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服尔德传夏洛外传(精)/傅雷译著小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安德烈·莫洛阿//菲列伯·苏卜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他十岁时进耶稣会。教士主办的路易中学(CollegcLouisLeGrand)。他们用着他们的模型来教育他。所授的科目有拉丁文,有修辞学,养成学生尊崇古典文学的心理,如史诗、悲剧、语录之类。他们也很重视仪式,教学生娴习上流社会的节度。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哀和他们倒是非常相得。

像他那样幼小而思想广博的学生,耶稣会教士还是第一次遇见。“耿直温厚的”波罗申甫曾经感动地说:“他欢喜把欧洲重大的问题放在他的小秤上称过。”但这位中学生究竟还是孩子,难免有时要作弄他的老师。路易中学的惯例:要待小礼拜堂圣水缸里的水结了冰方才生火。怕冷的小阿鲁哀便把院子里的冰块偷偷地放人圣水缸里,这种玩意可说是他的命运的先兆.

他十二岁时已能毫不费力地写出华丽平易的诗句,醉心学问的神甫们对于这个神童的怜爱自然可想而知。他们把他的诗作传布出去。其中有一首被沙托纳夫拿给尼农.特.朗克洛看了,那位美貌的八十老妇人就要求把作者领来见她。神甫便依言领了他去。她问他对于詹森派论战的意见,觉得他颇有胆量,心思巧妙;后来她临死的时候遗命送他一笔小款子作为书籍费。

一个博学的名姬,一个思想自由的教士,一般耶稣会的神甫,服尔德所受的这种教育很可说明为何他是当时完满的代表了。人家说十七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十八世纪是服尔德的世纪。这是不错的。在一个中产阶级议论是非的时代,他便是一个议论是非的中产者;在一个宗教论争最剧烈的时代,他便是最熟悉论争,关心宗教而反宗教的人;在一个古典主义的时代,他便是一个古典主义者,一个前代规律的承继人;在一个科学萌芽的时代,他虽非专门学者而确是博闻强记的爱好者与宣传家。走出校门时他对于自己的才力已有充分的把握。父亲叫他选择一种职业,他答道:“除开文人以外,什么职业我都不要。”

书吏阿鲁哀(他在儿子读书的时节已经买了一个司法的缺份)原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法律家。但一个轻视一切的青年,怎能叫他在法科学校中留得住呢?人家向他解释法律家可有如何崇高的地位,他却置若罔闻地答道:“告诉我的父亲,说我不要买得来的尊崇,我会不费一文地自己挣取尊崇。”

先是由于沙托纳夫的提携,不久靠着他引人人胜的思想’他从二十岁起已经为王公贵冑的座上客’老诗人肖利厄”周围尽是一派奢华放逸的空气,服尔德就是耽溺在这种环境中。他见到孔蒂亲王②与旺多姆公爵‘,他替时髦女子修改诗文,在一个威武不足聪慧有余的男子,这倒是取悦女人的一种方法。他写了一出题做《俄狄浦斯》“的悲剧,自以为新奇可喜,因为如古希腊人的作品一样,其中亦有合唱⑤。少数旁人对他的赞美使他欣喜欲狂。他开始运用讽刺、短诗、妙语,来养成树立敌人的巧妙的艺术。贵族们与他结为朋友,他亦居然和他们分庭抗礼。在用餐时他对众人说:“我们在此都是亲王呢还是诗人?’’贵人的薄情与傲慢的滋味,他还不曾尝到呢.

其实,要是沙托纳夫不当荷兰大使不把他带去充随员的话,他二十岁时早就尝到这种滋味了.年轻的阿鲁哀当随员吗?因了人家的宠爱,因了自己漂亮的抒情天才,因为能写情诗,他居然当起随员来了。但这个随员是情绪丰富的,在癫狂的外貌下面却是正经得可怕。谈恋爱稍嫌脆弱,做工作倒够结实了。随员吗?其实更像一个教会里的学习修士,他的宗教在本身没有变得热狂的以前是专门攻击热狂的信仰的。

P13-15

目录

《服尔德传》

 译者附识

 一、十八世纪的渊源与特征

 二、童年与教育

 三、喜剧

 四、悲剧

 五、服尔德在英国

 六、成功与虐害

 七、哲学书信

 八、至高至上的爱弥丽

 九、路易十四与弗雷德里克二世

 一○、得宠与失宠

 一一、圣郎贝尔

 一二、普鲁士王

 一三、哲学家的三窟

 一四、费尔奈的生活

 一五、服尔德的哲学

 一六、戆第特

 一七、小品

 一八、卡拉斯事件

 一九、骑士拉巴尔事件

 二○、元老

 二一、服尔德的加冕

 二二、结论与批判

《夏洛外传》

 卷头语

 译者序

 第一章 渊源

 第二章 城市之焰

 第三章 饥与渴

 第四章 大自然生活

 第五章 人的生活与狗的生活

 第六章 回声

 第七章 世界大的城

 第八章 纽约

 第九章 战争

 第十章 镜

 第十一章 非时间,亦非空间

 第十二章 爱情与黄金

 第十三章 微笑的影子

 第十四章 永恒的星

 第十五章 终局

致罗曼·罗兰

傅雷年谱

序言

随着“傅雷翻译出版奖”在海内外声名鹊起,常有法国人间我:能否撰写一部傅雷传记?或者,有没有好的傅雷传记可以译成法语,让法国人也知道这位伟大的翻译家?

一个民族,对于将自己的文化传播至万里之外的外国人士,往往并不懂得感恩。至今在法国,知道傅雷先生的人仅限于少数专家。相反,对于那些将他山之石搬移到母语文化中的自己人,人们还是会尊敬有加。无论是玄奘,还是严复,都在中国文化的圣山中有了自己庄严的墓碑。

在中国文化的先贤祠中,傅雷先生也早已有了可以告慰其在天之灵的尊贵席位.2016年是他愤然、悄然、寂然辞世50周年,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上,都出现了海量的纪念文章,足以为证。然而,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任何一位以翻译家之名而流芳于世的人士都无法相比的。“傅雷”二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超过了无数不论涉及何种语言的优秀翻译家。可以说,以翻译家成名,而意义远远高于一切翻译家的人,唯傅雷先生一人。能将自己的信念与实践如此一贯地付诸一生,亦唯有傅雷先生一人。

究其由,从根本上看,是因为傅雷先生的人格从内到外的完整性,其文化素养从西到中的互补性,以及其风格从古到今的延续性。而这一切,都完美地体现在其对英雄传记的热爱和翻译中。

傅译的五种传记,涉及三位作者,三类不同的传记形式,跨度大,涵盖多种文艺门类:文学(托尔斯泰),美术(米开朗琪罗),音乐(贝多芬),哲学(服尔德)。可以说,这些文艺门类都以不同方式滋养了傅雷先生。这些人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都是“巨人”,或称“英雄”。然而,这类英雄并非简单的超人,而是深人人世,虽历经苦难却依然为人世做出无私奉献的人.因此,这其中最为独特的《夏洛外传》一一因为夏洛本身源自艺术虚构,而非真实人物一一反而最能体现傅雷先生对这些传记的认识:夏洛集卑微与伟大干一身,完美地展现了人类的生存境遇。

同样,翻译也是集卑微与伟大干一身的事业。傅雷先生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翻译领域,但他的名字,又确实与翻译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翻译的代名词,而这正是翻译的骄傲。套用一句《夏洛外传》的作者讲述夏洛与卓别林之间关系的话:傅雷先生的微贱就是翻译的微贱,傅雷先生的伟大,也就是翻译的伟大.

人们常问,傅雷有没有翻译理论?我认为并没有。他有翻译观,但没有翻译理论.又问,傅雷有没有翻译风格?则明显有。但这种风格,并非来自现代理论家们所说的主观投射,亦非许多译者引以自豪的“透明”。傅雷先生的翻译艺术精髓,在于一个“化”字。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传神”,却忘了艺术真正的境地是“出神入化”。《说文解字》中有囮字,许慎的解释是:囤,译也。这一解释,尽管可以说留下了后患,为“译”与“讹”打通了道路,却从宇源上为“译”与“化”建起了桥梁。这也是为什么傅雷先生在黄宾虹的绘画中找到了自己可以“与归”的真正同道,因为二者具有同样的一种化境。一种封闭中蕴含的开放,规则中体现的变幻,古典中含苞欲放的现代。

现代的翻译理论,往往推崇丰面上的直译,而且支撑这一倾向的最大论据就是:直译可以为母语带来最新鲜的语言表达,并在某种“异态”中,为母语开拓出无穷的可能性。这也是当年有不少初出茅庐的年轻翻译家曾诟病傅氏译作的原因。然而,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以一种“同态的”、表面上并无变革和差异的中国文字,从整体上完整讲述原本由外语讲述的西方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和革命。无数现代中国的著名作家都觉得欠了傅雷先生的“债”,正源于此。它所拓展的,也许不是现代语言学家或符号学家们所谓的“能指’’层面,却直接在一种文明的内核中,引入了他者的存在。这种存在,因语言的“非差异性”而显得更为可信,更无隔离感。傅氏译法使得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境遇中的灵魂之间的直视成为可能。而灵魂的直视,也最强烈地体现在传记之中,因为那里蕴藏着人性的最强音。

一个“化”字,也体现在傅雷先生的“重译”行为上。以他独有的方式,傅雷先生“朝花夕拾”,将自己早年许多热爱的作家和热爱的著作进行重译。有的书,比如《贝多芬传》《高老头》《约翰.克里斯朵夫》,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初译”的面目。而且,他一生都在进行这一重译工作。在重译的过程中,他达到了成熟,趋近尽善尽美。每一次重译,都是对他年轻时代的理想不忘初心的忠诚,同时又是凤凰涅槃后的重生。在这中间支撑的,是信仰。于是我们体会到,傅雷先生的“化”,也是教化的化,“变化气质,陶冶性灵”的化。研究傅雷先生翻译艺术的人,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傅雷是一位通过翻译、重译而重建自身的人。他翻译的每一部传记,都是他自己的一部分,是他灵魂得以栖身的肉身。作为一个从旧中国文化传统中诞生的人,他深知中国文化在现代的需求与缺憾,深知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与当时所有相信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他相信塑造新人的可能性。而塑造新人,则需要灵魂深处的震撼。只有直指灵魂的文宇,才可以让灵魂坦诚相见。艺术作为“化”的最高境界,巨人与英雄作为“化”的最高追求,成为傅雷的神殿和寄托。因此,每一部传记,都是如中世纪神学家所说的“精神锻炼”的榜样。每一次重译,都是向伟大灵魂的一步迈进。在一部一部的重译中,傅雷先生一步一步完成他的净化与升华,走向他真正的栖身之地:如同贝多芬一样,“他的王国,是在天空”。

因此,我们无须为傅雷先生立传。他翻译的每一部传记,都是他的自传。每一部傅译传记的阅读,都让我们仰望天空。

内容推荐

在一切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中,最少哲学家气息的他倒是最著名,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十八世纪是中产阶级与绅士的时代,是博学的与轻佻的时代,是科学的与浮华的时代,是欧洲的尤其是法国的全盛时代,是古典的而已染着浪漫色彩的时代,而这一切特点都集于服尔德一身,他是十八世纪一幅最完美的图像,

大家都知道有卓别麟而不知有夏洛,可是没有夏洛,也就没有卓别麟了。

夏洛是一个现世所仅有的天真未凿、童心犹在的真人。他对于世间的冷嘲,热骂,侮辱,非但是不理,简直是不懂。他彻头彻尾地不了解人类倾轧凌轹的作用,所以他吃了亏也只知拖着笨重的破靴逃:他不识虚荣,故不知所谓胜利的骄傲:其不知抵抗者亦以此。

《服尔德传夏洛外传(精)/傅雷译著小全集》由安德烈·莫洛阿、菲列伯·苏卜著。

编辑推荐

《服尔德传》记录了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作家和哲学家服尔德(今译伏尔泰)卫护正义和真理的一生。《夏洛外传》全名是《卓别林创造的英雄——夏洛外传》,法国作家菲列伯·苏卜以卓别林电影中的主角夏洛为原型,创造了这个角色。夏洛是一个卑微而又高贵的英雄,是这个社会中一切弱者的影子,以其卑微的高贵,成为众多读者心中的英雄。

《服尔德传夏洛外传(精)/傅雷译著小全集》由安德烈·莫洛阿、菲列伯·苏卜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