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崇高之心(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印)帕拉宏撒·尤迦南达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儿时生活

印度文化向来追求至高真理,人自然也要寻找古茹,皈依学法。

我也有一位如基督般神圣的上师,他的一生庄严美妙,映照千古,堪为典范。他和许多伟大的上师皆为印度仅存的珍宝。他们累世降生斯土,保卫家园,使自己的国家不致步入古埃及、巴比伦的后尘,招致灭亡的命运。

我上一世是喜马拉雅山雪地中的瑜伽行者。我的记忆可以追溯至前世,过去的种种,仍历历在目。某种超越空间的连结,使我得以窥见前世,预知未来。

由于我仍保有前世的记忆,转世后,身为婴儿的软弱无助,让我难以释怀。我气自己力不从心,只好以不同的语言祷告。虽然我听不懂周围的人讲的话,但也渐渐熟悉家人讲的孟加拉语。其实我很懂事,但大人以为我只喜欢玩具和吮手指头。

当时我有很多念头,但却无法表达,所以经常哭闹。虽然说是一段伤心往事,却也有美好的回忆。例如母亲的爱抚、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踏出的第一步。儿时的小小成就虽然很容易遗忘,却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我拥有过去世的记忆并非特例,许多著名的瑜伽大师都有与生俱来的觉知,保留过去世的记忆,不受生死轮回的巨变所扰。如果人只是一个臭皮囊,那么一旦身体崩坏,记忆便消失;不过,若流传数千年的预言是真的,那么人的本质应是灵魂,而非肉体。人只是暂时与感官经验结合,却误以为那是“真我”。

虽然清楚地记得婴儿时期的种种并不寻常,但日后我四处游历,听闻许多男男女女诉说类似经验,也证实我的经验并非稀有。

我出生在19世纪末印度东北部的戈勒克布尔(Gorakhpur),八岁以前都在这里度过。家中共有八个孩子,四男四女。我的俗名是慕空达·拉尔·高士(Mukunda Lal Ghosh),上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

我的双亲是孟加拉人,属于刹帝利阶级。父母都很有灵性,互信互爱、相敬如宾,他们严谨持家,让我们八个顽皮的小鬼平安长大成人。

父亲名叫巴加巴帝·加隆·高士(Bhagabati Charan Ghosh)。他很慈祥,偶尔严肃。我们敬爱父亲,但没像跟母亲那样亲密。父亲思考严谨,不曾感情用事;相较之下,母亲像和蔼的皇后,对孩子呵护有加。母亲去世后,父亲变得比较温柔,我发现他偶尔会流露出母亲般慈爱的眼神。

母亲健在时,常教我们读经,我们学得苦乐参半。母亲念《大战诗》或《罗摩记》①给我们听,也常常利用说故事的方式,教育我们听话、守规矩。

每天下午父亲从办公室回来时,母亲会让孩子们穿戴整齐,以表示敬意。父亲在印度一家很大的机构“孟加拉-那格浦尔铁路公司”(Bengal-Nagpur Railway)工作,职务是副总裁。因为父亲的工作地点经常调动,所以小时候我们常搬家。

母亲乐善好施,父亲也生性慷慨;但比起母亲,父亲更讲求规则和秩序,他认为布施也该有原则。有一次,母亲在两周内接济穷人的金额竟超过了父亲的月薪。

“助人也要有限度。”父亲不过是念叨了几句,却让母亲十分伤心。我们这些孩子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她说:“再见!我回娘家了。”就准备跳上马车扬长而去—这是老派的最后通牒。我们吓得惊慌失措,幸好舅舅出面劝解,好言相劝,母亲才作罢,让车夫离开。这是我生平唯一一次目睹父母口角。我记得他们常有类似以下的对话:

“门口有需要帮助的妇人,请给我十卢比。”母亲笑着说,但语气坚定。

“为什么要十卢比?一卢比就够了。”父亲解释道,“想当年,老爸和祖父母突然过世,我第一次尝到贫穷的滋味—早餐一根香蕉果腹,独自走好远的路上学。后来读大学,实在穷到不行,还求一位有钱的法官每月资助我一卢比。他不仅回绝我,还说,就算一卢比也很珍贵。”(P1-4)

书评(媒体评论)

瑜伽的历史悠久,其法门照顾了生命的每一个层面,可使每个人获得梦想不到之效能。我相信身心融合至完美、至适合的方式就是瑜伽,这是不容置疑的。借由身心合一,才能超越意识,进入直观。

——瑞士知名心理学家 卡尔·荣格

本书让我重温了瑜伽所拥有的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灵性与律令,于我启发至深;感谢尤迦南达带领我走进瑜伽这个迷人的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托马斯·曼

目录

第一章 儿时生活

第二章 母亲的神秘遗言

第三章 奇异的分身圣人

第四章 逃家

第五章 无中生有的香气圣人

第六章 老虎尊者

第七章 飘浮圣人

第八章 大科学家博西

第九章 神母的祝福

第十章 遇见上师

第十一章 两个身无分文的男孩儿

第十二章 我在道场的日子

第十三章 不眠的圣人

第十四章 体验宇宙意识

第十五章 花椰菜大盗

第十六章 智取星相

第十七章 忘恩负义的萨西

第十八章 神奇的伊斯兰教术士

第十九章 分身两地的上师

第二十章 未竟之旅

第二十一章 克什米尔之旅

第二十二章 圣像显灵

第二十三章 奇迹毕业

第二十四章 出家为僧

第二十五章 哥哥辞世

第二十六章 克利亚瑜伽

第二十七章 创办瑜伽学校

第二十八章 凯思的死亡与重生

第二十九章 泰戈尔的勇气

第三十章 奇迹的法则

第三十一章 古茹之妻,众生之母

第三十二章 死而复生的罗摩

第三十三章 不死的肉身——巴巴吉

第三十四章 山里的宫殿

第三十五章 瑜伽的化身——拿希里·玛哈赛

第三十六章 巴巴吉对西方的关怀

第三十七章 远渡重洋

第三十八章 玫瑰花丛中的圣人——伯班克

第三十九章 德雷丝的圣殇

第四十章 重返印度

第四十一章 南印风情画

第四十二章 最后与古茹在一起的日子

第四十三章 复活的上师

第四十四章 为世界和平而战——圣雄甘地

第四十五章 孟加拉的欢喜之母

第四十六章 不进食的女瑜伽士

第四十七章 回到西方

第四十八章 加州恩西尼塔斯

序言

伊文茨博士

出版尤迦南达的自传意义重大。这类型的书在英语世界十分罕见。本书不是由记者或外国人写成,而是由印度文化培养的人才,执笔记录印度智者的生平。简言之,本书是瑜伽行者撰写瑜伽大师的生平。其重要性跨越时空,见证现代印度圣人不凡的一生及其神通事迹。我有幸在印度及美国见到这位了不起的作者,着实备感荣幸。这份不凡的人生记录,绝对是所有于西方出版过的书中最深刻地触及印度精神和情感的作品,也是印度灵性的珍宝,希望读者珍惜、感恩。

我有幸见到书中提到的一位圣人——圣尤地斯瓦尔·吉利(Sri Yukteswar Giri)。在拙作《西藏瑜伽与奥义》(牛津大学出版社,1935年)的扉页印有圣人的法照。我在孟加拉湾的普里(Puri)遇见了圣人。他主持当地一个僻静的道场,训练一批年轻弟子。他关切美国、美洲及英国人民的福祉,也垂询远方发生的事;他特别关注加州,因为1920年他把挚爱的大弟子尤迦南达(Paramhansa Yogananda)送到西方弘法。

圣尤地斯瓦尔温文儒雅,语调柔和,风度翩翩,追随者对其敬爱有加。不论是否同属于他的团体,认识他的人都十分敬重他。圣人站在道场的人口处迎接我,他高大挺拔、苦行者的身形令我记忆犹新:一身橘黄色僧袍,象征舍弃世俗的追求。他的长发微卷,脸上留着胡须,肌肉结实,身材修长匀称,步伐稳健。他选择圣城普里当作他在尘世的居所,每天都有各省的印度教徒成群地来到闻名的“世界之主”札格纳斯神庙(Jagannath)朝圣。1936年,圣尤地斯瓦尔在普里辞世,他明白此生已功德圆满,于是阖上眼,告别人世的无常。

能够为文记下圣尤地斯瓦尔的庄严神圣,笔者很喜悦。圣人一生离群索居,全然奉献,涅槃寂静,这正是他的弟子尤迦南达在此书中为我们这个时代所描述的典范。

伊文茨博士(W.Y.Evans-Wentz,M.A.,D.Litt,D.Sc.):

著名的藏传佛教学者、牛津基督书院学者,《西藏度亡经》《西藏伟大的瑜伽行者密勒日巴传》《西藏瑜伽与奥义》等书的编译者。

内容推荐

《崇高之心(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精)》是印度知名瑜伽行者、近代重要的灵性导师帕拉宏撒·尤迦南达1946年在美国出版的自传,记录了其执着追寻瑜伽真理的一生。

作者是近代首位到西方传扬克利亚瑜伽的圣人,毕生游历四方,遍访奇人高僧,包括桂冠诗人泰戈尔、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圣雄甘地,以及巴巴吉、拿希里·玛哈塞、圣尤地斯瓦尔等重要的瑜伽行者。他在本书里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奇迹的生成、宇宙运行的道理,揭露二元世界幻相的面纱,引领读者探索灵性世界,走入一个崇高、美好而尚未为人们所熟知的瑜伽世界。

编辑推荐

乔布斯生前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帕拉宏撒·尤迦南达著的《崇高之心(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精)》被翻译成50种语言,畅销400余万册,荣登美国《洛杉矶时报》畅销排行榜,《纽约时报》《新闻周刊》联合推荐。

入选“二十世纪100本优秀的精神书籍之一”。

首位将印度克利亚瑜伽的法门传至西方的圣者,树立了现代人生活的典范,唤醒了无数人的灵智。

尤迦南达圣者诞辰125周年白金纪念版。知名瑜伽师刘粹伦依据1946年美国初版完整翻译,译文更精准、科学、优美。忠实保留原版340条详细注释及52张珍贵影像,原汁原味呈现原版精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