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汪曾祺与高邮/读给孩子的故乡与童年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读给孩子的故乡与童年”丛书,是对现当代作家的故乡与童年的巡礼,是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诠释。它以现当代作家关于故乡与童年的小说、散文为基础,围绕“逝去的故乡”与“大师的童年”选篇择目,以入选的各篇目的初版面貌为底本,用心编辑。为了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对与当前编校规范不相符,但体现了当时语言风格和作者遣词造句偏好的一些地方,如“的、地、得”不分、“做”和“作”不分、“那”和“哪”不分、“么”和“吗”不分、“分”和“份”不分、“玩”和“顽”不分、“什么”写作“甚么”、“合适”写作“合式”、“玩意”写作“玩艺”等,未作修改。丛书紧扣新课标中小学语文的学习目标予以释读、指导,撰写导读文字的都是高校的青年博士,他们悉心解读,所撰写的细腻、隽永的文字,引导我们步入精神的原乡,值得我们珍藏。

赵丽宏著的《汪曾祺与高邮/读给孩子的故乡与童年》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汪曾祺与高邮/读给孩子的故乡与童年》是作者赵丽宏关于故乡和童年的小说散文精选集。第一部分是作家以故乡湘西为背景创作的小说《边城》,描写了湘西人的纯朴自在、人情美善;第二部分描写了作者的童年成长,如逃学、游泳、赶集、斗蛐蛐等;第三部分回忆了湘西的历史脉络与地域名物,如常德的船、沅陵的人等。

目录

第一辑

 鸡鸭名家

 异秉

 受戒

 大淖记事

第二辑

 我的家乡

 岁交春

 故乡的元宵

 文游台

 露筋晓月

 草巷口

 阴城

 三圣庵

 牌坊

 罗汉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野菜

 肉食者不鄙

 鱼我所欲也

 萝卜

 葵·薤

第三辑

 我的家

 花园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母亲

 我的祖父祖母

 一辈古人

 大莲姐姐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故乡风物

试读章节

一声鸡啼,一只金彩烂丽的大公鸡,一个很好看的鸡,在小院子里顾影徘徊,又高傲,又冷清。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招呼的,在江边的沙滩上?……

街上回来,行过沙滩。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系了这样一条大概宋朝就兴的布裙,戴上一顶瓦块毡帽,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行业的。——看的是鸭头,分别公母?母鸭下蛋,可能价钱卖得贵些?不对,鸭子上了市,多是卖给人吃,很少人家特为买了母鸭下蛋的。单是为了分别公母,弄两个大圈就行了,把公鸭赶到一边,剩下的不都是母鸭了,无须这么麻烦。是公是母,一眼不就看出来,得要那么提起来认一认么?而且,几个圈里灰头绿头都有!——沙滩上安静极了,然而万籁有声,江流浩浩,飘忽着一种又积极又消沉的神秘的向往,一种广大而深微的呼吁,悠悠育育,悄怆感人。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虽已至“相逢不出手”的时候,身体各处却还觉得舒舒服服,饶有清兴,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虽被提着脖子,并不表示抗议。也由于那几个鸭贩子提得是地方,一提起,趁势就甩了过去,不致使它们痛苦。甚至那一甩还会使它们得到筋肉伸张的快感,所以往来走动,煦煦然很自得的样子。人多以为鸭子是很唠叨的动物,其实鸭子也有默处的时候。不过这样大一群鸭子而能如此雍雍雅雅,我还从未见过。它们今天早上大概都得到一顿饱餐了吧?——什么地方送来一阵煮大麦芽的气味,香得很。一定有人用长柄的大铲子在铜锅里慢慢搅和着,就要出糖。——是约约斤两,把新鸭和老鸭分开?也不对。这些鸭子都差不多大,全是当年的,生日不是四月下旬就是五月初,上下差不了几天。骡马看牙口,鸭子不是骡马,也看几岁口?看,也得叫鸭子张开嘴,而鸭子嘴全都闭得扁扁的。黄嘴也是扁扁的,绿嘴也是扁扁的。即使掰开来看,也看不出所以然呀,全都是一圈细锯齿,分不开牙多牙少。看的是嘴。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有的一道,有的两道,有的刻一个十字叉叉。哦,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对了!对了!不错!这个记号做得实在有道理。

江边风大,立久了究竟有点冷,走吧。

刚才运那一车鸡的两口子不知到了哪儿。一板车的鸡,一笼一笼堆得很高。这些鸡是他们自己的,还是给别人家运的?我起初真有些不平,这个男人真岂有此理,怎么叫女人拉车,自己却提了两只分量不大的蒲包在后面踱方步!后来才知道,他的负担更重一些。这一带地不平,尽是坑!车子拉动了,并不怎么费力,陷在坑里要推上来可不易。这一下,够瞧的!车掉进坑了,他赶紧用肩膀顶住。然而一只轱辘怎么弄也上不来。跑过来两个老人(他们原来蹲在一边谈天)。老人之一捡了一块砖煞住后滑的轱辘,推车的男人发一声喊,车上来了!他接过女人为他拾回来的落到地下的毡帽,掸一掸草屑,向老人道了谢:“难为了!”车子吱吱扭扭地拉过去,走远了。我忽然想起了两句《打花鼓》:

恩爱的夫妻

槌不离锣

这两句唱腔老是在我心里回旋。我觉得很凄楚。

这个记号做得实在很有道理。遍观鸭子全身,还有其他什么地方可以做记号的呢?不像鸡。鸡长大了,毛色各不相同,养鸡人都记得。在他们眼中,世界上没有两只同样的鸡。

P4-5

序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到处是河。可是我既不会游泳,也不会使船,走在乡下的架得很高的狭窄的木桥上,心里都很害怕。于此可见,我是个没出息的人。高邮湖就在城西,抬脚就到,可是我竟然没有在湖上泛过一次舟,我不大爱动。华南人把到外面创一番事业,叫做“闯世界”,我不是个闯世界的人。我不能设计自己的命运,只能由着命运摆布。

从出生到初中毕业,我是在本城度过的。这一段生活已经写在《逝水》里。除了家、学校,我最熟悉的是由科甲巷至新巷口的一条叫做“东大街”的街。我熟习沿街的店铺、作坊、摊子。到现在我还能清清楚楚地描绘出这些店铺、作坊、摊子的样子。我每天要去玩一会的地方是我祖父所开的“保全堂”药店。我认识不少药,会搓蜜丸,摊膏药。我熟习中药的气味,熟习由前面店堂到后面堆放草药的栈房之间的腰门上的一副蓝漆字对联:“春暖带云锄芍药,秋高和露种芙蓉”。我熟习大小店铺的老板、店伙、工匠。我熟习这些属于市民阶层的各色人物的待人接物,言谈话语,他们身上的美德和俗气。这些不仅影响了我的为人,也影响了我的文风。

我的高中一、二年级是在江阴读的,南菁中学。江阴是一个江边的城市,每天江里涨潮,城里的河水也随之上涨。潮退,河水又归平静。行过虹桥,看河水涨落,有一种无端的伤感。难忘伞墩看梅花遇雨,携手泥涂;君山偶遇,遂成离别。几年前我曾往江阴寻梦,缘悭未值。我这辈子大概不会有机会再到江阴了。

高三时江阴失陷了,我在淮安、盐城辗转“借读”。来去匆匆,未留只字。

我在昆明住过七年,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六年。前四年在西南联大。初到昆明时,身上还有一点带去的钱,可以吃馆子,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后来就穷得丁当响了,真是“囚首垢面,而读诗书”。后三年在中学教书,在黄士坡、观音寺、白马庙都住过。

一九四六年夏至一九四七年冬,在上海,教中学。上海无风景,法国公园、兆丰公园都只有一点点大。

一九四八年我在午门历史博物馆工作,我住的地方很特别,在右掖门下,据说原是锦衣卫值宿的所在。

一九四九年三月,参加四野南下工作团。五月,至汉口,在矫口二女中任副教导主任。

一九五○年夏,回北京。在东单三条、河泊厂都住过一阵。

一九五八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我和农业工人——也就是农民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对农村、农民有了比较切近的认识。

一九六一年底回北京后住甘家口。不远就是玉渊潭,我几乎每天要围着玉渊潭散步,和菜农、遛鸟的人闲聊,得到不少知识。

我在一个京剧院当了十几年编剧。认识了一些名角,也认识了一些值得同情但也很可笑的小人物,增加了我对“人生”的一分理解。

我到过不少地方,到过西藏、新疆、内蒙古、湖南、江西、四川、广东、福建,登过泰山,在武夷山和永嘉的楠溪江上坐过竹筏……但我于这些地方都只是一个过客,虽然这些地方的山水人情也曾流入我的思想,毕竟只是过眼烟云。

我在这个世界走来走去,已经走了七十三年,我还能走得多远,多久?

一九九三年九月八日

书评(媒体评论)

故乡的风爭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爭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爭。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鲁迅

重回故乡、重温童年,这是当代人的梦想,其实也是一代一代人的持续不断的梦想。那么,前人的梦想与我们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与他们的梦想比较,我们究竟缺失了些什么?请到“读给孩子的故乡与童年”里去寻找答案吧。

——李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