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精)》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小说通过玛丝洛娃以及监狱中的“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对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以及整个国家机构的反人民的本质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是一面反映俄国农民在革命中矛盾状况的镜子。
| 书名 | 复活(精)/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名家典译书系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
| 出版社 | 开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复活(精)》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小说通过玛丝洛娃以及监狱中的“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对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以及整个国家机构的反人民的本质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是一面反映俄国农民在革命中矛盾状况的镜子。 内容推荐 《复活(精)》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也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经典之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罗曼·罗兰认为它是“一首歌颂人类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诗篇”;列宁称赞它为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小说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终没有和他结婚,而是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章节 就这样她长到了十六岁。满十六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公爵,是两位老小姐的侄子,也是一名家世显赫的大学生。卡秋莎无法自拔地爱上了他,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更不敢对他明说。两年后,这位公爵在奔赴战场途中顺路来看望姑妈,并在姑妈家小住了四天,临行前夜他诱奸了卡秋莎。第二天,他塞给卡秋莎一张100卢布的钞票便离开了。公爵走后五个月,卡秋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 从那时起任何事物都会让她心烦意乱,她想回避却又不得不面对即将来临的耻辱。她服侍两位老小姐时再也提不起精神来了,敷衍了事,而且还经常发无名火,顶撞老小姐,事后又懊悔不已。思虑再三,她最终决定离开。两位老小姐早就对她不满意了,便放她走了。 离开老小姐家后,她来到一个警察局分局局长家里做侍女。但在那里也仅仅待了三个月,因为这位局长虽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却还是对她纠缠不休。有一回,他又来招惹卡秋莎,卡秋莎痛骂了他一顿,并把他推倒在地,为此,她被主人无礼地辞退了。这时候再找工作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她马上就要分娩了,于是她便搬到了乡下的一个接生婆家里待产。那个接生婆是个寡妇,兼做酒生意。卡秋莎分娩很顺利,可不幸染上了产褥热,她的孩子只好被送到育婴堂去。据送孩子的老太婆说,一到育婴堂孩子就死了。 卡秋莎搬到接生婆家里时,身上一共带了127卢布,100卢布是诱奸她的人送的,剩下的是做工赚来的。可等她要走时,身上就只剩2个卢布了。她不懂节约,不但自己出手阔绰,而且对身边的人也慷慨。两个月期间的伙食和茶点,接生婆收了她40卢布,送孩子又花掉25卢布,接生婆还向她借了40卢布买奶牛,卡秋莎自己又随便做了点衣服,买了点礼物,剩下的20卢布就用完了。因此,等卡秋莎身体恢复时,她已身无分文,不得不再去找工作。很快,她在林务官家里做了侍女。林务官虽有妻室,但也跟之前的警察分局局长一样好色,从她做工的第一天起,就对她不怀好意。卡秋莎厌恶他,竭力躲开他。可他满腹心计,而且因为他是主人,可以随意支使她,最终还是制造机会占有了她。这件事被林务官的妻子知道了,结果卡秋莎一分工钱都没拿到,就被驱逐了出来。卡秋莎只好回到城里,寄住到姨妈家里。姨父是装订工人,以前生意好,姨妈家的生活还算宽裕。可后来主顾越来越少,姨父就开始酗酒,把家里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拿去换酒钱了。 如今,姨妈经营着一家小洗衣作坊,养活儿女,供养酗酒的丈夫。姨妈让玛斯洛娃到她的作坊里做洗衣女工。但目睹洗衣女工的艰辛生活,玛斯洛娃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决定去佣工介绍所碰碰运气。通过佣工介绍所,玛斯洛娃找到了一份女仆的工作。她的主人是一位独居的太太,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中学的男孩。这份工作玛斯洛娃才做了一个星期,就遭到了那个上中学六年级的留有胡子的大男孩的调戏。他的母亲认为玛斯洛娃勾引了自己的儿子,借机把她辞退了。玛斯洛娃只好再次来到佣工介绍所。在那儿,玛斯洛娃没有找到新工作,却意外地遇到了一位戴着钻石戒指、衣着讲究的胖太太。那位太太弄清楚玛斯洛娃的境况后,留下地址,约她上自己家去做客。 玛斯洛娃应邀来到胖太太家。胖太太热情地招待了她,请她吃馅饼、喝葡萄酒,其间还打发自己的侍女带着一封信到什么地方去了一趟。傍晚就来了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留着白胡子的老男人。这个老男人一进来就挨着玛斯洛娃坐下,满眼含笑地望着她,跟她说笑。后来,女主人把老男人叫到了另外一个房间,玛斯洛娃听见女主人用暖味的声音说:“刚从乡下来的新鲜货,怎么样?”然后,女主人把玛斯洛娃叫去,告诉她老男人是作家,有很多钱,只要她合他的意,他是不会吝啬花钱的。她果然合了他的意,他给了她25卢布,并答应经常跟她约会。那笔钱很快就被玛斯洛娃用完了——一部分用来支付她在姨妈家的费用,剩下的则用来置办新衣服、帽子和丝带。过了几天,作家又打发人来找她,她去了,又得到25卢布。之后,作家给她租了一个单独的寓所。 玛斯洛娃搬到作家租的寓所里,却爱上了同院住着的一个年轻潇洒的店员。她主动跟作家说清了一切,然后搬到一个更小的寓所去住。那个店员原本答应跟她结婚,最后却不辞而别,将她抛弃。玛斯洛娃又孤身一人了。她本来想继续住在那个寓所,可人家不准。派出所的人说,她只有拿到黄色执照,通过医师检查,才能继续住下去。于是她又回到了姨妈家。姨妈见她打扮时髦,以为她已经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便不再提让她做洗衣工的事情了。对于玛斯洛娃来说,她也从未考虑过从事洗衣工一类的职业。此刻,她怀着怜悯的心情看着洗衣房女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毫无生气的绝望生活,光是想象一下自己有可能过这样的生活就感到心惊胆战。 然而,更可怕的现实是,没有了经济来源,玛斯洛娃的生活很快陷入了困顿无助的绝望中。这时,一个为妓院物色妓女的领家找到了她。此时的玛斯洛娃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纯真美好的卡秋莎了。她不仅染上了吸烟的习惯,还迷恋上了酒精。酒之所以吸引她,并不是因为她觉得酒好喝,而是因为喝醉了就能忘掉所遭受的一切苦难,获得片刻欢愉。酒能使她得到解脱,只有喝醉时她才会相信自己还有尊严,这在清醒时是办不到的。不喝酒的时候,她的心情总是抑郁消沉。 5-7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俄国文学的泰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他早年受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对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产生了憎恶。他在自己的庄园中尝试给农民减租减役,幻想着能找到一条地主和农民和谐相处的道路,最终以失败告终。这让他对俄国农奴制的弊端认识得更加深刻。1851年,托尔斯泰加入军队,切身体会到沙皇军队的腐败、虚伪,也看到不少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由此更加深了他对贵族阶级的批判和对下层民众的同情。在此期间,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其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反感和批判。1855年退役后,托尔斯泰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1863~1877年,他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小说为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而1889年至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则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有力的一部杰作。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农民的财产不断遭到地主和贵族阶级的掠夺,濒于破产,又加上连年歉收和战争,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不奋起抗争。托尔斯泰积极地参与当时的救灾活动,他深入贫民区、监狱等进行调查,对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罪恶认识得更加深刻,这促使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彻底弃绝了贵族阶级的生活,做回了平民。《复活》就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巨变后写出的一部长篇巨著,被公认为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顶峰,体现了他“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思想。 《复活》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故事讲述了出身贵族的聂赫留朵夫引诱了姑妈家的女仆玛斯洛娃,使其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玛斯洛娃堕落成妓女,偶然卷入一起谋财害命案接受审判。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认出了被他糟蹋过的玛斯洛娃,他开始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自责,良心开始复活。他为她四处奔走伸冤,并请求与她结婚,以赎罪过。上诉失败后,他放弃了贵族生活,陪玛斯洛娃一起流放西伯利亚。在为玛斯洛娃的官司四处奔波和陪她流放西伯利亚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察觉并认识到了俄国司法制度和监狱的黑暗、贵族的虚伪、底层农民悲惨的生活、阶级的不平等……他终于觉醒,把土地分给农民,同贵族阶级决裂,获得了灵魂的净化和升华。而玛斯洛娃也最终被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打动,变回了最初那个纯洁善良的她,最后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声誉和地位,她选择和一位革命者结婚,在自我牺牲和精神觉醒中完成了人性的复活。 《复活》虽然是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来展开情节的,但它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极具批判性的社会小说。它如实地展现了沙皇俄国时期底层人民悲惨的生存境况,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官办教会的伪善和冷酷、司法制度的腐败,把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小说情节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闪耀着人性的光彩,是托尔斯泰思想、宗教理论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无愧于“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