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塞尔维亚)米洛拉德·帕维奇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米洛拉德·帕维奇最新的一本书《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精)》,实际上是一部塔罗牌小说,由与大阿卡纳纸牌相对应的二十二章组成。借助塔罗牌,可以预测未来,而《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包含着若干牌义,就像那些塔罗牌。换言之,这部小说对于用塔罗牌算命来说是一种指南,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可以把塔罗牌的寓意添加到这部小说中拥有与每张牌相同名称和编号的章节里,也可以把这部小说每一章的含义加入到算命时用的相应纸牌的寓意中。“使用”这部小说的时候,也可以把纸牌完全撇到一边……

内容推荐

与《哈扎尔辞典》一样,《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精)》这部小说也是非线形叙述,作者米洛拉德·帕维奇给予读者多重阅读体验。此书共分二十一章,或可说二十一条线索。它的结构令人联想起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其虚张声势的形式不断遭到内容颠覆,内容没有形式那么复杂,它围绕两个互相仇视的家族,奥普伊奇家和泰奈兹基家在战争中的命运而展开,这两个家族陷入一系列爱恨情仇之中。帕维奇的断层叙述达到了一种镜廊效果,这部不长但充实着丰富意义的小说包含众多人物和事件,足够写一部史诗了。

目录

双性女士用的大奥秘库牌义

 特殊牌牌义愚人

第一组 七张牌的牌义

 1号牌魔术师

 2号牌女祭司

 3号牌女皇

 4号牌皇帝

 5号牌主祭司

 6号牌恋人

 7号牌战车

第二组 七张牌的牌义

 8号牌力量

 9号牌隐士

 10号牌命运之轮

 11号牌正义

 12号牌倒吊人

 13号牌死神

 14号牌节制

第三组 七张牌的牌义

 15号牌魔鬼

 16号牌塔

 17号牌星星

 18号牌月亮

 19号牌太阳

 20号牌审判

 21号牌世界

附录一 塔罗牌阵法

附录二 双性女士用的大奥秘库要义

附录三 阅读的开始与结束/小说的开头与结尾

附录四 文学大师的铿锵与悲悯——《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的历史与思想

附录五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特殊牌牌义

愚人除了母语,他还讲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土耳其语。他出生在的里雅斯特②的一个塞尔维亚商人和戏剧赞助者世家;这个家族在亚得里亚海有自己的商船,在多瑙河畔有自己的麦田和葡萄园。他父亲哈拉拉姆皮耶·奥普伊奇是法国骑兵部队里的军官;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在父亲的队伍里效劳。他知道骑在马背上或者做爱的时候,呼气比吸气更重要。他身穿华美的骑兵礼服。隆冬时节,他宁愿铺冰卧雪睡在有篷马车底下,也不肯把他的俄国种母狗和它的幼崽轰下马车;战争期间,他的黄马靴弄坏了,他为此哭过鼻子。为了不会和自己的骑兵装备分离,他放弃了去步兵部队服役的机会。他痴迷于骏马,总是把它们的尾巴编成辫子。他的银质餐具是在维也纳买的;他热衷于参加化装舞会、假面舞会,喜欢观看烟花;每逢置身于因为女士和音乐而蓬荜生辉的客厅、酒馆,他总是感觉如鱼得水。

他父亲过去谈到他,经常说他像河岸上新起的风一样愚蠢,说他总是挨着悬崖的边缘行走。他看上去一会儿像他母亲,一会儿像他爷爷,再过一会儿又像他未出世的儿子或孙女。他长相俊美,身材比一般人高,面色苍白,下巴上有个肚脐似的酒窝;浓密的长发如煤块一般黝黑。他总是炫耀他那像小胡子一样蜷曲美观的眉毛,而他的小胡子则编得像条鞭子。在巴伐利亚、西里西亚和意大利永无休止的军事远征中,女人们对他的容貌、骑术和经过梳理的长发赞叹不已;每当行军和军旅生涯的艰苦让他感到厌倦,他会到路边小酒馆的灶膛前烘干他的头发。为了取乐,那些女人会给他穿上女人穿的衣服,往他的头发上插一朵白玫瑰;在小酒馆跳舞时,她们会拿走他身上最后一文钱;当他生病或疲惫时,会让他睡她们的床;然后在骑兵部队冬季休整期结束时,她们会眼泪汪汪地离开部队。然而他呢,他总是说他的所有记忆都在他的食品包里装着呢。

脸上带着一副外国女人的笑容和不断长长的胡须,索福洛尼耶·奥普伊奇穿越了大部分欧洲,从的里雅斯特、威尼斯、多瑙河一直走到了瓦格拉姆①和莱比锡,起先是作为一个孩子跟着他父亲,后来是在法国骑兵部队靠他自己;他在法国军营里长大成人,每隔十年见识一次战争。他母亲,帕拉斯凯娃·奥普伊奇太太,给他送“黑核桃仁糕饼”总是徒劳,无法送达。年轻的索福洛尼耶在自己的孩子出世之前,就让自己的魔鬼出生了。他一只眼睛长得酷似他外祖母的眼睛——他外祖母首先是一个希腊人,另一只眼睛则酷似他父亲的——他父亲终归是一个塞尔维亚人;因此,出生于的里雅斯特的小奥普伊奇所看见的世界是一个斗鸡眼所见的世界。他会窃窃私语:“上帝是上帝,我却不是我自己。”

从童年初期开始,他就怀有一个巨大的、深藏不露的秘密。那情形俨然是作为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出了毛病。很自然地,他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他热切地、不动声色地渴望这么做,为这种渴望而略感尴尬,仿佛它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造访。这种渴望宛若一种因为饥饿而引发的不适,却哀叫得好似心脏里面发生的一阵刺痛;抑或像一种微痛,发作时却如同灵魂里的某种饥饿。他全然不记得究竟是在何时,这种隐秘的、对改变的渴望已经以无实体的能量的形式在他心里萌生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仿佛:他躺在床上,将中指尖和拇指尖顶在一起,等到打盹入睡以后,他的手臂从床边滑落,手指随即分开;他陡然惊醒,仿佛掉落了什么东西。实际上他掉落的是他自己。于是渴望出现了,这种可怕的、不可动摇的渴望是那么强烈,那么沉重,他的右腿开始变得一猜一拐……还有一种情况,事情对他来说似乎又变成:很久以前,他发现有个人的灵魂漂浮在他盛卷心菜的盘子里,而他吞噬了那个灵魂。

所以,正是这种隐秘的、影响深邃的事情在他心里播下了种子。这究竟是不是某种与他父亲以及他自己的军旅生涯密切相关的愚蠢野心,某种对一个新生的、真实的敌人和目标更加明确的同盟者所怀有的无法实现的渴望;小奥普伊奇是否想要颠覆他与父亲的关系,抑或他是否热爱南方,作为皇家骑兵,受到了向南直抵伯罗奔尼撒的巴尔干没落帝国的诱惑;他的希腊裔外祖母的血液里是否具有某种特别的东西,以至于她的家族通过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积累了一大笔财富;抑或,这是一些偶发事件,某种强烈而混乱的、定会让人的面孔永远无法平静的欲望——这一切很难说得清楚。这种情况让他的面孔一会儿显示出他年老之后会变成什么模样,一会儿又显示出他还在任由自己的听觉支配着行走于人世问时的模样。因为人的面孔会呼吸,会不断地将时间吸入和呼出。P11-14

序言

你可以按现有篇章顺序阅读这本小说。此外,你也可以选择本书附录一所描述的三种牌阵(魔法十字、大三位一体和凯尔特十字)中的某一种来摆牌,然后根据牌阵要求的顺序去阅读相对应的篇章。如此阅读,才有可能用纸牌来占卜或算命。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运命,那就取一副塔罗牌,洗牌并切牌。按牌洗过之后的顺序,记下每张牌的编号。然后把纸牌面朝下呈扇形展开,以便拣取你想要摆出的牌。如果你选择按魔法十字来摆阵,那就拣取五张牌,依照魔法十字的形状将它们摆开。翻开这几张牌的次序,本书附录一有说明。在本书后面的附录二,你可以找到有关每张牌的释义。对每一张牌,本书相对应的篇章有更为深入的解析。你可以亲自读一张牌的解析,也可以请别人读给你听。把一张牌的解析读完之后,再去读下一张牌。

要是你想让别人为你解牌,那就取一副塔罗牌,让解牌人洗牌;然后,你一定要用自己的左手切牌。接下来,解牌人把洗好的牌的顺序记住,在桌上把牌面朝下呈扇形布开。你把自己需要的牌拣起来,按照解牌人选定的牌阵阵形将牌甩到桌上。解牌人会翻开这几张牌,逐一解释给你听。

后记

对米洛拉德·帕维奇及其作品最好的介绍和评说,莫过于他的作品本身。所以,在这个译本即将付梓之际,我只想简要说明一下我遭遇帕维奇作品的过程,并对给了我诸多帮助的友人表达一下由衷的感谢。

将近二十年前的初夏,我乘火车南下广州去联系工作。列车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野兽在夜幕中穿行,我躺在上铺,毫无睡意地读着当时《花城》杂志转载的一部外国小说——《哈扎尔辞典》;夜愈深,我愈是在那部小说里陷得深远。结果则是,那一夜的车程没有让我和广州结缘,反倒是让陌生的帕维奇和神奇的(《哈扎尔辞典》闯进了我心目中的文学圣殿,占据了最为显著的位置,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愈来愈突出。

2012年元月,我第一次到美国,第一次走进纽约的思川书店(Strand Bookstore)。原想淘一本趁手的袖珍版索福克勒斯的悲剧集,孰料却与三本英文版的帕维奇作品不期而遇。那三本书——《哈扎尔辞典》、《风的内侧,或关于海洛和利安德尔的小说》和《茶绘风景画》,精装,几乎十成新,没有复本,整齐地摆在高大书架的最上层,定价都是7.5美元,就像某人寄放在那儿的礼物,等着我千里迢迢赶来领走。当年岁末,在美国生活的两个朋友得知我钟爱帕维奇的书,又特意给我寄来英文版的《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和《贝尔格莱德简史》。也就是在那时,我产生了翻译帕维奇的作品并借此向他致敬的念头。所以,我必须得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龚容女士给了我实现愿望的机会。

其次,感谢作家陈丹燕。2013年,土耳其的“太平洋贸易和文化咨询公司”策划了一个邀请一百名中国人访问伊斯坦布尔的计划。他们找到了陈丹燕老师,并允许她另外邀请两三人与她同行。陈老师便找到了曹景行先生和我。当时,我刚把英文版的《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通读了一遍,知道在小说的最后章节,帕维奇让几个主要人物会聚到君士坦丁堡,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们的宿命。若能在正式着手翻译之前,先到伊斯坦布尔——曾经的拜占庭世界的都城——去看一看,于我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伴随着那一年的中秋之月,我跟着陈丹燕老师和曹景行先生,走进了土耳其。在伊斯坦布尔的五天行程里,我除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也借助小说人物的眼睛,打量过金角湾的绿水、香料市场色彩纷呈的货品,还有那摇曳着索菲亚教堂恢宏倒影的、碧蓝如镜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走进那座智慧殿堂,在大圆顶下徜徉时,我仿佛看见小说里的主人公索福洛尼耶·奥普伊奇中尉为了转运,把大拇指插进大堂一侧许愿柱上的小圆洞。那几天在伊斯坦布尔的感受,对我翻译帕维奇的这部作品绝对是助益匪浅的。

在翻译过程中,有两位友人给了我慷慨的帮助,必须向他们致谢。第一位是好友张晓强先生。为了避免仅凭英译本或法译本去揣测小说中人名的译法,我便向这位研究俄语文学的兄长请教。他帮我找到了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的东欧文学专家,请他们根据塞尔维亚语,把小说中的人名汉译法整理出来,供我参考。第二位是翻译家叶尊先生。这本书的法语版对书中的拉丁语句和个别词语作了注释,精通法语的叶尊先生在百忙之中把这些注释翻译出来,为我打通了准确理解的通道。

最后,必须感谢帕维奇先生的遗孀,雅丝米娜’米哈伊洛维奇(Jasmina Mihajlovic)女士。通过Email,雅丝米娜女士不仅将书中一些罕见的知识点、难解的隐喻表达和塞尔维亚民间表述,耐心细致地解释给我,并且让我了解到基督教文化里有一种观念:上帝与名词联系在一起,魔鬼与动词联系在一起。另外,她告诉我:“帕维奇本人经常建议他的译者照原文的样子去直译,只要你这样做,你的译文就会是理想的,因为语言中特别的东西——那些让读者惊讶、让读者反复琢磨的词句——都会得到保留。”尤其是针对帕维奇作品里常出现的非常规词句,比如本书“太阳”一章中的“two bowls of warm God's tears,a breaded gaze(两碗热腾腾的上帝之泪,一份裹着面包屑的凝视)”,雅丝米娜女士认为只要照字面意思翻译就好。对书中出现的几处拉丁文引语,她建议不要翻译,也不要加注释,保留原文即可;因为作者写书的时候也没有把它们翻译出来,倘若读者确有兴趣,就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当然,我没有完全遵照她的后一个建议,而是力所能及地作了一些注释。

这部篇幅不长的塔罗牌小说,我译得可谓小心翼翼。但是如果没有上述友人的相助,特别是如果没有雅丝米娜女士的答疑解惑,仅凭我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在此,谨向他们再次表示谢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