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是一套荟萃了中国当代故事文学创作精华的大型书系,不仅囊括了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内容厚实、情节曲折的中篇故事资源。这些故事发表时就在社会上不胫而走,而今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仍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
丛书共分为六个板块,分别是“悬念推理”、“惊悚恐怖”、“言情伦理”、“古今传奇”、“幽默讽刺”、“社会写真”。这六个系列的故事或悬念迭起,或紧张刺激,或感人肺腑,或拍案称奇,或轻松诙谐,或严肃深刻,让不同审美趣味的读者都能于丛书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
品读这些故事,既能感受人物在各种情境里的喜怒哀乐,又能体悟命运在不同时代中的跌宕起伏,使读者在掩卷之余,思索片刻人生的意义。故事会编辑部编的《绑架蒙娜丽莎/古今传奇系列/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是其中的一册。
故事会编辑部编的《绑架蒙娜丽莎/古今传奇系列/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古今传奇系列之八,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古今传奇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饱满鲜明,尤其能历经岁月的考验,令读者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总要急人所难才好!”
金利把白仁义打量了几眼,冷笑道:“我这里是当铺,并不是慈善堂!年轻人,等你开了当铺,再去济世活人吧!”
白仁义知道争他不过,只得转身离开,悻悻说道:“我若开了当铺,哪怕有人拿了死孩子来质当,我也照收不误!”
金利冲着白仁义的背影哈哈笑道:“这说法倒头一次听到,新鲜!新鲜!新鲜!不过你这个穷鬼,与死孩子有多少区别?只是年龄大了一些,还有一口气罢了!”守金不昧
白仁义身无分文,肚子饿得咕咕乱叫。自己这副模样,与叫花子无异,那些茶庄、茶店连门都不让进,还怎么打听父亲?想到这里,就打算到城外找个僻静处清洗一番,然后继续寻父。白仁义出城二十里,见前面有一座小山,山下有一座小寺,寺旁有一池清水。走近了'见寺院的门额上写着“寒露寺”三个字,寺院规模不大,房舍也有些破旧,不见善男信女出入,只有一个老僧在蒲团上打坐。白仁义想先讨碗水喝,就深施—礼,说:“打扰高僧了!我是个过路之人,腹中饥饿难忍,能给碗水喝吗?”
老僧睁开眼来,把白仁义打量一阵,唤过一个小和尚,吩咐上茶,再吩咐做饭。不大一会儿,小和尚把饭端了上来。白仁义饥不择食,风卷残云一般把五个馒头并一钵稀饭吃了个净光。填饱了肚子,白仁义抬起头来,却见老僧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白仁义以为是刚才吃相不雅,惹老僧侧目,红着脸说:“刚才实在是饿急了'所以狼吞虎咽,惹高僧见笑了!”
老僧并不理会他的解释,却问:“你是来自中原唐州,贵姓白吗?”
白仁义_怔,我与老僧素不相识。他怎么知道我的籍贯、姓氏?因为有了刚才的一饭之恩,也不好多问,就点头说:“正是!”
老僧又问:“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做什么营生?”
难道他知道我父亲的消息?白仁义忙一一回答了。就连父亲三年未归,自己来杭州寻父不遇的事,也毫无保留地说给了老僧。而后问:“高僧可知道我父亲的下落?”
老僧叹口气:“岂止是知道!唉,真是一言难尽啊!”
原来,这位老僧今年六十岁了。本是杭州人氏,俗姓盛,自幼出家,法名寒露,如今做着寒露寺的住持。只因这里庙宇破败,香火不旺,所以也没人叫他的法名,只随口喊他老僧。寒露也不计较,只管自己吃斋行善,读经修持。再说白仁义的父亲白得道,虽然一直做着茶叶生意,却并不与杭州城里的茶庄、茶店打交道,而是直接从乡下茶农手里收购茶叶,然后转手卖给陕西、内蒙的客商。白得道在乡下行走,免不了常在寒露寺喝茶歇脚,一来二去就和寒露成了熟人。三年前的春节前夕’白得道在乡下理账,突然得了暴病,临终前把一袋银钱并几张银票交给了寒露,托他转交给家人。至于家住唐州什么地方'家人叫什么名字,白得道还没有说出来就咽了气。寒露在寺后依山傍水的地方掩埋了白得道,收藏了他的钱物。办完了后事,寒露本想亲自去唐州打听白家,送还钱物,可惜自己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想要委托他人,又怕人心叵测,不甚放心。因此,这事情一拖就是三年!刚才白仁义一进门,寒露就觉得有些面熟,一经试探,果然是自得道的儿子!说到这里,寒露拿出了白得道留下的钱物,感叹道:“物归其主,天意使然,总算了却了我(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