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写作,其实只是一种记录,就像拍照一样,让过去和现在的模样定格下来,留给未来。我们可以写自己,写他人,写四季,写万物,写这纷繁世间的欢喜与辛酸……当拿起笔书写的时候,那是一种本能的歌唱。似乎想挽留什么,似乎想追忆什么,写着写着,让自己快乐,也让自己难过,但无论是快乐或是难过,都是一种精神释放。作家有两种,一种是解释自己,另一种则关注世界。由于阅历有限,每天过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被茶浸润的时光》作者徐张然便是用写作解释自己。这是她思想的结晶,写的是她的生活的记录、成长的印记。
| 书名 | 被茶浸润的时光/独秀文丛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徐张然 |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而写作,其实只是一种记录,就像拍照一样,让过去和现在的模样定格下来,留给未来。我们可以写自己,写他人,写四季,写万物,写这纷繁世间的欢喜与辛酸……当拿起笔书写的时候,那是一种本能的歌唱。似乎想挽留什么,似乎想追忆什么,写着写着,让自己快乐,也让自己难过,但无论是快乐或是难过,都是一种精神释放。作家有两种,一种是解释自己,另一种则关注世界。由于阅历有限,每天过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被茶浸润的时光》作者徐张然便是用写作解释自己。这是她思想的结晶,写的是她的生活的记录、成长的印记。 内容推荐 《被茶浸润的时光》为作者徐张然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精品结集,如《我与文字之缘》《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永远的》《女人之美在哪里》等。全书共分为5辑,分别是“闲庭漫步”“且行且吟”“哲思感悟”“往事如风”“故土亲情”。书中处处可见作者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讴歌和追求。全书文风朴实细腻,既展现出作者对自己美好经历的追忆,又体现了作者对身边普通人事的关爱之情。作者情感饱满,力图通过自己手中的纸笔,尽可能地展现心中满满的幸福。 目录 第一辑 闲庭漫步 我与文字之缘 美丽的瞬间 我的房子,我的阳台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跑步,散步 相逢是首歌 也到枫桥听钟声 画一样的村庄,诗一般的田园 望春花,让我们在春天相约 陪伴母亲的周末 孩子,只要你快乐 陪伴女儿高考前夕 我为高考监考 期待春晚 我用贺卡寄真情 我的教师之家 寻找回来的春天 阿莲 电话铃,响三下 听完“再见”再挂机 节日的礼物 同样骄傲 向蚂蚁学习 母亲的小院 父亲最后的生日 儿的生日娘的难日 最美的手 表姐的菜园 “阿黑”“阿白”两条狗 把绿色披在身上 吹葫芦丝的女人 舞出生命的欢乐 上帝不可能只青睐你一个人 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 幽默创造快乐 在新城安家 第二辑 且行且吟 春天,在窗外 请明月代问候 朋友一生一起走 活着,真好 永远的《大海》 被人记住很幸福 新版《芋老人传》 饭要做,琴要弹 女到三十花正艳 幽幽暗香飘书房 蓦然感动 她还是幸运的 今晚,有一首歌 嫁文字 罗大佑的歌曲与称谓 女人之美在哪里 ——读一则笑话所感 爱是一只乌 “蒙来”的爱也幸福 磨难爱情最动人 “美丑”互换 问世间情为何物 有爱的房子才叫家 庐山行 徜徉白水湾 再次飘起的琴声 感情也能看守吗 微笑的妙处 太阳的香味 落入凡间的天使 “丑小鸭”也有春天 第三辑 哲思感悟 欣赏灵魂 诗意的生活 被茶浸润的时光 面壁 悲欣交集 一辈子,够不够 你有梦想吗 给自己一个吻 在不幸中感恩幸福 爱它,就请放了它 墓志铭中读人性 雪松为啥倒下 新年随想 心若青春何惧老 简单即丰富 别把自己当回事 彼岸的风景最美 瘦物瘦身瘦心 读尽天下才子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 成熟的稻子总弯腰 幸福在哪里 我的理想家庭 第四辑 往事如风 书信年代 重温经典 餐桌上的回忆 母亲的壮举 压岁钱的故事 难忘当年月饼味 悠悠十年,美梦成真 夏日池塘往事 又见炊烟升起 又听蛙鸣悠扬 桂花暗香飘 乡村年味 老屋 年画 儿时过年拾趣 第五辑 故土亲情 怀念父亲 泪忆母亲 未曾谋面的外婆 穿旗袍的二姨 姑父江镜云先生 姑父杨老先生 我的四娘 爱讲真话的五伯 沉默的公公 “和尚”哥哥 第六辑 书评序跋 让生命充满绿意 ——读周国勋散文集《故园的篱笆》有感 贴着土地的温情 ——读何宏彦散文集《敲着碗唱歌》 愉悦的邂逅 ——走进作家钱红丽的博客 我所见到的吴忌先生其人其书 最美不过夕阳红 ——读李智海先生及其散文集《追光晚唱》 后记 试读章节 孩子,只要你,陕乐 明天,女儿即将去参加今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招生考试。对她这次参加考试,我本不赞成,女儿仅仅十五周岁,小小年龄,面临着一场又一场的竞赛、考试,学习压力够大,又要参加这次考试,岂不是累上加累?但女儿说她想去尝试一下,姑且只当作尝试,她爸赞成,我也只好顺了她。 女儿是个早产儿,七个月出生的。当年我的一场感冒引起了百日咳,由于不敢乱用药,咳嗽愈来愈严重,最终导致女儿的早产。为此,我常常懊恼,又无法补过,先天不足,只寄希望于后天的养育了。 由于早产,女儿刚出生时特别小,瘦得像只可怜的小猫,甚至有些好心人担心她能否养活。谢天谢地,女儿在我和她外婆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地跟上了正常的孩子,尽管她小的时候经历了不少磕磕绊绊,但总算日渐健康,慢慢成长起来了。每每望着摇篮中女儿楚楚可怜的小脸蛋,身为母亲的我,不图别的,只希望女儿健健康康,因此,给她取名时,我亳不犹豫地取了个极简单又饱含着我的心愿的名字——健健。 小时候的女儿,受我的影响,唱歌、跳舞、弹琴、书法样样爱好,我惊喜地发现女儿小小的心灵里有一种艺术的慧根。她看我弹琴,竟能慢慢地学着摸索,很快便能弹简单的曲子。有次我在家排练一个舞蹈节目《东方之珠》,那是一支很优美的舞蹈,女儿在一旁一边欣赏,一边提了些有益的建议,别看她是个孩子,还真的提在点上,她也爱在一旁自练自舞,跳得还真棒!女儿身上除了有慧根,还有一股执着劲儿,无论是学习什么,她都热爱、投入,像模像样。由于她长得清秀可人,乖巧听话,加上能歌善舞,所以特别招人喜爱。 女儿是个小书虫,她小学五年级时,“五一”放七天长假,在家闲着没事,便向隔壁的小哥哥借来六年级的书看,看了一遍后,她跟我说:“妈妈,六年级的课程太简单了,我好像都能做呢!”女儿的话我相信,她平时功底较好,阅读量大,理解力也较强。我顺手勾画出几题让她做,她居然全部做出来了。 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让她跳级,随即参加小学毕业会考。我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何必拔苗助长;我当时只是一时兴趣,想让女儿去考考到底如何,不行就返回再念六年级。 女儿真的参加了考试,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女儿的成绩竟在全镇十几个学校的学生中名列榜首。这下,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不免为女儿的实力暗自高兴。 女儿就这样跳了一级,名正言顺地进了初中。在初中,她的成绩仍一路领先,名列前茅。在别人惊讶于女儿的聪明时,只有我知道,女儿是非常勤奋、非常用功的。随着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女儿的性格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活泼了,而变得文静了、沉着了。 三年后,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接着重点中学又在全县前三百名学生中进行第二轮考试,录取前四十名进入实验班。女儿说她想去尝试,我的父母,即孩子的外公、外婆强烈反对,他们反对也不是没有理由,孩子在他们身边长大,他们担心孩子压力太大受不了。我和她爸总是支持女儿,心想尝试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于是偷偷地帮她报了名,参加了第二次考试,没想到女儿竟然又被录取了。 说真的,她被录取了,我心里反而不安,她外公外婆的担心转移到了我的身上。我知道进入实验班的学习压力肯定很大,女儿年龄小,体质又不强,我不想让她负荷太重。可考取了,也只得进去吧。 在实验班,人人出类拔萃,强手如林,女儿的学习压力果然日益加重,成绩也不像以前那样总是遥遥领先了。若哪次考试失利了,谦虚谨慎的女儿就有些失去自信,甚至有些自卑。我知道孩子在这时候最需要开导,我说:“孩子,人生有无数个竞技场,暂时的失利又有什么关系?要看淡得失成败!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去赢别人,而是有勇气做最好的自己,战胜并超越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我嘴上劝说着女儿,心里却也有许多困惑:每次去看女儿,看到她总是背着沉重的书包,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一道道习题,一张张试卷,几乎霸占了女儿的所有课余时间,一次次考试的成败影响着她的心情,侵蚀着她的快乐。我一方面劝说女儿放开,多休息;另一方面我又责备自己净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那么重的学习任务,那么激烈的竞争,女儿又不是天才,不努力能行吗?我开始反思:是否不该让她跳级?是否不该让她报考实验班?不该让本属于她的快乐年华过早地被沉重的学业塞得一无缝隙?我甚至怀疑当前的这种考试制度是否是选择人才的最佳方式? 女儿,你即将又考试了,接受新一轮的挑战,我知道这次竞争更激烈、更残酷。你既然有资格参考,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但请你一定放下包袱,别强求成功。在你考试之前,按常理,妈妈应该祝你金榜题名,但这次妈妈不愿这样祝福,而是真心地对你说:孩子,不题名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你是乐于参与,并获得了其中的快乐,就行了!真的,妈妈真的这样想,快乐的前提不一定是成功,你看那些开得各色各样的花儿,它们很快乐,难道它们开之前需要自己很耀眼、很名贵吗?不,绝对不是,盛开的过程就是快乐,即便是普通的花,它们照样快乐,有意义。妈妈只是让你懂得:不要太在意结果,过程比结果美,只要努力了,就行! 你曾稚气地问:“妈妈,如果我考不好,不给你丢脸吗?”我对你的问题报之一笑,我说:“傻孩子,别那样想,妈妈生下你,又不是要你来赚面子?你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你的快乐、你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学习、思考、尝试,这些都有着许多的快乐,妈妈只想你能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女儿,你肯定又要说:妈妈,你为什么总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呢?是的,我想的可能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首先要的是孩子的前程;而我首先要的是你的快乐——人生真正的快乐! (注:本文写于女儿高中二年级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考试前夕) P27-29 序言 自序:诗意生活,温润如茶 我在“作者简介”中经常这样介绍自己:酷爱阅读,偶尔写作。阅读和写作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内容,一种方式。 这些年,我读过一些书,也零零散散地写过一些文章,存放在电脑里,没料到最初的文稿在一次修理电脑时忘记备份而全部消失,连同消失的还有许多珍贵的照片,我为此惋惜懊恼了好一段时间。有了教训,近些年来写的文稿,我小心翼翼地保存好,虽不是什么鸿篇巨制,但每个文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今年暑假,正好利用这难得的空暇,将储存的习作拿出来修改、整理,选出一部分结集出版,也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写作?这当然因人而异。在这个兴趣爱好多元化的社会,在物质利益至上和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下,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即便读,也多是一些新闻八卦之类的快餐文章;写作更不必说,更是被认为不解和不值的事。我想起诗人海子说过的一句话:“天空一无所有,却为何给我安慰?”读书和写作,对我来说,大约与海子所说的天空相似,是用来安慰的。 一次,我有幸聆听北师大一位教授的讲座,他主张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拥有一份诗意的世界,这对于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我马上联想到行吟诗人王小波也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只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还有,音乐创作人高晓松也说过:“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既然这些思想的独立者和前卫者都极力主张诗意的-生活,想必它对于我们平常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非常重要! 可诗意生活从哪来呢?纵观我们周围,闲适的灵魂太少,忙碌的身躯太多。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生活的劳累和压力自不言说,还要遭遇这样那样的烦恼,以至于造成内心的仓惶、纷乱、痛苦、不安。仔细一想,世上的事情,似乎件件都藏着委屈。人人都渴望宁静美好的生活,可打不破内心的烦恼.又哪来的清风朗月呢? 这个世界,最能使我们心灵安宁的唯有大自然和艺术之美,懂得欣赏,我们就能为心灵找到永远的憩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我们要学会忙里偷闲,让自己的肉身和心灵都闲下来,追求一种物质简单、精神富足的生活。 人,为什么活着?说到底是为了体验生命,就像王小波说的,“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只这句话,我就特别欣赏王小波!他是个说话直率、思想深刻、文笔犀利的作家,只可惜英年早逝,好在他文字的寿命无疆,现在王小波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认同、欣赏。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小波并没有死,他永远熠熠生辉地活在世上,活在人们的心里。 自古以来,一切圣贤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忙碌了一天后,本想躺下睡觉,见月光悄悄地进了门,顿起闲情雅致,可惜无人同乐,他便到寺院寻找他的朋友张怀民,正巧张怀民也没睡,于是他们一同来到院子里赏月。明月皎皎,洒落庭院,似一汪潭水清澈空明,竹柏影子如水中摇曳的青草,恍恍惚惚如同仙境一般。苏东坡对他的朋友感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苏东坡不愧为千古名士,如此丰盈的格局,几人能真正拥有?一个内心有格局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者! 对于一个思想者和写作者来说,什么是不朽的?是凝结着深刻思想美的文字,是潜藏在人心底温柔的诗意,并能适时地将这种诗意上升为哲理。而阅读这些文字,何尝不是我们找到诗意生活的钥匙?好的书籍,记录的都是那些平凡生命中稍纵即逝又意味深远的瞬间。好书从来都是一轮明月,它以盈盈光辉滋养着人类的灵魂。无论何时何地,当阅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那就是诗意栖居的一种召唤,也是幸福人生的一种见证。清风明月一壶茶,心静如水数卷书,人生,夫复何求? 而写作,其实只是一种记录,就像拍照一样,让过去和现在的模样定格下来,留给未来。我们可以写自己,写他人,写四季,写万物,写这纷繁世间的欢喜与辛酸……当拿起笔书写的时候,那是一种本能的歌唱。似乎想挽留什么,似乎想追忆什么,写着写着,让自己快乐,也让自己难过,但无论是快乐或是难过,都是一种精神释放。当生命有了文字的浸润,人的心灵之门就会打开,人生的格局就会提高,就算命运无情地打扰我们,我们仍然对这个世界深怀爱意。如果我们书写的文字能带给自己或他人一些意义或收获,那么写作岂不是找到诗意生活的另一把钥匙吗? 作家有两种,一种是解释自己,另一种则关注世界。由于阅历有限,每天过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我的写作更多的只属于前者。我力争拓阔视野,多写一些超越“小我”的文字。在这本文集里,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且行且吟》和《哲思感悟》两部分,这是我思想的结晶。回过头来,看以前写的东西,也许稚嫩,但不管如何,它是我生活的记录,是我成长的印记,不忍删除,在此真心奉献给读者,也希望得到您的真诚相待。不足之处,请海涵、笑纳、批评和指正。 读书,喝茶,写作,我认为这是生活的三大乐事。 “偷得浮生半日闲,可抵尘世十年梦。”再忙,我也要“偷”一份闲暇,喝一杯茶,翻几页书,抑或写几个字,品味人生的美好。我想将忙碌的生活与清静的禅意融为一体,活出诗意的人生。 诗意生活,温润如茶。 以此为序。 2017年8月1日于家中 后记 我的文字,我的性情,我的生命,都在努力追求着三个字:真,善,美。 真,往大处说是“真理”,往小处讲是“真实”。人,真实地活着,如阳光下舒展的泥土,朴素而自然,还原生命的本真。说真话,做真事,为真人,让生活变得简单,让心灵变得轻盈,让生命变得通透,多好!倘若我们见到的多是趋炎附势的现象,说的多是人云亦云的话语,耳边尽是鹦鹉学舌的声音,那生活该是多么乏味无聊呵! 善,先天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我的祖母,因家境比别人家殷实一点,年关时,常用粮米和豆腐来接济穷人家过年。我的外婆,因外公是裁缝,家里布料多,也常在过年时,拿出一些布匹,无偿地供给穷苦人家的孩子做衣做鞋,好让他们欢喜地过年。我的母亲,一生更是行善积德,她的许多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并教导着我。善良的“种子”在我的生命里根深蒂固。也许,某些时候,善良之人可能会吃一点亏,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依然感觉世界的美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生存的空间之间,如果缺乏善意与温暖,那生活该是多么苍白无情呵! 美,应该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向往,是人类向前发展的最初动力,是人性追求的最佳境界,是文学的最高原则。文学对于美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缺乏美感的文字就像没有灵魂的人一样。大自然以它的美丽丰饶带给人源源不断的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人们热爱生活。人的内心,只有真正地感受到了美,才会学会爱上并改善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使之日渐完美。如果缺乏美,那生活该是多么低级无趣呵! 培根的一句至理名言说得好:一个人的心智若在仁爱中行动,在天意中休息,在真理的地轴上旋转,那可谓已到了地上的天堂了。 庆幸自己,在琐碎的日常里,用笨拙之笔记录下一些生活的真、善、美,以慰沧桑易逝的岁月。待老了的时候,可以坐在阳光下的摇椅上慢慢翻阅。 在本书结集付梓之时,我怀着感恩之心,感恩生命中遇见的一切美好,感恩我的亲人、师者、朋友、同事。感恩之余,更是感谢,感谢李克明和朱移山两位社长对怀宁文学事业的大力支持,感谢怀宁文联主席钱续坤和何诚斌先生给予我的指导与鼓励,感谢程默先生不厌其烦地校对样稿,感谢读者您的用心阅读和中肯的批评。在此,一并致以我深深的谢意! 作者 于2017年8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