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曲大观(玉山曲话)(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杨守松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皇帝是粉丝

明清时期,是昆曲最为辉煌的盛世。其间,多有皇帝是昆曲的粉丝。其狂热痴迷的程度,并不亚于当今那些年轻的歌星、影星的超级粉丝。

最早记载皇帝与昆曲相关的文字,当为明代周玄 的《泾林续记》了:“太祖(朱元璋)闻其(昆山百岁老人周寿谊)高寿,特召至京……笑曰:闻昆山腔甚佳,尔亦能讴否?”

可见,草根皇帝朱元璋对昆山腔早有耳闻,并且认为“甚佳”,很想一饱耳福。

皇帝成为昆曲粉丝的,在清康、雍、乾盛世,表现得最为突出。

康熙皇帝对昆曲不仅喜欢,而且是个“行家”,他对昆山腔有一段非常精当的评品:“昆山腔,当勉声依咏,律和声察,板眼明出,调分南北,宫商不相混乱,丝竹与曲律相合而为一家,手足与举止睛转而成自然,

可称梨园之美何如也!”岂止是评,也不仅是品,简直是个昆山腔的“博导”了。

难怪,康熙说过,昆曲“岂可一日少闲?”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最令他意醉情迷的不是山水园林,也不是美食歌伎,而是昆曲雅韵——第二天原本是去游玩的,却临时下旨:上午还看昆曲!

无疑,康熙是昆曲的粉丝。

也为这,昆曲被纳入朝廷仪典,并成定制。宫中昆曲名伶多达千人,无论有什么重大庆典或皇亲国戚的婚丧喜事,昆曲都是必定不可少的。

位于南京的云锦织造厂,是江宁织造府的原址。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这里搬演了全本的《长生殿》,连演了三天三夜,盛况空前。演出结束后,洪昇陶醉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幸醉酒落水身亡。显然,这都是曹雪芹《红楼梦》里写到的上演昆曲的素材。

史有记载的花、雅之争,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皇帝是昆曲的粉丝——

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颁发谕旨:北京只许演出昆、弋(北昆)雅部戏曲,其余花部诸腔一律禁止!

只许雅部“放火”,不许花部“点灯”!

再以后,“四大徽班”进京。嘉庆三年(1798年)颁布上谕:“除昆、弋两腔仍照旧准其演唱外,其乱弹、梆子、弦索、秦腔等戏,概不准再行演唱。所有京城地方,严行饬禁;并传谕江苏、安徽巡抚,苏州织造,两淮盐政,一本严行查禁。”

如此上谕,有点“格杀勿论”的味道了,足可见皇帝对昆曲痴迷钟情到何等地步。

2010年10月29日

收拾起和不提防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说明当时昆曲流行的程度。  这两句唱词,一出于《长生殿·弹词》:宫廷供奉的伶人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卖唱为生,在鹫峰寺庙会上,“想当日天上清歌,今日沿门鼓板,好不颓气人也!”叹后唱【一枝花】,开头一句就是“不提防余年值乱离……”家国兴亡,悲怆苍凉,闻者无不动情。

这是昆曲唱功名剧,“传”字辈倪传钺老,以九十三岁高龄,在虎丘曲会上还唱了这昆曲名段。其时人生沉寂,曲尽悲凉,先生“弹词”,曲友悲殇,古今对话,几多凄怆!

另一句出于《千忠戮·惨睹》:明初,燕王朱棣举兵“靖难”,迫其侄建文帝让位,同时血腥杀戮,株连十族。“惨睹”写建文帝剃度为僧,逃窜在外,亲见群臣被杀,惨不忍睹,悲愤不已,“身似闲云野鹤,心同槁木死灰!”一曲【倾杯玉芙蓉】,唱得悲悲戚戚、四大皆空:“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无论是“惨睹”,还是“弹词”,都是亡国之音,悲伤情调,而且缓慢悠长,一字拖腔一袋烟,实在难以想象,居然便如今天的流行歌曲,传唱到“家家”“户户”。我想,恐怕除了昆曲本身的魅力和中国人跟风的习性外,还有一个政治“背景”:国家衰颓,民不聊生,寄人篱下,心有不甘,反抗不能,概寄心声于“收拾起”和“不提防”矣!

也为这,即便在昆曲被官方和仁人志士极力推广的今天,即便昆曲会逐步流转,也不可能“户户收拾起,家家不提防了”。

2010年3月23日P2-4

后记

2005年退休后,经过大约两年的思考和准备,开始了我的“昆曲之路”。

选择这条道路,使我遭遇了几近残酷的考验,不仅面临经费问题,更主要的是,这对我而言几乎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所幸,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打下的底子,在社会上风吹雨打的诸多经历,还有在“昆山之路”所体验到的经济背后的政治和文化的经验,成就了我的选择。

不久后,《昆曲之路》悄然问世。其间,吴新雷老师给了我专业的指导和审定。之后,作为过渡,又写了《昆虫小语》。接着,《大美昆曲》如期推出。

起初,这些作品是对伪文化的一种反抗,但我很快意识到,身上还肩负着一种责任。于是我开始酝酿和计划《昆曲大观》的写作。这不仅是一个“项目”,还是一个“工程”。一个人去做,有些冒险,或者不自量力。但总有一种精神在支撑、在牵引,让我只能不惜一切也不顾一切地往前走,孤单、寂寞地往前走。

十年来,我采访了数百位昆曲人,大部分是七十岁以上的艺术家,尽可能详尽地记述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足迹、他们的心声。只是可惜还是晚了点,有的好不容易联系到地址已经过世(朱世藕);有的飞越大洋赶过去,却已经不能言语(张充和);有的采访到了但已经垂垂老矣,说不出太多故事……

不仅遗憾,更多的是难受:自采访以来,倪传钺、洛地、范继信、吕传洪、姚继荪相继去世;有的采访后便得知患了癌症;有的突然中风不能言语……

或悲或喜,五味杂陈。所幸还“抢”了一点,写了一点。

《昆曲大观》全书共六卷,大体布局如下:

第一卷“前世今生”,在《昆曲之路》和《大美昆曲》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和补充,从纵横两条线着手,主要写的是1921年传习所建立以后,昆曲的起起落落和现当代海内外的昆曲状况,尽可能选取方方面面、角度不一的代表人物,同时,相关的专家、领导、源头以及争鸣等,也做了力所能及的概述。

第二卷“玉山曲话”,主要将第一卷因体例原因难以收入的昆曲资料,以短文的形式写出。

第三卷至第六卷为“名家访谈”,主要以七十岁以上的昆曲艺术家为采访对象,将我对他们的采访对话整理留存。这几卷均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列,前后则按辈分排列。同时,也保留了对昆曲专家、学者、曲家和其他重要相关人员的采访。为避免重复,在第一卷中作为代表写到的人物,访谈部分从略。由于访谈中涉及的内容太多,只能删节部分,但尽可能保留被访者的基本观点,观点相左者,也保留各自的陈述。访谈文字稿大多由被访者审阅过,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部分被访者未能审阅,只能根据当时的采访录音整理,若有不妥,还请见谅。

访谈的原始录音和部分录像、图片,将另行制作,少量留存;相关评论及作者的昆曲日记,作为《昆曲大观》的参考资料也将结集出版。

我清楚,这样的访谈,感兴趣的可能不多,或者很少。众声喧哗,未必有几个人注意寂寞的行者。但是寂寞本就不是为了喧哗。选择寂寞,为的是留给后人声音,留给后人财富。

一辈子的寻找与守望。真实不虚,俯仰无愧!

十年来,苏州当地乃至文化部和中国作协,给了我很多支持。尤其是苏州宣传部和文联,他们知人识人一以贯之的态度让我温暖。我寄寓的昆曲源头巴城镇的领导和村民,还有家人、朋友、工作室同事和昆山的“甲乙丙丁”们,给了我有力支撑。2015年以来,昆山的领导给予了可贵的支持……

感谢昆曲,感恩所有。

杨守松

2016年12月

目录

第一辑  古与今

 皇帝是粉丝

 收拾起和不提防

 灵魂的事

 昆曲传世演出珍本全编

 桑毓喜,为“传”字辈立传

 遂昌处处汤显祖

 遂昌寻亲

 昆曲十番

 无锡天韵社

 扬州的“空谷幽兰”

 泰州有昆曲

 昆曲在广州

 深圳昆曲迷

 付出,是一种责任

 走进昆曲的内心

 “党魁”曾永义

 蔡欣欣的“快”与“慢”

 陈彬与“水磨曲集”

 “蓬瀛”两千期

 昆曲推广热心人

 “同期”遇见温宇航

 园林与昆曲

 粉墙花影

 冰火两重天

 通俗向高雅致敬

 昆曲趋同化,悲耶,喜耶

 曲会一问

第二辑 缘与源

 “源头”的缘起

 昆曲:三个村,一棵树

 寻找梁铸元

 再访梁铸元

 寻找古莲池

 我的“浣纱记”

 缘太短,情太长

 金色大厅“小梅花”

 李沁:从“杜丽娘”到“薛宝钗”

 昆曲的婚礼

 从“流浪猫”到“小杜丽娘”

 从“小春香”到昆曲“小老师”

 昆曲与连环画

 白先勇在巴城

 三阳开泰

 “曲叙”

 寻梦周庄

 太仓还有昆曲吗?

第三辑 院与团

 过节 过招 过瘾

 姹紫嫣红开遍

 永昆“吃野草”

 张烈“三怪”

 草昆“琵琶”

 有昆曲,就年轻

 三姐妹和三兄弟

 小美女的“霸气”

 小生差点被“开除”

 相约郴州

 红楼选秀

 红楼一“梦”

 同志,你好!

 五子登科

 五代同堂,后继有人

 昆曲,与佛有缘

 情关难过

 两个传习所

 悲欢离合情人节

 大师对接

 义演所见、所想

 昆曲“下凡”进地铁

 修竹一梦

第四辑 人与戏

 黄源和《十五贯》的故事

 无人可“继”

 芳声依旧

 《送京》之情

 虚实之间

 红楼梦中人

 假小子,真宝玉

 因为敬畏,所以不敢不努力

 泪飞,临川四梦

 桃花扇:政治与爱情

 隐雷

 梁祝

 雪梅花开

 单雯,往前走!

 两个书生,两个“贾宝玉”

 水磨的昆曲

 梁谷音的遗憾

 元宵“狮吼”

 “占”花魁

 《密誓》,皇帝也跪吗?

 “吴汉杀妻”及其他

 张军的《牡丹亭》

 “婷婷”玉立

 如花美眷

 华贵与凄美

 记者的眼光

 北西厢,南西厢

 从“惊梦”到“跪池”

 从“相约”到“小宴”

第五辑 我和你

 “昆曲才子”王正来

 “高”山流水

 弦歌论道

 琴曲和鸣

 因为昆曲相遇

 小饮对眉山

 “家门”

 曲罢凭谁顾

 笛师

 可怜最是离人泪

 奔戏的“青衣”

 九岁“朝圣”

 义工、苦工

 雅集并蒂莲

 雪落无痕

 游园

 缘分或天意

 感恩所有

 在国家图书馆讲昆曲

 怕谁评论

 偷得大师半场戏

 我唱昆曲,你别笑

 天街“小宴”

 虎跳峡与【山坡羊】

 杜丽娘与跳舞草

 为了昆曲,抱歉了

名家短评

后记

内容推荐

杨守松编著的《昆曲大观(玉山曲话)(精)》用一篇篇小短文留下曲家、曲友、曲迷们与昆曲不得不说的小故事,仿佛一个昆曲小品集,短小精悍,生趣盎然。文集横亘古今,跋涉四海,记录了作者所感所想,所思所悟,是昆曲世界的小小万花筒。

编辑推荐

杨守松编著的《昆曲大观(玉山曲话)(精)》中对精彩纷呈的昆曲世界有极为生动活泼的描绘,特别是写人记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本书是一项为昆曲人立心、为中国百戏之师溯源、为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招魂的宏大工程。

作者一边采访,一边就有人过世。实际上作者是用自己的精神“抢救”了历史。而这个历史全都是健在的昆曲人的“口述”,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