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纱巾/薛涛名作画本》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政协委员薛涛等几十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所作。
收录了《黄纱巾》《稻田童话》《“花舍”邮局》《少年与镜子》等作品。薛涛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众多儿童文学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思想活跃,感情丰沛,为童年吹响悠扬的牧笛。
| 书名 | 黄纱巾/薛涛名作画本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薛涛 |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纱巾/薛涛名作画本》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政协委员薛涛等几十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所作。 收录了《黄纱巾》《稻田童话》《“花舍”邮局》《少年与镜子》等作品。薛涛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众多儿童文学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思想活跃,感情丰沛,为童年吹响悠扬的牧笛。 内容推荐 《黄纱巾/薛涛名作画本》包含了《黄纱巾》《稻田童话》《花舍邮局》《少年与镜子》《如歌如诗》等六篇作品。《黄纱巾》曾入选全国教材:小女孩很喜欢一个摆摊阿姨的黄纱巾,但是家庭贫困的她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却始终不敢说出口,卖货的阿姨想要送给她,女孩却拒绝了,她知道,所有的一切想要得来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阿姨也没有逼她接受,只是默默地将纱巾留好,永远不卖出去。女孩是善良、努力、懂事的,相信她总有一天会凭借自己的努力买到她心中的黄纱巾。而阿姨的做法也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目录 黄纱巾 稻田童话 “花舍”邮局 少年与镜子 如歌如诗 二十三只灰雀 矮个男孩和高个男孩 试读章节 黄纱巾 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那里挂了一条黄纱巾。 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着。 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买下吧,孩子,就剩这一条了,只卖十元钱。” 女孩无奈地摇摇头。钱,女孩没有。 “可以向家里要嘛,我给你留着,看得出你很喜欢它。” 女孩不说什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整个晚上,女孩都没下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 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 女孩再经过小市场时,老远就看见黄纱巾还在那儿飘舞着,像一只黄蝴蝶。女孩远远地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 “带钱来了吧?” 女孩摇摇头。 中年人抚摸着这条黄纱巾,又看看女孩,并想象了一下,觉得女孩与黄纱巾搭配在一起是很绝妙的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欢它?” 女孩认真地点点头。 女孩准备离开了。注定买不了它,不如早点儿走开好。 女孩刚走开,中年人已摘下黄纱巾,并追上女孩。 “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东西。”女孩毫不犹豫地说。 “收下,是我愿意送的。” “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 女孩跑开了。 女孩又回过头说:“反正站在楼上也能看见它,能看见它,就很好了。” 中年人立在那儿。 从此,女孩不再从那里经过。注定买不了它,绕开它不是更好吗?女孩写作业累了就往楼下看看,看看那条在微风中舞动的黄纱巾。许多天过去了,那条黄纱巾仍旧挂在那里。它为什么一直挂在那儿?难道没人买?女孩没去想这个问题。 那条黄纱巾,装饰了女孩的梦。 其实很简单,中年人挂了个标签在旁边,标签上写着:永不出售。 稻田童话 女孩能看见稻田是很幸运的事。你想它本来是个童话,这女孩却亲眼看见了,能亲眼看见白雪公主难道还不算很幸运吗? 那天爸爸拉上女孩,说:“走,爸爸带你去看一种好看的东西,它能让许多人感动,你也会感动。” 爸爸说:“你看见就知道了,它很美妙很美妙。” 他们出发了,穿过许多条大街,甩开一幢又一幢建筑,走了很长很长时间。女孩不耐烦了,说:“爸爸你总不会让我看这些庞然大物吧?我可不会‘感动’。” 爸爸说:“当然不是,我也不会感动。” 又走了一会儿,女孩感到建筑物越来越少,并且嗅到一股清香连绵不断。这清香不是妈妈的化妆品,也不是经过的一家烤鸡店,它与众不同。 “爸爸,是什么香味儿?” 爸爸兴奋地说:“这就是它的香味儿!” 爸爸兴奋得像个大男孩。女孩想笑。 紧接着他们就站在一片浅黄的“园圃”前面了。爸爸赶紧纠正了女孩,说这是稻田! 女孩“啊”了一声,她从来没有过这种美好开阔的感觉。她张大嘴巴,呆住了。她想大声唱歌却唱不出来,许久她才小声说:“我想唱,可是我……这是怎么了,爸爸?” 爸爸说,对,这就叫感动。 女孩说,那么这是第一次。 很晚,他们才离开这片稻田。女孩回头看过许多次,直到它彻底被一幢楼遮住。女孩站住不走了,耿耿于怀地说:“爸爸,应该把它们都推倒才对。” 稻田童话是从女孩离开稻田后开始的。 离开稻田后女孩久久不能平静。她实在忍耐不住了,才把这个“秘密”讲给其他伙伴儿,其实她多希望这永远是个“秘密”啊! 女孩努力地平静了一下自己,说:“城外有个稻田,它让人感动……” 一个伙伴儿问:“稻田是什么东西?卖玩具的还是玩射击的?” 女孩说:“不是不是,它是一处风景,一处风景。” 另一个伙伴儿说:“原来是公园啊!笼子里还养着鸟啊猴子什么的,没趣没趣!” 女孩说:“不对不对,那里的鸟在天上随便飞随便飞!” 又一个伙伴儿插道:“这就怪了,我看你在骗人,我宣布,你失败了。” 女孩跺跺脚:“不信我带你们去,你们肯定感动,到时候你们还想唱歌呢,只是未必能唱出来就是了……” 于是队伍出发了。女孩走在前面做向导,结果走了大半天,他们还没能转出这座城。天黑时,他们发现又转回到出发的地方来了。原来他们在这座城里迷路了。 本应该找爸爸带路,但他出差了。女孩也打听过一些行人,他们都说不知道“稻田”在哪里。 由于转不出这座城市,其他伙伴儿反倒来了兴致。这如同在探险,尤其是一迷路更觉得刺激。于是他们就在城里转,寻找出城的道路。 这回“稻田”越发像个虚构的童话了。一想这是在寻找童话,他们的兴致就更高了,他们干脆管女孩叫童话大王了。 P1-5 序言 冰河在雪原流淌 薛涛 将近40年前的一个冬天,可能是寒假的第一天,一个少年把自己丢进苍茫的大平原。他并非漫无目的,而是沿着一条结冰的河往东南走。这条冰河连接着远方的山峦,山下是少年的乐园。这个独自在原野中旅行的少年就是我。 我在原野上缓慢前行。入冬后几场大规模的降雪给大地披上新装,平原变雪原,山峦变雪山。这片雪原可能是从天而降,中间零零星星藏着一座又一座村落,无一例外都是星辰的名字。我从“太阳”出发,一个小时后才到达“月亮”,因为我脱离冰河上岸,在“日月”耽搁了将近半小时。我干什么去了呢?我拜访了我的同桌。她是一个女生,名字叫马玉杰。听听这个名字多普通,可是我当时认为那是一个美的符号。她的奶奶是当地有名的萨满,曾经从“日月”来“太阳,,治好了我表哥的怪病,这让我对她全家都充满了神秘感和好感。我和马玉杰的对话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一个细节——把一张紫色的五角钞票送给她。她问我为什么要送钱,我说本来要买个礼物送给她,没买到满意的,就直接送钱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我把送她的礼物“变现”了。马玉杰不停追问我送钱的理由,否则就不接受这份馈赠。我实在说不出什么理由,便说反正这笔巨款是你的了,你也不要过意不去,每天对我笑笑就行了。你们看,我小时候都干了些什么,我居然向一个女孩子花钱买笑,我显得太低俗了。 走过“月亮”时,我还想着“日月”的女生。这样牵牵绊绊地走着,转眼便把“五星”丢在了身后。这时,雪原铺到了山峦下面。冰河也在这里弯曲不前,冰河的源头好像到了。我嗖地飞进山下的小镇。我的星际旅行结束了,终点就是我姥姥家。 小镇在冰河的上游,山峦的脚下。小镇是我童年的精神宝库。 马玉杰的奶奶当年也曾经莅临过姥姥家隔壁的院子。我挤在人群后面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腰铃发出的零碎响声弄得我魂飞魄散,连续几天都迷迷瞪瞪的。就算现在说到这个话题,我还是被那种神秘的宗教气息笼罩。萨满,一个古老的宗教,一度长期盛行于北方原野,影响着人们的宇宙观、价值观。人们笃信心灵感应、万物有灵,连一棵年代久远的大柳树都被人们视为“神树”加以供奉。狐狸和黄鼠狼也被人敬畏,以精神庇护者的身份招摇过市无人敢管,即使今天飞扬跋扈的城管对它们也应该敬让三分的。漫长的冬季,雪原上的人们祈福于它们,期冀来年雪化春来一切顺意。我就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并逐渐建立起对世界对万物的看法,所以在我的小说里常有幻想成分。这不是学来的,与蒲松龄没有关系,与马尔克斯也没有关系。 9岁那年,一个坏消息从冰河上游的小镇传来——我25岁的大舅死于肾小球肾炎,这个坏消息让我和母亲悲伤多年。母亲那时候在一所中学任教,有一天,我看见她拎着教案在教室外面的一个角落流泪,擦干眼泪后再走进教室朗读诗文。她的声音清亮悦耳,当她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我也哭了。那段时间,我时常怪罪马玉杰的奶奶——我舅舅病倒时你在哪里?你都做过些什么呢?你不是包治百病吗?从那年开始,我的美学世界里多了死亡和哀伤,并且发展成为一个基调。 故事讲完了。它们好像不是完整的故事,只是一些记忆的碎片,是雪原上面残留的文化碎片。 太阳、月亮、日月、五星……从星际坠落在雪原。雪原上面还有一个渺小的我。我不是一般的我,我是来自星星的我,除了散落的星辰,还有一条银白的冰河在雪原流淌。冰河起于长白山的一道余脉,止于远方的地平线。跟随冰河流淌的还有少年的脚步,还有生与死的悲怆、原始宗教的神秘气息。 后来,那个来自星星的我成了一个写作的人。我也想写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写简单的快乐,写写简单的小悲伤。我做不到,我的血液跟随着一条冰河流淌过,沾染了雪原上的气息,当然我又不至于把故事写得晦涩难懂。雪原上奉行至简主义,繁复与枝蔓都被大雪洗涤了、过滤了,留下的是明朗的情绪、刚健的线条、大悲怆或大团圆。 生活在别处,文化在远方。我偏居东北,多年来在雪原上缓慢挪动脚步,靠的是雪原与冰河给我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文化自信,它根植于一片土地,根植于一个独特的文化。上个月,大批候鸟从遥远的南方——福建、江苏回到东北故乡,其中也有从湖南回来的大雁。它们如何导航回到遥远的东北故乡,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定论。我认为引导它们回归的是乡愁。它们撤离时一定见识过东北秋天的绚烂,这些风景便成为乡愁。留下越冬的鸟则沿着弯曲的冰河在雪原上空飞来飞去,它们的食物就埋在雪地下面。它们的飞行并不完全为了食物,而是因为风景。这片大地上的冬日胜景足以令它们乐此不疲。如果它们继续飞下去,向东是大片的森林,向北则是无边的沙地和草原,这些足以慰藉雪原寒冬中的饥饿与寂寞了。 我也是一只固执的留鸟,饥饿忍受了,寒冷忍受了,只因为留在这里才有力量。我坚守的这块土地不在世界的中心,然而没有这块土地世界不会精彩。 2017年4月5日长沙 中国儿童文学原创论坛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