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道智慧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姚华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茶道人间:茶分六类 人有百形

这个世界我们可称之为茶道人间。茶按制作工艺分有六大基本类,白茶、绿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可视可悟出入有“百形”。从干茶颜色看真是“五花八门”。从外形看也是形状各异。以绿茶为例就能说明其丰富性。条形绿茶有径山茶和婺源茗眉;针形绿茶像松针一样,又直又圆,芽叶抱得紧紧的,有南京雨花茶和安化松针。扁形绿茶在干燥过程中一边炒一边压扁,茶的条索就被固定成扁形,如龙井茶、干岛玉叶、雀舌茶。卷曲形绿茶:茶条在揉捻中被抓、揉,使得茶条细紧卷曲,茶条上有毫,都匀毛尖。螺形绿茶:形状像螺蛳一样,茶条卷曲紧抱,茶上多毫,如洞庭碧螺春、翠螺。兰花形绿茶:自然舒展像兰花一样的绿茶,芽叶完整舒展。最有代表性的是舒城兰花。片形绿茶:外形松散、平直,叶片一片一片的绿茶,如六安瓜片。毛峰:多茸毛和自毫,卷曲或条状的绿茶,如黄山毛峰。毛尖:用比毛峰更细嫩的芽叶制成的稍卷曲的茶,稍显毫。信阳毛尖是此类茶。粉状绿茶:制作袋泡茶的绿茶末、抹茶都是粉状绿茶。单就绿茶的制作工艺就有炒青、烘青、蒸青和晒青。现在多是半炒半烘。要是再考虑茶的产地、茶树种、制作人、储藏、冲泡等因素,品种就更为丰富。即使都产自大山,但武夷岩茶讲究山场,普洱茶重在山头,安康富硒茶强调山坡的阴阳。对于岩茶肉桂,那要属牛栏坑肉桂品质优良:口感内敛而醇厚。马头岩肉桂:张扬且香气高扬。慧苑坑肉桂:绵柔包裹感明显。青狮岩肉桂:带有非常清晰的花果香。因为山场和制作技艺的影响,岩茶的口感干变万化。更为神奇的是我们试验过同一品种、同一山头,长在山底、山腰、山崖上的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汤四相”(色香味形)也大相径庭。用西湖龙井手炒PK机炒的结果一目了然。手炒:香、味佳,下沉快。机炒:色、形美,下沉慢。而充满神秘技术的普洱茶拼配就更神奇了。拼配,简单说是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青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加工即可。

再如饮茶习惯的形成。茶在中国被认识和利用得很早,包括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有“五说”之不同。

1.祭品说: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人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为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作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梗菠茗拜。《尔雅·释木》日:‘槽,苦茶。’菠,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蕞。茗藓,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进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范畴,凸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P1-3

目录

喝茶在道智慧出

 茶道人间:茶分六类 人有百形

 三番人生:三翻茶杯 顺势而为

 公道中汤:公道盛汤 中庸之味

遇茶悟道智慧显

 和合无诤:茶道核心 无诤六合

 清苦一家:无分别心 味味一味

 茶身慧命:物心平衡 多元共存

此茶通道智慧用

 平常无常:平常心道 无常正常

 向死而生:踏雪而歌 了脱生死

 回家的道:回归自心 圆融世界

无茶圆道智慧了

 一、两岸一壶茶

 二、于丹安康

 三、富硒茶:敬奉全人类的安康

 四、茶且艺且道

 五、绿茶至味功夫泡

 六、富硒红茶安康韵

 七、泡茶道:留白的艺术

 八、跪茶父母:瞬间找到生命的原点

 九、十年茶修一壶味

 十、牛蹄品茗味安康

 十一、遇茶红莲开

 十二、茶礼:恭敬别人庄严自己

 十三、生活茶席:与自然同呼吸

 十四、茶席设计:《无成有终》

 十五、茶艺:生活艺术

 十六、定汤:乾坤自在

 十七、高下相倾道茶汤

 十八、茶道“点”化工匠精神

 十九、施茶:底层的高端

 二十、出汤:急中站稳险中回首

 二十一、茶修:白鹭汉江家住安康

 二十二、醒茶:生命的复苏

 二十三、母子茶艺:流淌着孝道文化的精髓

序言

茶道 道出什么

2004年,怀着对茶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开始做茶道生命智慧探究。2011年,承担陕西安康市委组织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自主选学课“茶道:智慧人生”的培训工作。我们以茶道为载体和修为,回归初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主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做一茶一席一文一心究竟的关怀,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感性的人生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艺术性、丰富性。又创建了“姚华技能大师工作室”,从一片茶叶中参透和体悟走在茶道上的欢喜,从一杯茶汤中感受茶道的化境,从一缕茶烟中践行茶道。茶道,道出什么?道出智慧,道出无道;无所道出,自得其道。

每一种茶都在昭示我们三生有幸。茶从芽尖至叶直至离开茶树是一生,可谓脱胎。到了红锅中百炼没有成为钢,却以柔克刚诞生为成品茶这又是一生;人们赏干茶或绿或红或白或黑或青或黄,姹紫嫣红,让生活丰富多彩,扩展着审美的界域,此为茶之第二生;水火相济后干茶变成茶汤,水与火的洗礼,茶与水的相容,让一缕茶烟的功夫缥缈了人类审美的无限,此番已是三生了。这一路走来,茶道终究是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再问我什么是茶文化?我说,一叶之轻承载了世界文明之重。没有文化的茶就是一片树叶子。茶事已尽,叶底显露时,依然鲜活如同茶树上的鲜叶,这是“三生道”矣!

每一泡茶都在体悟生命的全过程。人生是一场单程旅行,自如地体验人生的全过程是我们的奢望。将自己安静在一泡茶中,活过来,死过去,心无过。人生的幸福一直就在我们内心,人生的美好从未远离我们的自在。面对藏而不露的干茶我们提起随手泡用二沸水冲下去,点要准,水温要适,沸水回旋后直冲干茶,茶卷曲着,上下翻滚着,经历了怎样的“荡气”,芽饱满了,叶舒展了,它“回肠”了,顺势,翻腾,归本,活过来了。竟出落得羞涩而又丰满。芽叶的舒展,茶汤的色彩,叶底回归的活动,形可赏,汤可品,底受看。看开、看淡、看透,心反而平常了。此时,心清合茶,心恒润茶,心无过茶。一个无法买到返程票的人生就在这一泡茶中往返自如了。如同回旋泡茶的手法一般让人生在此时圆满。于是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于一泡茶中“长短相宜”和合成360度的圆融。这时,世界虽有种种的不平等,茶却让我们在这种不平等中保持生命中原有的绝对平等,在不自由中成就心中的绝对自由,生命无法预知,只有踏实活着。从人生惯有轨迹中,固有的狭隘的局限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开始懂得过直击心灵的生活,在学习中看见自己的心,这就是开悟,一个泡茶者自然成了生命的觉者。茶道的核心“和静清真”就与实证运用智慧的方法“一味”了。“和”是什么?平常心。就是对一切都持有平等的观点,好坏、贵贱、乐不乐这些对立的元素通过泡茶智慧的开发和运用转变成茶汤了,不是茶,不是水,不是茶水,是茶汤。这就是“和”。“静能生慧”,安静在泡茶中,将一切都“静”在现实中,消化转化超越成境界,这个茶空间就是自然。“清”净心,如实地看见自己的心,不是用镜子照见而是实在看见,这个转化的功夫与泡茶的功夫“如出一辙”。“真”,停I匕外在的臆断和所图,达到真如,见到真性。这就是泡茶的实质即泡心的内涵。这样的生命全过程实际同茶道智慧三部曲一致:第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茶,全然接受现实(不带任何非现实的妄断,诸如这个好那个不好,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第二,全面观照自身,只是在当下全力以赴面前的茶;第三,全新自然平常心,与这道茶汤同在。

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在感知真实质地。人活得粗糙了,生命便不可能精细,那么做事要求精细也只是口号而已。泡茶流程及相关的每一点都是实实在在的精细。从择水需山泉的科学,到“得一汤”的恰好,用“二沸水”的精确,来“高冲低斟平端上”,这样一揽子行茶韵动,把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落到实处,吃喝住行卧都不离“这个”,活实在,死安详。引导我们在庞大的生活体系中,仔细咀嚼每一段“碎片化”的生活。如《大日经》所说:如实知自心。“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人的智慧一旦打开就知道机会到了,定能把握机会,该做就做。放下的同时已拿起,这是“几”。如开电脑刚触到开关,在即开未开那一霎就是“几”。只有长期的茶道修养才能达到这样恰到毫颠的高度智慧。茶壶和公道杯是按一个方向摆一条线,还是相对而放,这完全在当下的设席中随心而定。人生如何去安排靠的是自己,每一个人把自己安排好了世界即好。“用九不为九用”,人不是没有用,而是没有把用用出来。可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王尔德曾经说过,有许多品德美好的人,如渔民、牧羊人、农夫、做工的人,尽管他们对艺术“一无所知”,但他们才是大地的精华。其实在我看来,出身、贫富、教育都无法真正定义一个人,但内心的质地可以。往往是生活中的细节最能够折射出入性深处的光彩和阴暗。

每一次泡茶的当下是正能量的聚集。全神贯注地吸进干茶的清香,入鼻过喉沉丹田贯天地通宇宙,只是一飘香的事儿。不强求不造作不放弃不期盼,就在那一瞬间茶香就飘来了。茶香在这时呈现出三境界。一水飘香,闻得见,喝不着,闻着是茶,喝着是水;二水含香,闻着若有若无,人口反倒清晰起来,饱满充盈,过颊即空,其香在唇、齿、喉之间弥漫,回味浓郁而持久;三水无香,真水无香,不是真无,而是香、水不二的境界,香即水,水即香,水到哪里香就到哪里,余香,席散而不退。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的本质在于和解,而不是对抗。鲜活度、穿透力、超越感在喝茶时就聚集了。正能量聚集的最大意义在于重新唤醒和拯救我们的人生。茶、人、境在聚集的能量中交融,每次泡茶过后,以为都成过眼烟云,其实它固化在每个人的气质、谈吐和胸怀中,显露在我们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世上。如杜甫描写春天的诗,“嫩蕊商量细细开”。此时与天地相融合,阳光、清风、空气、茶,以及安顿的心。此情此景,定会让你听见自己的心声和世间的美好动静。与身体对话,既能快速集聚生命能量,消除疾病,更能充满活在当下的坚实力量。那就是在于生活是否坦荡,生活的质量是否真实,生活感受多粗多细。生命的高贵就在生活本身,因为有了多姿的生活,才书写了多彩的生命。

每一念正觉平稳心安走正道。正在观茶,正在嗅干茶香,正在拨茶入荷,正在“听泉静心”,正在“悬壶高冲”,正在“压腕回旋”,正在出汤,正在定汤,正在啜饮,正在“峰回路转”,正在回甘,正在感恩叶底……人生时时都是正在进行时的展现。从每一缕茶香嗅出生活的气息,从每一叶茶中把出生活真实的脉动。一次次的冲泡,一念念的当下,生命的每一个细胞在正念中觉醒,茶泡开了,心自然打开了,开心不在你心在哪儿,而是思维多元了,每件事落实了,放下拿起拿起放下生成了茶道两个外化的动作,如同宇宙的阴阳,循环往复,平衡运行。如女人喝了这道下午茶,满足了自己更优更发达的形象思维,不压抑不膨胀,让女人本性更加宽厚,又让自己充满青春活力却不伤及万物。不是我们拥有生活,是我们属于生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来看,人生是一场拿起的艺术和放下的智慧和合的场,因遇茶而成为生活道场,神秘而不失质朴,流动而不失安稳。

内容推荐

姚华著的《茶道智慧》以茶道为载体和修为,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主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作一茶一席一文一心究竟的关怀,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艺术性、丰富性回归初心。

编辑推荐

《茶道智慧》由姚华著。每一念正觉平稳心安走正道。正在观茶,正在嗅干茶香,正在拨茶入荷,正在“听泉静心”,正在“悬壶高冲”,正在“压腕回旋”,正在出汤,正在定汤,正在啜饮,正在“峰回路转”,正在回甘,正在感恩叶底……人生时时都是正在进行时的展现。从每一缕茶香嗅出生活的气息,从每一叶茶中把出生活真实的脉动。一次次的冲泡,一念念的当下,生命的每一个细胞在正念中觉醒,茶泡开了,心自然打开了,开心不在你心在哪儿,而是思维多元了,每件事落实了,放下拿起拿起放下生成了茶道两个外化的动作,如同宇宙的阴阳,循环往复,平衡运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