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蔓草缀珠(增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早春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蔓草缀珠(增订版)》收录了作者陈早春多篇事怀人的散文。包括:《童子军装——忆母亲》、《我的朋友》、《聊答李霁野先生》、《家乡的小桥》、《我的文学缘》、《大师的教诲》、《乡思》、《会海无涯,何处是岸》、《论吃饭之难》、《人走茶自凉》等。

内容推荐

《蔓草缀珠(增订版)》作者陈早春的散文写作,记事怀人,属学者散文,文笔好,见识高,特别是记叙了曾有长期、深入交往的冯雪峰、韦君宜等一批文坛著名人物,留下了珍贵史料。文章多发表于《中国语》、《当代》、《中华散文》、《新文学史料》、《散文》、《理论与创作》等报刊,2005年曾结集《蔓草缀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次重新修订、改正错漏、增补新篇,是一个增订升级版。

目录

自序

增订本序

童子军装——忆母亲

我的朋友

心祭

父亲二三事

无情的父爱

六亲不认的小胖胖

送方方归国琐记

家乡的小桥

竹笋赞

“偷”的忆念

野孩子的野趣

我的文学缘

迫不得已的出风头——“五七”干校生活点滴

知识的饥饿——忆大学的开头两课

哑然失笑的痴情

书房的尴尬

新隆中学·隆回二中忆往

牛汀掠影

追忆冯雪峰的晚年

漫忆包子衍

冯雪峰与我放鸭子

不像“长”和“家”的楼适夷

我的初小老师

我看君宜同志

回望雪峰

冷清地活着,又冷清地走了——忆林辰同志

非师非友、亦师亦友的蒋路同志

不应遗忘的角落——记张嘉兴老师

 附:来信来文各一

怀念颜雄

为鲁迅代笔——近四十年前听冯雪峰闲聊

编辑家牛汉琐记

在人文社领导层中的李曙光

出版界的老黄牛王仰晨

折翅仍在飞翔的舒芜

编辑龙世辉

张琳,应该请入人文社“凌烟阁”

孙用晚年行藏拾记

多面手王笠耘

 附:王笠耘来信一束

楼适夷——一个纯真的人

聊答李霁野先生

 附:几则通信

说“小”议“大”

“名著热”的袭击

大师的教诲

造名术记略

会海无涯,何处是岸

论吃饭之难

人走茶自凉

乡思

访台三愿

感受尼亚加拉瀑布

杜荃是谁

 附:徐庆全《“杜荃(郭沫若)”——惊动高层的<鲁迅全集>一条注释》(摘录)

《英烈传》校点说明

致朱正——奉《鲁迅传略》稿审读意见

《绠短集》编后记

《续英烈传》校点说明

《中国文史人物故事书箱》出版缘起

《冯雪峰评传》修订后记

《激战无名川》出版记

《法律行者》序

《李吉庆装帧艺术》序

贺《网聚乡情》出版(代序)

试读章节

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元元,是我的孙子,今年两岁,小我五十多岁。我们是真正的忘年之交。

我们订交时,他刚出生不久,可说还是一条虫蛹。当时我们没有语言交流,但有感情的交流,相互爱抚,眉目传情。

他不到一岁时就在牙牙学语,“爷爷”是他初学阶段的必修词汇。他开始叫我时,把我当歌唱,总是“爷爷爷爷爷——爷……”地叫半天,其中夹有不少重叠音和休止符。他叫得很吃劲,眉头紧锁,气喘吁吁,直到我“嗯嗯”地应承他时,他才停止“唱歌”。盈盈地笑着,挥舞着双手,高兴极了。

随着他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的交谊逐渐加深。每逢我要外去时,他总是到鞋架上去给我拎来鞋子;上下班时,进行接送。特别是下班回家时,他只要听到了我的脚步声,就在门内雀跃起来,开门是他的专利,不容许别人插手;接包是他的本职,拎不动就拖,不许别人代劳。

他总想为他的朋友干些力所能及甚至力不从心的事。当他得知我累了时,他要么抱着我的双腿,要么从沙发上楼着我的头,耸起双肩地说:“抱抱爷爷。”削水果时,他就来夺刀,坚持说:“我削!”直到前不久他为此削伤了指头见了血之后,才不固执己见自行其是了,但总是颇有歉意地说:“等元元长得高高的,再削呀!”

我这位小朋友,很讲信誉,颇懂“言必信”的交友之道。我们住的是楼房,虽有百多平米的面积,总不够他折腾,经常嚷着要“外外”(现已能准确地叫“外去”)。带小孩外去玩,可不是件轻松事。鉴于他有求于我,我免不了大人的“世故”,拿他一下,与他约法三章:一、不许胡闹,一切听大人指挥;二、累了也得自己行走,大人不能抱;三、摔倒了不许哭。他一到楼外,总是随兴之所至,不上正轨。一下往草丛中钻,一下又往车道中撞,看见黄色的出租车,总是扬起小手叫“打的”。对他这匹脱缰的野马,我不得不跟踪搜捕,弄得气喘吁吁也无济于事,只好念“紧箍咒”,向他提及“约法三章”中的第一章。这时,他翻过脸来,看到我严肃的表情,就乖乖地停止了胡闹。至于其他两章,他不折不扣地遵奉行事。走累了,就蹲一会儿,稍事休息再继续他玩的课业,从不烦劳大人;摔倒了,总是自己爬起来,伤了皮肉,也强噙住眼泪不哭出声来。

他听大人的话,讲信誉,但绝不盲从。如果他受了委屈,对他批评有失分寸,训斥过于严厉,要求过于苛刻时,他不仅不接受,且敢于犯上作乱,要么骂一声“臭爷爷”,要么扬起小手,叫一声“打你”。不少次要他叫我的同事为“爷爷”或“奶奶”时,他总要将对方的年龄与自己爷爷、奶奶作番比较,相当接近的,他会遵命去叫;不相当的,比我们小的,却改叫阿姨或叔叔。因为他曾经在供幼儿学习的磁带中学过:“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我与这位小朋友,并非相处怡怡,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经常发生着摩擦,甚至冲突。这倒不是因为他时有犯上之举,主要是彼此交流时经常发生身份的错位。

我在他面前,往往说小孩话;而他在我面前,却又总是说大人话。每天早晨,他来到我卧室,命令式地叫:“还不起床,看几点了!”同桌吃饭,又下达命令:“好好吃哇,不要掉了啦!”“唉、呀、嗯、啦、嘛……”一系列表示感情色彩的惊叹词和语尾词,他用得极泛且滥。他俨然成了我们家的“老佛爷”,居高临下地向所有家庭成员、他的长辈们下达命令、进行劝勉、提出警告……

他有时还有点嘲弄人,在模仿大人的动作时,将之戏谑化。当你背着手在迈八字步时,他会忽然出现在你的背后,亦步亦趋,背着手,佝偻着腰,活像一个小老头;当你闲坐跷起二郎腿时,他也怡然自得地抱着一条腿向另一条腿上架;架不好时,弄得人仰马翻;你抽烟时,他会死乞白赖地抢去一支,不管烟支的倒顺,叼在嘴中,巴达巴达地咂巴着,尽管烟并未点着,也往烟灰缸中磕烟灰;你生气骂人,他也声色俱厉地跟着骂,而且骂声还比你的尖且脆,是有板有眼的和声乐章。

尽管如此,我们的友情并未受到伤害,种种摩擦,是种种考验;越经考验,友情越深。

人对第二代的儿女,大都保持着父道的尊严,很难成为朋友。而对第三代,却偏多钟爱,可作为最契合的朋友。自古以来,含饴弄孙,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和享受。其乐趣和享受,盖缘于一种纯洁的童心。人之已老或将老,在宦海浮沉中,人生搏斗中,利禄争逐中,与生俱来的童心受到了损伤、泯没,他只得从第三代的童心中去寻求弥补,去寻求自我童心的回归。我与我的孙子成为忘年交,莫非也是如此?果然如此,那我们的友谊将永存于世。

原载日本《中国语》月刊1995年第4期

P12-14

序言

《蔓草缀珠》于二〇〇五年出版后,不断有亲朋好友向我索要,特别是南方的故旧,说是跑遍书店都寻觅不到,于是我就请身边的好友去网上搜索,也没能如愿。一次,与同事郭娟女士说及此事,本是希望她在网上留意为我搜索一下,她却说,它既是人文社出版的,何不再版一次,有电子版,再版很容易。我说原电子版是在社外排的,搞得很乱,当时连校样都很难看下去,原版不能再用,得重排。重排得劳民伤财,加之现在读者都在玩手机,成了“低头族”,很少有人正襟危坐去埋首故纸堆。而出版社又成了企业,上面年年下达创利指标,所在职工又得养家糊口,而我们这代人,又无能写出哗众取宠的华章,如果这样再版,肯定是赔钱货,坑出版社一把,于心不忍。未曾想到,社领导积极推动,社长并已签备了出版合同。于是出书的事,又在心头活泛了起来。曾经拟出版一本新作,叫《人文社群星掠影》,连前言都写好了。如果出版这样一本新作,趁便搭上《朝内166号》的顺风车,也许还有点销路。因我生正逢时,在朝内166号待了四十多年,认识那里的几代人,原《蔓草缀珠》已写了一批老领导、老同事,前几年又断断续续写了十来人,合起来,分量已足够了。但这样做,又怕怠慢了原《蔓草缀珠》的一批读者。该书出版时,虽未登广告,未作任何宣传,所印的五千册,不到一个月,就被抢光了,可能只在北京一地,外地的读者没有见到。为了顾及这部分读者,经编辑部同意,就出版它的增订本。

增订本沿袭《蔓草缀珠》的编法,只将新写的编入同类中。个别篇增写了题注和补记。同一件事在不同文章中重复的事,则予以删除重复部分。而王笠耘、张嘉兴的信函,不另行置于附录栏内,而附在有关文章后面。

此书得以出版,首先得感谢社领导管士光、刘国辉和一再加鞭力促并任责编的郭娟。我的糟糠之妻为我复印资料,东奔西突,为之收拾打包。而且她作为文章的第一位读者,直说她的读后意见。好在她是自家人,就用不着客套致谢了。

2017.2.22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