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情皆满愿
谁人能够跨越这隔世的忧伤,倾心一场,终成殇。月下花无语,西风独自凉,谁欠谁一段,返生香。
浣溪沙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佛经云:“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一切皆虚空。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若是有情皆遂愿,世间哪得相思味。如此多少有些自我解嘲的一句,道出了相思的无奈,道出了爱而未得的感慨。似秦少游的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遇后的别离,自我安慰般的无奈。
纳兰袭用了王次回的诗句。次回有诗说,“但是有情皆满愿,妙莲花说不荒唐”。王次回似比纳兰更参透世间情事,字句中透露着浓浓的佛意。
纳兰的这首《浣溪沙》,词句之间也是多有佛意。纳兰原本对佛学就多有涉猎,自幼学习书法,曾临摹赵孟頫手书的《法华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自卢氏去世后,纳兰便生趣渐消,此后其词作中开始流露出一种向佛的倾向,词中佛之意象也渐渐增多。
词境即心境,词心即我心。纳兰生于华阀,性本忧郁,情近乎悲。
梁启超称之“古之伤心者,别有怀抱”,应是一语道破纳兰心结。纳兰亦自言,“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低落的心绪诉诸词端,生成凄婉幽怨的凄美之境。陈其年用“哀感顽艳”四个字来概括纳兰词的意境,尤为精当。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的词,惹人心痛,似那南国的红豆,生而为相思。纳兰的词,独为多情人而吟咏,读来教人心有所感。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纳兰的寂寞?
多情之人皆寂寞。纳兰半生沉湎于相思,一生独自品味孤独。在一首《金缕曲》中,纳兰便发出了“料也觉,人间无味”的叹息。这一叹,便耗尽了余生。
康熙十六年(1677)是纳兰人生重要的拐点,也是纳兰词风的转折点。这一年的五月三十日,爱妻卢氏去世,纳兰迟迟不忍将其下葬,灵柩停在双林禅院一年有余。其间,纳兰常流连于此,夜宿双林禅院,且作有两首《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有发未全僧”,“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由此而后,纳兰便偶有一些词作,充满佛家色彩。
纳兰词集初刊之时,纳兰正是年少风流、意气风发之时。纳兰用北朝独孤信的典故,欲学那独孤信,一派侧帽风流,给自己的词集取名为《侧帽词》,引得家家争唱。后顾贞观将其词重新刊印,更名为《饮水词》,取《五灯会元》道明禅师答卢行者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此时,纳兰已心意渐冷,与尘世已渐隔绝,似有红尘看破之意。
顾贞观在《纳兰词·原序》中这样说道:“容若天姿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悽惋而后喜悦。”“如听中宵梵呗”,也是佛意明显。
中国古代文人,雅好佛学者众多。然如纳兰,身为满族贵胄,入关不久,年少成名,任职清要,却也对佛学情有独钟者,实为少见,值得玩味。
纳兰后来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楞伽山人。此号来自大乘佛教《楞伽经》,唐代诗人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深受此经影响。梁佩兰悼纳兰的挽诗道:“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几曾忘夙慧,早已悟他生。”纳兰看尽人间悲喜种种,心生红尘厌倦。厌世,缘于爱之深切。向佛,只因情缘难了。
纳兰此词,佛意浓厚。“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等皆为佛语。
“慈云”一词是佛家语,在佛经里很常见。因为佛家称佛的慈悲如大云覆盖世界,容若用在此处,代指佛祖。
“稽首”是一种跪拜礼,属“三叩九拜”的“九拜”之一,从周代就有了,《周礼》中便有记载。
“返生香”之典,乃取返生还魂之意。《海内十洲记》载:聚窟洲有一座神鸟山,山上有返魂树,如果砍下这种树的树根和树心,在玉釜里煮成汁,煎成丸,就成了所谓的惊精香,也叫返生香。埋在地下的死者一闻到它的香气就会复活,复活之后便再也不会死去。
“妙莲花”,指的是《妙法莲华经》。“花”通“华”,汉字里本来没有“花”字,“花”是后起的俗字。
佛家谓,“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称佛名号能“破除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又云《妙法莲华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志”。
纳兰与卢氏三载情缘,一朝断绝。死者已矣,生者悲不自禁,遂生痴想。他曾不止一次祈求佛主,使亡妻还魂。也曾在篆烟残烛之中,忍泪推详佛经。然而,无论他多么虔诚,终是无法如愿,徒惹愁肠百转。情到绝时,便生痴想。纵无情处,亦是多情。
满纸佛音,却不为大彻大悟。痴于情中,寄望还魂,盼后身之缘,终难满愿,却仍眷眷于此。
正是这眷眷不忘的深情,构架了纳兰词的风骨。
无人可以真正看破红尘,所谓看破,逃避而已。一心向佛,也只是一种逃离,一次自我的救赎,心中那一丝光亮却永远没有熄灭。
佛念不惹尘间事,一花一木总关情。淡淡轻愁如烟,悠悠红尘相思,断不了的是尘世情缘。
情非所愿,空惹思量。心空无物,唯情难忘。
谁人能够跨越这隔世的忧伤,倾心一场,终成殇。
月下花无语,西风独自凉,谁欠谁一段,返生香。
P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