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著的《季羡林印度文学沉思录/季羡林沉思录》以季羡林印度文学研究为蓝本,编选的大师文化思想、文艺理论和语言文化术研究的相关著述,以词条形式呈现出来,既符合当下人的阅读习惯,又浓缩了大师毕生的文化思索精华,凝练集中地重现了大师沉淀了近一个世纪的文学概论。
| 书名 | 季羡林印度文学沉思录/季羡林沉思录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季羡林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季羡林著的《季羡林印度文学沉思录/季羡林沉思录》以季羡林印度文学研究为蓝本,编选的大师文化思想、文艺理论和语言文化术研究的相关著述,以词条形式呈现出来,既符合当下人的阅读习惯,又浓缩了大师毕生的文化思索精华,凝练集中地重现了大师沉淀了近一个世纪的文学概论。 内容推荐 季羡林著的《季羡林印度文学沉思录/季羡林沉思录》试图对先生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做一次整体回顾,带领读者感受作品中独特的理念、智慧、神韵与气度,认识一个似曾相识却不曾深知的季羡林,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增加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季羡林著的《季羡林印度文学沉思录/季羡林沉思录》内容包括“印度文学概观”“吠陀文学”“史诗文学”“古典梵语文学”以及“现代印度文学”五个部分,全书以印度文学史为纲,全面反映了季羡林在印度文学以及中印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目录 印度文学概观 古代印度的文学艺术 《印度民间故事集》序 《佛经故事选》序 谈梵文纯文学的翻译 印度文学在中国 吠陀文学 吠陀文明 《梨俱吠陀》几首哲学赞歌新解 史诗文学 《罗摩衍那》浅论 《罗摩衍那》在中国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 ——读书札记 《薄伽梵歌》中译本序 印度巴利语文学 古典梵语文学 纪念印度古代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译本序 关于《优哩婆湿》 印度古代伟大诗人迦梨陀娑的《一石使》 五卷书 《惊梦记》中译本序 《十王子传》浅论 印度现代文学 泰戈尔与中国 ——纪念泰戈尔诞生一百周年 《泰戈尔诗选》序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舞台》中译本序 《中国普列姆日日德研究论文集》序 《还有一个没有回来》中译本序言 《秘密组织——道路社》中译本序 试读章节 这一故事几乎流行于全世界,形成了一个广大的类型。这里不详细说了。 宋代以后,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宗教方面的往来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贸易方面的往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表面上看起来,印度文学似乎是已经停止对中国文学发生影响。但是,倘若仔细观察研究,情况并不是这样子。这影响不但仍然存在,而且是更深入,更细致了。 元代的戏曲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枝奇丽的花朵。很多杂剧取材于唐代的传奇,像马致远的《黄梁梦》取材于《枕中记》,郑德辉的《倩女离魂》取材于《离魂记》,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柳毅传》,这都是最著名的例子。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印度文学间接影响了元代的戏剧。 有没有直接的影响呢?少数的学者倾向于肯定的答复。他们想证明,某一“型”的中国戏剧是受了印度的影响,譬如“赵贞女型”。也还有人想证明,某一个杂剧受了印度的影响,譬如《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证明都是缺乏根据的。 明代是中国长篇小说开始发扬光大的时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西游记》里面就有大量的印度成分。要想研究孙悟空的家谱,是比较困难的。不可否认,他身上有中国固有的神话传统;但是也同样不可否认,他身上也有一些印度的东西。他同《罗摩衍那》里的那一位猴王哈奴曼(Hanuman)太相似了,不可能想象,他们之间没有渊源的关系。至于孙悟空跟杨二郎斗法,跟其他的妖怪斗法,这一些东西是中国古代没有的;但是在佛经里面却大量存在。如果我们说,这些东西是从印度借来的,大概没有人会否认的。 同以前一样,在明代也有印度故事整个地搬到中国来的。我只举一个例子。明刘元卿《应谐录》里面记载了一篇短的寓言,说一家人有一只猫,起个名字叫“虎猫”。有人建议说,虎不如龙,不如叫“龙猫”。又有人建议叫“云猫”,叫“风猫”,叫“墙猫”,最终叫成“鼠猫”。这样一个故事在世界各处都可以找到,但是大家都公认,它的故乡是印度。在梵文故事集《说海》(Kathasaritsagara)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五卷书》里也有这样一个故事。它从印度出发,几乎走遍了全世界。东方的中国和日本也留下了它的足迹。 自从西方的殖民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印两个国家都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我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我们的文化发展受到了破坏。在殖民主义的枷锁下,我们自顾不暇,几千年来的文化交流的古老传统几乎陷于停顿了。 一直到20世纪初叶,当我们两国的民族复兴的运动逐渐高涨的时候,我们这两个老朋友才又有了机会恢复以前的友谊。两国人民彼此关心对方的民族解放运动就是这一个新友谊的基础。 和尚诗人苏曼殊在1909年4月曾写信给他的朋友,说他译了印度女诗人佗露哆(Taru Dutt)的诗篇。在同一年,他又写信告诉他的朋友,说他准备同一位印度的梵文学者共同翻译印度古代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的长篇抒情诗《云使》。是否已经译成,不得而知。 1924年,印度近代爱国主义的大诗人泰戈尔到中国来访问。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事情。绝大多数的报纸和杂志都有专文介绍泰戈尔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P29-30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