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人弟弟弟”是作家杨鹏虚构的形象,这个人物有着同龄男孩的顽皮与机智,有着儿童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在他身上,作者杨鹏表现了儿童在童年时期渴望了解世界,渴望用自己的意识干预世界的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潜藏在每个儿童的心灵深处,一旦获得释放的空间,它们便会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试图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实现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梦想。
故事中的小超人弟弟弟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弱小者,这些弱小者渴望长大,尽快拥有改变生活的力量。作者让小超人弟弟弟在故事中或是凭借着自身的超能力,或是借助于其他正义的力量最终打败了非正义的对手取得胜利。这样的主题表达和人物设计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儿童读者心理和生理条件的局限不允许他们去思考更多深层次的主题意蕴,他们往往仅只满足于将自己看作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作品主人公的成功就能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相信少年儿童们能从《小超人弟弟弟(2来自未来的小幽灵)》这里得到快乐,也受到启迪。
杨鹏著的《小超人弟弟弟(2来自未来的小幽灵)》讲述的是:有一天,弟弟弟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从2066年来的他的孙子小尤灵。原来,因为弟弟弟将来的儿子在美国试验失败,错误地将他的儿子——也就是弟弟弟的孙子——从未来的美国发射回了中国。弟弟弟和小尤灵在经历了很多有趣的冒险后,终于找到办法把自己的孙子送回了属于他的时代。不久,有个外星人流落到了弟弟弟家里,为了帮助外星人返回家园,弟弟弟一家想尽了办法,最后终于如愿送外星人回家了。后来,弟弟弟班上来了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是安卡拉星球的人,为了拯救自己的星球而来到弟弟弟的班级求救,最后弟弟弟和几个同学跟女生一起,凭借想象力拯救了女孩的星球。……
“弟弟弟,弟弟弟。”
有人在敲弟弟弟的窗玻璃。弟弟弟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他瞟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呵,已经是12点了,会是谁呢?
弟弟弟光着脚丫走到窗前,吱呀一声推开窗户,月光洒进来,窗外一个人影都没有。
“我在做梦吧?”
弟弟弟自言自语地说道,正要关窗户回床睡觉。
“别关,是我呀。”
黑暗里,一个声音说。
“你……你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你?”
弟弟弟将眼睛瞪得溜圆。那声音似乎在他面前,可就是看不见人。
“我就在你的窗台底下。你的窗台好高,伸手拉我一下好吗?”
那声音说。
弟弟弟向窗外伸出了手。
“好,现在我抓住你的手了,把我拉进去吧。”
弟弟弟把手缩回。
随着弟弟弟的手缩回来,他惊讶地看见爸爸爸的两只大皮鞋踩上了窗台,准备跳进房间。
“谢谢你,关上窗户吧,我已经进来了。”
声音在弟弟弟头上飘过。
难道是皮鞋在说话?
那双皮鞋在屋里神气地踱来踱去,似乎挺快活。
“你是谁?你是隐身人吗?”
弟弟弟全然没有了睡意,坐在床沿上问道。
“我是尤灵。”
“皮鞋”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什么,你是……幽灵?”
经历过无数怪异事件的弟弟弟瞬间觉得毛骨悚然,嘴巴半天合不上。
“你怕什么呀?”
“幽灵”觉得弟弟弟的反应很奇怪。接着他又说:
“你睡觉去吧,打扰你真不好意思,我想一个人在你的房间里玩一会儿。”
弟弟弟费了好大劲才睡着觉。第二天他早早地醒来,到客厅里找爸爸爸。爸爸爸跷着二郎腿在看一本叫《未来预测》的杂志。弟弟弟把昨晚的奇事告诉爸爸爸,爸爸爸不屑地用鼻孔哼了一声,说:
“小孩子家别胡思乱想,去给我倒杯水来。”
他的话音刚落,令他目瞪口呆的事发生了:桌上的杯子好像通了人性似的,自己跑到暖瓶下边,暖瓶好像活了,瓶塞自动飞起停在半空中。暖瓶倾斜,冒着白汽的开水从暖瓶里淌出,流人空空的杯子里,发出欢畅的咕嘟咕嘟声。接着瓶塞乖乖地回到瓶口,暖瓶复归原位不动,杯子轻飘飘地飞向爸爸爸。
爸爸爸迟迟不敢去接那停在半空中的杯子。
爸爸爸一家闹了半天才弄明白那来无影去无踪的小孩不叫“幽灵”而叫“尤灵”。
“尤灵,你家在哪里?”爸爸爸问。
“在美国纽约。”“小幽灵”说。
“你的爸爸、妈妈都在纽约吗?”爸爸爸问。
“是的。”
“你家电话号码是多少?”
“7654321。”“小幽灵”说。
“那我帮你拨个越洋电话给你父母吧。”
爸爸爸拿起电话听筒。弟弟弟心想爸爸爸真好。
可是,电话中传来的却是:
“该号码不存在,请查证后再拨。”
“没关系,”爸爸爸安慰着看不见的“小幽灵”说,“我有个朋友在美国纽约,你记得你家的地址吗?”
“记得,美国纽约幻想大街1号。”
热心的爸爸爸马上又打了一个电话给他在美国的朋友。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
“纽约压根儿没有这条大街。”
爸爸爸和弟弟弟垂头丧气地坐在电话机旁,他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突然,电话“丁零零”响了。
“谁啊?”
是弟弟弟接的电话。
P2-6
勤奋创作是作家强烈使命感的充分体现,作品是作家的生命线。杨鹏把自己的全副精力凝固在作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杨鹏是值得敬佩的作家。后生可畏,我为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中出现杨鹏这样的高产、优质的作家而无限欣喜。
——著名科普文艺作家、教授叶永烈
时常会碰到对我说小时候看我的书的读者……其中最让我感到快慰的,是昔日的读者长大成为了作家,例如杨鹏。理由简单:读者成为奥运冠军,我觉得和我没什么关系,读者成为作家,我会有阿Q式的成就感。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
杨鹏在强烈的现代意识下执着于童年本位的儿童文学写作,这奠定了他在当下儿童文学界较为特殊的地位。作为出生于70年代的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杨鹏在儿童文学创作、批评等领域业已开拓出的儿童文学话语空间,足以使其成为儿童文学界重点观察分析的一种现象。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文学博士李利芳
印象中,杨鹏是一个安静而温和的人。可是读他的童话,却时时感受到他内心火山岩一样滚烫的奔突汹涌的力量。杨鹏总是试图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来俯瞰现代人迷乱的生活空间,也试图在童话中,以儿童的想象}口稚拙,来寻求现实人生的答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博士李学斌
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曾说:尝试一些似乎不可能的事是一种乐趣。中国作家杨鹏也有着相同的创作追求。不断挑战自己,保卫孩子的想象力是杨鹏创作的动力。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推广人、评论人余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