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童书(附益智冒险棋共4册)(精)》是国内首创全彩页大开本,超高品质没到爆,是送给每一位中国孩子的完美礼物。
本套图书包括莱曼·弗兰克·鲍姆著的《绿野仙踪》、刘易斯·卡罗尔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塞尔玛·拉格洛夫著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和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四册,这四个故事带给孩子爱与勇气,教会孩子成长,激发想象力。
| 书名 | 四大童书(附益智冒险棋共4册)(精)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美)莱曼·弗兰克·鲍姆//(意)亚米契斯//(英)刘易斯·卡罗尔//(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四大童书(附益智冒险棋共4册)(精)》是国内首创全彩页大开本,超高品质没到爆,是送给每一位中国孩子的完美礼物。 本套图书包括莱曼·弗兰克·鲍姆著的《绿野仙踪》、刘易斯·卡罗尔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塞尔玛·拉格洛夫著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和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四册,这四个故事带给孩子爱与勇气,教会孩子成长,激发想象力。 内容推荐 《四大童书(附益智冒险棋共4册)(精)》包括以下四个故事: 莱曼·弗兰克·鲍姆著的《绿野仙踪》讲述了小女孩多萝茜,因为一场龙卷风,被卷入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女巫告诉她,只有奥兹国的大魔法师奥兹才能送她回家。途中,她遇到了想要一颗智悲脑袋的稻草人,梦想拥有一颗鲜活的心的铁皮人,梦想变得勇敢、成为森林之王的胆小鬼狮子。他们结伴而行,踏上了神秘的冒险旅程…… 刘易斯·卡罗尔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是英国皇室王子公主的床边故事,激发想象力的桂冠童书!它被英国200多位图书馆馆长联名! 翻开本书,激发想象力:七岁的小女孩爱丽丝,因为追逐一只穿着背心的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从而来到一个奇妙世界,开始了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她将如何面对这呢? 本书问世153年来风靡,被翻译成了176种语言出版发行,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戏剧。据其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音乐剧不计其数。 2013年英国票选“父母心中孩子必读的经典”,本书高票入选。在充满乐趣的阅读中,本书有助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孩子学会遇到困难时毫不气馁、勇敢面对。 塞尔玛·拉格洛夫著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讲述了所有的美好成长,都从冒险开始…… 三月里的一个清晨,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少年尼尔斯,因捉弄一个小土地神而变成了拇指头般的小人儿。一群大雁刚好经过,他家的大白鹅意外带着尼尔斯飞上了天空。 小尼尔斯跟随雁群,开启了跨越千山万水的冒险之旅。 这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家喻户晓的少年冒险成长小说,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112年,作为一部充满想象力、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传世巨著,被誉为“过去、现在和将来,大人小孩都喜爱的永恒经典”。 享誉的意大利殿堂级童书,由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全书以三年级的小学生恩里科的日记体小说形式,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各种各样的事情: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的老师和同学;他的街坊和邻居…… 全书总共100个小故事,篇篇扣人心弦,小说用孩子的视角,向人们讲述、传递人类最淳朴、最本质的爱: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字字句句洋溢着儿童的天真与童趣。本书问世百年,经久不衰,在爱不释手的阅读中,孩子不知不觉变得更有爱、更坚强、更勇敢、更懂事。 目录 《绿野仙踪》 Chapter 1 龙卷风来了 Chapter 2 见到孟奇金人 Chapter 3 多萝茜搭救稻草人 Chapter 4 穿越森林 Chapter 5 搭救铁皮樵夫 Chapter 6 胆小狮 Chapter 7 奥兹国之旅 Chapter 8 致命的罂粟花田 Chapter 9 田鼠女王 Chapter 10 守门人 Chapter 11 奇妙的奥兹国翡翠城 Chapter 12 寻找恶女巫 Chapter 13 援救 Chapter 14 飞猴 Chapter 15 原来是这样的奥兹 Chapter 16 大骗子的魔法 Chapter 17 气球上天 Chapter 18 到南方去 Chapter 19 会战斗的树 Chapter 20 美丽的瓷器城 Chapter 21 狮子成了百兽之王 Chapter 22 奎德林乡 Chapter 23 好女巫实现了多萝茜的愿望 Chapter 24 重返家乡 《爱丽丝漫游奇境》 爱丽丝漫游奇境 chapter 01 掉下兔子洞 chapter 02 眼泪池 chapter 03 兜圈赛跑和长故事 chapter 04 兔子派来小比尔 chapter 05 毛毛虫的建议 chapter 06 猪和胡椒 chapter 07 疯茶会 chapter 08 王后的槌球场 chapter 09 假海龟的故事 chapter 10 龙虾方块舞 chapter 11 谁偷了馅饼? chapter 12 爱丽丝的证词 爱丽丝与镜中世界 chapter 01 镜中屋 chapter 02 活的花的花园 chapter 03 镜子里的昆虫 chapter 04 叮叮当和叮叮嘀 chapter 05 羊毛和水 chapter 06 胖蛋 chapter 07 狮子与独角兽 chapter 08 “这是我的发明” chapter 09 爱丽丝王后 chapter 10 摇摇摇 chapter 11 醒来 chapter 12 是谁做的梦? 译后记 与时间为友,与爱同在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前言 1.小男孩 2.凯布讷山来的阿卡 3.野鸟生活 4.格丽敏厄堡楼 5.库拉山上的仙鹤大舞会 6.在雨天里 7.有三个层级的台阶 8.伦纳比河边 9.卡尔斯克鲁纳 10.到厄兰岛的旅行 11.厄兰岛南岬角 12.大蝴蝶 13.小卡尔斯岛 14.两个城市 15.有关斯莫兰的传说 16.乌鸦 17.老农妇 18.从塔山到磨坊镇 19.大鸟湖 20.预见未来 21.羊毛毡 22.卡尔和灰皮子的故事 23.美丽的乐园 24.在奈勒克 25.解冻 26.分遗产 27.在矿山区 28.钢铁厂 15.有关斯莫兰的传说 16.乌鸦 17.老农妇 18.从塔山到磨坊镇 19.大鸟湖 20.预见未来 21.羊毛毡 22.卡尔和灰皮子的故事 23.美丽的乐园 24.在奈勒克 25.解冻 26.分遗产 27.在矿山区 28.钢铁厂 43.西波的尼亚和拉普兰 44.放鹅丫头奥萨和小马兹 45.和拉普人在一起 46.向南方!向南方! 47.来自海尔叶山谷的传说 48.瓦勒姆兰和达尔斯兰 49.一座小庄园 50.岩礁上的宝藏 51.大海的银子 52.一座大庄园 53.到维门赫格的旅行 54.在霍尔格·尼尔松家 55.告别大雁 译后记 《爱的教育》 十月 开学第一天 我们的老师 一次不幸 卡拉布里亚男孩 我的同学们 一个侠义之举 我二年级的女老师 亭子间里 学校 本月故事·帕多瓦的小爱国者 十一月 烟筒清扫工 万灵节 我的朋友加罗内 煤贩与绅士 弟弟的女老师 我的母 我的同学柯莱蒂 校长 士兵们 内利的保护 班上的第一名 本月故事·伦巴第的小哨兵 可怜的人 十二月 小贩 虚荣心 第以场雪 小瓦匠 一个雪球 女老师们 伤者的家 本月故事·佛罗伦萨小抄写员 意志 感恩 一月 代课老师 斯塔尔蒂的小小图书馆 铁匠的儿子 一次美好的来访 国王的葬礼 富朗迪被轰出学校 本月故事·撒丁鼓手 对祖国的爱 嫉妒 富朗迪的母 希望 二月 一枚奖章 良好愿望 小火车 高傲 工伤 囚犯 本月故事·塔塔的护士 铁匠铺 小演员 狂欢节的后 盲童 生病的老师 道路 三月 夜校 打架 孩子们的家长 七十八号 一个夭折的孩子 三月十四日前夜 颁奖 吵架 我的姐姐 本月故事·罗马涅人的血 病危的小瓦匠 加富尔伯爵 四月 春天 翁贝托国王 幼儿园 上体操课 我父的老师 康复 工人朋友 加罗内的母 朱塞佩·马志尼 本月故事·见义勇为 五月 患佝偻病的孩子们 牺牲 火灾 本月故事·从亚平宁到安第斯山脉 夏季 诗意 聋哑女孩 六月 加里波第 军队 意大利 三十二度 我的父 在乡下 给工人们颁奖 我的女老师去世 感谢 后一个本月故事·沉船 七月 我母的后一页 考试 最后的考试 告别 试读章节 从前有个小男孩,差不多十四岁,身材细长,亚麻色头发。他没多大能耐:最乐意的就是睡觉和吃饭,其次就是调皮捣蛋。 这是个星期天的早晨,小男孩的父母正穿衣打扮要去教堂。小男孩自己只穿着衬衫坐在桌边,想着这可太幸福了,爸爸妈妈都要出去,所以他会有一两个钟头可以自由自在。他自己在心里说:“这回我可以把爸爸的猎枪拿下来放一枪,也不会有什么人来管我了。” 不过还差一点,爸爸像是猜到了小男孩的心思,因为就在他站在门槛上要走出去的时候又停了下来,朝小男孩转过身来。他说:“你不愿意跟妈妈和我上教堂,那么我看你起码可以在家念念布道书吧。你答应吗,在家念念布道书?” 小男孩说:“好啊,我当然可以念念啦。”他心里想的当然是他不要多念,不喜欢念了就不念。 小男孩觉得他从来没见过妈妈手脚这么快,一转眼她已经到了挂在墙上的搁架前面,取下了《路德布道书》放在窗前的桌子上,还翻开了这天要念的布道词。她还把福音书也翻开了,放在布道书旁边。最后她又把那张去年从维门赫格牧师大院拍卖会上买来的高背椅拉到了桌子边,平常这把椅子是除了爸爸谁也不许坐的。 小男孩坐在那里想,妈妈白费那么多工夫摆好东西,因为他也就打算读那么一两页。不过,爸爸就好像又一次把他的心思看透了。他走到小男孩面前,用严厉的声音说:“记好了,你得好好念!等我们回来我要一页一页考你。要是你跳过了什么没念,你就别想过关。” 妈妈像是火上浇油:“这个布道书有十四页半呢,你要想全念完,就得马上坐下来念。” 说完他们终于走了。小男孩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觉得自己好像被抓到了一个笼子里。他在想:“现在他们走啦,还庆贺他们想出了这么好的主意,他们不在家的时候,我不得不坐在这里老实地念布道书。” 不过爸爸妈妈虽然走了,却没有庆贺什么,反而很苦恼。他们是穷苦佃农人家,他们的土地比院子里的一块菜地也大不了多少。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地方只够养一头猪和两三只鸡,不过他们是非常勤劳能干的人,现在既有了奶牛也有了鹅。他们的家境已经大大好转了,要不是还有这个儿子让他们操心,他们在这个美丽的早晨本来会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到教堂去。爸爸抱怨儿子懒惰,做事又慢,在学校里什么都不乐意学,还这么不能干,只能勉勉强强让他去放放鹅。妈妈也并不否认爸爸这些抱怨的话,不过让她最苦恼的还是儿子又粗野又会使坏,对动物很凶狠,对人也不怀好意。妈妈说:“求求上帝赶走他身上的邪恶,给他另一副好心肠吧!要不然他就会害了自己,也让我们家倒霉。” 小男孩站了很长一会儿,考虑着要不要念布道书。不过最后还是说服自己,这一次最好还是听话。他就坐到从牧师大院买来的高背椅上开始念书了。他用不高不低的声音咬文嚼字地念了一会儿,就这样,好像这种喃喃低语的声音在给他催眠,他也注意到,他在打瞌睡了。 窗外是美得不能再美的春天。这一年还没过多久,才三月二十日,不过小男孩住在斯郭纳最南头的西维门赫格教区,那里已经春意盎然。大地还没有变绿,但是空气清新,树枝已经含苞吐芽。所有沟渠都是流水潺潺,沟渠边的迎春花也开花了。石头垒成围墙的庄院上长出的所有树丛都变得棕红而光亮。矗立在远处的山毛榉树林好像每时每刻都在膨胀,变得更加茂密。天空又高又蓝。小木屋的门半开着,所以在房间里也听得见百灵鸟在啾啾鸣叫。鸡和鹅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而奶牛在牛棚里也感到了春天气息,不时发出一声哞哞的吼叫。 小男孩一边念一边打瞌睡,也努力抵抗着睡意。他心里想:“不行,我可不愿意睡着,那样的话我一上午都念不完这本书。” 不过,不管他怎么想,他还是睡着了。 他不知道自己只睡了一小会儿还是很长时间,可是他听到了背后轻微的响声,就醒过来了。 小男孩面前的窗台上放着一面小镜子,从镜子里几乎可以看到整个房间。小男孩一抬头正好看到镜子里,这时他看到妈妈那个大箱子的盖子被打开了。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P1-3 序言 小小的尼尔斯骑在一只公鹅背上,跟着大雁们游历整个瑞典,从南方的平原一直到北方的高山,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由于融合了传奇和现实,这部写于1906 的作品,具有了让人吃惊的现代特色。这种把想象和现实结合起来的方式,我们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那里可以看到,在莫言那里也可以看到。对于他们这种相似性的一个解释,是他们全都返回到了同一个启发者,同一个灵感源泉,那就是德国作家、作曲家、指挥家和漫画家E. T. A. 霍夫曼。当1813 年霍夫曼在被拿破仑大军炮火摧毁的德累斯顿,走在去歌剧院导演莫扎特的传奇歌剧《魔笛》的路上,他突然醒悟到,传奇必须纳入现实。换句话说,是他发明了我们今天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或者想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霍夫曼有了很多富有天才的追随者,从俄国作家果戈理一直到另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瑞典,这样的融合首先出现在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小说《约斯塔·贝尔灵的传说》中,与一种保守的批评针锋相对。那种批评要求把想象和写实这两种写作手法严格区分开。但是,赞赏她的声音比反对她的声音要强大得多。《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发表两年之后,拉格洛夫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获得这个奖的第一位女作家。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本来是瑞典人民学校教师协会请塞尔玛·拉格洛夫为九年级的孩子们写一部有关瑞典地理的教科书。拉格洛夫认为,人民学校通过好的教科书能够实现“一种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因此能大大缩小阶级差别”,而这个写作任务正好符合她的理念。她借助民间故事传说的形式来达到了这个目的。 淘气的农家男孩尼尔斯无理对待自己家的小土地神,作为对他的惩罚,小土地神把他变成了一个巴掌大的小人,也是他能骑在鹅背上从一个地区旅行到另一个地区的合适形式,完成了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旅行。这样的转变也让他能够用动物的语言和动物交流。在候鸟的帮助下,他学习到了有关瑞典的农业、工业、林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从不断变化的美丽大自然中得到快乐。地理的描绘非常巧妙地穿插在不同的历险故事中,能引发儿童的想象。其中很多故事围绕那个危险的狐狸斯密尔,而其他故事围绕失去父母的放鹅丫头奥萨和她的小弟弟马兹,在这些历险中,懒惰又淘气的尼尔斯也成长起来,成为有责任感的、关心别人的少年。这是一种去恶从善的发展,却不用任何道德的说教来完成。 通过这种想象和客观信息的结合、传奇和敏锐观察的结合,塞尔玛·拉格洛夫成功地创作出了一部教科书,成为瑞典文学中最受喜爱的作品。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在20 世纪80年代就有过李之义和石琴娥的中文译本。那么为什么在2018 年还要出版一个新译本呢?这是文学新译本出现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从古代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到当代的托马斯·曼小说《布登勃洛克家族》都是如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语言会成长,译本会老去,而原作却依然青春常在。新译本会更加贴近地追寻原文本的精神和独特细节。但也是新语言的词汇和视角中那些细小变化,使得新的读者需要看到更新的更清新的译本。 我衷心希望,塞尔玛·拉格洛夫有关小尼尔斯的这本传奇,在作家榜出品、万之翻译的全新中文版中,能够吸引众多新的热情的读者。 后记 有关这部著作的起因,要回溯到上个世纪初。1902年,瑞典最大的出版社博涅什(Bonniers)和瑞典全民教育教师协会(SverigesAllmanna Folkskollararforening)达成了一个协议,要出版一本有关“瑞典的国土和人民的教科书”,而这部书请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执笔。 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6f,1858—1940)曾经读过师范学校,1885—1895年还在一所女子学校当过十年的老师,很受学生爱戴。有教学经验的女老师编写教材算是本行,而更重要的是,她当时已经是瑞典的知名作家,也有写作经验,文笔优美流畅,让她来写也是理所当然。 拉格洛夫在1891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约斯塔·博尔灵的传说》(Gosta Berlingssaga)就已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让她一举成名,获得了重要的文学奖项,而且被介绍到国外(至今已经翻译成五十五种文字)。拉格洛夫因此辞去教职,成为可以靠写作维持生活的专职作家,连续出版了不少作品,就在接受这个写作任务的前两年,拉格洛夫刚出版了她的另一部重要著作《耶路撒冷》(Ierusalem,1901—1902)。她的作品往往都以瑞典乡村为背景,以地方人物为主角,富有乡土气息,既有写实的笔法,又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传说,其丰富的想象在当时现实主义占主流地位的欧洲文坛也别具一格,所以有文学史家还把她看作后来的魔幻现实主义和奇幻现实主义的鼻祖之一。她独特的雅俗共赏的文学风格,既让她赢得大众读者,又让她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第一位女作家(1909),还成为瑞典学院(Svenska Akademien)第一位女院士(1914)。 在瑞典,有文学评论家认为,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围绕自己的家乡高密写出一批精彩的故事,他的“奇幻现实主义”(瑞典学院颁奖词的概括)就让人联想到拉格洛夫。或许这也是瑞典学院钟情于莫言作品的原因之一吧。莫言到斯德哥尔摩的领奖演说标题是《讲故事的人》,这和拉格洛夫一样,她也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但是,让一个善于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讲故事的作家,去写一部实用性的教材,用规规矩矩的语言,用严格的科学的逻辑,用就事论事的笔调去介绍瑞典各地有什么山川什么地貌,有什么民情什么风俗,实在是为难的事情,这就好像过去让女人裹上小脚走路,难以远行。所以,就如作者在本书第49章“一个小庄园”里的自传性描写,接受了写作任务的女教师,因为无从下笔,已经基本决定放弃这个写作任务了: 幸亏这位女作家最终没有放弃,否则我们就看不到眼前这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的学校教材了,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学校教材,又成为一部世界文学的经典著作,是瑞典文学被译成各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拉格洛夫没有放弃是有多种原因的。一方面这是出于她爱国的情怀,不肯放弃一个描写祖国美好事物的机会,另一方面她自己深知阅读好书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希望能为孩子们写出这样一部书。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无从下笔的困境中,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去,在那里得到了大自然和乡土风情给她的创作灵感,也回到了自己驾轻就熟的文学想象和故事叙述的道路,回到自己乡土文学和奇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而没有受到传统的学校教材写法的局限。如果允许我做简单的总结,就是作者终于明白,她应该用另外的眼睛去看世界。首先是不用成人的眼睛去看,不是成年人如何教孩子去看世界,而要用一个孩子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才能看到世界的奇妙;其次是不用人的眼睛去看世界,而要用动物的眼睛去看世界。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霍尔格松其实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所以才能骑着鹅从天空中看到整个国家的面貌。 感谢作家榜大星文化邀请我重新翻译拉格洛夫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在中文世界已经有过多种不同译本,数位前辈翻译家的精彩翻译也曾经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欢迎。在这种背景下,重译是否还有必要,我也曾经犹豫过。 一部作品有多种译本并不少见,比如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就有数种不同译本。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空山》有十八种不同的英语译本,甚至被写出一部论著。在瑞典最近也出版过新的简·奥斯丁作品的译本和新的《论语》译本。这是因为翻译也有不同的理论,不同的风格,可以呈现不同的面貌。就如同一部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在不同的钢琴家演奏中,会演绎出不同的风格;或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当不同演员在舞台上演绎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特色。 有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再创作,风格比较自由,可以比较随意地发挥,因此为作品锦上添花。有的译者甚至把原作当作鸟巢,而译者只是占用这个鸟巢唱自己的歌。换句话说,不光作者是“讲故事的人”,译者也在讲自己的故事。 有的翻译理论,则强调翻译是忠实的传达,甚至认为翻译就是扮演一个奴隶的角色,既是作者的奴隶,也是读者的奴隶,要听命于他们的意志,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应该掺杂个人的色彩。 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后一种风格。我曾经把翻译比喻为戏剧演出中给舞台打灯光的人。我的任务不是自己上台演出,而是把舞台照亮,让作者要演示的一切能清楚展示在观众(读者)眼前。 那么,能翻译出一部展示我的翻译风格的新译本,也未尝不可。 因此,我的翻译原则是尽可能忠实,忠实于原作。不随便添加一个词,也不轻易漏掉一个词;没有必要我也不改动句子的结构。这也包括忠实于原作的风格,原作的风格简洁之处,也要同样简洁。举例来说,瑞典语的“jobbig”,是“费力”、“吃力”的意思,如果中文翻译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意思是准确的,也是传神的,甚至添加了文学的修辞比喻,这样的翻译我完全可以赞赏,但行文上却比原文一个简单的形容词要长得多,那么我仍然不会采用。 当然,任何翻译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如果读者发现我的译本中的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译事无止境,因为文学无止境。 本书翻译中,得到陈安娜女士的耐心帮助答疑解难,得到瑞典文学翻译家前辈石琴娥老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梦达老师的指点,特此致谢。感谢作家榜创始人吴怀尧先生的支持和谌毓女士的编辑修订。 我最应该感谢的,当然是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让我也做了一次周游瑞典全国的如此美妙难忘的旅行。 2017年9月15日 于斯德哥尔摩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