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著的《中国人的修养(精)》为中国公民道德修养教育方面的经典之作,融合了中华传统的文化修身思想和西方现代公民德育理念。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
本书悉本我国古圣贤道德之原理,旁及东西伦理学大家之说,斟酌取舍,以求适合于今日之社会。
| 书名 | 中国人的修养(精)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蔡元培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蔡元培著的《中国人的修养(精)》为中国公民道德修养教育方面的经典之作,融合了中华传统的文化修身思想和西方现代公民德育理念。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 本书悉本我国古圣贤道德之原理,旁及东西伦理学大家之说,斟酌取舍,以求适合于今日之社会。 内容推荐 蔡元培著的《中国人的修养(精)》为中国公民道德修养教育方面的经典之作,融合了中华传统的文化修身思想和西方现代公民德育理念。《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目录 中学修身教科书 例言 上篇 第一章 修己 第二章 家族 第三章 社会 第四章 国家 第五章 职业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三章 理想论 第四章 本务论 第五章 德论 第六章 结论 华工学校讲义 德育三十篇 合群 舍己为群 注意公众卫生 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 尽力于公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己重而责人轻 勿畏强而侮弱 爱护弱者 爱物 戒失信 戒狎侮 戒谤毁 戒骂詈 文明与奢侈 理信与迷信 循理与畏威 坚忍与顽固 自由与放纵 镇定与冷淡 热心与野心 英锐与浮躁 果敢与鲁莽 精细与多疑 尚洁与太洁 互助与倚赖 爱情与淫欲 方正与拘泥 谨慎与畏葸 有恒与保守 智育十篇 文字 图画 音乐 戏剧 诗歌 历史 地理 建筑 雕刻 装饰 国民修养散论 思想自由 科学之修养 世界观与人生观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义务与权利 我的新生活观 对于学生的希望 怎样才配称作现代学生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我的读书经验 试读章节 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 夫事必有序,道德之条目,其为吾人所当为者同,而所以行之之方法,则不能无先后,所谓先务者,修己之道是已。 吾国圣人,以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而推演之者,故日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由是而行之于社会,则宜尽力于职分之所在,而于他人之生命若财产若名誉,皆护惜之,不可有所侵毁。行有余力,则又当博爱及众,而勉进公益,由是而行之于国家,则于法律之所定,命令之所布,皆当恪守而勿违。而有事之时,又当致身于国,公尔忘私,以尽国民之义务,是皆道德之教所范围,为吾人所不可不勉者也。 夫道德之方面,虽各各不同,而行之则在己。知之而不行,犹不知也;知其当行矣,而未有所以行此之素养,犹不能行也。怀邪心者,无以行正义;贪私利者,无以图公益。未有自欺而能忠于人,自侮而能敬于人者。故道德之教,虽统各方面以为言,而其本则在乎修己。 修己之道不一,而以康强其身为第一义。身不康强,虽有美意,无自而达也。康矣强矣,而不能启其知识,练其技能,则奚择于牛马;故又不可以不求知能。知识富矣,技能精矣,而不率之以德性,则适以长恶而遂非,故又不可以不养德性。是故修己之道,体育、知育、德育三者,不可以偏废也。第二节体育 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 忠孝,人伦之大道也,非康健之身,无以行之。人之事父母也,服劳奉养,惟力是视,赢弱而不能供职,虽有孝思奚益?况其以疾病贻父母忧乎?其于国也亦然。国民之义务,莫大于兵役,非强有力者,应征而不及格,临阵而不能战,其何能忠?且非特忠孝也。一切道德,殆皆非赢弱之人所能实行者。苟欲实践道德,宣力国家,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始矣。 且体育与智育之关系,尤为密切,西哲有言:康强之精神,必寓于康强之身体。不我欺也。苟非狂易,未有学焉而不能知,习焉而不能熟者。其能否成立,视体魄如何耳。也尝有抱非常之才,且亦富、于春秋,徒以体魄孱弱,力不逮志,奄然与凡庸伍者,甚至或盛年废学,或中道夭逝,尤可悲焉。 夫人之一身,本不容以自私,盖人未有能遗世而独立者。无父母则无我身,子女之天职,与生俱来。其他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亦各以其相对之地位,而各有应尽之本务。而吾身之康强与否,即关于本务之尽否。故人之一身,对于家族若社会若国家,皆有善自摄卫之责。使傲然日:我身之不康强,我自受之,于人无与焉。斯则大谬不然者也。 人之幼也,卫生之道,宜受命于父兄。及十三四岁,则当躬自注意矣。请述其概:一日节其饮食;二日洁其体肤及衣服;三日时其运动;四日时其寝息;五曰快其精神。 少壮之人,所以损其身体者,率由于饮食之无节。虽当身体长育之时,饮食之量,本不能以老人为例,然过量之忌则一也。使于饱食以后,尚歆于旨味而恣食之,则其损于身体,所不待言。且既知饮食过量之为害,而一时为食欲所迫,不及自制,且致养成不能节欲之习惯,其害尤大,不可以不慎也。 少年每喜于闲暇之时,杂食果饵,以致减损其定时之餐饭,是亦一弊习。医家谓成人之胃病,率基于是,是乌可以不戒欤? 酒与烟,皆害多而利少。饮酒渐醉,则精神为之惑乱,而不能自节。能慎之于始而不饮,则无虑矣。吸烟多始于游戏,及其习惯,则成癖而不能废。故少年尤当戒之。烟含毒性,卷烟一枚,其所含毒分,足以毙雀二十尾。其毒性之剧如此,吸者之受害可知矣。 凡人之习惯,恒得以他习惯代之。饮食之过量,亦一习惯耳。以节制食欲之法矫之,而渐成习惯,则旧习不难尽去也。 清洁为卫生之第一义,而自清洁其体肤始。世未有体肤既洁,而甘服垢污之衣者。体肤衣服洁矣,则房室庭园,自不能任其芜秽,由是集清洁之家而为村落为市邑,则不徒足以保人身之康强,而一切传染病,亦以免焉。 且身体衣服之清洁,不徒益以卫生而已,又足以优美其仪容,而养成善良之习惯,其裨益于精神者,亦复不浅。盖身体之不洁,如蒙秽然,以是接人,亦不敬之一端。而好洁之人,动作率有秩序,用意亦复缜密,习与性成,则有以助勤勉精明之美德。借形体以范精神,亦缮性之良法也。P7-9 序言 一、本书为中学校修身科之用。 二、本书分上、下二篇:上篇注重实践;下篇注重理论。修身以实践为要,故上篇较详。 三、教授修身之法,不可徒令生徒依书诵习,亦不可但由教员依书讲解,应就实际上之种种方面,以阐发其旨趣:或采历史故实,或就近来时事,旁征曲引,以启发学生之心意。本书卷帙所以较少者,正留为教员博引旁征之余地也。 四、本书悉本我国古圣贤道德之原理,旁及东西伦理学大家之说,斟酌取舍,以求适合于今日之社会。立说务期可行,行文务期明亮。区区苦心,尚期鉴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