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大忽悠式的政变闹剧
宋代开国之前,中华大地军阀互相攻伐,王朝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可以用一句老话来描绘,那就是:离乱人,不如太平犬。从唐朝灭亡,朱温建立后梁的907年算起,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共历时五十三年。所谓五代就是:梁、唐、晋、汉、周,五代共是十三帝;外加所谓的十国和几个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正如宋人范浚在《五代论》中所说:“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正可谓“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为故乡!”
话说大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到了后周建政时已接近尾声。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顺应国家人心思定的大势,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经过一段时间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北方的政治局面逐渐趋于稳定,这就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柴荣在稳定北方的基础上,又逐渐向南方拓展,迅速占领了肥沃富饶的淮南地区,兵锋直指大江以南。但皇天偏负苦心人,就在后周政权建立的第九个年头,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突然病死了。不得已,只好由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了皇位。
后来当上北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原本是柴荣手下的一个高级军事将领,柴荣驾崩前,他被封为后周的军事统帅——殿前都点检,这样军权就一下子全归了他。公元960年,正当后周君臣欢度新春佳节、进行团拜时,突然接到边境紧急战报,说是北汉和契丹军队联合来犯。您想,柴宗训和他妈孤儿寡母的,听到这个凶信儿可不吓坏了嘛:宰相范质、王溥也难辨真假,根本没想到有人谎报军情,立马就决定派赵匡胤带兵御敌。赵匡胤一分钟也不耽误,很快就发布了个“副统帅战备一号令”,并且亲自率军北上到边境迎敌决战。话说赵匡胤他们出了京城往东北四十里,来到了一个叫陈桥的驿站。说是打尖儿休息吧,可还没等他屁股坐稳呢,兄弟赵匡义和赵普、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等人就变戏法似的拿出来一套黄袍,死乞白赖地非让赵匡胤穿上。赵匡胤一看,露出满脸的无奈,嘴上还一百个不情愿。当时就大骂赵匡义、赵普他们陷自己于不忠不义,坏了自己的名声,使自己不能成为千秋百代忠臣孝子的好榜样。赵匡义和赵普他们一听,不急不恼还做戏似的跟他起哄抬杠,于是赵匡胤也就假戏真唱,半推半就地把黄袍穿自个儿身上了。也有人说,赵匡胤是被手下的弟兄们灌得烂醉后,一睁眼才发现自己黄袍加身了。总之,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得已而为之吧!你说赵大哥这戏演得是不是过了点儿?不管用啥法子吧,赵匡胤觉得黄袍穿身上这叫一个暖和,高分子远红外双层保暖内衣比这差远了!
当然赵匡义、石守信他们让自己的大哥“黄袍加身”,也不光为别人,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明白,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是老柴家孤儿寡母掌了大权,肯定要安插自己的三姨四舅大表哥,古代这叫“外戚”。历朝历代作为外戚的娘家人为害作乱的还少吗?真到那时候,我们老哥儿几个不就只好给人家腾位子滚蛋了吗?现在咱不如变被动为主动,把赵大哥推上皇帝的宝座,天子都是咱自家人了,以后咱老哥儿几个不就光剩下在那“排排座、吃果果”了吗?这一段历史,可不是笑话,它就是传为经典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要说赵匡胤导演的这场大忽悠喜剧不光闹腾,还挺损的。大年下的,不光制造谣言说外敌人侵,还说两路外敌一块儿入侵,让人家孤儿寡母老大歉疚地派他出去,来了个春节加班御敌,甭问,年终发的红包一定挺厚实的,谁知最后却是“逗你玩”。
已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下决心不再为别人打工,为了自己尽快当上老板。他一天也不耽误地带领兄弟们飞快地赶回汴京,杀了个回马枪。这趟回来,可跟出京前大不一样了,套一句现代戏的词儿那就是:“人也多了,枪也多了,鸟枪换炮了,今非昔比阔多了。”赶回汴京的赵匡胤。也用不着跟老柴家含蓄客气了,他发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麻利地让老柴家娘儿俩找房搬家,而且是雇佣黑社会强迁。为嘛呢?您想啊,人家都黄袍加身了,皇宫龙椅还能让别人占着吗?不得快点住进去过过瘾吗?这样,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周恭帝,不得不把皇位“禅位”给了赵匡胤。啥叫“禅位”,就是主动让位的意思。当然赵大哥的弟兄们都发狠话了,周恭帝一个学龄前儿童不让也不行啊!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因为他曾长期担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因此他就把自家的国号叫作“宋”,都城仍然设在汴梁。不过值得赞扬的是,从公元960年的某一天起中华大地终于消弭了战祸,又开始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顺便说一句,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倒是没杀害老柴家的孤儿寡母,政治上表现得比较温和,不光这样,他还给柴宗训封了藩王,分了土地。说起来小说《水浒传》中那个专门掩护梁山地下党的小旋风柴进,《说岳全传》中那个跟岳飞争武状元妄图篡夺军权的小梁王柴桂,历史上如果确有其人的话,正是老柴家的后人。不过,柴桂要是真的跟岳飞争武状元,套用前些年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人还在,心不死,一天也没忘记搞复辟呀!”
P3-5
这本叫《大宋往事》的书,脱胎于大型广播史稿《大宋王朝的前尘往事》,在第一版即将出版时编辑与作者商量能否改为此名,以便与此前出版的《大汉开国》《东吴帝国》等书形成一个系列,便于推介,作者慨然应允。作者认为这样一个书名与《大宋王朝的前尘往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文字缩减了阅读起来反倒更加令人回味。历史惊人的相似,历史又总是令人惊异地重演和轮回,这其中本来就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这一点在《大宋往事》一书中有着生动的描述。
这部广播史稿曾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交通、生活、经济和滨海广播及山东广播电台多次播出,播出时为二十二集,约十一万字,自然也赢得了很多受众。首次出版,作者在进一步订正史实的基础上,增加到近二十万字。这次的修订版,作者又进行了补充,将内容增加到近二十二万字。虽然《大宋往事》在体例和语言上基本保持了广播史稿的风格,但在内容的增补方面无疑又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我们之所以对宋代的历史如此感兴趣。完全因为它是一个封建时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王朝,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却又屡遭外敌欺凌的王朝。一个被戏曲小说掩盖了历史本来面目的王朝,当然这也为史稿铺展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对其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和生动的描述,从而拂去了被戏曲小说掩盖的历史尘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大宋王朝,从这一意义上讲这本书还是很有可读性的。
本书承蒙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研究馆员、著名作家舒乙先生题词:“广播史稿,悦目赏心,亦庄亦谐。鉴古知今”;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惠兰女士,更是在炎热的夏日,不顾自己的书稿尚未付梓,精心地为本书作序。他们都十分精到地点出了我们写作此书的目的及本书的内容特点。舒乙先生和李惠兰教授都是海内外知名学者,有许多专著问世且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他们能够如此热情无私地提携后进,这让两位作者十分感动和感谢。
这本书及我们发在全国诸多报刊和广播电视上的东西。还曾得到两位老人的悉心指教:他们一位是《天津日报》编委、高级记者刘金泉先生;一位是全国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路希先生。他们为人的坦率真诚、朴实无华与为文的深刻睿智、不断精进,总是鞭策着我们不断地克服惰性,踏踏实实地写好此书。现在两位老人先后逝去,以至于我们根本来不及呈上书稿,当面聆听他们的教诲。现在只好以此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深深缅怀并聊补遗憾。
最后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民俗文化学者盛亚萍先生,他在百忙中认真审听、审读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并从其专业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同时还要感谢天津电台交通、生活、经济和滨海广播及山东广播电台的领导和同仁。在“广播史稿”播出时所给予的真诚支持。
刘明泉、刘越藩
2016年11月
您在繁华的大都市开车、走路,总会碰到十字路口,其实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十字路口。说起来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北宋建政立国大约是一千年;从北宋立国到当下是一千多年,历史到北宋那儿正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一般来说,但凡在十字路口,总会有热闹看——处在十字路口的大宋王朝就是最热闹、最出故事的时代。您看了这些故事想不乐都不行,因为大宋王朝的皇亲贵族、高官显贵最爱逗您玩儿。
虽然在一些戏曲和小说里,每每说到宋代时,总要加上一个“大”字:比如京剧《探阴山》里有“扶大宋,锦华夷,赤心肝胆”;另一出京剧《碰碑》里也有“俺杨家,秉忠心将大宋扶保”。各类跟宋代有关的小说里更是把“大宋、大宋”挂在嘴边儿上。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在两宋超过三百年的时间里,打胜仗的概率,实际上跟眼下的中国足球队差不多,到了节骨眼儿上他们想不输球都不行,因为人家输球是有指标的,多弱的队都能灌它个3:0,多业余的对手都能把他打得屁滚尿流,伏低做小。在强横和不够强横的四邻面前,它都很难表现出一个“大”字来。
别的不说,北宋的九任皇帝让人捉走了一对,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也让人逼得下了海。不过您得听明白,他这下海,可不是闯市场做买卖,而是真的跳海自杀外带着国破家亡。说起来他们的老祖宗赵匡胤、赵匡义开国的时候,可不像他们的后代活得这么窝囊。您要问,真正军人出身的老赵家为啥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一窝不如一窝呢?这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宋王朝,还真有好多热闹、好多故事、好多隐情、好多历史秘籍需要大家来了解。不信,您翻开书继续往下看!
《大宋往事(修订版)》从宋太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说开去,以时间发展为脉络,每集都以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来讲述历史,全景式地描写了“大宋王朝的前尘往事”。作者刘明泉、刘越藩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读者关心的杨家将故事、包公与包公戏、陈世美与秦香莲、狸猫换太子事件、王安石变法、苏轼和乌台诗案、《水浒传》和宋代农民起义、民族英雄岳飞被杀案、最后的悲剧英雄文天祥等人物与事件,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和精彩的讲述,拂去了被戏曲小说所掩盖的历史尘埃。它既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大宋王朝,又丰富了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二十二段你熟知或不熟知的故事,风趣幽默式的调侃语言,独特的诠释和精彩的讲述,拂去了被戏曲小说所掩盖的历史尘埃,展示出真实的大宋王朝!
从秦始皇到宋祖约一千年,从北宋到当下也是一千年,历史时空交错上演了一段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帝国往事!
刘明泉、刘越藩著的《大宋往事(修订版)》包含了两宋时期许多重要的事件、人物、制度、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叙述生动、联想丰富,在每一回中所展示的历史情节,可谓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