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小孙台
我老家开原,是铁岭地区的一个县,赵本山和小沈阳都是这地方的。开原古称咸平府,据说是在元代设的府。
我记事时开原还保持着老城市的感觉。民国时期,开原曾是日本人的殖民县,也叫“模范县”。开原老城很像样,规划得很合理,街道上有很多日本人盖的建筑,老电影院是日本人盖的,里面是木头做的可折叠的椅子,电影一散场,就听噼噼啪啪的响声。电影院边上有个像教堂样红砖尖楼的建筑,站在县城的南上岗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它,还会以为是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呢。
银行、政府还有工商局使用的大楼都是二层或者三层日本风格建筑,还有个三层高的楼是百货公司,有着爱奥尼亚式的柱头。老火车站非常漂亮,是个轮船的造型,天棚彩色玻璃的天花板上,吊着很大的吊灯,设计得非常合理,候车室、售票厅及出站口都相连,现在这火车站还在使用。
火车站前有很多日本人曾经住过的小洋楼,边上有个像是澡堂子的建筑,写着男汤和女汤,估计是男女有别的大洗澡池子,水当然是热的。
小孙台在县城的东边,和日本人规划的城区隔着一条人都可以跳过去的小河沟,上面有个不到十米的石桥,名日小桥子。小桥子向北,是一条枕头般大的石头块铺成的路,县城里有很多大石头铺的路,因为使用的时间很长,都呈面包状,汽车和马车走在上面很是颠簸。
小孙台不归日本人“管理”,据说那条小河沟是“界河”。如果在日本人“管辖”的那边犯了事,比如吃了大米或者白面就成了经济犯,一步跨过“界河”跑到小孙台这边来,日本人就管不了了。日本人“管理”的区域,中国巡警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小孙台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二层的小白楼,叫“康德医院”,楼下面写着:康德八年建。
我家就在小白楼前面五十米的一个巷子里,是一排青砖水泥盖的平房。据我爹讲这是一个叫黄大夫的房子,俺家买了一间半。还记得我三岁的时候,屋里铺的是木地板,但已经很残破,看不出是木头了。
小孙台是中国人管理的地方,房子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盖得很稀落。小时候我家屋前有很大一块空地,空地上有一棵大柳树,夏天晚上没事的时候人们都聚集到柳树下扯闲篇,我现在还留有我妈抱着我在树下乘凉的记忆。
冬天空地上泼点水就可以抽冰尜,大家用的水要经过很大一个青砖瓦房运过来。青砖大瓦房那是主任胡浩家的房子,这个女人脸上有麻子,长得很风情,据说是1949年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胡浩家前面有一口压水井,大家吃的水都必须要去那儿排队去压,家家都有扁担和两个水桶,早晨去挑两桶,晚上再去挑两桶,家里水缸要整满才好。 据说老柳树来了只猫头鹰,有时候叫唤,不知道是谁说猫头鹰叫不好,柳树后来就没了。我想打听打听的这事,可现在找不着当事人了。
小孙台随着柳树的消失开始进入占地时代,那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家家开始修小院,用木头整个栅栏就是自己家地方了,后来开始盖小房。再后来就不知道在从哪里搬来好多户人家开始占地方,打架、骂人的事情都发生过。再后来我妈妈就没了。我出生在那平房里,我母亲也死在那里。我老爹一个人又住了一年,最后以很低的价钱把那三间房子和一个很大的院子卖了,他说这是抖搂包袱。
在小孙台临拆前的几个月我去了一趟,拍了很多照片,再去时已经一点都找不到原来的影子,现在那里全是楼房,新新的楼,还有新新的人。
P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