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当下的幸福
“快些!再快些!”——每个人就这样被裹挟着开始了无休止的奔忙。饭是快餐,歌有快歌,物流有快递,上网是“极速体验”,上班要“一路狂奔”……
博客刚刚成为全民参与写作的一个分享平台,突然间又被微博、微信取而代之,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人们,自然是倍加欣喜。无须费时费力的短平快的微博与微信,瞬间风靡起来;就连孩子也被父母不断告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文化也变成快餐文化,我们竟相丢弃古老的传统,张开双臂去迎接新潮流,连电影《二十二》中的老人也被恶搞成网友消费的表情包……
“快”的追求带来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改变,使得今天已经很少有年轻人能够有耐心去读完一本厚厚的经典作品,因为它们读起来实在是太“慢”了,他们需要的是“快”的刺激感。至于文学艺术经典中,那蕴含着能穿透永恒人性的、悠长细腻的情感和审美,吃快餐食品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对它们早已失去了最起码的品味与鉴赏能力……
过度求“快”,使得“快”已经逐渐变成了粗鄙,变成了低劣,变成了危险……几乎抛掉了最初它所包含的全部积极意义。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学会“慢”一点,不再那么行色匆匆?仿佛赶不上那一趟飞快的列车,就会失去这一生的幸福似的?
在当下的高速竟争中,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常常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很多人已经丢失了自己的灵魂:没有自省,没有真情,没有平静……
我们总是感叹人生的短暂,总是匆匆赶路。充斥在我们四周的钢筋都市,越来越像一部千螺万杆、轰轰作响的巨大钟表,而我们就像它的一个个元部件,被上紧了发条而随之运转。让人无法逃遁的通讯网络,以花费最少用餐时间为终极目标的快餐食品,拓展工作时间与空间的移动办公设备……这一切,都遮蔽了我们寻求工作以外乐趣的可能——工作没有结尾,努力没有尽头。
当我们过于忙碌,却说不清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随着日子天天飞驰而去,却记不起年少时曾经为之激动的理想现在在哪里,我们是否要暂停一下脚步,好让灵魂跟上来呢?
如果生活真是一列飞速行驶的火车,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是驾驶这列火车的司机而不是身不由己的乘客,那么,即便有干万个理由阻止我们放慢行驶的速度,我们照样可以有这个权力,点一下刹车键。因为我们自己是这列火车的主宰,我们有随时停下来审视道路和重新选择方向的自由。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还有一个自由的自己,他能真正洞悉我们人生的来龙去脉,他真正懂得我们心中的梦想和夙愿,他——就是我们的灵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匆匆赶路,好像也是为着一些目标,但千万别忘了经常分出些许时间,让我们的灵魂跟上,让他引导我们寻找自己的方向,让他重新勾勒我们真心的渴望,让他给我们的努力注入乐趣、意义和幸福。而我们已经快速行走太久了,许许多多的灵魂早已找不到来时的路。
扪心自问,在人际交往中,你有没有为了和大家一起,而不分对错,不分黑白,只站在对自己有利的那一方?在任何事情上,我们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而不管是否会置别人于痛苦之中?面对伸出的求援之手,你有没有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不愿施舍,更不要说伸出温热的手?
我们的精神领域是不是已经完全交给了电脑、电视、手机?我们已没有了自己可以躲藏的小天地,已经好久不再和天空、大地对话,甚至和自己的家人也疏于长久的亲密交流?
人和人越来越近,心与心却越来越远,现代人对同类的感知也一天比一天钝化。思念是什么,还有多少人能体会出个中滋味?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远吗?
当然,咱们都知道这句诗中的“长江头”和“长江尾”是虚指,即便从真正的长江头到长江尾,借用现在快捷的空中客机也不过十几个小时而已。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