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文津图书奖得主熊培云重磅新作,构思十余年,终于面世。 不论是堪称人类之光的互联网,还是近年来你追我赶般投入研发的人工智能,如果说它们只有光明的一面,则未免偏颇,事实上,它们的负面性都已经显现。 本书中,熊培云先生从原子弹的研发投放与著名哲学家罗素讲起,这一事、一人分别反映了物性与人性的不可捉摸,继而展开了全书对于互联网、精英群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议题的探讨,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于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诸多新型科技的发展,进行了一场脍炙人口的人文主义思辨。 内容推荐 人工智能正在打开潘多拉魔盒。事实上,每一次划时代的技术浪潮,都粘满了“盲目乐观”的羽毛。原子弹虽然结束了二战,但也形成了对人类存在的巨大威胁;互联网虽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边界,但越来越多的人反而经历着时空坍缩;人工智能虽然使得机器变得越来越人类友好,但人类反而像是沦为了机器的附庸…… 本书中,熊培云以原子弹为思绪的起点,进而延展到互联网构建的新型文明,及至近年来欣欣向荣的人工智能,系统、广阔地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思考。试图在科技一往无前的当下,唤醒“人何以为人”的意识;唯愿科技与人文,各执半轮明月。 目录 自序 当人类不再互相需要,当人对人是鹅卵石 开篇 两根井绳 第一章 热与冷 第一节 冷战之光 最后七分钟 / 在人造卫星的阴影下 / 从竞争到合谋 / 布兰德之问 / 维纳的初衷 第二节 人性的延伸 想象力夺权 / 痛苦之意义 / 乌托邦的孩子们 / 媒介是人性的延伸 / 当 Siri失去控制 第三节 互联网文明 媒介与文明 / 文明式国家 / 汤因比的棱镜效应 / 被发明的传统 / 把果冻钉在墙上 第二章 精英的黄昏 第一节 双重坍塌 精英和大众各自反叛 / 每个人的光亮 / 双重悲剧 / 李约瑟难题与市场科技 / 假如投票生产苹果 / 电子民粹主义 / 泛意见领袖 第二节 平庸的自由化 无责任人的联合 / 后现代的流水账 / 半个好人、半个坏人与 99 个庸众 / 观点救生圈 / 同类狂欢 / 观点自由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