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梁慕周、谭志光、杨医亚编著杨克卫校注的《民国名家针灸讲稿》分四编,第1编为“针科学讲义”,述针术的起源与铸造形式及应用、古今针法、针术实施、针后的处置与生理之变化。承氏以中医理论与日本之研究实验共同阐述了针刺之理,认为针刺是通过感觉神经支、运动神经支和交感神经支协同起作用,而起到制止、兴奋及诱导三种作用。第2编为“灸科学讲义”,述灸的起源、各种灸法、艾灸前后的处置、艾灸实施方法与宜忌、灸的生理影响。第3编为“经穴学讲义”,述经穴的定义、骨度以及全身共341个经穴及20个经外奇穴,经穴按解剖、部位、主治、摘要、取法、针灸分条阐述,其主要部分以《中国针灸治疗学》为蓝本。第4编为“针灸治疗学讲义”,分正、续两编。正编分30门,此编将罗兆琚《实用针灸指要》关于“穴性穴义”之分门取穴收入,后阐述关于时令病、脏腑病等治法;续编分12门,关于妇女病、幼儿病、五官病、四肢躯体病等悉列于此。《民国名家针灸讲稿》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参照日本学者之研究结果编撰而成,反映了承淡安先生宗古涉今,参照中外,理论扎实,临床技术精湛的学术特色。其宗古参今,将解剖引入针灸著作中,是现代针灸学创新与发展的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