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增订纪念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现代文明的源头:古希腊

如果我们去找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医学以及政治思想的源头,所有这些智识,都会把我们带回到古希腊。

在希腊的辉煌时期,它并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是由多个小聚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城邦分区统治。一个城邦就是一个城镇,四周有一圈土地环绕,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刻进城去。希腊人喜欢加入城邦,就像我们归属于某个俱乐部一样,是基于一种同谊情感。民主政治的原型就是从这些小城邦里萌生,但它并不是代议式的民主,用不着选举国会议员。所有的男性公民群聚于某个场所就公共事务进行讨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透过投票表决。

随着城邦人口日益增长,希腊开始派人到地中海其他地区去开拓殖民地。在当今的土耳其、北非沿岸,甚至远至西班牙、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南部,都找得到希腊人安家落户的踪迹。而就在意大利这里,罗马当时只是今日罗马城周遭的一个小村落,与希腊人首度遭逢,进而向他们学习。

罗马国·希腊味

罗马人慢慢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连希腊和希腊所有的殖民地都在它的疆域范围之内。这个帝国,北以两大河流“莱茵河”及“多瑙河”为界,不过有时也会超越;西边则是大西洋。英格兰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苏格兰和爱尔兰不是。帝国南边远抵北非沙漠,东边疆界最难确定,因为此处还有一些与它敌对的帝国。罗马帝国涵盖了整个地中海;但它的领土只有一部分属于今日的欧洲,大部分是在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地区。

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罗马的精英分子除了说自己的母语拉丁语,也会说希腊语;他们把儿子送到雅典上大学,要不就雇个希腊奴隶在家教小孩。因此,我们谈到罗马帝国时,常形容它是“希腊罗马风格”,是因为罗马人乐见这样的发展。

希腊人有多聪明?

从几何学中最容易看出希腊人有多聪明。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几何就是承袭自希腊。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几何,所以我们从最基本的说起。

几何学的运作是:从几个基本定义出发,从中延伸出其他规则。它的起始是“点”,希腊人为“点”下的定义是:有定位但没有量值的东西。其实它当然也有量值,像这页下方的点就有宽度(直径),不过几何可说是一种假想的世界,一个纯粹的世界。其次是有长度但没有宽度的“线”,再来是“直线”的定义:两点之间最短的线。根据这三个定义,你可以建立出圆的定义:首先,它是一条能造出一个封闭图形的线。可是,你要怎么形容“圆”呢?仔细想想,圆还真难描述。它的定义是:这个图形当中有个中心点,从这个固定点连接到这个图形的所有直线都是等距。

除了圆形,你还可以定义出可无限延伸但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以及各式各样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形状。这些形体,无一不是由线组成,除了各有定义明确、清楚的特征外,连彼此之间各种交集和重叠的可能性,都被希腊人一一探讨过。一切都可借由前面已建立的定义得到证明。举例来说,只要利用平行线的特性,即可证明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一共是180度。

几何学是个简单、优雅、有逻辑的系统,非常赏心,也非常之美。美?希腊人确实认为它很美。

而从希腊人学习几何的动机,也可窥见他们的心智。我们在学校里做几何,是把几何当习题来做,但希腊人并不仅以习题视之,也不是因为它在测量或导航方面有实际用途。在他们眼里,几何学是引导人类认知宇宙本质的一个途径。当我们环顾四周,被眼前形形色色、丰富多样的世界吸引,所有事物都随机又漫无章法地出现。但希腊人相信,这一切都可用简单的道理来解释。这些多元样貌的背后,必然有种简单、规律、有逻辑的原理在支撑,像几何学就是。

P9-13

后记

《极简欧洲史》中文简体平装版自2011年推出,已成为一本现象级畅销书,引领了出版界的“极简”风潮。以“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为题的书涌现不少,甚至吕思勉先生的作品都被改造为《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影响之大,抑或跟风之烈,足见一斑。

约翰·赫斯特教授这部《极简欧洲史》,相比于传统欧洲史论著(无论繁简),结构上确实独树一帜,带有鲜明的音乐性。第一部分用两章即简要勾勒出欧洲的完整历史,并讲清了欧洲文明的结构性特点及来龙去脉。第二部分则回过头用六章篇幅从不同侧面阐述欧洲文明的特质。其间每部分结束之后插入“间奏篇”,不仅是对前述的总结,而且带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现世情怀。

2012年出版的英文版(第三版)增补了第三部分,分两章讲述19、20世纪的历史,聚焦于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与欧盟的前景。

2016年2月3日,赫斯特教授逝世。于是我们这个迟到的中文简体精装版就不仅仅是增订版了,还带有纪念意味。

简体中文版来自繁体版,译文出自资深翻译家席玉苹女士。译文简洁通透,老道幽默;绝妙呈现原作风格,同时自有中文美感。为保持译文风格统一,增补部分特意邀请席女士继续执笔,惜乎其精力不够,只好另请青年译者石晰颋援手。

台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此前做足了编辑功课,从畅销书角度而言,值得学习。具体来说,在原作书名前冠以“你一定爱读的”,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原书每部分并无二级标题,他们添加了大量生动的小标题,想必读者每隔几段都有会心之处。

此次新版编者仔细校订译文,针对增补部分则做了一些弥合工作。尽量做到文句简洁有力,关键词汇前后保持一致。增补部分同样也拟了一些小标题,不过相对严肃了些,谐趣不如之前版本,且大体依据原有隔断而设,数量没有以前多。为保持与第三部分辑封名“破坏性力量”对称,前两部分辑封名“欧洲,是个混合体”“迈入文明”分别易为“欧洲极简史”“细说五六遭”。

希望这一新版本有更多读者,诚如赫斯特教授所言,“希望我的书有助于中国读者快速了解欧洲的历史,进而领悟西方文明的特质”。

魏东

2018年4月25日

目录

引言

欧洲极简史

 第一章 从希腊说起,讲到日耳曼——古典时期到中世纪

 第二章 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近代欧洲

 间奏篇 古典情怀今犹在

细说五六遭

 第三章 争战一千年

 第四章 民主意识,这样开始的

 第五章 有国王的民主,没国王的极权

 第六章 皇帝和教皇到底谁大?

 第七章 语言:从两种变几十种

 第八章 平民百姓的生活面貌

 间奏篇 欧洲,为什么可以抢第一?

破坏性力量

 第九章 工业化与革命

 第十章 两次世界大战

图片索引

编后记

序言

我的《极简欧洲史》有幸被引介给中国读者,令我欣喜异常。

中华文明远比欧洲文明古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远比欧洲文明进步。欧洲的火药、罗盘针、造纸术和运河的水闸,皆从中国传来。在中国,一千多年里唯有通过了科举考试的幸运儿才能当上国家官员,而欧洲人采用这一极为公平的体系已是19世纪的事了。

然而最近的几百年里,为什么欧洲却将中国甩在了身后,执世界牛耳,令东方从属于西方呢?这就是我的《极简欧洲史》提出的问题。不过,那个时代已经远逝,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之一。

其实,前现代时期的文明交流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繁盛得多。只不过在今日世界,这一交流要更加迅疾、频仍而已。不论中国、欧洲还是美国,现在都已成为同一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伴随我们的多边贸易水涨船高,我们对彼此的理解与认知也远非昨日可比。

希望我的书能有助于中国读者快速了解欧洲的历史,进而领悟西方文明的特质——所谓西方文明,不仅包含欧洲,而且囊括了美国以及我的祖国澳大利亚。事实上,澳大利亚正是与中国最相邻的西方国家。我仍在努力认识中国的路途上。期待有朝一日,有人能写一本《极简中国史》让我从中受益。

内容推荐

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增订纪念版)(精)》中所作的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勾勒出欧洲文明的前世今生,及其所以能改变世界的诸多特质。

作者以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内省,造就出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增订版增加了从工业革命至二次大战这一部分的探讨,表达了对于欧洲文明演进的忧思:某种欧洲精神能够发展到维持一个欧洲联邦吗?在一个由多种混合起源汇聚而成的文明中,关于它应该包含什么,从来都是聚讼纷纭。

本书虽是写给澳大利亚年轻读者的启蒙书,但在中国自2011年引进以来已印刷三十余次,成为现象级畅销书。作者于2016年2月3日逝世,谨以此增订版作为纪念!

编辑推荐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增订纪念版)(精)》是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为普通读者解读的欧洲史,以极简的篇幅完成,为读者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世界的各种特质。中文简体版出版以来,广受媒体赞誉及读者欢迎,已畅销数十万册。此次是根据最新版(篇幅增加两章)推出的精装纪念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