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苏立康、王大绩、窦桂梅联袂推荐,八大模块助力提升阅读能力(名师伴读、名师精批、名师点拨、回味思考、好词收藏、好句积累、阅读习题、读后感),名师精评精讲逐步解析,阅读与素质培养结合!
《名人传》由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建功至伟的的人物,作者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坎坷、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谱写了一阙“英雄交响曲”。
| 书名 | 名人传(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法)罗曼·罗兰 |
| 出版社 | 煤炭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曹文轩、苏立康、王大绩、窦桂梅联袂推荐,八大模块助力提升阅读能力(名师伴读、名师精批、名师点拨、回味思考、好词收藏、好句积累、阅读习题、读后感),名师精评精讲逐步解析,阅读与素质培养结合! 《名人传》由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建功至伟的的人物,作者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坎坷、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谱写了一阙“英雄交响曲”。 内容推荐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郎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惨,或有内心的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 目录 贝多芬传 初版序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给我的兄弟卡尔和约翰 米开朗琪罗传 原序 上篇 一、巨人的崛起 二、梅蒂希斯家族神庙 三、战争年代 下篇 一、神圣的爱 二、信心与坚持 三、宁愿孤单 尾声 列夫·托尔斯泰传 原序 列夫·托尔斯泰传 一、怀念列夫·托尔斯泰 二、童年时期 三、平民意识 四、不堪重负 五、在高加索的日子 六、夫妇之间的幸福 七、两部巨著 八、信仰是什么 九、真诚善良的人 十、精神错乱 十一、艺术批评 十二、天才的杰作 十三、社会理想 十四、生与死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遗作 列夫·托尔斯泰在亚洲的影响 试读章节 贝多芬传 名师伴你读 在序言部分,我们已经看到了作者对贝多芬的崇敬,也知道了他选择把贝多芬放在书中首位的缘由。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视角,一起去看一看在贝多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吧!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一间位于科隆附近的波恩的破屋子的楼上,父亲是一个男高音歌手,一个愚蠢而嗜酒如命的人。他的母亲是一个厨子的女儿,曾经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后和贝多芬的父亲结了婚。 贝多芬的童年是非常艰苦的,他没有像莫扎特那样温暖的家庭。从一开始,人生对他来说就是一次惨烈而残忍的战争。从4岁起,他就被迫一整天一整天地在钢琴前坐着,或是被关在屋里和一架提琴待在一起,差点因繁重的工作而累死。少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每天都要为怎样获得面包而做打算,这份重任对他来说来得实在太早了些。11岁时,他成为戏院乐队的一员。当大提琴手那年他刚满13岁。他所热爱的母亲在1789年去世了,死于肺病。17岁那年他成了家庭的支柱,担负着教育两个兄弟的重任。由于父亲酗酒成性,无法支撑门户,他只得向父亲提出让他退休的要求——人家担心他父亲过度挥霍,把养老金交给儿子领取。他的心灵因这些令人悲愤的事实而深深地受到创伤。后来他住在波恩的布罗伊宁那里,才寻觅到了一个亲密的依靠。那是小他两岁的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他向她教授音乐,引导她踏上诗歌之路,她成为他童年时的伙伴,或许在他们之间有过极为温馨的情意。后来埃莱奥诺雷特和韦格勒医生结了婚,韦格勒也同贝多芬建立了很深的友情,他们之间那种纯真甜美的友情一直维系到最后,那是在韦格勒、埃莱奥诺雷特和贝多芬往来的书信中看出来的。当三人都步入晚年的时候,有着极为动人的爱情,心灵的年轻绝不比当年逊色。 尽管贝多芬有如此悲惨的童年,但他永远保持着对这个时代以及打发这时代的一种柔情而悲凄的回忆。他从波恩离开,去了维也纳,他却从来没有将莱茵河畔的故乡遗忘。他以永远忠诚的心灵对待这片故乡的热土,直到生命走到尽头,他想再见故园一面的愿望总是不能实现。 波及整个欧洲的大革命爆发了,贝多芬的心被攫住了。众多新的思想集中在波恩大学。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进入了这所学校,跟著名的厄洛热·施奈德学习德国文学——他将是下届莱茵州的检察官。当巴士底狱被攻陷的消息传到波恩的时候,施奈德站在讲坛上,情绪激昂地朗诵了一首诗,激起了学生们如痴如狂的热情。到了第二年,他又发表了一部革命诗集。在预约者的名单中,有贝多芬和布罗伊宁的名字。 当战争于1792年11月波及波恩时,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来到奥地利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居住。他在路上碰到黑森军队正向法国进军。这时的他被爱国情绪鼓舞着,在1796年与1797年两年内,他把弗里贝格的有关战争的诗篇谱成乐章:一首是《行军曲》,另一首称为《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但他颂扬大革命的敌人是徒劳的:大革命征服了世界,贝多芬也被征服了。从1798年起,虽然英国和法国之间有着冲突,但贝多芬却仍和法国人有密切来往,如使馆刚到维也纳的贝尔纳多德。通过那些谈话,他拥护共和的情绪更加肯定了,这股情绪的迅速发展可以在他以后的生活中看得到。 施泰因豪泽给他画的画像,把他当时的容颜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一幅像与贝多芬以后的肖像相比,与介朗的拿破仑画像之于别的拿破仑像一样,那张严肃的面孔,燃烧着野心勃勃的波拿巴式的火焰。贝多芬在画上显得非常年轻,他头颈因瘦削的、笔挺的高领而僵直,一副高傲和紧张的神情。仿佛他很年轻,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他对自己很有信心。 他在1796年于笔记簿上写道:“勇敢啊!尽管身体不好,但我的天才最终会获胜……25岁不是已到了吗?就是这一年,应该显现出来整个人。”特·伯恩哈德夫人和葛林克责备他神情傲慢、举止粗俗、态度忧郁,口音极为浓重。可只有几个亲密的朋友知道他藏在这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他给韦格勒的信中描述他的成功时,头一个念头就是:“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入困境,假如我能给他帮助,我坐在书桌前,瞬间就可以解决他的难题……这多美妙。”他又接着说道:“我的音乐应当是为可怜人服务的。” 但是痛楚已经敲响了房门,一旦来到他身上就永远不会离开。在1796一1800年间,他饱受着耳聋的折磨,耳朵“嗡嗡”作响昼夜不停。他的内脏也饱受着痛苦的折磨,听觉日益减退。他一连好几年对别人隐瞒着这件事,连最亲密的朋友们也不说。为了使这件事不会被人发现,他不与人见面,独自承担这可怕的秘密。但到了1801年,他无法沉默了,他绝望地对好朋友阿门达牧师说:“阿门达,我的亲爱的、善良的、诚挚的朋友……我多希望你能常与我在一起!你的贝多芬实在太可怜了。我的听觉已经大大下降了,我已感觉到不便。当我们在一起时,我没告诉你,然而此后情况越来越糟……还可能痊愈吗?虽然我希望如此,可这希望是十分渺茫的,这种病治好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凄惨的生活我有过,躲避我所有爱的人,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寻找栖身之地在悲凄中隐忍!尽管我曾发誓要超脱这种灾难,但这又谈何容易?”他在给韦格勒的信中写道:“我过着悲惨的生活,两年来我不得不避开所有交际,因为我不能和人说话,我聋了。如果我不做现在的工作,也许还可以。但对于我这一行,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会怎么说?他们有相当可观的数目!在戏院里,我不得不坐在靠近乐队的地方才能明白演员说的话。我的座位如果稍远一点儿,连乐器和歌曲的高音我都听不见。人家低声说话时,我勉强能听到一些;人家大声喊叫时,我万分痛苦……我时常诅咒我的命运……普卢塔克教我要忍耐。我愿向我的命运发出挑战,只要有可能;但有时我竟成了上帝最可怜的创造物……忍耐是多么令人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只能是我仅有的选择!” P4-7 序言 作家生平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他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曼·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列夫·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15年,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峰,连续发表多篇作品。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创作背景 1886年,罗曼·罗兰怀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考取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于是他给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列夫·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列夫·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曼·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凌弱小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彩夺目的太阳。他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并先后写成《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 作品速览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组成。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英雄交响曲”。 文学特色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同时也赞美了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罗曼·罗兰的目的是想通过《名人传》,给那些不幸的幻想破灭的人提供一种鼓舞和勉励的源泉。每一位读者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热情,都会为罗曼·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好书是灯塔,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一本好书是太阳,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好书能帮助孩子发现前方,并引领他们走向前方。 ——曹文轩 北大教授 培养孩子从小阅读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念,这对孩子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阅读中孩子不仅获得新的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改造了自我,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苏立康 中国教育学会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这位老师会将文学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孩子在阅读中思路清晰,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王大绩 语文教育专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