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活没质量
买了一屋东西,没几件用得上的。买了一柜子衣服,没一件穿得出去。有生活没质量就是这种沮丧。世界上好东西很多,严挑细选的话也不多。所以还是冷静冷静,先分辨了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再去追求。
什么是生活质量?好的生活质量,简单的理解就是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如鱼得水,如鸟在林,经常有一种舒适感、欣快感。
放眼四周,“有生活没质量”的人多的是。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是他们精神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占比不够。有些人所谓的舒适感、欣快感纯粹来源于物质生活。而物质生活,通常处于最基本的人生需求。即使你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若缺少精神支撑,就好像“有铜臭而无花香”,令人遗憾。
我很想说:纯然的物质生活使人零碎,而唯有补上适量的精神生活才使人完整。
创造了好的生活条件只能说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另一半是“把生活过好”。而要把生活过好,必须适量添加精神生活。很多富人家里经常发生争吵,本可过得好端端的日子却被过成一团糟,正是由于他们不知道:物质生活是没有黏性的,只有精神生活才是僵硬、琐碎生活的润滑剂,是维持恬静、安稳生活的膏油。
你也想了解一下自己是否注重精神生活或内在品质吗?测量自己精神生活是否丰富的方法极其简单:如果你独处时也能怡人自得,那就是精神生活比较丰富。独处时你若是感到寂寞空虚,那就是精神生活还比较贫瘠。允许反悔
“嗯。”“行。”“OK。”将自己卷入旁人的漩涡特别容易,对他人的恳求,只需要这样一个字。不是说助人为乐不好,而是说时间就这样被一块一块地搬移、切削,剩下来能留给自己的没有多少。允诺要掌握好底线,求人也要掂量掂量会给别人添多大的麻烦。
“人到底该不该失信于人,或者使爱你的人失望?”有人可能会说,这问题提得太没技术含量,没道德水平了吧?
但我想说:生活并不总是很讲道理,人也应当允许自己有不怎么讲道理的时候。
进一步说,人可以有承诺,但也应允许因应心情的变化撤回承诺。有承诺,有反悔,这才是真正轻松自在的生活,生活之丰富性也即在此。不经烦忧,那有恬淡?不滤去烦忱,哪能尝到生活的甘甜?
人际交往也是这样,若世界都事事遂愿,那也不能称其为“大干世界”。正是各式各样的人,才使生活更耐人寻味。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隔阂与不爽,主要是由人与人的距离造成的。极端的距离,如特别近或特别远都不太影响人的生活与心情,那些说远也不算远说近也不算近的人最影响我们。偏偏,那些易许下诺言、易背弃诺言的人,都与我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还有些诺言,许下的时候,并没怎么过脑子,多是为“人情”所迫。也就是说,不少是被“人情”所夹持、所胁迫、所绑架的结果。“人情”岂是生意?诱引或胁迫之下的经济合同尚且可以废止,或宣布无效,那么,当时过境迁,意愿起了变化的时候,撤回诺言或背弃诺言,就大逆不道了么?
可以绝对信任人,但不可以完全依赖人。要记住自己的诺言,但对于别人的允诺最好健忘。为了避免失信于人,就要对每一个承诺深思熟虑,并切记:轻易承诺是无中生有的债务。(P002-003)
序言
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微信上的签名是:咖啡/凉白开/诗和远方。
以前,我喜欢喝碳酸饮料,特别喜欢冷饮。冰雪碧倒进玻璃杯里,杯壁的小气泡引人人胜。橙汁也是这样,黄澄澄的颜色明亮、清爽,尽显纯色的魅力。现在,对于追求极简生活的我来说,气泡和黄色还是多了点什么,甚至口感甜润也是多余的。
在咖啡馆,点了咖啡,我会再要杯凉白开。喝几口凉白开,唇洁齿净,更便于品尝咖啡。咖啡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当作一种单纯的饮料,否则太浪费了。咖啡具有“带入感”,是进入精神生活的媒介。品尝一杯咖啡,就像是看一场演出,听一首歌曲,享受一趟旅行,或者做一次催眠治疗。我对喜欢的事情如此投入,乃至于对咖啡有一种虔诚的情怀。当服务员将咖啡端过来的时候,我必端坐、含笑,谦卑相迎。当咖啡轻轻放到桌子上的时候,我会用我的右手的中指在桌子上轻磕几下,以示感谢。然后呢,将咖啡杯、碟调整到桌面上合适的地方,通常是书的左边,带笔记本电脑的时候会放在笔记本的右上方。万物各归其位,便更加赏心悦目了。
我最喜欢喝的莫过于拿铁及其变种,一杯摩卡或将我带往也门红海边,或带回十五世纪垄断了咖啡贸易的摩卡小镇。岂止于此,一杯摩卡细腻的奶沫,浓醇的咖啡汁,使我仿如置身于洒满霞光的沙滩。一杯咖啡,也就由几十颗豆子演绎而成,却给人宽阔如海、辽远如漠的感觉。每一颗咖啡豆,都是旅人的绿洲,或是受困灵魂的诺亚方舟么?我喜欢的思想家,塞涅卡、爱默生、卢梭、罗素、梭罗、蒙田、叔本华、尼采、阿兰,他们经常在哪些咖啡馆喝咖啡,用哪种咖啡杯,常喝哪些咖啡呢?他们喝咖啡时争论了什么,达成了什么共识,是否也有过不欢而散、孤独和沮丧的时候?他们的某些忧伤的文字,浸润过咖啡的苦味么?
整理这本书稿时,去得最多的是盐田区香径南街一号的读海书吧。有一天我去得早了点,读海书吧还未开门,便去街对面的一家原味米粉店吃早点。这家店是几个年轻人开的,非常干净,食材有保障。香菇的香味确是香菇的香味,那里的炒饭和猪肝粥特别好吃。但我今早想换个口味,吃了碗猪肝汤米粉,八块钱一碗。他家炸油条的是位胖小伙子,特别憨厚老实可爱的那种,炸的油条两块钱一根,味道是少见的好。这么美味的早餐加起来只需十块钱,在物价领跑全国的深圳,真是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
当我心情欢畅的时候,我就想,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咖啡。其实,当我心情沉郁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咖啡。我喜欢默默地端详一杯咖啡,感觉到咖啡里总有一片辽阔的海陪伴着我,带给我安稳和舒爽。
喜欢咖啡带给人的缓慢、从容、沉静、温暖,喜欢凉白开的透明、纯澈、清爽、洁净、淡然。年轻的时候,我们爱热闹,爱色彩,爱千姿百态,爱干滋百味。当我将咖啡喝得只青睐摩卡,将饮料精挑到只剩下凉白开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厉害。这世界上的所谓“绝配”,需要时光来帮助筛选和沉淀,就像肯德基和麦舀劳,就像油条和豆浆,就像热干面和面窝,就像咖啡和凉白开,就像缘分到来时的你和我。
你以为我喝的是咖啡吗?不是,是自己的人生。咖啡只是触媒而已。我品尝的咖啡不是咖啡,而是骨子里的淳朴依然与初心未改。生活再不堪,再凌乱,再堕落,我仍然有自己所信仰、所坚持、所看重的东西,这就够了。一杯咖啡和一杯凉白开就可以是我的诗意阑珊,就可以是我的史记和江山,有谁比我更富足?
大部分人都是“燕雀”,无须立下“鸿鹄之志”。大部分人要的只是安稳的“小生活”,不愿意拿尊严和健康去换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常,在每天的单调与重复中能打理好自己的日常,并从中享受到助人自助的快乐、爱人自爱的愉悦、推己及人的心安,便无所求了。大部分人对现实生活不满,觉得社会不公平,是因为他们的眼光还不够开阔,也不够慈悲。高估了别人家的生活,轻贱了自个儿的日常,这是人的通病。没有自己的生活主张,寻不见自己的心路,这样的灵魂是不能得救的。心安才是喜乐。只有将心大大方方、洒洒脱脱地安放在你的日常中,生活中的喜乐才随处可见、俯仰皆是。
有点小钱,没有大病,只要时间自由,我就感觉到生活对于我而言,真是美得不成样子。在我的眼里什么都是金子,因为万事、万物、万众都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实话说,我自恋!我常常想:我是曾经有多少外在的丰富才能回归到我内在的单纯?心情好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自己不大好意思,因为看到的所有东西全都那么赏心悦目,多盯几秒钟都会觉得自己怎么能这么“色”!
“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一次生活质量分析课上,一位学员这样回答我:“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我们需要幸福的生活,特别是主观幸福感、内心的丰盈感和现世的安全感。”
这样的答案我不能全然赞成。
第一,关于所谓的“主观幸福感”。将幸福当作人生唯一目标来追求,有失偏颇。人生的内容实在太丰富,有关幸福的体验只是其中一种,生活质量取决于各种因素的平衡与取舍。人生如果没有悲喜,爱情如果没有离合,生活如果没有顺逆,生命的体验是不完整的。
年轻人将对幸福的追求看得重一点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但切记:自感舒适的生活最幸福,而别人的幸福未必适合你,表面上光鲜未必真幸福,看得见的幸福未必恰到好处。亦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平和比幸福重要,安详比欢乐重要,从容比激情重要。
第二,关于所谓的“内心的丰盈感”。作为一名心理咨询9币,我时常以“自由书写”或“悠闲独处”的方式作自我心理剖析,或者深入过各色人等的内心世界,包括在校生和毕业多年的大学生。对内心世界作较为深入的探索是必要的,但凡事需适可而止。如果不是为了做专业研究,就未必要掉进“心理黑洞”里。沉湎于内心世界自恋自嗨,与自怨自艾一样有害无益。大彻大悟之人世上少有,身心灵的探索是一条不归路,拿毕生的精力豪赌内心的成长,而竟然忘记享受生活,近乎本末倒置。
人就是活到死都会有心理问题,在内心世界里再怎么挖也挖不出完美的金娃娃。哪有什么“内心的小孩”,每个人都是“巨婴”。特别是年轻人,上帝以给你“出难题”’的形式促进你思考和成长,多数所谓“心理问题”是青春期成长的自然反应,有的只不过是荷尔蒙在闹情绪,绝大多数会不治自愈。
第三,关于所谓的“现世的安全感”。任何人对自己的出生都没办法发表意见,父母没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们也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现世安全也好,不安全也好,你总归还是来了。人是以水为主的蛋白体,钱赚得再多,官当得再大,都不会加增生命的长度,死后同样是十来斤重的骸骨一堆。亿万蝌蚪中游得较快的一只而已,一个基因就决定了人生走势的大概。安全几十年,不安全也几十年,谁也没必要将自己太当回事。将自己太当回事的人,活在世间注定只是个笑话。
现世的安全感,在以竞争为常态的经济社会中,无非是一定的物质保障和人脉关系,年轻人毫无疑问要奋起去追。最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其一,勇毅与本领,要坚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二,大度与洒脱,要自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什么事都没必要“紧”着,关系也是这样。你习惯了要,就怕别人不给。你把别人看得太重,别人的“势”就会压着你。所谓“不安全感”,不少是自己惯出来的。大度的意思是不要计较,洒脱的意思是要看淡。
大度与洒脱,源自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源自对不如意的体谅和不完美的接纳,源自对既有之物的感恩和对社会进步的耐心。进到同一个餐馆吃饭的人,搭乘同一辆公汽的人,只要年龄、职业、见识、学历、经历不同,就不可能指望大家都有整齐划一的操行和与你一模一样的想法。
每个人的修养都有一个过程,群体、民族、阶层、国家、社会都是这个道理。进步是有阶梯、分阶段的,没有什么时候是最好的,也没有什么时候你可以武断地说“进化已完成”。成长也是这样,是毕生的事业。你看这个世界若是不舒服了,那是你的心还不够宽,还不够慈。 是为序。
安子
幸福的人,是一个真实的人,是真正在活着的人,能好好享受人生!
由安子所著的这本随笔作品集《看得见的幸福未必恰到好处》不是一本鸡汤书,而是一本让人生更幸福的小书,阅读一篇篇哲理文字,感知生命中的幸福。
你到底在寻找什么?为什么不看看四周呢,问问自己生活究竟在哪儿?
人生一世,每个人都会遇到想要,却注定无法拥有的星辰。
聪明的人在努力过后,总会懂得适时地放手,继续人生前行的道路;而那些愚蠢的人,则总是抬头仰望,够不着又舍不下,最终只能在无止境的疲惫中绝望哭泣。
我们从起点出发的时候,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可是走得远了,就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了!
16个精妙章节,20万抵心文字,享受收获幸福的愉悦。翻开本书,读懂“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享有幸福人生。
由安子所著的这本随笔作品集《看得见的幸福未必恰到好处》帮助我们在茫茫人世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坦然无畏、宠辱不惊,幸福度过一生!
紧贴现实接地气,情感治愈师安子以丰盛的人生经验为你保驾护航,带你走出人生路上的歧途,在通向幸福的大道上一路狂奔!会幸福这件事,不是鸡汤是信仰。
幸福啊,像猫吃鱼,狗吃肉。幸福不是随手可得,而是看重拥有的,看淡无法拥有的。读一读这些关于幸福的文字,它们将是照亮你心灵每一个角落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