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中的桃花源(名师导读美绘版)/暖心美读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梁衡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梁衡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有很多名篇入选了中学和大学的教材。《心中的桃花源(名师导读美绘版)》分千古风流、文化之旅、人生哲思、异域风情、大好河山、思想探秘等六个大篇章,精挑细选了梁衡先生的散文佳作近四十篇,篇篇选材大胆,语出惊人,言为百姓心声,却又文字明快、清丽,有古朴之美。全书另附有二十余幅精美彩色插图,令人赏心悦目。

内容推荐

《心中的桃花源(名师导读美绘版)》精挑细选了梁衡先生的散文佳作三十余篇。其作品充满哲思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洋溢着磅礴的激情。其文字明快、清丽,有古朴之美,展示了作家独特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

目录

一 千古风流

 把栏杆拍遍

 武侯祠前的沉思

 心中的桃花源

 乱世中的美神

 读韩愈

 读 058 柳 永

 永恒的范仲淹

二 文化之旅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万物有缘铁锅槐

 忽又重听《走西口》

 三十年的草原四十年的歌

 古城平遥记

 在青岛看房子

 杏花村访酒

三 人生哲思

 觅渡,觅渡,渡何处?

 跨越百年的美丽

 特利尔的幽灵

 百年明镜季羡老

 青山不老

四 异域风情

 在美国说钱

 在欧洲看教堂

 平壤的雪

 被缓解稀释和冲淡了的环境

 挽留自然,为了我们的生存

五 大好河山

 晋祠

 壶口瀑布

 吴县四柏

 冬日香山

 草原八月末

 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六 思维探秘

 夏感

 享受人生

 年感

 人生没有返程票

 试着病了一回

 母亲石

 人格在上

试读章节

跨越百年的美丽

1998年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发现,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做,但比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的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至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比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比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它还会自动放热,一小时放出的热能溶化等重的冰决。

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

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七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

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着,这样耐得苦寒。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毫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尝辄止,见宠即喜。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日:“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P115-117

序言

学会发现美、表达美

读美文是青少年学会发现美的过程。

梁衡散文,颇具美的力量。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著名学者、作家,梁衡的名头是很响亮的。作为一个新闻人,梁衡看世界的角度是很独特的,发现美的触觉是很敏锐的。

梁衡的散文,别的集子我也读过不少,这卷彩绘本的选编颇具匠心,让读者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梁衡散文的特点。全卷由37篇文章六个板块组成,分别是千古风流、文化之旅、人生哲思、异域风情、大好河山、思维探秘。阅读的过程就是要跟随梁衡先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三美:思想之美、文化之美、山水之美。

思想之美在大气。梁衡曾说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二为”,即一是为思想而写,二为美而写。既要有思想,又要有美感。他提出文章有思无美则枯,有美无思则浮。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见地,他的散文一方面大气磅礴,思想境界自成高格;一方面以小见大,小事情蕴含大道理。季羡林先生评价梁衡的散文:“难得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比如在《人生没有返程票》中他写道:“你只能创造一次,也只能享受一次。正是因为只有一次,人生才珍贵,才有特殊的意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之意不言而喻。在《读柳永》里他写道:“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统统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人的一生起伏变化,但伟大之处在于掌控命运的就是我们自己。读这些文字可以让你的思想受到引领,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文化之美在独特。彩绘本的选文中文化意味特别丰厚,但梁衡散文的文化之美不仅仅在于此,而在于独特。《读韩愈》中作者从韩公祠写起,写他的“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题为文之眼,《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题目就吸人眼球,“觅”字显示了非常执着的态度,连用两个“觅渡”更显示和强化了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独特的文化视角,将先驱瞿秋白写得荡气回肠。当然还有如幽灵般永生的马克思、在小路上思索中国之路的邓小平、智慧的居里夫人、永恒的范仲淹;还有神秘的草原、洛宾的歌谣、平遥的古城、杏花的美酒……人物景物皆可入文,文化的内涵很多,梁衡先生在生动再现人物景物的同时,更致力于发现其中的思想和人格内涵,进而去追寻天地之间的终极意义,从历史长河的创造和贡献价值来品评人物,看待世界,这份独特使梁衡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山水之美在灵动。最早接触梁衡就是源于他的《晋祠》o“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三句六字,揭示晋祠美之所在;“这里的水,多、清、静、柔。”一句四顿,道出流水灵动之美。《壶口瀑布》写得壮美之极,但却又灵动丰富。“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读者感叹于壶口瀑布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更会和作者形成共鸣,沉醉于壶口这一情感浓缩的世界。

原来,散文并不是与我们距离遥远,美就在生活中。难怪罗丹说: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读美文是青少年学会表达美的过程。

阅读发现美、感受美,都是为最后表达美做储备。有人说,写作就是展现美的表达力,就是一种感情和思想的喷发。作者想说话,说真话,还要会说话,读者才会有新感觉、新体验、新启发。梁衡散文教给读者很多表达美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都有实在的帮助。

旁征之势。读梁衡散文会感叹作者积累之丰厚,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皆成文。比如《心中的桃花源》,新颖解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生动讲述陶渊明的生平故事,介绍他的《桃花源诗》《归去来兮辞》《闲情赋》,而且描绘他的政治追求。前有《山海经》超尘绝世之引领,后有《乌托邦》《太阳城》理想未来之印证,可谓思接千载,神游八荒。让世外桃源深深地植根在后人的心中,让人不断地去追寻。

对比之法。对比是个好方法,善与恶,美与丑,一清二白。梁先生也特别善用此法。《忽又重听(走西口)》中,作者将民间情歌与李清照的《醉花阴》对比,告诉大家民歌的美就是来自生活源头的清纯。“无论铺排、比兴,全在一个真实自然,见情而不露文。”

描写之韵。描写是讲究韵致的,梁衡散文描写的功夫令人惊叹。我们会沉醉于《追寻那遥远的美丽》中的金银滩草场的美景:“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小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我们会沉醉于《夏感》中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梁先生如同丹青妙手,善于施色,又巧用感官,笔下众妙皆备,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修辞之美。文章贵乎意与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充分表意凝气聚美。比如《晋祠》中比喻对偶运用自如:“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古文传统的字词句式与意境浑然一体。诸如拟人、排比、反复、反问、夸张等修辞比比皆是而又有含英咀华之美感。

哲理之思。记叙描写不难,学生写作常感立意不高,缺乏升华。梁衡散文却常常写得深邃又耐读。如何利用抒情议论点明主题?梁先生说要善于“点睛”,画龙要画眼,抓住中心着意点染这一点,其美自见。《在青岛看房子》后,他有了这样的思考:“凡美好事物的诞生都必经过痛苦的折磨,你看哪个名山没有经过火的熔炼和水的切割。”“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因为“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母亲石》)

当然,这套读本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彩绘插图,我们都对此充满期待。图为文设,文因图精。美的结合与凝聚是我们阅读的旨趣之所在。走近梁衡,走进名家散文经典,你一定会有更多美的发现,一定会拥有更多美的表达力。

朱莉萍

书评(媒体评论)

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季羡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