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强调“阅读”?为什么倡导阅读“经典名著”?小学生能“接受”经典名著吗?
由王丽琴、王乐芬所编著的《小学生巴金读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一百年,理解中国人曾经非常熟悉的大家族、封建专制文化,更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成长和理想,直面挫折和苦难,进而成长为一个自立于天地间的、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开花”的生命个体。
| 书名 | 小学生巴金读本/名家文学读本 |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小学语文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什么要强调“阅读”?为什么倡导阅读“经典名著”?小学生能“接受”经典名著吗? 由王丽琴、王乐芬所编著的《小学生巴金读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一百年,理解中国人曾经非常熟悉的大家族、封建专制文化,更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成长和理想,直面挫折和苦难,进而成长为一个自立于天地间的、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开花”的生命个体。 试读章节 母亲 温和的圆脸,光光的头发,带着笑的嘴,说小巴金淘气,眼睛里却爱怜横溢…… 母亲的记忆,点点滴滴,珍藏在巴金的心里;母亲的气息,萦绕在架子床、罗蚊帐、清油灯上,也萦绕在懵懂的童年里…… 有母亲在,就安心了,就宁静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母亲,是不是你生命之初最馥郁最馨软的记忆? 母亲,是不是你最眷恋最亲爱的那个身影? 母亲,是不是一颖清亮而柔和的星,默默地照亮了你的心? “这个娃娃本来是给你的弟媳妇的,因为怕她不会好好待他,所以送给你。” 这是母亲在她的梦里听见的“送子娘娘”说的话。每当晴明的午后,母亲在她那间朝南的屋子里做针钱的时候,她常常对我们弟兄姊妹(或者还有老妈子在场)叙述她这个奇怪的梦。 “第二天就把你生下来了。” 母亲抬起她的圆圆脸,用爱怜横溢的眼光看我,我那时站在她的身边。 “想不到却是一个这样淘气娃娃!” 母亲微微一笑,我们也都笑了。 母亲很爱我。虽然她有时候笑着说我是淘气的孩子,可是她从来没有骂过我。她让我在温柔、和平的气氛中度过了我的幼年时代。 一张温和的圆圆脸,被刨花水抿①得光光的头发,常常带笑的嘴。淡青色湖绉滚宽边的大袖短袄,没有领子。 我每次回溯到我的最远的过去,我的脑子里就浮现了母亲的面颜。 我的最初的回忆是跟母亲分不开的。我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母亲的温柔的声音。 我四五岁的光景,跟着母亲从成都到了川北的广元县,父亲在那里做县官。 衙门,很大一个地方,进去是一大块空地,两旁是监牢,大堂,二堂,三堂,四堂,还有草地,还有稀疏的桑林,算起来大概有六七进。 我们住在三堂里。 最初我同母亲睡,睡在母亲那张架子床上。热天床架上挂着罗纹帐子或者麻布帐子,冷天挂着白布帐子。帐子外面有微光,这是从方桌上那盏清油灯的灯草上发出来的。 清油灯,长的颈项,圆的灯盘,黯淡的灯光,有时候灯草上结了黑的灯花,必剥必剥地燃着。 我睡在被窝里,常常想着“母亲”这两个字的意义。 (节选自《忆·最初的回忆》,标题为编者所加) 读与思 小巴金躺在被窝里想“母亲”的意义。其实,文章前面已经有了答案:“母亲很爱我”,一个“爱”字就说明了一切。不论何时,母亲的爱都会唤起巴金温馨的记忆,让他充满力量。 你的记忆中,又珍藏着哪些关于母亲的记忆呢?还记得母亲轻轻地摇着你,念着歌谣哄你入睡吗?还记得母亲细心地整理你的衣服,替你揩去满头满脸的汗水吗?你是否因母亲为你所做的一切心怀感恩?在你心中,“母亲”一词,又有怎样的意义呢?P3-5 序言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巴金? ——致《小学生巴金读本》的小读者 亲爱的同学: 打开这本书,你已经是巴金的小读者了。不管你之前对巴金这位文坛巨匠有多少了解,让我们借助他丰盈的文字,一起回味童年的纯真、面对青春的叛逆,一起认知中国曾经走过的百年苦难,分享长者的叮咛,并跟着巴金的视线,一同守望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开花”。 作为先读一步的人,我们不能不诚实地告诉你,读巴金的文章并不轻松,除了“童年的回忆”这一部分相对好玩之外,大多数文章都很需要你静下心来,甚至是耐着性子读。二十六卷本的《巴金全集》浩如烟海,我们尽可能从中寻找适合你的、相对清浅的内容,很多名著、名篇只能节选,甚至是放弃。因此,读这本书,只是帮助你对巴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你能从这本书出发,继续寻找、阅读巴金的其他选本,并跟我们一样爱上巴金这个可亲可爱的世纪老人,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我们还要坦然地对你说,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愿意读巴金的成年人已经不多了,尽管,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巴金,似乎不知道巴金就是没有文化。巴金作为五四新文学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逝世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作品这些年逐渐失去当年读者痴狂般的追捧,越来越走向寂寞。这让我们联想到巴金很喜欢使用的“静寂”一词。和“寂寞”一样,“静寂”本身并不可怕,甚至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但是,如果长久的“寂寞”和“静寂”下去,一代代读者越来越难以理解巴金曾经讴歌过的青春、控诉过的苦难,那么,我们的民族有可能如同巴金曾经描写过的“废园”,心灵世界也要成为一片废墟了! 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花了一年时间读巴金、选文本、做导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巴金这个人是真诚的、激情四射的,巴金的文字是可爱的、温暖人心的,巴金面对天地、人间的态度,是坦坦荡荡又不失细腻的。虽然,他一再申明自己不是文学家,甚至在出版全集时还说,愿意将自己的全部作品化为灰烬,化作尘土,被读者忘记,但,读过巴金的文章,受过他的思想、激情影响的读者,都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把心完全交给读者的作家,是在痛苦中苦苦寻找个人和民族出路的思想者,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读巴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一百年,理解中国人曾经非常熟悉的大家族、封建专制文化。更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成长和理想,直面挫折和苦难,进而成长为一个自立于天地间的、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开花”的生命个体。 在所有入选的篇目中,我们最喜欢的是巴金老人写给自己孙女小晅晅的三封信。在这些信中,巴金老爷爷褪尽名人的负累,和世界上所有的爷爷奶奶一样,把小孙女的笑容看做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小晅晅越长越高,老爷爷越长越短”,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体验?你能不能从中读到巴金老人在对你“撒娇”?他在表达自己对能飞会跑的你们的羡慕呢!在这些绝对私人的信件中,老巴金以一株老树桩的姿态,静静欣赏、期待着小孙女生命之花的开放、绚烂。 巴金曾为小孙女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巴金全集》,虽然深知小孙女不太可能读完这二十六卷书,但他依然深情地说:“现在你不需要它们,你也不需要老爷爷。对!但是将来有一天你会知道老爷爷是个什么人,他写了些什么书,他对你有怎样的爱,你会感到多一点温暖。……你可以丢开他奋勇前进,他的爱绝不是压在你肩头的沉重包袱,这二十六本书也不会妨碍你向前的脚步。”你喜欢这样的巴金爷爷吗?你喜欢这样的礼物吗? 这二十六本大书,静静地等候小晅晅,也等待着你——巴金的小读者长大。 我们的这本小书,愿意成为一座小桥,静静地等候你,从这里出发,走向巴金为你描绘的大世界。 王丽琴、王乐芬 20l1年3月27日 后记 等待开花 ——《小学生巴金读本》编后记 自去年加入《名家文学读本》编委团队以来,“巴金”,就成了近一年中最重要的词,时时咀嚼,时时浸润。 坦率地说,原以为编著《小学生巴金读本》是一件“事倍”而“功半”的事。巴金长达百年的生命历程,印证的是整个二十世纪的风云动荡,那些宏阔或细微的笑与泪、血和痛,已在历史的天空中袅为风烟,今天的孩子爱读吗?能懂吗? 带着这样的犹疑,我们两位编者开始重读巴金,编选巴金,在无数次讨论和砥砺中,试图打通孩子与巴金的心灵甬道。秋复冬,又至春,这个不算漫长也不乏乐趣的历程,此刻,终近尾声了。 直接受益的是我们。在将近一年的劳作中,巴金离我们前所未有的近。他从“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的圣坛上走下来了,他面容真挚而坦率,言语浅近而直白,他把一颗热烈跳动的心掏给我们看:他要像飞蛾扑火般追求爱和光明,要像不屈的战士般抗争黑暗与丑恶……在皇皇二十六卷全集的筛选中,我们讶异地发现:他的身上,几乎消弭了时光和年龄的痕迹,童心永存,激情不竭,青春常在! 这是一个奇迹般的不老的灵魂!青春是美丽的!他是当之无愧的“五四之子”! 一路读着巴金,诠释巴金,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了自己灵魂深处花开的声音:像巴金那样通体光明地活着,敢爱,敢恨,说真话,做真人,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啊! “打通孩子和巴金的心灵甬道”这个构想有没有实现,还有待于孩子们的评定,但巴金心上的光明,已经洒进我们的生命了。 一路走来,辛苦、困惑委实不少。是一双双热情有力的手给我们鼓舞和力量。在此一一致谢: 感谢钱理群先生,于百忙中拔冗提出六千二百余字的鼓励与建议,睿智的光亮映照得巴金读本更趋深刻而丰满;感谢陈思和先生,几度对选文提出精辟的意见,让巴金以更亲和的姿态站在孩子们面前:感谢李小林女士和周立民先生,慷慨提供巴金老人的珍贵照片和巴金研究的重要资料:感谢团队里的各位兄弟姐妹,真诚无私地碰撞,给我们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丁乙珂小朋友。愿意成为读本的第一个小读者,给我们以童真的呼应…… 编选本书,还多次与我们敬重的师长、朋友、台湾小语会原理事长赵镜中教授谈及。他如巴金一般真诚、热烈,心里总装着孩子。一身风尘,两岸穿梭,奔忙于海峡两岸儿童阅读的深度推动。我们撰写“读与思”时。就多处借鉴了他的阅读策略理论。然而,读本尚未面世,他却遽然病逝,只将儿童阅读的种子,播撒在留存着他的青春和梦想的热土上…… 我们相信,这些种子,连同一切美好的东西。会在希冀和等待中开花、结果。 是为记。 王乐芬、王丽琴 2011年4月10日 书评(媒体评论) 巴金是一位满溢青春活力的作家,巴金的文学也可以称为“青春的文学”。青春精神和少年精神是相通的,在五四时期就有“少年中国”的提倡,巴金正是五四少年精神培育出来的,巴金就是“五四之子”。因此,我们可以说,巴金在精神上和当代小学生是相通的,他作品里的少年精神、激扬文字,也是今天的小读者所需要的。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巴金写文章,喜欢直抒胸臆,有触即发,如一道河水上下奔流,遇到悬崖,则腾空飞瀑,遇到浅滩,则呜咽徘徊,时而湍急,时而滞止,均自然形成。你偶尔舀起一勺水看,平淡无奇,但汇成一道水流,颇为壮观。巴金的文学创作是一个整体,在浑然中呈现动感的美。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巴金,是天上一颗星星的名字,也是人间一个灵魂的名字。他走过百年的坎坷,目睹太多的苦难,却一直对弱者秉持深爱,对青春饱含热忱。 ——王丽琴(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阅读巴金,就是触摸滚烫真实的文字,亲近一个不老的灵魂,学习做一个通体光明的人——然后,让我们的生命一路开花。 ——王乐芬(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教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