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纪伯伦散文诗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黎巴嫩)纪伯伦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纪伯伦是“旅美派”作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纪伯伦生前道路坎坷,境遇艰辛,但其身后所获得的评价之高令许多大家难望其项背。1983年,纪伯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其余六位是瓦格纳、司汤达、马克思、欧勒、卡夫卡和马丁·路德)。纪伯伦的散文诗代表作《先知》出版后,大受欢迎,引起文坛轰动,被称为“小圣经”。据统计,它已被译成五十六种文字,发行量超过上千万册。在中国,纪伯伦的作品成为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第二大阿拉伯文学畅销书,在大中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中拥有众多读者。

本书为《纪伯伦散文诗经典》,由纪伯伦著。

内容推荐

《纪伯伦散文诗经典》是纪伯伦著的散文诗选集,包括了《先知》《先知园》《沙与沫》《疯人》《音乐短章》《珍趣篇》《暴风集》《情与思》《行列》《大地之神》等经典的散文诗作品。

目录

先知

 船的来临

 爱

 婚姻

 孩子

 施与

 饮食

 劳作

 欢乐与忧愁

 居室

 衣服

 买卖

 罪与罚

 法律

 自由

 理性与热情

 痛苦

 自知

 教育

 友谊

 言谈

 时间

 善与恶

 祈祷

 享乐

 美

 宗教

 死亡

 告别

先知园

沙与沫

疯人

 我怎样变为疯人

 主

 我的朋友

 稻草人

 梦游者

 智犬

 两个隐士

 施与与索取

 七个自我

 公正

 狐狸

 明智的国王

 远大理想

 新的乐趣

 另一种语言

 石榴

 两只笼子

 三只蚂蚁

 掘墓人

 在圣殿的台阶上

 神赐福的城市

 善神与恶神

 挫折

 夜与疯人

 脸

 更辽阔的大海

 钉于十字架

 星象学家

 深切的渴望

 草叶如是说

 眼睛

 两位学者

 当我的忧愁降生时

 当我的欢乐降生时

 完美的世界

音乐短章

 纳哈温德曲

 伊斯法罕曲

 萨巴曲

 拉斯德曲

珍趣篇

 皮壳与内核

 我的心重负着累累果实

 岸边一捧沙

 雾中船

 七个阶段

 我的心灵告诫我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我有我的黎巴嫩

 大地

 昨日·今日·明日

 完美

 独立与红毡帽

 大地啊!

 更辽阔的海洋

 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那一年

 伊本·西那和他的诗歌

 安萨里

 乔治·泽丹

 阿拉伯语的前途

 伊本·法利德

 新时代

 孤独

 有高柱的伊拉姆城

 我的沉默是歌唱

 致敌对者

 心儿哟

 朦胧中的祖国

 老年的激情

 以上帝发誓,我的心

 夜之歌

 大海

 ?鸟

 雄狮巨人

 假如你们要编织

 名望

 昔日

 小溪说的话

暴风集(节选)

 掘墓人

 麻醉剂和解剖刀

 节日之夜

情与思

行列

大地之神

佚文

 你们有你们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

 你们有你们的语言,我有我的语言

 我喜欢“走极端”的人

 上帝在风暴中

 我爱我的祖国

 我爱劳作者

 纪伯伦的话

 世界的良心

 喂,我的叙利亚兄弟!

试读章节

船的来临

被选和被爱的艾勒一穆斯塔法,当代的曙光,已在奥法利斯城等候了十二年,期待着他的航船前来迎接他返回自己出生的岛屿。

时值第十二载,“颐露”月的第七日,他登上没有城墙阻隔的山岗,眺望大海;他看到他的航船正从雾霭中驶来。

他的心胸豁然开朗,他的喜悦越过海面,流溢远方。他轻闭双眸,在灵魂的静默中祈祷。

当他步下山岗时,却有一阵悲哀袭来。他心中默想:

我怎能毫无愁绪、平静地告别?不,我无法离开这座城市而不负任何精神创伤。

在这城垣中,我度过了多少漫长的痛苦日子,又经历了多少漫长的孤寂夜晚;谁能够毫无眷恋地离开他的痛苦和孤寂?

我曾将那么多心灵碎片撒落于这大街小巷,我曾有那么多希望之子赤裸地穿行于这丘陵山岗,我不能没有负荷、没有痛苦地弃之而去。

今天,我不是脱去一件罩衣,而是用自己的手撕裂一层肌肤。

我留在身后的不是一种思绪,而是一颗因饥渴而甜蜜的心。

但我却无法再滞留。

那召唤一切的大海在召唤我,我必须登舟了。

因为尽管时光在夜晚燃烧,但留下却意味着冻结,被禁锢于铸模。

多么希望将这里的一切带到身边,但我怎么能够?

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空。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越太阳。

他行至山脚,再次面向大海,看到他的航船已驶近港湾,船头是来自故乡的水手。

于是他的灵魂向他们发出呼唤:

我古老母亲的子孙,你们这弄潮的健儿,

多少次你们沉浮于我的梦境。如今你们驶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我已整装待发,我的希望与扬起的帆一起等待着风起。

只想再呼吸一口这宁静的气息,再回首投下深情的一瞥。

然后我就会加入到你们的中间,宛如水手在水手中间。

而你,浩渺的大海,不眠的母亲,

江河溪流唯一的安宁与自由,

等这溪流再绕过一道弯,林中空地再传来一阵潺潺低语,

我就会投入你的慈怀,犹如无穷之水滴融入无穷之大海。  行走间,他远远地看到男人们和妇女们离开了农田与果园,纷纷涌向城门。

他听到他们呼唤着自己的名字,在田野奔走相告航船到达的消息。

他问自己:

莫非分别的一刻也是相聚的时分?

难道我的夜晚实际是我的黎明?

我能为那些放下耕田犁铧、停下酿酒转轮的人奉献什么?

是以心灵为树,采摘累累果实与他们分享?

还是将渴望化作涌泉,倾满他们的杯盏?

是做一架强者之手可以弹拨的竖琴,还是一管他们呼吸可以穿过我身躯的长笛?

我是个寻求寂寞的人,我在寂寞中究竟觅得了什么宝藏,使我得以自信地施与?

如果今天是收获的日子,那么我是在哪个被遗忘的季节和哪片土地上播撒的种子?

如果此刻的确是我举起明灯的时候,那灯中燃烧的并不是我点燃的焰火。

我举起的灯空虚而晦暗,

夜的守护者将为它添上油,点起火。

他用语言倾诉了这些,但还有许多未说出的话藏在心间。因为他自己也无法表达自己更深的秘密。

他回到城中,人们纷纷迎上来。他们异口同声地呼唤着他。

城中的老者趋前说道:

请不要就这样离开我们。

你—直是我们黄昏中的正午,你的青春引导我们的梦幻进入梦幻。

你并不是我们中间的陌生者,也不是过客,你是我们的儿子,我们诚挚爱戴的人。

不要让我们的眼睛因渴望见到你的面容而酸楚。

P3-5

序言

今天,在文化市场化、信息大爆炸这样的一个时代,许多作家、诗人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些甚至被遗忘,被淘汰。但也有一些作家诗人,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重视和欢迎,他们的声名与日俱增。

纪伯伦就是他们中的一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有多少人知道纪伯伦这个名字或读过他的作品呢?寥寥无几。然而,在此后短短的几十年间,海峡两岸竟刮起了竞相译介纪伯伦作品的旋风,二三十家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纪伯伦作品的单集、合集、精选集,乃至全集。参与翻译、出版、研究和评论的有关人士、专家学者,恐怕有上百人。在最近几年,有关纪伯伦的论文、专著和新译层出不穷,在互联网上更出现了纪伯伦的大量“粉丝”和崇拜者,这股“纪伯伦热”势头不但没有消退,反而不断升温。

纪伯伦和他的作品,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同样受到热烈的欢迎。他的作品有几十种文字的译本,他的读者遍布全球,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他们阅读纪伯伦时的兴奋和感动,例如有网友说:

“他的作品给了我飞翔的翅膀,你读他时,你会发现自己。”

“我的第一个老师,我一生的灵感!”

“他播下的真理,是灵感与智慧。”

“他的诗有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他是少有的跨越东西方障碍的作家之一。”

“他创作了世界最流行和最持久的文学作品之一。”

“(他的代表作)《先知》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的书,是可以一遍又一遍去读且每一遍都有新意的书。它是可以提供给任何人的,不论是犹太教徒,基督徒,还是穆斯林。”

纪伯伦的全名是“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年1月6日出生在黎巴嫩。12岁时因家境窘迫,随母去美国波士顿寻找生活出路。15岁时又只身回到祖国,就读于希克玛(睿智)学院,学习母语文化,增强对阿拉伯社会、历史、政治、现实的认识。几年后又重返美国。此时他的绘画和文学才能初步显现,1908年被一位名叫玛丽·哈斯凯尔的女校长推荐,去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留学期间,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优秀成果广加涉猎,以深入的思考加以融会贯通,为其文学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1年他完成学业,返回美国,次年迁往纽约,在纽约生活创作整整20年,直到1931年4月10日因病逝世。他的遗体于当年8月运回故乡,安葬于圣徒谢尔基斯修道院,此处后来开辟为纪伯伦博物馆。

纪伯伦英年早逝,只活了48个春秋,但他的文学艺术成果却是丰富多彩的。他是少有的双语作家,能用母语和英语同时写作。他用阿拉伯语写出的作品有散文散论《音乐短章》(1905),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6)和《叛逆的灵魂》(1907),中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1911),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长诗《行列》(1918),诗文集《暴风集》(1920)和《珍趣篇》(1923)。

他用英语出版的作品有《疯人》(1918)、《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大地之神》(1931)、《流浪者》(1932)和《先知园》(1933),最后两部都是在他逝世后才出版的。他用英语写的作品大多数是散文诗,也有一些寓言和格言警句类短小隽永的诗文。

纪伯伦是一位“用生命赋诗”的诗人,他勤奋刻苦,坚持一个创作信条,即用“心血”来写作。他有极高的创作热情,文思如泉涌,胸中似火烧,妙笔华章源源不断问世,特别是《先知》的出版,曾引起巨大反响,令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越来越高的评价。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在文化反叛热潮中,还把他的书当作“新福音”来吟诵和谱曲传唱。

……

我们这个时代,充满喧哗与躁动,真正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读一些文学作品,对一些人来说已经是件有点“奢侈”的事了。但好书还是要争取挤出一点时间去读的,像《先知》这样的作品,若至今仍未碰过,那真是很大的遗憾。

纪伯伦说,我们东方人有“梦的温柔、花的馨香”的倾向。有些作家,有些人,喜欢用蘸上“油和蜜”的笔去写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但他并不去做这种“轻而易举”的事。他要做的,是“让他的笔浸透他心中的血去书写他的同胞”,这当然是件困难的事,然而也是极有意义的事。今天我们手捧这本书,不是为了“赋闲”求

“爽”,而是为了看看纪伯伦的民族自省意识和能力,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敏锐目光,他缜密的思考,他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分享他语言、艺术的硕果。

今天,“行万里路”的人多了,“读万卷书”的人好像少了;收藏“珍品”的人多了,阅读“经典”的人好像少了;喜欢“快餐文化”的人多了,讲究“细细品味”的人好像少了。这种“文化现象”,也许会风行一时,但应该不会持续太久。

一个优秀的作家或诗人,是不会“过时”的。他既不“趋时”也不“避世”。他应该是常读常新的。时间不会磨损他,只会使他更加闪光。

纪伯伦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我们能在百忙之中接触到他,读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件幸事。

但愿您,一个有心和有选择的读者,能在纪伯伦的文学花园里,欣赏到您最喜爱的花朵,撷取到最可口的果实。  这是我们译者的期盼,也是我们的祝福!

伊宏

书评(媒体评论)

你是最早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横扫了西方,但它带给我们海岸的全是鲜花。

——美国前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词,予我以极深的印象!

——冰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7: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