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本书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孙继民主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概述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阐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本书以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广义的文化概念为角度,从物质文化、伦理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5个层面,力图通俗而准确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人。任何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与外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外在环境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经济环境,三是社会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又称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某一活动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矿产分布等自然因素的总和。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指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发端于大河流域,这些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十分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早期的文明就是在这些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发展起来的,以至于有人形象地称四大文明古国为“大河文明”。

中国疆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海拔极高的青藏高原。第二阶梯是高原、山脉和盆地相间的地貌,主要有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以及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第三阶梯是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等。由此再往东就是浩瀚的大海。中国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皆备,河流、湖泊密布,完备的地形、地貌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从气候类型上看,中国自南向北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形成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东部属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各地降水差别很大,自东南向西北,由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明显递变。

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形成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构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家居、服饰、饮食、语言、风俗、信仰乃至思维方式,都各有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如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荆楚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可以说与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第二,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呈现出大陆文化特征,即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连续发展、天人合一,以及大一统格局。中国东临大海,北接广袤草原和戈壁沙漠,西南是青藏高原,四周都有天然屏障,在科技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特色。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产生一种向中原发展的内聚力,致使各民族走上认同、融合之路,容易形成政治上的大一统格局。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有较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得人们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与自然环境构成较为和谐的关系,易于形成天人合一的理念。(P1-2)

后记

本书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编写。指导思想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力求在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理论性的思想和观点,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精髓,使广大青年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系统地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因此,编写中采用通俗流畅的叙述体书面语,注重通俗性、趣味性、普及性,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

本书大纲和编写计划由编写组成员多次反复讨论形成,编写组成员分别来自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市社科院等单位。初稿作者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概述:第一、二、三节冯金忠;第四节梁跃民。

第二章物质文化:第一、三节,第四节第二目默书民;第二节、第四节第一目杨淑红。

第三章伦理文化:第一、二节惠吉星;第三、四节梁世和。

第四章民俗文化:第一节梁勇;第二、三、四节把增强。

第五章制度文化:第一、二节陈瑞青;第三、四、五节倪彬。

第六章精神文化:第一、三节宋坤;第二节梁世和;第四节张志军;第五节韩田鹿;第六节赵生泉。

全书的通稿、修改和校订主要由孙继民、冯金忠、梁世和、陈瑞青、倪彬和宋坤等负责,梁勇、梁跃民和王彦坤等也承担了部分任务。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谨向所有支持、关心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河北省委宣传部领导戴长江、武鸿儒和文艺处领导王振儒、孙雷给予的关心指导;感谢河北省作协王力平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邢铁、秦进才、董丛林三位教授的审稿和评议。感谢省社科院原领导周文夫的支持和科研处诸同志付出的辛劳。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赵剑英社长、郭沂纹副总编辑等领导慧眼识珠,才最终促成本书付梓。

由于编写时间紧、任务重,出自众手,成书仓促,本书难免存在错漏,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写组

2015年3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环境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第二章 物质文化

 第一节 精耕细作的农业

 第二节 精益求精的手工业

 第三节 繁荣发达的商业与交通

 第四节 享誉世界的发明与建筑

第三章 伦理文化

 第一节 人伦根基的五常之道

 第二节 修身明德的个体伦理

 第三节 齐家睦族的家庭伦理

 第四节 治国经世的政治伦理

第四章 民俗文化

 第一节 绚丽多彩的节俗

 第二节 颊齿生香的饮食

 第三节 异彩纷呈的服饰

 第四节 丰富多姿的体育

第五章 制度文化

 第一节 追求统一的政治传统

 第二节 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第三节 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第四节 德才并重的选拔制度

 第五节 惩防兼顾的监察制度

第六章 精神文化

 第一节 灿烂辉煌的科学文化

 第二节 和谐包容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丰厚博大的历史典籍

 第四节 兼容并包的宗教文化

 第五节 推陈出新的文学成就

 第六节 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

附录 中华传统文化推荐阅读书目

后记

内容推荐

孙继民主编的《一本书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编写。指导思想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力求在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理论性的思想和观点,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精髓,使广大青年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系统地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因此,编写中采用通俗流畅的叙述体书面语,注重通俗性、趣味性、普及性,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孙继民主编的《一本书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广义的文化概念为角度,从物质文化、伦理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5个层面,力图通俗而准确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