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琦思妙悟(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倪琦根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倪琦根编著的《琦思妙悟(上下)》本来就是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人生思考,求生存、求发展、求学问、求职位、求发达、求荣华、求和谐、求高贵的人生体验,用每日一悟,把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处世哲理,溶解在一个又一个发生在当代世俗的生活故事之中。全书是那样通俗,那样平易,那样率真,那样具体地可以与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上口,那样清晰地回答了人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甚至让他们碰过壁的种种问题,每一句都直指人心,每一个字都撞击者人的心灵。

内容推荐

倪琦根编著的《琦思妙悟(上下)》,共计127篇随笔,以最普通的人或事去感悟,用朴素的语言、率真的笔触,畅抒情怀。有写父母养育之恩,兄妹手足之情,婚姻经验之谈,孩子的牵挂,工作的得失,朋友的缘分,人生的成长。貌似一本平常人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是作者学习、生活的思考;是求生存、求发展、求学习、求和谐、求体验的心路历程。全书以“每日一悟”的形式,把那些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处世哲理,融解在作者生活、学习的一个个小故事中,读来亲切,感情真挚。全书配以简约风趣的漫画,意境深远,妙趣横生,满目生辉。文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一服服难得的心灵鸡汤。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父亲,在天堂你可安好

我生命里的那一条河

在生活中修行

爱情与婚姻,我的一点感悟

亲情,需要坐在一起分享和升华

成功来自自身的改变

见面,亲过电话

九龙山,你的明天是什么

适度,且行且珍惜

家宴,融洽了珍贵的友谊

儿子,你真的长大了

书,细读才人味

做人与处世

因为真诚,你才可以打动

看淡了,你就成熟了

50岁,我开始我的人生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该怎么做

距离,就是差距

告诉你,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偏见,源于自私的枷锁

告诉孩子,什么才是重要的

细节,你熟视无睹了吗

做一个让人舒服的人

“微型党课”活动

人生要学会不在意

这样的节奏,忙并担心着

好心态,才有好生活

做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同学,是什么?

别相信,孩子会输在起步线上

这个周末,真好

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就难

孝顺,孝顺,顺着就是孝

什么是职业尊严

如何创新我们的工作

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逝者如水,你能留下什么

请别打扰别人的幸福

旅游是什么?

请你等等,让我把话讲完

健康是1,其余是O

别人的模式,你能复制吗

文明,需要我们身体力行

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个人以机会

简练的力量

存在,是因为价值创造

习惯,可以是致命的

对家人的态度,决定你的人品

节日,是你的,还是我的

珍惜拥有的幸福

重要的是什么

教育孩子,首要的是教育父母

做自己喜欢的

枕边无伟人,婚姻须珍惜

你是拥有,还是所有

学会说话

婚姻,需要经营

我们还有梦想吗

伴随儿子成长

儿子的礼物,温暖了这个节日

娘,明天是你的节日

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你给父母好脸色看了吗

儿子,你是老爸一生无法割舍的爱

给父母好脸色难,给父母好言语也不易

文化,一个企业之魂

我的大哥

人生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

你还不关注养生吗

事业和职业,你还想做什么

孩子,除了认真,还要仔细

人生的报酬

穷人和富人的生活艺术

做个爱阅读,常写作的男人

给自己一个坚守的理由

心态与健康

健康是一种责任

父亲,是一份沉甸甸的事业

孝的另一种方式

和有思想的人交朋友

苦而不言,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我们必须努力

渴望那盏温暖的火锅

学会接受残缺,是人生的成熟

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求幸福和感恩

尊重的力量

你想过貂只有一件衣服吗

成熟,不是看破,而是看淡

乍浦,一座英雄的海防城市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做个有深度的男人

创新就这么简单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有一种选择,叫改变

你和谁在一起

男人,要学会浪漫

别让猜忌害了自己

美,不在自己的镜子里

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

守住别人的秘密,是一种美德

每天进步一点点,世界就会有改变

文化是一种自觉,教育是一种自醒

文明是一种积累

诤言,是对你最大的爱护

静下你的心,慢慢找

别让烦恼左右你的情绪

人要懂得感恩,首先要感恩父母

给孩子什么样的观念

幸福的人生需要勇敢地抛弃

做个幸福的“三箱女人”

给人生留些空白,别让欲望填满

男人,你的投资是女人

其实,你还可以读点书

婚姻,要用心经营

自救是摆脱厄运的唯一武器

如何学会与人相处

半饱的人生

人生,该怎么看

陪伴,才是真的孝

你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自己

远离侥幸的欲望,做有定力的自己

照顾他人,就是最好的生意

好男人,你怎么看

多念别人的好,你的心才安乐

责任,你尽到了吗

当父母老去,我们该怎样对待

年味

试读章节

父亲,在天堂你可安好

父亲离开我们已快五年了。又到清明,这几天梦里常常见到父亲,尽管是梦,可是能和父亲在一起,我很知足。

父亲是2009年8月我生日后的第二天走的。记得快下班了,我刚出差回来,接到侄女的电话说“大大”快不行了。小区门口正好朋友的车路过,叫上一路飞奔回老家。

父亲躺在床上,已断气了。我握着父亲的手,软软的,已没有热度,脸上写满安详。我一点眼泪都没有,脑海一片空白。父亲,你没留下一句话,你叫我如何念想?接下来的三天,我按农村习俗,日夜守孝,陪伴着父亲。我想写点文字纪念父亲,可是四年多了,终究没写成。

父亲给了我什么?生命,那是必然的。物质,咬紧牙供我上大学。

在80年代中期,一个农村的孩子在省城上大学,那是一个家庭巨大的花销。父亲是个要面子的人,别人家孩子初中毕业就去学手艺,养家糊口,而父亲却坚持让我复读上高中。本来,我初中毕业那年已去海宁盐官,跟了舅舅学理发,母亲爱惜我,说我个子小,干不了重活,只能学点手艺。

现在想起来有点滑稽,如果我坚持了,也许我会是一个出色的理发师,一个用发剪写诗的农村理发师。那时的我,是一个文学青年,满腔的文学抱负,经常给广播站投稿。时常一个人,守在田问的广播下心花怒放地听自己的稿子。而父亲终究不让我做理发,他发了狠地让我上高中考大学,而我也勉为其难地上了杭大,学了规划,成为平湖第一个规划师。而且一干就是二十七年,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用文学的浪漫和激情,抒写我城乡建设的理想和梦想。

我不知道这一路走来,我的工作是否可告慰父亲?父亲其实是不关心我的工作的,他担心的是我的做人。

记得2009年,平湖发生“官场地震”,有四十多个官员被抓。父亲托人把我叫到乡下,告诫我,做人平安才是福。我理解父亲,他担心我出事,因为当时村里在传建设局有几个局长被抓了。我坚定地告诉父亲,阿琦守得住手脚,我没贪!因为有父亲多年来这般潜移默化教诲,我很清醒!想不到,父亲这次和我谈话后的十天就走了,这应该就是父亲的遗言了。

现在想来,父亲是圆满和有福的。上午还在村里的小茶馆喝茶、搓麻将,吃过中饭,累了就上床午睡了。在农村,88岁,不吃一颗药,于午后3点安然地沉睡在自己的床上,真可谓寿终正寝,这要修多少福分才可达到!生命是毫无道理的,佛教讲“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考终命”的意思就是死得好,能善终。想必父亲是个积德之人,这般安详地离去,不曾给我们带来负担。

父亲过后,我把母亲接到城里,如今,她在老年公寓已住了六年。母亲今年92岁,生活还能自理。我真是很感谢父母,他们没给我留下什么遗产,可这做人的道理,让我享福不尽。

如今,我夫妻和睦,儿子聪颖健康,亲友都说他有出息,现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地理科学,也快大四毕业了。我工作稳定,且人缘不错,自得其乐,心态平和,这都得益于父亲的荫庇。

父亲,你在天堂可安好?过几天我去公墓祭奠,儿子又想你了!我生命里的那一条河

有一条河流,一直流淌在我的生命里,宛如人体的血脉一般,贯穿着我半个世纪的人生。

这条河流,就是我老家村口被唤作黄泥浜的小河。她陪伴我度过了天真的童年和快乐的少年,也承载了我最初的生命体验,那种对死亡的恐惧和敬畏。

在一篇散文中,我曾经记述过童年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

20世纪60年代末,农村生活还很贫困。那年我4岁,由大我3岁的志祥哥带着。一个深秋的午后,父母出工去生产队种油菜,我哭闹着要志祥哥带我去田头找母亲,取开房门的钥匙,吃母亲藏在房里的洋山芋。志祥哥执拗不过,就带我过河。那时架在河上的,是一座短木条相拼高低不平的板桥。由于风大路滑,我和志祥哥先后掉入河中。志祥哥衣服单薄,沉入河底再没起来。我穿着志祥哥的旧棉袄,浮在河面上,幸亏被到河边洗尿布的田奎嫂发现,喊人来把我捞起。一位大伯倒挂着我的身子,背着我绕屋檐跑了三圈,又倒扣锅底,把我的肚皮贴着锅底使劲按。我吐尽肚里的河水后哇哇大哭,总算捡回一条I生命。

这些残存的记忆,是村里人后来断断续续讲给我听的。

这场溺水事件,带走了我至亲的志祥哥。现在想来,若兄弟俩都死了,父母会怎样的悔恨?怎样的悲痛欲绝?是苍天的怜悯,我命不该绝,还是要给双亲留存一丝慰藉。时至今日,93岁的母亲,仍对我呵护有加,“阿琦阿琦”地挂在嘴边,依然对我这个年届五十的小儿子呼唤个不停。

由于这个事件,我对村口的小河多了份特别的情愫。每当回到村里,我都会来到河上的桥头,凭吊我的志祥哥。

稍大一点,父亲便教会我游泳。六七岁时,我已是潜水的一把好手。十来岁,又学会了摇船,帮父亲摇船去队里干农活,或去钟埭老街卖猪粜粮。岁月在小河中穿梭,哥哥的魂魄保佑着我年少的生命。

15岁那年,我离开村子,住到钟埭镇里读初三,随后去了平湖中学上高中,又在省城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县城机关工作。我的生活随即远离了村口的河流,可对那条河的记忆和牵挂依然。

还记得90年代初,受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的影响,村里河道的水质开始变差,村里人也不再用河水淘米做菜,家家用上了自来水。田头干活上街出行,都由陆路以车代步,也不再用农船了,河道离村里人的生活渐行渐远。随着功能的衰退,河道渐渐被村民冷落与遗忘,水草丛生,垃圾淤积,成了最脏的地方,令人望河兴叹!

几天前,我又梦见村口的小河,是志祥哥又在呼唤我么?

昨天,我驱车直奔老家。一到村口,我又习惯性地来到桥头缅想。那桥,如今是一座混凝土梁板桥。我伫立在桥头的风中,注视着这条熟悉又陌生的河流,眼睛突然一亮。眼前的河岸已变成一条整齐的生态驳岸,河床也变宽了许多,河中的树枝杂草已被清理,淤泥也已疏浚,整条小河换了模样,不再落寞憔悴。

这些年来,她的模样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的心,为她的荒芜伤心不已,也因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暗自垂泪。如今,这条小河水质的变化,正如乡间流传的顺口溜所描述的:五六十年代淘米烧饭,七八十年代农业灌溉,八九十年代开始变坏,21世纪鱼虾断代,当今年代又回生态。

清澈的水面闪动着细碎的波光,微风摇动着正泛绿的柳条,我沉醉在眼前的风景中。不知何时,发小四根来到了我的身边,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动情地对我说:“去年下半年,镇里‘五水共治’工程延伸到我们村,现在村里的河道全部整治好了。”

一阵和风,送来清甜的气息,那是小河芬芳的呼吸,似志祥哥明亮的眸子在闪烁。如果说,记忆能穿越我的生命,那么村口的小河,便是我生命里的那一条河流。P1-5

序言

序言一

道路的前面是道路

詹政伟

倪琦根又要出书了,这一回,是两本,一本叫《琦思妙悟》,另一本还叫《琦思妙悟》——分了上、下册啦。

7年前,他曾出过一本叫《旅欧漫记》的游记,开过一个规模不小的研讨会,把浙江省、嘉兴市的好多专家学者都请了来,那热烈的场面,仿佛还在眼前,想想也是叫人心驰神往、血脉偾张的。一个人,在寂寞无期的创作路上,得到那么多的老师、朋友、同行的关注,那的确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当然,最醉人的还在于,专家学者们在给阿琦许多褒赏的同时,也切中肯綮地指出了他创作前行的方向。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相信阿琦从中领悟到了无数的真谛,才酿就了以后绵延数十里的佳酿。

又是7年过去了,好多人,好多事,或明明灭灭,或远远近近,都显得面目模糊,唯独阿琦,以他的热忱,以他的真诚,以他的坦率,以他的淡定,感染了每一个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难能可贵的是,阿琦还把他为什么一直热忱、一直真诚、一直坦率、一直淡定的原因毫无保留地告诉你,而且希望你也成为一个热忱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坦率的人,一个淡定的人!他不但言传,还身教。他把每一天的身体力行,用小品文的方式,如实地通过微信、微博及各式各样的QQ群告诉你,然后指望你能从中发现一些让你会心一笑或若有所思的东西。如果你跟他还有那么一点互动的话,他会更加高兴地用与他年龄不太吻合的迅疾回复你。对于你的赞或你的贬,他都坦然接受。他风趣地说,有人理睬你那是看得起你,如果因为别人批评你,你就敬而远之,那是你的失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在我认识的人中,阿琦大概算得上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有超凡毅力的人,他的勤奋和毅力在这两本书的创作上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你想想,每天早晨四五点钟,他就雷打不动出现在晨练的队伍中,晨练完毕,创作开始,《琦思妙悟》和《一笑了之》交替出现,成为无数人的心灵鸡汤。其实,不要说每天创作,单是让你一年四季、霜雪无阻地在凌晨时分起床,你或许也难以轻松做到。一个人真的难以长年累月坚持某一件东西,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并不像说说那么容易。阿琦陆陆续续创作了几十年,不以此为业,也不以此作稻粮谋,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文学,及时地记载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我想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对文学有爱的人。

从开始笔墨春秋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不要做一个人云亦云的写作者,而要做一个我文写我心的创作者。写作和创作,貌似相同,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写作,就是粗通文字的人均可为之的动作,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为写作提供了无限的便捷。其最大的不同,也就在于写得好与写得不好的区别。而创作,就是创造性地写,显而易见这是个高难度动作,非一般人所能为之,但创作者的美妙就在于一个“创”字,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这里没有好差之分,也没有高低之分,有的只是大小之分。哪怕只是一点一滴,也是你对这个世界的巨大贡献。我曾经痴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以创造者的姿态出现,那么这个世界真的会越来越明晰,也越来越有光亮,因为人人都献出了属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贡献,有着理想的光芒。所以,我对每一个我所相识的喜欢和文学交朋友的人说,你创作吧!对于阿琦,我有同样的叮咛。

阿琦写《琦思妙悟》,用的都是创作者的姿态,在对庸常生活和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相的诠释里,加进自己的东西,让个性熠熠生辉。当然,这些诠释不是真理,只是小悟小得,一己之见,管孔之念,是阿琦绞尽脑汁的结果,也是阿琦思考的结晶品。说到底,他就是想说,人生应该是怎么度过的,怎样的人生才是尽善尽美的。显然,这是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诉说,原因就在于,在我们这个斑驳的世界里,有好多人常常忽视了它们,让无数不是理由的理由遮蔽了它们。当然,正因为它们是道理而不是真理,所以你完全不必把它们上升到真理的高度而加以否定和指责。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百花齐放,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你得允许每一个人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思想是发展的,如果不与时俱进,理所当然也是会落伍的。尤其在我们当下这样一个如火如荼的年代里,生活处处火一样灼人,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这其实也是最浅显,也是最起码的道理,否则,人是非常易容被灼伤的。

窃以为阿琦这些篇什里面,最为打动我的就是写他家人的那些文章,像《父亲,你在天堂可安好》《见面,胜过电话》《孝顺,孝顺,顺着就是孝》……或写活着的亲人,或写过世的亲人,都寄寓了他深厚的感情,读来,叫人鼻子忍不住发酸。这类文章,写的人特多,要写好却不易,因为一不小心就走入了泛爱的窠臼,一泛爱,爱的深度和宽度都打了折扣。而阿琦用细节填充了泛爱,让爱变得真实可触。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其不幸。我倒不是这么认为,其实,即便是幸福的家庭也是各不同的,不同在哪里?因为各个的细节是迥然不同的,幸福因细节而饱满、粗壮……当然,这两本书里的有些篇什,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主要是观念的分歧,正能量自然重要,可没有负能量,正能量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正负和矛盾一样,没有正,也就没有负,没有矛,也就无所谓盾。法国大画家杜尚曾经说过,“本来我们这个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就是很小的一点,当然我们要接受所谓科学的法则,因为这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我们太看重自己了,我们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地球上的主宰,我对这一点非常怀疑,我就是不能对生活抱一本正经的态度,让一本正经带上幽默的色彩,倒是很有趣的”。是的,只要你愿意,愿意从欲望里解放,从追逐中脱身,每一个人都可以好好活,谁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哦,对了,还是回到7年前阿琦的那个作品研讨会吧。记得当年我在会上讲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就人生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最华丽的篇章呈上,但如何呈现,却是一个大难题,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人人必须记住,道路的前面必定还会是道路,而不会是别的。

阿琦显然是个悟性很强的创作者,他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生最需要抓住的东西,且行且思索,永远保持“在路上”的姿态,这种姿态让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悦己又悦人,这恐怕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境界。尊重普世价值,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应该遵循并为之努力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在我看来,阿琦是不是又畏因,又畏果,所以才源源不断地寻找属于他自己的欢乐?一个人是需要有敬畏感的,失却了这一点,终究会成为狂狷之徒。

日本禅师铃木大拙说:“人惟有当他不再是一个人才能自由,当他否定自己并融人整体,他才是自由的。更确切地说,当他是自己而又不是自己时,他才是自由的。只有当一个人彻底了解这个看来显然的矛盾,他才有资格谈论自由、责任。”阿琦这个有心人,终于用他的有心,让简单、快乐、幽默一直围绕着自己,活出了生命的真意,幸也。

2014年11月12日完稿于浦东

注: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