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编·服饰卷》(下)为全书第6卷。中国服饰文化深远博大,深奥杳远的东方智慧、解天析地的人生哲理、对自然无穷的观照与体察、对世俗生活的赞颂与眷恋,无不积淀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内涵;而众多民族的迁徙、流变,各种地域所造成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心理审美模式,则不断地构合为纷繁多姿的服饰造型样式和装饰意识,形成了不同的服饰制作体系。本卷重点展示了汉族和藏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并介绍了中华民族服饰的发展脉络和各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
概述 张晓凌
一 “冠带衣履天下”的汉族民间服饰文化
二 沉郁斑斓的藏族服饰及门巴族、珞巴族服饰
三 雄浑宽博的蒙古族服饰
……
图版
一 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的汉族服饰
二 藏族、门巴族及珞巴族服饰
三 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汉族服饰
四 蒙古族服饰
五 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汉族服饰
六 新疆各少数民族服饰
七 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汉族服饰
八 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各少数民族服饰
九 东北各少数民族服饰
专论
民间服饰,一种湮没已久的价值——从中国古代服饰发展说起 杭间
中国民间民族服饰的文化功能 邓启耀
环境、文化与民族服饰 袁仄
图版目录
儒家成为正统学说后,对汉民族服饰的结构、穿戴效果、装饰内容等都起到了强烈的整饬作用,其人本思想、礼教文化及入世精神潜进汉民族服饰的经脉,铸成了千古一统的仪表风范。禅宗、道家间或对汉民族服饰产生过一些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