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盛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大系”收入了国内当下最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生涯中最精彩、最经典的作品,比许多书系都更为精彩,更耐人寻味。只要认真细读,就会发现其中许多名篇或在主题与人物形象方面,或在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上,都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获奖作家的最高文学水准。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国儿童文学盛世昌盛的时代性。葛翠琳著的《最丑的美男儿》是该套书之一。
| 书名 | 最丑的美男儿/盛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大系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葛翠琳 |
| 出版社 | 晨光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盛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大系”收入了国内当下最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生涯中最精彩、最经典的作品,比许多书系都更为精彩,更耐人寻味。只要认真细读,就会发现其中许多名篇或在主题与人物形象方面,或在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上,都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获奖作家的最高文学水准。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国儿童文学盛世昌盛的时代性。葛翠琳著的《最丑的美男儿》是该套书之一。 内容推荐 葛翠琳著的《最丑的美男儿》收录了著名童话作家葛翠琳的作品《最丑的美男儿》《翻跟头的小木偶》《云中回声》《金翅膀》。这些作品是葛翠琳先生在不同时期为孩子们创作的丰富的作品,曾在几代孩子的童年期发生过影响,都已成为当代儿童文学宝库里的经典篇目。她的作品充满催人向上的励志精神和美的力量。 目录 最丑的美男儿 翻跟头的小木偶 云中回声 金翅膀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惊人的奇闻 小傻子哞儿哞儿会唱歌儿了,一时成为奇闻。 人们议论、赞叹,添枝加叶地讲述、夸张地形容,几乎把小傻子传说成神奇人物,似乎人间出了一大怪事,足以震惊世界。 “是真的?” “怎么,你还不信?小傻子一唱歌儿,就从嘴里往外吐金豆儿,哗啦啦,哗啦啦,喷洒在地上,就像喷壶洒水一样……” 有人连说带比画。 “是真金的吗?” “那还有假?银行把那些金豆儿一粒一粒地称过,都是一两重,不多也不少。你说怪不怪?” “啧啧……可真邪了!” “那些金显儿司归谁呢?” “还能归谁?小傻子成了百万富翁。” “对!听说小傻子天天吃燕窝、鱼翅、青蛙的腿,喝蜂乳、鹿血、兔子的奶,用香水儿洗澡,穿会飞的鞋……”有人讲得唾沫四溅。 “啊呀呀,当年的皇帝、天上的神仙也不过这般。” “我说,如今小傻子可归谁呢?” “你想想,那亲人还会少吗?光干妈就有几十个,还有远亲、近亲,至于朋友么,就更数不清啦!” “嘿!只要你问,小傻子哞儿哞儿,我是你的朋友吧?小傻子就点头承认。这下算妥啦。你想想,朋友还会少吗?” “我要做他的朋友,他肯认么?” 有人怯怯地问,也不知他问谁。 “保准认你。就是一只猫,朝小傻子叫唤两声,他也会当成亲人的!” 讲话的人很神气,仿佛他说了就算数儿似的。 “我跟小傻子哞儿哞儿可算是很近的亲戚。我还是他的表姑父呢。我姑奶奶活着的时候说过,我们家有个远亲,生了个傻孩子,还不就是这个小傻子么?”说完,喷吐出一口烟雾来。 “小傻子的后娘的舅舅,小时候就跟我们家住街坊,前几年我们还见过面呢。我可一定要去看看小傻子。,’有人急不可待地叫嚷着。 “想当年,我姥姥在住家的胡同里,没少给小傻子吃喝。我去问问小傻子,也不知他会想起来不?按说,他应该记得。,, “我准备给小傻子拍张照,谁能带我去见小傻子?,, 有人拍着挂在胸前的相机,眼光在人群里扫过。 “我同学的二姨父的外甥,能打听到小傻子在哪儿。我若告诉了你地址,你去认识了小傻子,可别忘了介绍我去见他。” 讲话的人叉着腰,踮着脚,眼睛骨碌碌地转。 “我也想认识小傻子,跟着你去怎么样?” 有人弯着腰、仰着脸,一副讨好的神情。 “我也要去看小傻子。我要听小傻子唱歌儿。” “我也要去。” “我也去。” 一群孩子吵嚷着、拥挤着。 “去去去!小孩子跟着起什么哄!” “我们想听小傻子唱歌儿么。” “走开!再烦人,把你们的耳朵揪下来。” 孩子们散开,却并不离去。 嘴里喷烟儿的人,歪着脑袋打听: “小傻子现在还吐金豆儿吗?” “敢情没有一天不吐金豆儿的。” “走!赶快去见小傻子呀!” “等等。见了小傻子,怎么称呼他呀?” “叫傻兄弟!显得多亲热。” “那可不行。对人家不够尊敬。” “称朋友。对了,喊他老朋友,怎么样?” “显得不够亲近。” “那,可称呼他什么呢?” “叫大哥,怎么样?” “大哥?他身高还不到我的胯骨呢!” “咳,人家不是吐金豆儿么!” “这个,也有点儿太……”P1-3 序言 盛世书香,润泽童心 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犹如满天繁星,点亮千千万万儿童的眼睛;又犹如花香四野,陶冶着万万千千儿童的心灵。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能照亮人生的心灵之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天堂,能让一个平凡的世界变得光芒万丈。 儿童是盛世中国这棵参天大树的幼苗,是盛世中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有责任给少年儿童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的童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里健康成长,让每一个生命在幼小的阶段就萌发智慧与美德的种子,让少年儿童成长在充满书香的氛围里。充满书香的童年才能放飞梦想的翅膀,充满书香的童年才能让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盛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大系”表现的是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放飞梦想、追求幸福、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主题,是一套集中国当代最优秀、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的最新原创作品和经典获奖作品为一体的儿童文学作品大系。该系列图书包括“原创新作”和“获奖珍藏”两个系列,这两个系列互为依托和补充,互为完善和丰满。如此集中地收录国内最优秀的获奖儿童文学作家的原创新作和获奖作品,不仅在全国少儿社内具有突破性,对于云南儿童文学出版来说更是一个开先河的创举。该书系无论在主题与人物形象方面,还是在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上,都着力体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盛世的时代性,充分展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力求将思想性、艺术性、诗性与趣味性、可读性、故事性结合到最好。 这套“盛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大系”收入了国内当下最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生涯中最精彩、最经典的作品,比许多书系都更为精彩,更耐人寻味。只要认真细读,就会发现其中许多名篇或在主题与人物形象方面,或在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上,都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获奖作家的最高文学水准。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国儿童文学盛世昌盛的时代性。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汤素兰、王一梅、冰波、周锐、殷健灵、彭懿、韩青辰、郁雨君、薛涛、三三、黑鹤……他们的许多优秀作品,堪称经典。每一篇童话,每一部小说,每一首诗歌,在时间长河的淘洗中,仍然熠熠生辉,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书中所选的作品都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各项儿童文学大奖。这套书不仅代表了这些作家的最高创作水平,而且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原创儿童文学创作风貌和最高艺术水准。可谓是优中选优,精品中的精粹。大系展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纯真、美好、丰富、深邃、幽默与幻想,同时呈现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题材宽泛、风格多元、异彩纷呈的宏大气象。 近年来,不少儿童文学作家和少儿图书编辑都感觉到中国的儿童文学缺少原创力,重复出版的现象较多。因此,云南出版集团麾下的晨光出版社先后组织作家们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采风活动,为作家们注入新鲜的创作灵感元素,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诞生了不少原创新作。尤感欣慰的是,很多作家创作的最新作品是专门为我们云南本土量身打造。以神秘美丽的彩云之南为创作题材,使作品充满了云南本土元素。这些作品把现实生活、古老历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云南元素交织在一起,最终构建出一个宏大的、色彩斑斓的、边疆少年儿童美丽的梦想!一个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梦想!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以她特有的灵动、清澈的笔风,创作了长篇小说《天上的船》。这部反映云南西双版纳跨境民族题材的优秀儿童小说,充分体现了民族融合团结、保护雨林生态、寻找真爱与温暖的主题。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匍匐大地、敬畏万物、叩拜童心,他以充满神奇色彩的香格里拉为大背景,精心创作了长篇小说《白银河》,通过小男孩龙雀和父亲与两匹马的动人故事,表现了万物有灵、敬畏生命的大宇宙观和大生命主题。 著名童话作家彭懿的长篇小说《灵狐少年》,则用极富幻想色彩的笔法,塑造了一位香格里拉雪山上灵狐少年的故事,现实与幻想结合,将雪山、草甸、花海表现得美轮美奂,弘扬了尊重自然、勇于探险、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每一部好作品就像一朵芳香的花,很多好作品汇聚在一起就能花开遍野,盛世飘香。晨光出版社推出的这套“盛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大系”就是要将这些精粹之作汇集成册奉献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作品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美好,在文字中看到时代的风貌,在阅读中获得成长的精神力量,努力去构建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 让好书润泽童心,让好书伴随成长。 让好书点亮人生,让好书温暖世界。 2014年未于春城 后记 采撷录——八十年旅程回望 小时候,天天盼着快点儿长大,坐车、坐船、骑马,去很多很多地方…… 如今,我已年过八十,爬过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也看过富土山、阿尔卑斯山……在狂风巨浪中,乘船到了大海边的“天涯海角”石碑下,还登上了西沙、南沙的礁石,寻觅过美丽的贝壳、珊瑚丛,欣赏过大海龟在沙滩上爬行,也到日本、泰国的海边观赏游玩过。 我曾骑马、骑骆驼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奔跑,造访马背上的流动小学,也在海边小渔村学过补网、捞海菜、晒鱼虾,还曾去深山老林采药、探寻稀有树木和植物……这些经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少生动的记忆。 然而,我最难含难忘的还是故乡——渤海边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常有人问: “你是北京人吗?” 我总是回答: “我不是北京人,只不过在北京居住多年罢了。” 这是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 在我蹒跚学步时,奶奶就牵着我的小手呼唤: “往前走,别怕!” 从我学会走路,奶奶就给我一个用柳条编成的小篮子,让我跟随着干活儿的大人外出,自己学着采摘野果野菜,寻拾漏失在田野里的残粮。小小的筐篮有弯弯的提梁,我把小筐篮挂在细小的胳臂上跑来跑去,里面装进收割完毕落在地里的豆粒、花生、红薯、麦穗儿、谷穗儿,或者田里疏苗拔下来的萝卜苗,长在田边土冈上的野苋菜、马勺菜……回家后总会得到奶奶的夸奖和疼爱。那小筐篮仿佛一个宝盒儿,里面总是装满了喜悦和欢乐。奶奶一面收检我的收获品,一面还讲一些叮嘱的话让我记住。例如—— “力气好比那井泉水,使不尽来用不完,人不要怕吃苦受累。” “采摘野果野菜,捡拾柴草弃粮,能锻炼人细心耐心。人一辈子都在寻觅和采摘,收获的大小,就看你用心用力的多少。” 我喜欢在田野里无拘无束地奔跑嬉戏,寻宝拾遗,和小伙伴比赛心灵手巧。 那是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子。 春天采摘嫩绿的榆钱儿生吃或者蒸糕,掰下香椿芽儿来拌豆腐全家共享,看燕子筑巢屋檐儿下,听喜鹊喳喳叫枝头。 夏天吃桑葚儿,染成一个小花脸儿,躺在麦秸垛上数星星,听蛐蛐儿叫蛙群鸣。 秋天吃熟透了的红姑瓤儿、枸杞子、野酸枣儿、山核桃,搂树叶儿,割野草,望大雁南飞,看荷塘出藕、粮入仓、菜入窖,家家户户洋溢着秋收的欢乐。 冬天吃爆米花、烤红薯、冻柿子,北风呼啸,大雪封路,世界一片白,小小村庄一片宁静,古老的纺车吱扭扭飞转,抽出又细又匀的棉线线。 除夕夜祭祖,春节拜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蒸年糕。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踩高跷,舞龙舞狮耍大刀。 追着男孩们看抖空竹,滚铁环,放风筝,踢毽子。小姐妹们玩骨头子儿,争夺小小的羊膝盖骨,当成宝贝收藏。 端午节门上插艾蒿,女孩儿用丝线缠成彩色小粽子、小葫芦、小篦子,戴在身上美滋滋,又显摆又自豪。 中秋节供兔儿爷,吃月饼,高粱秆儿做成车、马、轿和船,烂泥巴摔打摔打,捏成碾子和磨盘。 大自然给予一无所有的孩子们很多乐趣和智慧,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树林、日夜流淌的小河,一年又一年,滋润着幼小的心灵。 从学习讲话开始,就听奶奶摇着纺车讲述动人的传说—— 狐仙、狼外婆的故事,喜鹊、布谷鸟的传说; 人参、何首乌的故事,花仙、槐树精的传说; 花木兰从军、昭君出塞,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 牛郎织女七月七银河相会,梁祝化蝶、孟姜女哭倒长城…… 墙上的年画、瓷瓶上的人物、门神灶王爷的彩像、花样繁多的剪纸窗花、皮影的唱腔、民谣小曲儿……儿时诸多的生活情景、游戏、民俗、方言、谚语,仿佛都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土沦丧,中国人任由日本兵残害,侵略者抢掠烧杀,毁灭了一切幸福和宁静,小小年纪内心烙下刻骨铭心的伤痕,才深切感受到民族的苦难祖国的存亡是比个人生命更重要的事,早早地认识到没有了国就没有了家没有了个人。 上中学时,我随父母定居在北京,那时的北京还称为“北平”。求学的艰难,磨砺了我的性格:认准目标,付出最多的努力和最大的耐心,期待成功但不怕失败。 当我以农村孩子的学习基础考取北京几个名牌中学时,我并没有感到惊奇。我在学习条件优越的中学里完成了学业,并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当我由中学推荐被燕京大学录取后,面对学问渊博的教授、导师以及满口流利英语的同学们,在那布告和通知全都使用英文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内心仍然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农村孩子。在众多家境富贵、衣物讲究的同学中间,我从未羡慕过别人的衣饰打扮,我最珍爱的还是棉布衣衫、布鞋棉线袜。奶奶一辈子只穿自己纺线、自己织成粗布、自己缝制的衣裤,这成为她一生从未改变过的习惯。而这传统融在我的血液里,积淀在我的骨髓中,形成我的风骨性格和欣赏趣昧。 燕京大学的环境是优美的,湖光塔影,古树粉荷;条件是优越的,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建筑讲究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条件优越的宿舍,然而众多的学子,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投入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不怕抛头颅洒热血。我在这支队伍里接受了革命的教育,当解放全中国需要青年贡献自己的时刻,大多数同学抛下优越的学习环境随解放大军南下,去参加生死难料的战场拼杀。我就是在那时毫无眷恋地脱下学生装换上列宁服,被分配到中共北京市委文委会,成为一名革命干部的。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从此,个人的命运、家庭的聚散、事业的挫折和发展、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时代的巨轮飞转中起伏翻滚。 我不幸被抛置在文化界,经历了波澜汹涌的狂风巨浪、暴雨山洪……六十年过去了,雨雪风霜,荆棘泥泞,漫漫长路上抬脚容易落脚难……但我又是幸运的,那么多文学艺术界的前辈和长者为我指过路标,具体地教导我、鼓励我,冰心、老舍、吴作人、萧淑芳、叶君健、端木蕻良、萧军……他们一生远离虚荣,漠视名利,默默地贡献,一年又一年,没有书房画室,挤在卧室里放张小桌儿,写出、译出、画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直到生命的尽头,还有那么多遗愿没有完成。 吴作人老人曾拿着冰心奖参评书给我详细讲解: “画面中的兔子形象是学美国的……创作中要有自己的构思、自己的表现手法,借鉴有益但不要模仿……” 叶君健老人为译《安徒生全集》,多年查阅资料考证细节,连一件器皿、一个地名都不惜花精力在丹麦查访核对过。 冰心为译《世界史纲》,翻阅的参考书可以装满一套房子…… 那一辈的文化巨人,从没为自己争过什么,他们无怨无悔,将一生的心血凝结成文化遗产留给了后人。 在我那记忆的筐篮里,储存了很多只属于我的精神珍宝—— 有充满生命力的叶片,有坚实饱满的果核,有失去娇色依旧形态优美的花瓣儿,有千硬结实的根须……一件件深情温馨的往事,像散落的珍珠闪耀在印象里,不知不觉地变成我的血液,融化渗透散落在我的作品中。我所写的语言文字、故事人物、生活背景,都藏有我自身的影子以及我一生尊崇的品格、执着追求的理想和愿望。 文学创作写什么?怎样写?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什么?这是我不断实践反复思考的问题。每写一个作品,都像面对一份考卷,我希望自己能写得更好些。 八十年的人生旅程举首回望,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感恩,虽然历经坎坷,但我从来不想伤害别人。不论成绩多少,我都已经尽心尽力了。我受惠于别人的太多,欠债不少。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历次苦难中的幸存者。 奶奶只是一名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她一生只想着给予:给亲人,给邻居友人,给遇到难处的陌生人……弱者都能得到她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从不为自己索取任何东西。 奶奶离开我六十年了,但她那慈祥的笑容和坚毅的神态永远刻印在我心灵的深处。无论我走多远,身处何方,她总是守护着我,引领我向前。 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在人生旅程中采摘的果实,聚集起来,装进筐篮里,作为一份心灵的献礼,呈给相识不相识的朋友。在你们迈向未来的路上,我与你们同行。 2010年秋干竹园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