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1871年的春天,一个年轻人读到了一本书,里面的一句话对他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蒙特利尔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总是在担忧: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将来要做什么,要去哪里,如何去实践,如何来谋生。
这个年轻的医科学生于1871年读到的这句话,帮助他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医生。他创办了享誉全球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他还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客座教授,这也是大英帝国医学界人士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国国王授予了爵位。在他去世之后,关于他生平的故事厚达两大册1466页。
这个人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1871年春天他读到的这句话,出自托马斯·卡莱尔之口,帮助他一生远离忧虑,这句话就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眼前清晰之事,而非遥远模糊之事。”
42年后,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郁金香开遍了校园,威廉·奥斯勒爵士向耶鲁大学的学生发表演讲。他告诉耶鲁的学生,像他这样在4所大学里担任客座教授、写了一本畅销书、被人认为具有“超强大脑”的人,其实非常普通。他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是最普通不过的人。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按照他的说法,那就是生活在“今日舱”中。这是什么意思呢?在他于耶鲁发表演讲的几个月前,威廉·奥斯勒爵士曾乘坐一艘巨型油轮横渡大西洋。船长在驾驶舱内按了一个按钮,油轮马上叮当作响,船的各个部分立即关闭,形成几个防水的隔舱。奥斯勒爵士对耶鲁的学生说:“比起那艘大油轮,现在的你们是一个更加奇妙的组织,人生的航程更加遥远。我希望,你们能学会控制自己,生活在‘今日舱’中,这样才能确保航程的安全。进入驾驶舱,看到主要的隔舱在正常运行。按下按钮,然后留心倾听你生活的各个方面,用铁门把过去——已经消逝的昨日隔断。再按下一个按钮,放下金属窗帘,隔断未来——未发生的明日。然后,你就在无比安全的今日了。与过去告别!让昨日的种种留在昨日,埋葬那些会把傻子引向死亡之路的昨天。如果把明目的重荷,加上昨日的负担,带到今天,会让最坚强的人崩溃。所以,像隔绝过去一样,紧紧地隔绝未来。未来就是现在,未来并不存在,拯救人类的日子就是现在。一个总担忧未来的人会徒劳无功,无精打采……那么,就隔绝过去和未来,形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在‘今日舱’中生活。”
奥斯勒爵士是否在说我们不应该为未来做任何准备呢?不,当然不是。他在演讲中强调,为未来做准备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你全部的智慧和热情投入到今日的工作中。这也是为未来考虑的唯一方法。
奥斯勒爵士督促耶鲁的学生们,用祈祷开始新的一天:“我们日用的饮食,请今日赐给我们。”
请记住,只为今天的面包祈祷。不要抱怨昨天吃的面包不新鲜,也不要说:“噢,苍天啊,最近麦田里干旱,我们可能会迎来又一个旱灾,明年秋天我们能有面包吃吗?或者万一我失业了,噢,上帝啊,我怎么才能维持生计?”
是的,这个祈祷仅仅要我们寻求今天的面包。今天的面包,是你能吃到的唯一食物。
很多年前,一个贫困潦倒的哲学家,流浪到一处穷乡僻壤,那里的人们生活艰难。有一天,在山顶上,他对着身边的一群人发表了演讲,后来这段话被四处引用。这段话流传了几个世纪:“不要为明天担忧,明天再去考虑明天的事。只承担今天的痛苦,便已足够。”
许多人都反对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担忧。”他们认为这是无法企及的理想,带有一些东方的神秘色彩,因此而反对它。他们说:“我必须得为将来打算,我必须为我的家庭投保,我必须为老年生活存钱,我必须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
没错!当然你需要这样做。事实上,耶稣的这句话,翻译自300年前的詹姆斯王朝时代,到了今天意思肯定变了。300年前,“担忧”通常意味着焦虑。现代版本的《圣经》更为精确地引用了这句话:“不要为明天焦虑。”
的确,无论如何我们都会考虑明天,会认真地考虑、计划和准备。但是,请不要焦虑不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的军队领袖为明天做计划,但他们从不为此而焦虑。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说过:“我们把最好的装备提供给最优秀的士兵,然后让他们去完成最明智的任务。我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他继续说:“如果一艘船沉了,我不可能把它捞上来。如果它正在下沉,我也阻止不了。把时间花在解决明天的问题上,而不是为昨天的事故烦恼。而且,如果我总是深陷在这些事情里,那我撑不了多久就会完蛋。”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好的想法和坏的想法主要区别就在于:好的想法考虑的是前因后果,提出合乎逻辑的建设性计划;而坏的想法经常会让入神经紧绷和神经衰弱。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