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文 春宫曲(唐·王昌龄)
释义
春宫曲(唐·王昌龄)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题注:《唐人绝句》作《殿前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评注
《唐诗训解》
睹得意之人,望 而不妒,有浑厚意。敖子发曰:唐人作宫词,或赋事,或抒怨,或寓风刺,或其人负才抱志不得于君,流落无聊,托此以自况。如此诗末二句,是言官家又别用一番人,其特恩异数类如此。
《唐诗镜》
人说赐锦袍,决不叠上“春寒”二字,即说“春寒”,决不叠上“帘外”二字,只四字便备极情色。
《唐诗归》
钟云:就事写情写景,合来来无痕,亦在言外,不曾说破,谭云:宠丽语蓄意悲凉,此真悲凉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古今谈宫体诗,辄归仲初,谓括尽内象情景,赋极百篇尔。至机迅不逝,气至不溢,拘纵伸缩,肖像传神,少伯直臻微妙。仲安装如在其范围,终可倪其出没矣。
《唐诗摘钞》
“昨夜”二字,直贯到底。此比人君宠用新进,恩数过隆,而寓意于平阳新宠。前二句又比中比也,著“昨夜”二字,便知出望幸者之口,语脉深婉,不露怨意。
《增订唐诗摘钞》
忆写彼之恩幸,绝不道己愁思,只用“前殿”字,微为逗明耳。末七字刻画承宠精甚,然毒只在一“新”字。
《古唐诗合解》
不寒而赐,赐非所赐,失宠者思得宠之荣,而愈加愁恨。
《唐诗笺要》
蓄意悲凉,真丽真悲。
《说诗晬语》
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昨夜风开露井桃”一章,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思,此求响于弦指外也。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桃开不寒,而特有赐,宜为人妒。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只直写去,时叹羡怨妒,一齐俱见于此。
《唐诗鉴赏辞典》
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纳杨玉环,淫佚无度,诗人以汉喻唐,拉出汉武帝宠幸卫子夫、遗弃陈皇后的一段情事,为自己的讽刺诗罩上了一层“宫怨”的烟幕。更为巧妙的是,诗人写宫怨,字面上却看不出一点怨意,只是从一个失宠者的角度,着力描述新人受宠的情状,这样,“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会”(沈德潜《唐诗别裁》)。
全诗通篇都是失宠者对“昨夜”的追述之词。“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没有井亭覆盖的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穆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更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因为有见于此,前人评论此诗,多认为是诗人代失宠的旧人抒发妒嫉、怨恨之情的。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不寒而寒,赐非所赐,失宠者思得宠者之荣,而愈加愁恨,故有此词也。”这些说法,尽管不为无见,但此诗的旨义乃叙春宫中未承宠幸的宫人的怨思,从而讽刺皇帝沉溺声色,喜新厌旧。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崔闽)
随便看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