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与红莲》一书从近30年间作者鄢烈山写的大量随笔中精选,涉及旅游、情感、思想、文化、影视和读书等众多题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作者的创作特色,即关切中国现实,由此及彼,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换言之,敢于针砭时弊,关切中国现实。有极强的启迪性。
| 书名 | 烈焰与红莲/超悦读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鄢烈山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烈焰与红莲》一书从近30年间作者鄢烈山写的大量随笔中精选,涉及旅游、情感、思想、文化、影视和读书等众多题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作者的创作特色,即关切中国现实,由此及彼,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换言之,敢于针砭时弊,关切中国现实。有极强的启迪性。 内容推荐 鄢烈山的杂文和随笔敢于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思辨性。《烈焰与红莲》一书所收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不同的人生经历,谈到了治学、写作、交游,用形象、生动、质朴的语言,和读者探讨人生、社会、情感、思想、学问,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学识和文字功底。 目录 导言 作者与作品 访谈 鄢烈山:“公民写作”的践行者 第一辑 毁誉何人判真伪 每个民族都有过辉煌史 曾国藩“无慢室”赞 刘文彩庄园的“典型化” 历史的公道何在 石碑见证古民约 感恩造福者八田与一 台湾民间社会的“点、线、块” 日本人这般看待被“开港” 第二辑 复我故园待何日 我的两个老妈妈 我的珍本莎剧 失而复得的大学 涌泉之感 五一六:那年我看见 “桥园”里的下午茶 第三辑 “潜规则”,不如叫“现规则”或“奸规则” 为谁治水? “汉奸”辨 “贪生怕死”的权利 “人”的挺立 杀人的理由 早春的感动 第四辑 “孝”文化的当代困境 论董狐笔法 对孔子要行中庸之道 唱不尽古今旷男怨 养成一单单说事的习惯 为祖先道歉的文明史意义 从《灰阑记》到《霸王别姬》 第五辑 无声的雨 由《小芳》想到美国大兵 “大红灯笼”何所似 “曾志伟”的得意和 麑的缺席 论段小楼的被驯服 从电影《春苗》看民粹主义 第六辑 侠客梦的缘起 鲜花与玫瑰 “诱以官禄德” 叶公超的气度与才识 “但愿留下的阴影散去” 孔夫子论“卡扎菲” 鲜为人知的废奴英雄:威伯福斯 “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算城邦” 试读章节 毁誉何人判真伪——西湖之畔的随想 论名气,西湖是全国城市名湖之最;若论自然条件,西湖绝对比不上武汉的东湖。比起东湖的浩渺澄渊,西湖确是像郁达夫所形容的,不过是规制较大的一处盆景。西湖之有名,在于它历代积累的丰厚的人文景观。天下无人不知的即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留下的“白堤”及吟咏杭州的诗歌;宋代大文豪苏轼留下的“苏堤”及其醉酒携妓访僧的风流轶事;有“奉旨填词”的多情名士柳永歌“钱塘自古繁华”的名篇;有飞来峰的神奇传说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癫和尚济公;有历代文人赞叹不休的隐居孤山而梅妻鹤子的高士林和靖;更有脍炙人口的白蛇娘子与许仙的爱情传奇……尚不论现代的秋瑾、章太炎、苏曼殊、马一浮、弘一法师、盖叫天等英彦硕奇剑及履及留下的历史印记。 而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最有名气最有感召力最热闹的去处,是岳坟岳庙。到“三潭印月”“花港观鱼”乃至灵隐寺去的人是游客、观光者,而到岳坟岳庙去的人都顿时变成了虔诚的“香客”、朝谒者。岳飞在世时不得善终,死后获此殊荣,其神圣的地位恐怕仅次于称“圣”称“帝”的关羽。岳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以后屡毁屡建,最近一次重修是1979年。从明人洪珠书写的“尽忠报国”到当代政要题写的巨匾“心昭天日”,向世人昭示着岳飞的功德。而尤其引人驻足的是岳坟前的忠奸活报剧,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面对岳飞墓,跪着反剪双手的秦桧、王氏、张俊和万俟离。这里大约是最生动最形象的忠奸大义课堂。 据明人张潮所辑《虞初新志》中《髯樵传》载:有个砍柴为生的老头儿目不识丁,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皆合圣贤之道。一次,他担柴至戏场,正演《精忠传》,适逢“秦桧”上场,老头大怒,飞跃上台,把“秦桧”摔倒在地痛殴“流血几毙”。众人急忙拉开他,说:“此戏也,非真桧。”你猜他老人家怎么说?我知道这是演戏!不然,我怎么只动拳头、没有动斧头劈了他呢?瞧呀,忠奸之辨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颇堪玩味的是,到了清代,岳飞仍是朝野共尊的精忠偶像。清初康熙年间人孙奇有竹枝词一首记日:“碧瓦油幢(即有顶的油壁车,庄严华贵)拜岳祠,断头男女跪陈尸。南枝枝上啼黄鸟,日日儿童溺太师(秦桧)。”须知,这是在清初,满族“以夷变夏”入主中原局面初定,有心反清复明的人还不少;而这岳飞当年抗击的金人,正是满族人之祖(满人入关前国号叫“后金”)。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是,西湖边还堂皇地建有一座纪念抗清复明志士张苍水(张煌言,1620—1644年,字玄著,号苍水)先生的祠堂,牌坊上大书“皇清谥日忠”。想当年,张苍水于邑中起兵抗清,官至南明代理兵部尚书,与郑成功联合北伐,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围攻南京,值此之际,清廷必欲除之而后快。事实上他也是兵败被俘不屈而死。一边举刀割下他的首级,一边说这人真了不起,昭告天下此人可为万世臣民的楷模!意味深长的是,历来人们认为这样做既悖理逆情,更顺理成章。 史学家给出的解释是,清朝贵族以朱明正统的承继者自居,声言明亡于“闯贼”而非“后金”,他们不设忌讳倒是可以显示其正大光明。况且中国的政治道德历来就推重或容许“各为其主”。有些文化学者十分欣赏清初统治者的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我所看到的:一是清初皇帝的极端实用主义。打天下时招降纳叛不吝高官厚禄;天下夺到手,要提倡忠于主子的节操,便把当初“弃暗投明”——即弃明投清——的人列入“贰臣传”,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二是清朝统治者对奴役人心的儒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应用。到了明末,中国文化自身酝酿着一场巨变,本来临近于黎明前的黑暗,新世界的曙光似乎已依稀可见,以在野的东林党人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可与朝廷抗衡,以李贽为代表的离经叛道思想家在社会上影响力呈强势,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学者开创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先河……而清朝贵族的铁骑冲散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先头部队,他们为了巩固自己以少御多的统治,大搞文化专制主义,大树特树孔孟之道的权威,于是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一套在中国提倡和实行得比任何朝代都要卖力。这是清朝统治者的精明厉害之处,也是他们的卑劣伪善之处。 有句先人的话还是在理的:任何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者的思想。不需要读学者关于“岳家军”其实也奸掳烧杀的考证文章,岳飞作为抗敌英雄和民族气节的象征是永生的;但只要想一想历代特别是清朝统治者为什么那样推崇岳飞等“忠臣”,而对陈涉、李贽这样的“叛逆者”没有热情乃至诋毁查禁,想一想这种榜样选择和导向的用意,就不免对世代相传的一些道德楷模产生隔膜之感。 岳坟前的望柱上新刻了前人的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其实,对专制王朝统治者的毁誉要判真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人们形容某人道德观念的肤浅因袭,为何爱说此人只晓得“颂几句岳飞,骂几声秦桧”呢? 走出岳庙,我忽然想起元人张鸣善的小令《讥时》:“……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周文王),两头蛇南阳卧龙(诸葛亮),三脚猫渭水非熊(姜子牙)!” P14-16 序言 作者与作品 刘克定 鄢烈山,资深报纸编辑、当代著名杂文家、专栏作家。1952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江汉平原;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此前做过农民、民办小学教师与中等师范学校函授教师,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关工作三年;1986年春入新闻界,退休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报社总 编辑助理。现为个人纪事丛书《白纸黑字》系列主编。 自1984年以来坚持杂文、随笔和散文写作,迄今在海内外出版《冷门话题》《钢丝上的中国》等杂文、时评和随笔集20多种。其中《一个人的经典》获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第三届(2001—2013)“鲁迅文学奖”。并著有长篇史传《威凤悲歌:狂人李贽传》。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在南方周末写的“纵横 谈”专栏,开新时期时评新风,在全国新闻界、知识界产生广泛影响。近30年间,作者在新闻时评之外,写了大量杂文与随笔,涉及旅游、情感、思想、文化、影视和读书等众多题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作者的创作特色,即关注中国现实,由此及彼,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有较强的启迪性。 鄢烈山的杂文和随笔久负盛名,敢于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思辨性,深受读者欢迎。本书所收篇章,每一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不同的人生经历,谈到了治学、写作、交游,用形象、生动、质朴的语言,和读者探讨人生、社会、情感、思想、学问,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学识和文字功底,使读者尝鼎一脔,获益良多。 思想类随笔如《贪生怕死的权利》,为人的本能辩护,承续先秦儒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本真思想,反高调,提倡人道主义,在今天读来犹能振聋发聩。旅游类如《台湾民间社会的点线面》,简洁明快地勾画了台湾的社会建设实践,既宏观又生动。 个人情感类如《我的两个老妈妈》,写的虽是两位农村妇女的人生故事,篇幅也不长,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历史与读书类如《侠客梦的缘起》,在金庸武侠小说与影视大行其道之时, 以历史的纵深视角,揭示其虚妄,有棒喝之功。 影视歌娱乐类如《小芳与美国大兵》《无声的雨》,可见作者文思缜密,设身处地,体察入微。 作者文史知识广博,在运用中信手拈来,形诸笔端,宛如巧合而无一点书呆气,先秦诸子、汉魏风骨、明清政制……征引如探囊取物,好似古人寻他,而非他觅古人,此等造诣,非一日之功。 有人说,饭百政治家,不如饭一文学家。优秀文学家和他们的优秀作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引导、启发人们的思想觉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似朴实的编年史,赋予我们一部矗立于1816年至1848年这一转型期的法兰西社会最值得瞩目的文学丰碑。现今的文学艺术,包括小说、散文、随笔、杂文、戏剧等,正是这个时代前进的推手,其力量远非口号、金钱以及变幻无穷的伪文化所能及。我从鄢烈山的作品里,读懂了这个道理。 关于书名《烈焰与红莲》,作者解释说:有位法师给我的题词里有句“烈焰化红莲”,此乃佛家修炼之义,即希望我“烈焰”(怒火,佛家所谓“贪嗔痴”三毒之一的“嗔”)化为宁静的“莲花”;“我这里将‘烈焰’与‘红莲’并列,不过是说,世俗之人,既对邪恶怀有正义的愤怒,更有对平和净静境界的赞赏与向往”。 就让红莲开得更灿烂吧。 2016年1月24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