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暴君还是明主(黑白隋炀帝)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戴文杰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夺宫

“若所谋事果,自可为皇太子。如其不谐,亦须据淮海,复梁、陈之旧。”

我梦江南好

等这倒霉的旅程一结束,可怜的隋炀帝就只剩十八个月可活了。谁也不曾预料,有朝一日,他的牙齿将从墓中挖出,摆进展览馆中。

大业十二年(616年)秋,48岁的杨广身在洛阳,与大臣们就最后一次江都之旅爆发了严重分歧。因为事隔久远,他基于何种考虑要故地重游,几乎已没人能说得清了。但大臣们还依稀记得,那时的局势很不乐观,举国上下狼烟四起。名目繁杂的叛军多如星火,各自占山为王,相互攻伐不已,河北、山东等地的盗匪尤为猖獗。在河北,匪盗头目张金称率军攻陷平恩县后,只一个早上就杀了一万多人。之后,武安、巨鹿、清河等县也相继失陷了。太原附近,潘长文将军的部队也在与敌交锋。对方据称有十万兵马,由一个名叫甄翟儿的头目任统帅。官军在力战之后被击溃了,潘将军当场阵亡。

国家一有动乱,朝廷就往南跑。三百年来,这已成了惯例。皇帝被叛军吓怕了,他的精神也不好。

杨广此次南游是否真被叛军所逼,谁也没有确定把握。不过,说他精神欠佳倒是属实。以前,他似乎有着用不完的旺盛精力,对许多新奇事物充满了兴趣。他时常带领满朝文武和几十万士兵,在东起辽东、西至青海、北抵大漠的广袤地域内奔波,乐此不疲。但自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失败后,他很不幸地患上了失眠多梦症,夜晚时常被噩梦惊醒,有时得由几个宫女摇抚着,才能安睡。后来为各地的叛军所扰,他的精神状况更不如前了。

不久前,东都大业殿发生了一次火灾,杨广当时精神恍惚,竟以为是盗匪闯入,吓得惊慌失措,连滚带爬躲进了草丛,直到火被扑灭才现身。还有一次,两只形貌似雕的大鸟于夜间飞入殿内,直至黎明方才飞走。史官们对此惊诧不已,谨慎地将其载入史册,而他却心不在焉,丝毫未予关注。

其实,大臣们对此次南游争议颇大,连杨广本人也疑虑重重,犹豫不定。年近八十岁的苏威时任纳言,兼开府仪同三司,就是一名坚定的反对者。早在来东都之前,他就曾小心翼翼地提醒皇帝:

“如今盗匪不息,士卒疲惫,陛下应速返西京,巩固根本啊。”

“嗯,你的意见很好。”杨广回答道。

另一位宰相右卫大将军宇文述见他语气不够坚定,随之提出了变通意见:

“随驾官员的家属多在东都,陛下不如先顺道过洛阳,再由潼关入西京。”

“好,朕会采纳的。”

于是,杨广没有带领众臣返回西京,而是先转道去了东都。那里本来有供他巡游江都的龙舟,但前不久已毁于战乱。杨广在了解情况后赶紧颁布了一道诏令,令江都通守王世充再造几千艘,并要求新船的规格比以前更大一些。

在新龙舟造好之前,杨广一步都没有离开东都,连元旦也是在那里过的。当时全国有近二百个郡,按照惯例,每逢元旦各郡都该派朝集使前来,给皇帝进献方物。但这次,竟有二十几个朝集使未到。杨广据此推断,全国的叛乱已经相当严重,以至于阻断了他们的进贡之路。南游前夕,他专就此事向大臣们咨询。

“叛军正在减少。”宇文述毫不犹豫地答道。

“比过去少多少?”

“不到以前十分之一。”

宇文述明显是在说谎,然而不出所料,却能很好地迎合圣意。他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在何种情形下揣摩皇帝喜欢听哪些话,早已是轻车熟路。在盗匪问题上,他很清楚,杨广宁愿自欺欺人相信眼下局势依然大好,也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所以他便在皇帝面前竭力掩盖问题的严重性。但这次,杨广对他的回答竟未置可否,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他转眼看见苏威躲在后面,也问他相同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却是:

“我不主管此事,所以不得而知,只是,盗匪已日益迫近。”

苏威也熟知杨广的脾性,而且有时他曲意逢迎的本事比宇文述更为出众。但眼下他却一反常态,冒着极大的风险想让皇帝了解真相,直面现实,而不是继续陶醉于自己编织的美梦之中。

“何出此言呢?”杨广表示不解。

“盗匪以前在长白山,现在已抵达汜水……”说到这里,苏威突然将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皇上违背诺言,继续征兵不止,盗贼怎么能平息呢?”(P1-3)

书评(媒体评论)

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

——剑桥中国隋唐史

隋炀帝作为昏君、暴君的骂名从隋末农民起义就开始了,一直骂到今天,骂了一千多年。但我倒想给他几个新评价。第一,理想高;第二,精力好;第三,功业大;第四,才情美。

——蒙曼

历史,并不是一些偶然的事实,迷途骑士漫游事迹之聚集:他们各自为战,做无目的的挣扎,在他们的一切努力里,看不出任何效果。历史的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各事件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黑格尔

目录

第一章 夺宫

 我梦江南好

 混一江表

 十年潜伏

 夺宫之计

 东宫易主

 仁寿宫悲歌

 汉王之乱

 实至名归

第二章 兴作

 建都之争

 东都的辉煌

 成也运河,败也运河

 被遗忘的《大业律》

第三章 突厥

 突厥汗国的崛起

 突厥汗国的分裂和衰败

 降服启民

 重开丝路

 隋朝的鼎盛

 离间西突厥

 收复处罗

第四章 辽东

 举国动员

 混乱的东北亚

 民变初起

 百万大军渡辽河

 战事陷入僵局

 孤军深入

 陆军的溃败

 海军战况

第五章 叛乱

 卷土重来

 不立战功誓不还

 杨玄感的野心

 洛阳攻坚战

 功亏一篑

 叛军西进

 处决叛乱分子

 天下大乱

第六章 逐鹿

 消除隐患

 第三次远征

 雁门之围

 李密落草瓦岗寨

 最后的江都之旅

 瓦岗军崛起

 瓦岗军威震中原

第七章 倾覆

 坐以待毙

 李渊反隋

 路线之争

 西进的尝试

 字文智及的阴谋

 杨广之死

 李渊攻占长安

 瓦岗军兵败归唐

后记:隋朝灭亡的五个维度

 杨广的性格缺陷

 杨氏家族的内讧

 关陇集团核心家族的争斗

 放弃关中本位政策

 地方叛乱势力的打击

附录

序言

杨广:是千古一帝还是无道之君

历史,并不是一些偶然的事实,迷途骑士漫游事迹之聚集:他们各自为战,做无目的的挣扎,在他们的一切努力里,看不出任何效果。历史的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各事件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黑格尔

在中国,杨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是最知名的帝王之一。他一生活了五十岁,最后十四年身份是隋朝皇帝,年号“大业”。对于他一生的事迹,如平定江南、诡计夺权、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创立科举、修订律法、搜编书籍、降服突厥、开发西域、三征高句丽等,如今已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在江都宫变中被叛军所杀。几乎从那一刻起,围绕他的各种争论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当年五月,隋朝洛阳留守政府给他上谥号“明帝”、庙号“世祖”,两者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评价。而同年九月,刚建立的唐政府只追谥他为“炀帝”,这又是完全消极、负面的评价。谥号一明一炀、庙号一有一无,代表着当时官方对杨广一生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那么,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哪一种较为合理呢?

其实,上述两种态度都是对杨广比较客观、合理的评价,因为“明”和“炀”在杨广身上都有明显体现,他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只是其一生行事过于丰富多彩,性格极尽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绝非一个谥号所能涵盖。而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又没有一个皇帝同时拥有两个截然相反谥号的先例。所以,隋朝洛阳留守政府和唐政府,一个作为隋朝国祚的传承者,一个作为大隋王朝的埋葬者,分别站在颂扬杨广一生政绩、作为和汲取其亡国破家教训的立场上,在给他选定谥号时就只好各取所需了。纵观杨广一生,尤其是他当皇帝的十四年间,上述两方面体现都十分明显,也就不存在如何取其主要方面的问题。在评价杨广这个人物时,将“明”和“炀”结合起来才是全面和完整的,否则两者取其一,都有片面美化或丑化之嫌,当然也就不甚可取。

那么,杨广在死后的一千四百年中,为何被普遍以负面的“隋炀帝”相称呢?

这其实涉及对杨广评价的历史变迁问题。在杨广被杀之后,隋朝洛阳留守政府只是昙花一现,只坚持了四个月,就被王世充发动政变而架空了。次年(619年)四月,王世充又进一步篡隋自立,国号郑。郑是一个短命政权,其控制范围仅限于洛阳及周边一带,于621年五月被唐军所灭。此后,唐朝相继消灭群雄,重新统一中国。十余年后,唐编纂完成了记载隋朝38年历史的《隋书》。在其中,杨广被有预谋地冠以“隋炀帝”之称,而且被刻画成一个典型的暴君形象。  郑灭亡时,“隋明帝”称号尚未被广泛接受,而《隋书》编成之后,当然更不会再有人肯为它续命,也只能任其湮没无闻了。相反,杨广的“隋炀帝”称号和暴君形象,则由《隋书》起步,后来又经过《北史》《资治通鉴》《隋史遗文》《开河记》《隋唐演义》《说唐演义》等正史典籍和演义小说重加渲染,流传后世一千四百年,日渐深入人心。

其实,《隋书》对杨广的抹黑还只算是初级“黑”,《北史》中关于隋朝的部分几乎全部照搬《隋书》,影响也不大。真正对抹黑杨广推波助澜的,其实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与《史记》合成“史学双壁”,其作者司马光与司马迁也合称“史学两司马”,《通鉴》的整体水准应该是相当高的。但它整体的高质量毕竟掩盖不了某些章节上的瑕疵。尤其是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所秉持的目标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语),是利用历史来劝鉴后世帝王的。而杨广恰恰是亡国之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典型反面教材。于是,司马光就对这段历史(尤其是关于杨广本人的)进行了刻意歪曲。

从此,正史对杨广的抹黑,就从《隋书》《北史》的初级“黑”,升级到了《资治通鉴》的高级“黑”。

当然,《资治通鉴》毕竟是正史,即便司马光有意歪曲一些人物或事件,也还保持史学家的严谨、真实精神,并不敢凭空捏造,随意杜撰。但到再后来的《隋史遗文》《开河记》《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因为作为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艺术性的夸张、虚构,杨广的形象便进一步由高级“黑”,变成了超级“黑”。

当然,抹黑之路并非毫无止境。自20世纪以来,人们对杨广又开始了一个“漂白”的过程。对杨广的认识和评价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向,人们力图纠正传统正史、小说、传闻等施加给杨广的污蔑和不实之词,将其还原为一个血肉丰满、性格复杂的历史形象。这不仅在历史学界,而且在文学小说、影视创作等领域,甚至在普通大众之中,都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

与此同时,对杨广的评价也五花八门、蔚为大观:有的人将其认定为成就卓著的千古一帝,有的人则认为他是劳民伤财、荒淫无度的独夫暴君,还有的同情其缔造千秋伟业的抱负和雄心,而哀叹其作为亡国之君的悲惨下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位皇帝处于这种尴尬的局面:既在短暂的执政生涯中取得辉煌成就,最终又因这些成就国破家亡,而且在一千四百年后仍不能被盖棺定论。这可能正是作者对杨广这个人物怀有浓厚兴趣的一个原因。

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同时对自己的历史充满了热爱和敬意,尤其注重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镜,反照自身,以明得失。当然,历史的解读和价值都是多维度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的主角杨广,一生事迹极尽丰富。相信各位读者在本书中,也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收获。

内容推荐

戴文杰著的《暴君还是明主(黑白隋炀帝)》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帝王——隋炀帝杨广的其人其事。内容上,采用偏文学化的手法,打破传统历史叙述架构,选取隋炀帝一生50多个重要片段,连缀成文,“漂白”一个被“抹黑”了的真实隋炀帝。隋炀帝杨广在位十四年,年号“大业”,先后平定江南、诡计夺权、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创立科举、开发西域、三征高句丽等,一桩桩、一件件都充满了传奇。

编辑推荐

杨广,从《隋书》的初级黑到《资治通鉴》的高级黑再到后期文学作品的超级黑,但抹黑之路并非毫无止境。如今,人们力图纠正传统正史、小说、传闻等施加给杨广的污蔑和不实之词,将其还原为一个血肉丰满、性格复杂的历史形象。

戴文杰著的《暴君还是明主(黑白隋炀帝)》正是力图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杨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