畏之向李肱、李商隐等人说道:“各位公子,岳丈从泾原任上来信,要七妹速回洛阳,再随岳母由洛阳去泾原,明天清晨动身,因要收拾行李,愚弟只好先告辞了。”说完,和王氏姐妹一块儿站起来告别。
他们走出桂子园门口时,七妹又回头朝李商隐深情地望了一眼,才恋恋不舍地跟在姐姐的身后走出了园子。
李商隐心里觉得李肱来得不是时候,所以,谈兴便小了许多。李肱因在高墙大院中长大,平时接触的多半都是皇族子弟,对民间的风俗习惯和应酬交往知之甚少,又加上有些粗心,所以,没有觉察到李商隐的情绪变化,仍旧按照自己的意思大声谈论着。
过了一会,他们又一同浏览了芙蓉园和大雁塔,所到之处,有不少人都朝他们望着,还低声谈论着。李商隐知道,他们是在谈论高中第一名的李肱。
一直到夕阳渐渐西斜,他们才上马返回长安城里。
P138-139
十多年前出版的《漂泊诗人李商隐》,曾遭遇了多次盗版,良清曾向出版社交涉过,但也未能制止。我曾在图书市场上买到过一种盗版书,书名、作者、内容都原封不动,唯在封面上换了李商隐的画像,便堂而皇之地摆在书店里了,让人哭笑不得。
出生在河南沁阳的李商隐,正值大唐由盛渐衰的晚唐时期,诗人不但出身寒微,且十岁丧母,三十岁丧父,四十岁丧妻。生活艰辛,仕途不幸,又身处“特党争”之中,遭受排斥、打击,令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情场失意、官场坎坷的诗人,却以自己的才华,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中国诗歌天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夜雨寄北》《嫦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赠荷花》等作品,文字优美,感情真挚,尤其是那首《锦瑟》,流传至今,仍魅力不减。这正是我们喜爱这位伟大诗人并创作出这部小说的初衷。
在作品再版时,我们除在文字上做出了一些调整之外,又在每一章的题目下面引用了诗人的一首诗。每首诗的背景尽量贴近诗人的生平年谱和经历,以期读者走近书中的主人公。
刘敬堂
2016年9月于青岛湖光山色
看到朋友们都在电脑上写作、修改、校对,甚至在电脑上查找资料,不但快捷、轻松,也节省了不少时间,十分羡慕。笔者知道自己已经落伍,难能与时代同步,只好一笔一画地将每个字写在纸上,初稿修改后另抄纸上,再次进行修改、校对,既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且效果不佳,算是一种自我折磨。此书修正再版时,警察诗人余丁未十分热情,帮我们打印了书稿,女作家余凤兰,又对全书进行过两次认真校对,值此书再版之际,特向他们及给予我们支持的朋友们,致以真诚的感谢。
刘敬堂
2016年9月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