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局》全新升级修订版,寒川子耗时3年,重写1-4卷(原版1、2册),修改5-10卷(原版3-8册),只为进一步深入历史现场,挖掘人物的精神真实。
故事增重,语言瘦身,堪称整容级的修订本。
累计畅销300万册,同名电视剧紧张筹拍中!
讲述纵横家、阴阳家、命相家、兵家、道家的祖师爷鬼谷子布局天下的辉煌传奇!
深入浅出道出古人智慧的游戏,潜移默化提升今人见识的境界。
百家诸子奔走列国,天下大势,殊途同归于一;鬼谷四子相爱相杀,纵横天下,平息乱世纷争。在这里,你可以获得一切智谋、诡谋、阴谋、阳谋的制胜体验!
一切精彩尽在寒川子著的《鬼谷子的局(3)》!
战国中期,在云梦山的幽谷中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他的学问通天彻地,他的学说练达人情,他的遗迹遍布中国,他的传奇广播民间。
在他身后的两干多年中,谋略家以他为宗,军事家认他为圣,纵横家奉他为祖,命相家拜他为祖师,仙道家尊他为真人。中国人将他视作智慧的化身,敬作无所不能的神龙。
他与世隔绝,却洞察秋毫,山外欲海的每一圈涟漪难出他的法眼。他不问世事,却心系苍生,收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为徒,指点四子纵横天下,各自成就盖世功业。
庞涓入魏,魏绝处雄起;孙膑至齐,齐傲视列国:张仪在楚,楚灭越;张仪入秦,秦灭巴蜀,弱大楚,对抗六国:苏秦六国拜相,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半步。
鬼谷四子成双结对,相生相克,志同道却不合,终至同门操戈,纵横对决,兄弟反目,钩心斗角……
所有的苍凉与无奈,却都是鬼谷子为应对《商君书》有可能带给天下的劫难、使天下回归秩序而布下的一个局。
天下乱势,因此一统。
然而,天下相安了吗?鬼谷子的局终结了吗?
寒川子著的《鬼谷子的局(3)》讲述了孙宾、庞涓二人饭庄偶遇,却遇官兵追捕,二人合力脱险;秦魏逼婚,周王室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为避祸事,公主姬雨诈亡随鬼谷子入山修道;张仪回家看望重病母亲,却连遭不幸,母亲病逝,家宅被收,苏秦劝张仪拜师鬼谷子;庞涓请孙宾帮忙救父,却被奸人陷害,纷纷被捕,危难关头,二人结拜为兄弟,后又在帮助下脱险;脱险后孙宾、庞涓、苏秦、张仪四人拜师被拒。
第021章 觅大道孙庞再会 赴周室赢驷续聘
云梦山位于魏、赵、卫交界的朝歌地界,西连王屋山,北接大形山。此处山高林密,人烟本就稀少,自殷商亡后,更是少有人住,因而赵、魏、卫三国谁也不曾在此设官置吏,致使数百里云梦山区成为三不管之地。
孙宾辞别随巢子,经平阳地界径向西走,不消两日,就已来到河口古镇宿胥口。由此渡河就是朝歌地界,再涉过淇水,云梦山也就到了。
云梦山就在前面,孙宾也就不急了,消消停停地穿行在宿胥口的古老街道上。
传闻三百年前,远在周定王时,河水泛滥,就是从这里决口后首次改道,经白马口东行至顿丘,然后北行,汇合漳水,至章武入海。
宿胥口是河水上下百里的最大渡口,也是沟通赵、魏、卫诸地的重要津渡,南来北往的客商甚多,不少人在此经营店铺。因而,自殷商以来,这里就是重镇,最繁华时段常住人口一万多,关税收入更是一大笔财富。此处本属卫国,因受赵、魏两家挤对,卫人已于百年前放弃。卫人撤走后,这里迅速成为赵、魏两国必争之地。魏武侯时,赵、魏在此接连发生三次冲突,双方死伤上万人,直到魏将吴起出马,宿胥口才为魏人所占。
宿胥口每月逢五起集,一月三集,十五为大集,初五、二十五为小集。眼下时过三夏,正是农闲时节,这日又刚好十五,方圆百里都有来赶集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长这么大,孙宾还是第一次来到这般热闹的河埠,完全被古镇的热闹吸引住了,一路走一路张望街道两侧的房舍和店铺。
一处高台上悠然坐着三贼,专业的目光一刻不停地在人流里寻觅。其中一贼注意到身着卫人服饰、木头木脑的孙宾,目光落在他的包袱上,轻轻推下两个伙伴,努嘴。二贼会意,溜下台阶,挤入人群。
前面一段更加拥挤。两个贼挤到孙宾跟前,一左一右将他夹在中间,故意挤挤挨挨,推推搡搡。孙宾毫不在意,依旧东张西望。最先注意到孙宾的那人悄悄跟到孙宾身后,一手麻利地探入孙宾包袱内,摸出钱袋,溜出几步,响亮地打声呼哨。
听到呼哨,二贼离开孙宾。
孙宾浑然不觉。
待到走过这段拥挤的街道,孙宾长长地嘘出一口气,抬眼望去,渡口已在前面。孙宾精神一振,迈开大步走向渡口。
沿河大大小小都是码头,两只渡船刚好离岸。河面上又有一只驶过来,靠上码头。船家是对夫妻,男的朝码头上拴牢缆绳,搭上木板,五六个客人依序上岸。
孙宾走过去,扬手问道:“请问船家,何时开船?”
“呵呵呵,”船家朝他笑道,“人一够就开。货色买齐了?”
“没买啥。”
“啥?”船家惊愕道,“今儿逢五,是大集,一个月才有三次,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赶,货色最齐,你哪能啥也不买呢?”
“我就想渡河!”
“哦,你是要赶路呀,想咋渡哩?”
“咋渡都成,就过这河!”
船家见他着急。瞧一眼他的装扮,猜他是个有钱的主,便眼珠子一转,堆笑道:“我晓得你要过河,是包船,还是搭伙?”
孙宾较少出城,显然没听明白:“咋说哩?”
“要是舍得掏钱,你就包船,像我这船能坐十人,莫说是装货,就是再上来一匹马也没事儿。”
“搭伙呢?”
“搭伙就得等人,像我这船是载十人的,今天逢大集,不到十人一般不开。”
“好哩,我搭伙吧,反正也不急。”
船家打一哈欠:“要是搭伙,你就得多等一会儿。”又仰头看下日头,“这辰光早,集都没赶美呢,来的人多,走的人少。”
“好哩,我在附近转转。”(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