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灰姑娘的故事在家家户户流传。然而,谁会知道呢?在灰姑娘最后一次推开厨房的门,匆匆跳上金碧辉煌的南瓜马车,前去参加宫廷舞会的那天晚上,她的厨房里发生了什么。
据说是这样的:
那天晚上,舞会开始以后,美妙的曲子一支接一支响彻宫廷,优雅快乐的音符小精灵们在灰姑娘和王子的身边盘旋着,跳跃着,然后飞出窗子,一直飘啊飘啊。
一些特别轻盈的音符精灵飘到了更远的地方,一直飞到了灰姑娘的厨房里。它们触碰着橱柜、火炉、水壶、案板、菜篮子、调料盒,于是大伙儿都想跳舞了。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咱们的灰姑娘去跳舞啦,这会儿,整个王宫里的人都在跳舞呢,不如咱们也来跳舞吧!”
真是一呼百应。 “好啊!”
“这个主意妙极了!”
很快,勺子、叉子、筷子纷纷从橱柜里走出来,跳起舞来。接着,洋葱、土豆、茄子、卷心菜、荷兰芹也纷纷从篮子里走出来,手拉手跳起舞来。再后来,连扫帚、抹布、刷子也加入了这场即兴舞会……
大家尽情地唱歌,跳舞,因为谁都知道,机会难得,一过了夜里十二点,一切都将结束。
忽然,不知是谁高声喊道:“天啊,快看啊!”
厨房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凝聚在同一个地方:在光滑的松木案板上,一个椭圆的白鸡蛋,正晃晃悠悠地跳着舞,他着迷地旋转着,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望着跳舞的鸡蛋,大家既敬佩又担心,不由得悄声议论起来。
鸡蛋却浑然不觉,依然非常陶醉地旋转着,哼唱着:“跳舞啦,跳舞啦,啦啦啦啦啦啦……”
曲子虽然非常单调,然而韵味十足,最重要的是,鸡蛋自己仿佛对这曲子非常满意。
勺子不解地问:“他究竟是怎么从坛子里跳出来的呀?”
“他这样跳多么危险呀!”土豆说,“万一摔了……”
“嘘,别惊吓着他……”叉子说,“希望它能自己慢慢停下来……”
鸡蛋好像听到了大家的议论,不过,他只是稍稍放慢舞步,瞥了围观者一眼,不仅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哼起了新歌:
“我们——来——跳舞,我们——好——幸福。一起——来——跳舞,多么——地——幸福。”
鸡蛋随意地哼唱着,从案板的这边,跳到案板的中间,那儿放着一个印花瓷盘。
鸡蛋招呼着:“盘子,盘子,快来和我一起跳舞呀!” “好啊!”盘子答应着,慢慢旋转起来。然后,盘子微微侧身,鸡蛋便滑进了盘底,像是来到了一个溜冰场。
鸡蛋在盘底表演起了惊险繁复的“花样溜冰”,一直在围观的筷子、叉子、勺子,还有洋葱、土豆、茄子,就连扫帚、抹布都忍不住鼓掌喝彩:“了不起的鸡蛋先生!”
一曲终了,鸡蛋先生稍作休息。
很快,下一支舞曲开始了,大家等待着,不知道鸡蛋先生还将带来什么特别的节目。
然而,鸡蛋先生却迟迟没有开始表演的意思。(P2-4)
后记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我的童话集终于要付梓了,编辑老师嘱咐我写点什么,谈谈自己的创作。
2011年,读研的第一学期,我选修了曹文轩老师的《文学的艺术问题》。在这门课上,我第一次听到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曹老师总是慷慨地与学生分享他的创作心得:一片羽毛的飘动,一阵微风的吹拂,一只鸟窝的摇曳……仿佛任何自然或生活中的细节在他笔下都能焕发出诗意。听着听着,一个又一个意象在心头闪烁,我不禁跃跃欲试。
那个春天,每天晚饭后,我就拉着师妹们去湖边散步、聊天。每次聊天,我几乎都用同样的开场白:“师妹,师妹,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我在投入地讲述新读到,或者自己构思的小说、童话,她们则像孩子一样,津津有味地听。她们“听”的热情激励了我“讲”的热情,渐渐地,我试着把自己构思的内容写下来。遵照硕士导师王风老师课上所教的,我先是写成一则一则的札记,写着写着,一篇一篇完整的作品就诞生了。硕士毕业前,我考取了曹文轩老师的博士生,此后可以更加从容地浸润于儿童文学研究和创作中。
读博以后,我愈加感受到师门内浓郁的创作氛围,倍受激励。记得一次聚会时,一位同学问:“老师,怎样才能写出您作品中那么诗意的句子呢?”曹老师笑了,他简单而意味深长地说:“一定要多读好书。”接着,他还略带神秘地补充说:“你们要读些专业课以外的书,尤其要读些古代的书。”这句话印在了我的心上,从那以后,再去“逛”图书馆时,我就特意挑些有意思的“古书”来读。读着读着,就有点儿入迷了,以至于养成了习惯,天天都要读一点儿,这成了我的日课。那些清浅又美妙的句子,每次读来都觉得满口生香,有的简直可以唱出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乌对鸣虫”“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如逢花开,如瞻岁新”“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现在想想,这些课外的“闲书”对我的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有一天晚上,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之间溜达,忽然,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十多册安徒生童话跃入了我的眼帘,我如获至宝。抱回去细读之后,我惊讶地发现,除了若干名篇,安徒生童话中还有那么多可堪回味的杰作,如《笔和墨水壶》《一星期的日子》《乘邮车来的十二位旅客》《老路灯》等,活泼幽默的语言、缤纷多彩的想象、微妙深沉的情感都让我震撼。那时,我还常常在北京大学对面成府路上的“墨盒子书房”读绘本。我经常把安徒生童话和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经典绘本对读,总是有新的收获。
身边的人和事经常给予我灵感。记得读硕士的时候,有一位高老师,他非常非常喜欢猫,经常发表和猫有关的趣闻和诗篇。有一次我看见了他写的一段文字——“据说猫吃了草会变成一朵花”,觉得非常有趣。记得当时还看了一个师姐抱着猫的美照,又在花店看见了大波斯菊,那么简洁,那么美。后来,我注意到安徒生和安房直子都写过这种花,再后来,我就真的写了《小波斯猫和大波斯菊》这个故事。有一年的十一月,有个好朋友约我去郊外的山顶看日落,想一想,那是多么浪漫的事。不过,实际上,很可惜,我们一直没有去。后来我离开北京到上海生活,她也回国生活了。所以我就写了《看日落的猫》这个故事,就当是一种补偿吧。
在这本集子中,有一篇叫作《星星和小鸟写的字》。在一个晚上,“我”听到院子里的树上传来欢快的鸟鸣,推开窗子,恰好看见无数的星星正从高高的夜幕上纷纷落下来,环绕着小鸟们。这篇作品大致描述了我与一个个灵感相遇的情境。当我在读书、听课的时候,当我在欣赏一片花海、一幅画、一首歌、一件雕塑作品的时候,当我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或者选购一款裙子、一套碗碟,甚至擦拭一只茶具的时候,当有些词语,有些芳香和色彩,甚至有些旋律,有些纹路,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的时候,就会有灵感降临,飞翔的灵感就好像跳舞的星星。
每一颗灵感之星,都是一粒创作的种子。
对我而言,童话创作,就是摘取灵感之星,再小心地种入文字的沃土,等待这颗种子萌芽、抽叶、茁壮成长。我希望我的灵感的种子所长成的这一棵棵小树,经历时间风雨的洗礼,经历读者目光的长养,渐渐出落成一棵棵美丽的大树,洒下绿荫来,开出花朵来,结出果实来。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师姐猿渡静子老师,感谢她对这些作品的赏识,感谢喜爱这本书并为之付出辛劳的插画师及各位敬爱的编辑老师,感谢一直关心我成长的各位亲爱的师长、师姐妹、师兄弟、大小朋友和家人。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林春慢
2017年9月15日上海·芳丽苑
序 真诚的想象
曹文轩
想象是人类所拥有的最美妙的能力。有了想象,银河星光是雀鸟的翅膀,山河绵长是沉睡的眼睛。一颗种子可以通往天上,而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摇曳着芬芳的枝头。人们不说灵魂,就说兔子的身体里有一只“小兔子”,人的身体里有一个“小人”。当“小兔子”“小人”奔跑,身体便奔跑,“小兔子”“小人”睡觉,身体便睡觉。人们不说死亡,就说“小兔子”“小人”倦了,离开了身体去了别处,生命因此停止。人们不说四季更迭,就说掌管谷物的女神思念女儿,每年总有三个月母女分别,思念如寒风刺骨,刮得万物瘦削,那便是冬天。
想象是幼年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因此编织出了质朴、剔透、斑斓的画卷。而童话是其中最温柔的部分。童话的想象是可爱的、善良的,它将天地一切看作同伴,生命鲜活,歌声婉转,哪怕一片叶子、一滴水珠都会有滚烫的、跳动的心。
上林春慢在她的童话里想象了一个新的世界。其中一篇童话《造物主举起了一只手》就以对比的方式做出了描绘。这是个很有意趣的主题:一个既成的、庞大的、威严的、要伸直了脊背去挑战的世界和一个柔软的、诗意的、生机勃勃的、要歪着脑袋来好奇的世界,一个去实现的世界和一个怀抱梦的世界,一个“翅膀丰满”的世界和一个“含苞待放”的世界。后一个世界化成了种子,种在每个孩子的心底,一点一点地发芽、抽枝和绽放。
童话本就是种子,诗意的种子。上林春慢以女性的细腻视角,真诚地观察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用清澈的、可爱的想象力和饱蘸着抒情的笔触,描绘童心世界。她的童话带来了明丽与新鲜。写律动的云朵,可云朵没有活泼的面孔,没有扑腾的肢体,她便“扔”出了金色的球。“公主仰起脸,只见无边无际的蓝天又高又远,微风中,一团一团的云朵自由自在地飘浮着……公主想着,举起手里的金球,用力地往天上抛去。正好一朵云游过来。金球升上天空,钻进云朵,立刻不见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道道金光在云朵之间闪烁着,跳跃着。接着,云朵上传来了交谈声:‘快接住!’‘好!’只见金球从一朵云里飞出,朝另一朵云飞去。原来,云朵们在互相抛着金球玩耍呢!”(《玩金球的小公主》)流动的、轻快的笔调,将天作纸,绘上了蔚蓝色、洁白和闪烁的金色,声色交融。云朵的美,清雅却热闹,更衬出公主的美,繁丽却寂寥。或是借用风的吹拂,将云朵幻化成活泼的姑娘。“风轻轻一吹,云旋转着,裙子已经穿在了她身上。胖乎乎的云团立刻变成了一个身着红裙、娇美可爱的小姑娘……他们在半空中跳,他们在一家一家的屋顶上跳,他们在长长细细的电线上跳,还在大树的枝头上跳。”(《风和云的游戏》)风拂云行的自然景象被描绘得天真烂漫,足以绘出四五幅彩色图画来。童话的阅读对象决定了她的诗意是清浅的、柔和的,需要在修辞的富丽与童言的稚嫩间做好平衡。上林春慢常用短句子的排比叙述,如同轻快的歌谣,朗朗上口又动听悦耳。
童话在很多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有一个固定的姿态,就是睡前读物。这个姿态是柔声细语的,伴随着月夜、母亲、枕头与梦乡。童话这颗种子,静静地守候在梦的门口。当它落入孩子的梦中,将伴随着他直到成年。因此,我们需要好的童话作品,有温度的、有厚度的、有道德的作品,做一颗饱满的种子、能结出花朵的种子。上林春慢就是这样的一个真诚的写作者。她不仅仅呈现审美。欣慰的是,她坚持了学术研究中的严谨敏锐的内心。不同于一些满足于快乐热闹的创作,上林春慢将童话作一面镜子,照映着世界的斑斓多彩,也照映着心灵的深厚情感。比如,一些作品都在表达一个主题:寻找。彩面小丑寻找诗意的知己,迷路的帽子寻找归途,哥哥寻找丢失的妹妹,猫咪寻找看日落的同伴,少女一朵一朵地寻找花儿绽放的笑声,木偶兵一户一户地寻找故事的答案。寻找的背后,是无人聆听的寂寞、成长的阵痛、喧嚣落幕的不舍、往事乘风的豁达。她借用“矛盾”的角色,像是朗诵忧郁诗歌的彩面小丑、不愿意被擦拭和许愿的神灯、追求深度的平底盘子,来扣扣心扉,发出对灵魂、对人性的拷问。她还在《穿高跟鞋的小天鹅》和《土豆小姐们的婚礼》一类天真可爱的作品里隐藏了“认识你自己”这样的大命题。因为这一双诗意又真诚的眼睛,这本集子纸页不厚,读起来却有重量。
真诚是写作最大的动力。对于上林春慢,她还有很长的生命的道路、创作的道路、爱的道路,望她一路前行,播撒更多的种子。
借用胡适先生的话,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
你知道当灰姑娘穿上漂亮的礼服,去王宫参加舞会时,她的厨房里发生了什么吗?
你知道树和树不但会说话,还会彼此靠近吗?
你知道雪是从哪里来的吗?如果说,雪一边往下落,一边讲着故事,你相信吗?
……
上林春慢著,含含绘的《造物主举起了一只手》包含了二十四篇童话,带你走进二十四个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
上林春慢著,含含绘的《造物主举起了一只手》灵感或来源于童话、神话和文学故事,或来源于艺术、大自然和日常生活,尽显无拘无束的想象力。
意象丰富,故事或活泼,或清新,或意韵深远,带给孩子快乐的阅读感受和广阔的思考空间。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亲笔作序推荐。
后附作者创作手记。作者将创作灵感和写作手法倾囊相授,为孩子的写作开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