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崔永红主编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负重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肩负重任公主远嫁

公元633年(唐贞观七年),年轻有为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束了吐蕃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状况,在青藏高原上建立起了统一而强大的吐蕃王朝。

吐蕃兴起时正值青海高原草原王国吐谷浑的复兴时期,这使唐朝与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作为游牧民族,吐谷浑人和吐蕃人都期望有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唐初,吐蕃、吐谷浑都没有放松对外扩张和对唐边境的侵扰。后来由于唐朝与吐谷浑的关系由战争归于和平,这让吐蕃深感不安,于是贞观十年(636年),吐蕃派使者向唐求婚。与此同时,突厥与吐谷浑也来向唐朝求婚,结果唐朝唯独没有答应吐蕃的求婚。这使松赞干布觉得脸上无光,他借使者回禀求婚未成是吐谷浑从中挑拨的谎言,乘机攻击吐谷浑。此时的吐谷浑国势衰弱,如强弩之末,而吐蕃正处于强盛的发展时期,因此这场战争最终以吐谷浑的战败而告终。

战胜吐谷浑后,松赞干布率军20余万,趁势屯于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境,开始了他名为请婚,实际上是对唐朝进行胁迫的军事行动。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当时松赞干布扬言说:“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吐蕃军队对大唐的进犯使原先归附于唐朝的党项首领和阔州刺史、诺州刺史等纷纷背叛唐朝,归附于吐蕃。这使唐朝在松州都督府的防御实力大为削弱。面对严峻的形势,唐朝不得不调兵遣将,把原先准备用于经略西域的军事力量转向对付吐蕃。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派5万兵征讨吐蕃,并将蕃军击败。松赞干布一边引兵退回一边又遣使到长安,向唐朝谢罪并再次请婚。唐太宗看到吐蕃国势强盛,松赞干布求婚有诚意,于是便答应了他的求婚。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青年才俊,治国有方,进攻唐边境受挫后再次求婚,与唐朝和好的态度诚恳。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当时的形势下,唐蕃和亲不失为一种缓和双方激烈矛盾冲突的良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具体实施和亲的重任却历史地落在了文成公主的肩上。为了建立汉藏友好关系的桥梁,这位伟大的女性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选择高原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地,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跋山涉水远嫁到了吐蕃。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的关系甚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虽然也有一些战事,但双方关系总体以和为主,使臣和商人的往来十分频繁。这次联姻的成功,揭开了唐蕃友好关系的新篇章,促进了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在汉藏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当年的公主们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国离乡,客死异域,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文成公主的銮舆碾过这块苍茫的高原大地之后,长长的车辙印停留在高原人民的心中再也没有消失过。

文成公主贤淑多才

中国历史上,以中央政权皇室公主或宗室其他女性身份出嫁少数民族政权首领以达到政治和亲目的的事例不少,就其态势而言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曲求全,以结好少数民族政权;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域外少数民族。

P5-8

后记

唐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是闪耀着民族团结光辉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唐蕃和亲是中国政治和亲的典范,它使唐蕃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唐蕃友好的“黄金大道”——唐蕃古道形成并繁荣,使汉藏人民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合作的关系,也增进了两个民族间的友善和融合,在汉藏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虽然唐蕃和亲早已成为1300多年前的历史,但这件事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其故事反复被搬上舞台、荧屏,走进绘画、油塑等艺术形式,更多的人愿意从教科书中、从历史学著作中不断了解它、重温它。这一切说明,这一历史资源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进一步研究它,深入挖掘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大力宣传这段历史,在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使之受到唯物史观的熏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见于此,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年初提出编著一本这方面普及读物的计划,将它列为重点选题,并约请我担任主编,实施此项任务。我欣然领命,随即与出版社总编办公室陈浩主任——此书的责任编辑商讨,将此书定位为大众能读懂的通俗读本,在历史事实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一些,可读性强一些。书的内容除交代清文成公主和亲一事外,还对唐蕃古道进行描述,并选择古道所经的重点城市、重点旅游景点作简要推介,对唐、蕃两个战略伙伴时战时和的变迁大势,发生在青海的与唐蕃古道有关的历史掌故,以及唐代以后唐蕃古道的利用情况、路线的变迁情况等也作一些简明系统的交代。本书由我和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的两位同志共同完成。全书纲目由我提出,第一、二两部分由毕艳君执笔,第三、四两部分由解占录执笔,全文由我修改定稿。书中所插图片主要由我和陈浩提供,少量的由解占录等提供。于2007年正式出版发行。

2015年6月中旬,青海人民出版社李永华编审电话通知我:出版社决定对2007年版《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一书重新修订再次出版。因该书出版后几年来,颇受读者欢迎,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知名度。两三年前初版书已经脱销,好多朋友从我这里打听怎么才能买得到。我听到修订再版的消息,当然拍手赞同。

初版书问世后,不断有学术单位或个人找到我,探讨、交流关于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的问题,使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感悟。例如,2014年玉树县要建立文成公主纪念馆,邀我为纪念馆撰写展陈内容大纲。在撰写过程中,我又查阅了一些史料,深入思考了一些问题,并有机会听取到众多专家特别是藏族学者对展陈内容大纲的相关意见建议,使我获益良多,对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还有,在此期间了解到2012—2013年间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部门组成联合专业考古调查队,对玉树地区摩崖石刻、吐蓉墓葬考古等的调查、发掘成果,这些成果中的某些内容与本书主题十分相关。这次再版,原先的整体面貌包括章、节、目等结构基本未变,但书中内容略有小的改动,比方说已将玉树县勒巴沟摩崖石刻、玉树地区吐蕃墓葬考古等的最新成果简要补充进来;将我所撰文成公主纪念馆展陈内容大纲的主要观点揉入书中;简要补充了拉萨小昭寺的相关内容;书尾写到唐蕃古道新貌时,补充了2007年后相关高速公路、航空开通等的简况;对前版中个别校对错误作了矫正等。另外,2015年6月下旬我去西藏旅游、考察,顺便搜集、实拍到一些书内用得着的图片。最终图片也增加了二三十幅,如增加了大昭寺所供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图片,以及唐莫离驿(约在今青海共和县恰卜恰镇北东巴古城)、众龙驿(今青海称多县清水河镇)、列驿(今青海玉树市隆宝镇,原名结隆乡)、阎川驿(今西藏那曲)、农歌驿(今拉萨市北羊八井)等的今地图片等。

我们在写作和修订过程中大量参考了文史界同仁的研究成果(见附录);本书的责任编辑认真审改书稿,付出了大量心血;青海人民出版社几任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此项工作;还有不少同志对此书的写作和出版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限于学识水平,再版书中难免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崔永红

2017年2月

目录

第一章 唐蕃和亲千古绝唱

 负重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肩负重任公主远嫁

文成公主贤淑多才

松赞干布雄姿英发

艳羡华风诚恳求亲

婚使闯关唐王许婚

 示礼遇,松赞干布柏海迎亲

干戈初息和亲相踵

河源筑馆柏海迎亲

第二章 古道畅通汉藏团结

 长路漫漫,名胜多多

唐蕃通道古已有形

公主入蕃古道定型

千年帝都古城长安

丝路明珠天水名胜

高原商埠特色临夏

西陲古地夏都西宁

 高原古道,风光旖旎

叛巍日月山深情倒淌河

通天长河美丽玉树

勒巴沟的佛教石刻文化

文成公主庙

贝纳沟摩崖石刻佛教考古的新发现

玉树风情

 汉家公主,拉萨安

圣地拉萨

雄伟的布达拉宫

大昭寺的诱惑

小昭寺的安谧

 汉藏团结,垂范后世

政治往来频繁

经贸交往广泛

文化交流深入

南亚陆路辟通

第三章 和战不休 古道繁忙

 唐蕃争战,生灵涂炭

大非川一战仁贵解甲归田

良非川之役常之名动河湟

 神龙盟约,再度和亲

唐蕃争战赞普求亲

金城公主逻些成婚

唐蕃交恶赤岭树碑

 盟约破裂,争端又起

白水扼守唐蕃道

兵戈扰攘青海旁

西屠石堡取紫袍

第四章 盛衰有时 新姿频添

 古道冷藩鞍马稀

分裂割据古道梗阻

佛本相争高僧入青

三贤灭度大佛寺建

 驿路再通,黄教兴起

驿站畅通行人盈道

黄教兴盛寺院遍布

 官马道上商业旺

官马大道通西藏

商家来往古道忙

海藏咽喉丹噶尔

 更喜古道换新颜

青康公路拓旧道

青藏公路运输忙

青藏铁路好风光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崔永红主编的《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在历史事实准确的前提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记述了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朝与吐蕃国达成联姻,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在唐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从唐都长安(今西安)出发,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河州(今甘肃临夏)、鄯城(今西宁),西越赤岭(今日月山),又行经今玉树前往逻些(今拉萨)的故事。还对唐蕃古道进行描述,并选择古道所经的重点城市、重点旅游景点作简要推介,对唐、蕃两个战略伙伴时战时和的变迁大势,发生在青海的与唐蕃古道有关的历史掌故,以及唐代以后唐蕃古道的利用情况、路线的变迁情况等也作了一些简明系统的交代。

编辑推荐

文成公主,年仅十六岁的少女,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绝的献身精神,毅然离开温柔富贵之家,踏上了雪裹冰封、山高岭峻的险程,来到荒凉、落后、风习迥异、言语不通的西藏高原,充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致力于吐蕃王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唐蕃古道亦有丝绸南路之称,这条古道的重大意义绝不仅仅限于道路本身,而在于当时乃至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它起着维系唐蕃甥舅情谊、加深和强化汉藏两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崔永红主编的《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记述了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的历史史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