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幻灭(外国文学名著新译)/现代译文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巴尔扎克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一 一家外省印刷所

在本书故事开始的时候,外省的小印刷所还没有使用斯坦厄普印刷机和油墨滚筒的。昂古莱姆小城虽然以造纸业出名,而且同巴黎的活版印刷业关系密切,却始终用的是木印刷机,这就使我们的语言里多了一句俏皮话:把印刷叫作“使印刷机叽嘎地响”。到了今天,这句话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落后的印刷所还在使用皮制的“盖子”,上面蘸满了油墨,让印刷工人涂擦在铅字上。那块活动的托盘,是用来装载摆满铅字的模子的。印刷的纸张就铺在上面。托盘还是石头造的,难怪被人称为“大理石”。时至今日,新式的机动印刷机已经使人忘记了这些老式印刷机。这些老机器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也为埃尔泽维、普兰腾、阿尔德、迪多等印刷商出版过许多精美的书籍。我们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这些老式工具,因为热罗姆一尼古拉·塞夏热爱这些老古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而且它们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小故事中也相当重要。

这个塞夏过去是个掌车工。在印刷业的行话里,排字工人称掌车工为“熊”。他们来回走动,从油墨桌到印刷机,又从印刷机回到油墨桌,很像关在笼子里的熊在走动,这大概就是他们得到这个绰号的原因。作为报答,“熊”也称排字工人为“猴子”,因为这些先生们不停地在一百五十二个小格子里拣铅字。到了悲惨的一七九三年,塞夏约有五十岁,已经结了婚。那年的大征兵由于塞夏已经上了年纪,又结了婚,没有征到他头上,而全国几乎所有工人都进了军队。老掌车工单独一个人留在印刷所里。印刷所的老板,行话称为“天真汉”,刚刚去世,留下一个寡妇,没有子女。印刷所面临立刻倒闭的危险:孤单的一个“熊”无法变成“猴子”,因为,作为印刷工,他既不会读,也不会写。一个人民代表急于要散发国民公会的法令,不顾他一字不识的缺点,发给他一张印刷所老板的执照,征用了他的印刷所。塞夏公民收下了这张棘手的执照以后,拿他女人的储蓄,按半价买下印刷所的设备,价金交给老板的寡妇,作为补偿。这不算什么。最要紧的,是毫无错误和毫不拖延地印共和政府的法令。在这困难时刻,热罗姆一尼古拉·塞夏有幸碰到一个马赛的贵族,他既怕丢掉田地,不肯逃亡国外,又怕丢掉脑袋,不肯抛头露面,想找份随便怎样的工作,只要有饭吃就行。这位贵族叫德·莫孔布伯爵。他穿上了外省印刷工头丑陋的工服,为那些宣布藏匿贵族要判死刑的法令排字、校对、改错;而那位变成了“天真汉”的“熊”则拿去印刷、张贴;结果两人都平安无事。到了一七九五年,恐怖时代的风暴过去了,尼古拉·塞夏不得不找一个能够兼做排字、校对和工头的样样管。一个在王政复辟时期当上主教,而当时却拒绝宣誓效忠于政府的神父,接替了德·莫孔布伯爵的位置,直到第一执政宣布恢复天主教为止。后来伯爵和主教就相遇在贵族院的议员席上。在一八〇二年,热罗姆-尼古拉·塞夏并不比在一七九三年时多识一个字,他却量力而行,收受了不少的印刷费,有能力雇用一个工头了。这位原来对自己的前途毫不放在心上的小伙计,现在变成了叫手下的“猴子”和“熊”人人害怕的老板。贫困消失之时,就是贪婪开始之日。老板一看到有发财的希望,贪欲立刻使他对本行业的经营之道大有长进,可惜是贪婪的、多疑的和精明的长进。他富有实际经验,蔑视理论。最后他终于能够一眼就根据所用字体,估出一页或一整张的价钱。他向无知的主顾证明:大号铅字比小号铅字搬动起来更费钱;如果是小号铅字,他又说排起字来更费劲。在印刷业中他最外行的是排字,他很怕弄错,所以只承接对自己一方有利的买卖。如果排字工人是按时计酬的,他的眼睛就绝不离开他们。如果他知道一个厂商资金周转有困难,他就用低价买进他的纸张,并把它囤积起来。因此,从那时起,那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改为印刷工场的房子,变成了他的产业。他拥有各种各样的幸福:他的老婆死了,只给他剩下一个儿子;他把儿子送进当地的中学,目的不是要他受教育,而是为自己准备一个继承人;他对待儿子很严厉,以期延长他的父亲的权力,因此,放假的日子,他命令儿子上铅字架干活,对他说,他必须学会赚钱,以便将来报答他的可怜的父亲,父亲正在流着血汗来养育他呢。神父离开的时候,曾经告诉塞夏,四个排字工人中,哪个最诚实最聪明,塞夏就挑了他来当工头。这样安排以后,老好人就能够安安稳稳地等待到儿子来接手的那一天,那时印刷所在年轻人的巧妙经营下,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儿子大卫·塞夏在昂古菜姆的中学里学习成绩优异。父亲塞夏既没有知识,又未受过教育,是从“熊”的地位爬上来的,他非常看不起科学,却仍然送他的儿子到巴黎去研究高级印刷术,只给他一个严厉的忠告,叫他不要依靠父亲的钱包,应该自己在巴黎这个工人的天堂里攒一大笔钱,因为儿子在这个智慧的国度逗留期间,毫无疑问会把父亲的钱包视为达到目的的方法。大卫在迪多印刷所当工头,一边学艺,一边完成了学业。迪多印刷所的工头变成了学者。一八一九年年底,大卫·塞夏离开巴黎,没有花过他父亲的一文小钱,父亲召他回去接管生意,当时尼古拉·塞夏印刷所拥有省内唯一一份刊登司法告示的报纸,还有省政府和主教公署的文告。这三个主顾便足以给一个勤劳的年轻人带来一大笔财富。

正好在这时期,造纸厂的库安泰兄弟买下了昂古莱姆的第二张印刷执照。到目前为止,老塞夏趁着帝政时期兵连祸结,工业衰落的时势,将这第二家印刷所压挤得毫无生气,就凭这一点,他没有收买这家印刷所。他舍不得花这笔小钱,后来就害了他的老印刷所。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老塞夏高兴地想:以后他的印刷所同库安泰兄弟之间的竞争,负责的是他的儿子,而不是他。

“我会抵挡不住的,”他心里想,“可是一个从迪多所里训练出来的年轻人会胜利的。”

P3-5

目录

第一部 两诗人

 一 一家外省印刷所

 二 德·巴热东夫人

 三 客厅里的夜晚,河边的夜晚

 四 外省的爱情风波

第二部 一个外省伟人在巴黎

 一 巴黎的第一批果实

 二 弗利科托饭店

 三 两种不同的书店老板

 四 第一个朋友

 五 小团体

 六 贫穷的花朵

 七 报馆的外表

 八 十四行诗

 九 忠告

 十 第三种书店老板

 十一 木廊商场

 十二 一家书店的外表

 十三 第四种书店老板

 十四 后台

 十五 药商的用处

 十六 科拉莉

 十七 小报是怎样编的

 十八 夜宵

 十九 女演员的住家

 二十 另一种记者

 二十一 靴子对私生活的影响

 二十二 报纸的秘密

 二十三 又是多利亚

 二十四 锋芒初现

 二十五 出版商拜访作家

 二十六 出尔反尔的技术

 二十七 报纸的威风与屈辱

 二十八 戏剧作家的钱庄老板

 二十九 新闻记者的洗礼

 三十 上流社会

 三十一 寻欢作乐的人

 三十二 第五种书店老板

 三十三 敲诈勒索

 三十四 贴现商

 三十五 转移阵地

 三十六 弄神捣鬼

 三十七 致命的一周

 三十八 一文不名

 三十九 告别

第三部 发明家的痛苦

序言

巴尔扎克的传世之作《人间喜剧》共有96部小说,其中《幻灭》以其浩瀚的篇幅、涉及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及深刻的思想分析,成为最有价值的小说之一。

《幻灭》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两诗人;第二部:一个外省伟人在巴黎;第三部:发明家的痛苦。内容梗概如下:

两诗人

外省昂古莱姆小城有两个胸怀大志的青年:大卫和吕西安;他们俩是中学时代的同学,两人的性格爱好各不相同,结果都爱上了诗歌。大卫违反自己的意愿接收和料理他父亲的印刷所;吕西安比大卫更有文学修养,在昂古莱姆获得了诗人的称号。大卫爱上了吕西安的妹妹夏娃,并且娶了她。大卫、夏娃和她的母亲三个人一起工作,供养着吕西安,希望他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吕西安却爱上了当地一个附庸风雅的没落贵族妇女,将自己的姓改为带贵族标志的“德·吕邦普莱”,并且和她一起私奔到巴黎。

一个外省伟人在巴黎

到了巴黎后不久,情妇就抛弃了吕西安,这位外省伟人剩下孤独一人,不得不在巴黎茫茫人海中自谋生路。他结识了富有才华的达尼埃尔·德·阿尔泰兹,后者后来成为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当时他同几个优秀青年组成一个九人的小团体,吕西安被介绍参加了这个小团体。新闻记者卢斯托介绍吕西安认识书业大王多利亚,吕西安将自己的诗稿呈送给多利亚,傲慢的书业大王对诗稿不屑一顾,使得吕西安对他恨入骨髓。吕西安终于进入了新闻界,为了报复多利亚,他写了一篇恶毒攻击作家拿当的文章,拿当是多利亚心中伟大的作家,他正在出版拿当的书。这篇文章产生了效果,多利亚不得不投降,收购了吕西安的诗稿。为着同拿当和解,吕西安化名写了第二篇文章,反驳以前自己的论点,大捧拿当的书。吕西安成了各处沙龙的宠儿。可是他又做了几件卑鄙无耻的事,使得他名誉扫地。他在决斗中受了伤,破了产,受尽羞辱,只能以一个流浪儿的身份回到昂古莱姆。

发明家的痛苦

大卫·塞夏试验一种造纸的新配方、新工艺,并获得了成功。可是他却被吕西安的不道德行为害苦了:吕西安因处境困难,以塞夏的名义签发了许多票据,到期不能兑现,这堆债务使塞夏不得不躲起来。吕西安的一封信使塞夏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被捕入狱。满怀悔恨的吕西安决心自杀,独自离开了昂古莱姆。他在途中遇见了一个古怪的西班牙籍神甫,自称是西班牙托莱多城大教堂的名誉议事司铎,实则是以前屡次在《人间喜剧》里出现过的伏脱冷,经过一番谈话,伏脱冷答应带吕西安回到巴黎,帮助他发财致富,吕西安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塞夏为了恢复自由,不得不出卖了他的发明执照,得钱用来清偿债务,永远放弃了当发明家的想法。不久他的父亲病逝,遗留给他一笔财产,他可以在业余时间研究文艺作品来消遣,过着幸福的生活。

《人间喜剧》中的风俗研究,无论是私人生活场景,还是外省生活场景,或者巴黎生活场景,共同构成了一幅从1789年大革命到1848年革命之间的法国社会的巨型图画。巴尔扎克在书中分别描写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没落的贵族,他们愿意同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家联姻,目的是使自己的家重新金光闪闪,或者恢复过去的部分荣耀;大资产阶级,他们追逐荣华与财富;小资产阶级,他们渴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老百姓,尤其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中构成一种平衡和稳定的因素。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也得到了详尽和栩栩如生的介绍,如银行家、商人、律师、医生、教士、新闻记者、官吏、仆人和伙计。更重要的是,作者指出,有三种新权力已经统治这个社会:第一是报纸,它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宗教,可以左右舆论;第二是官僚机构,权力巨大,结构复杂,掌握在微不足道而且墨守成规的雇员手中;第三是大金融家集团,他们是物质社会的灵魂,正在驱使商人去征服全世界。

在这幅图画中,巴黎是作为现代大魔鬼而出现的,这个充满罪恶的城市同时以其无耻的习俗而吸引入。在巴黎丛林中,猛兽们最喜爱的猎物主要有三种:娱乐、金钱和野心。这三种猎物是互相关联的;过度的贪欢享受必然追求大量的财富,而金钱则是权力的基础。人生就是不断地斗争,主要的问题是取得胜利,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这个腐败时代的社会甚至被那些这个时代调协一致而且获得了大利的人所咒骂,例如朗热伯爵夫人说:

“这世界是一个大泥潭”,拉斯蒂涅说:“是一个污泥的海洋”,伏脱冷说:

“这个社会是骗子和坏蛋的集合体。”

这是什么时代?什么样的社会?

这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的时代,这是封建王朝解体、资本主义登-场、金钱至上、人欲横流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一切有点才华的青年。无不野心勃勃,勤奋工作,渴望有一天能功成名就。在开始奋斗初期,他们还保持着天真纯洁,宛如毫无片云的蔚蓝天空,遇到不平事,良心会奋起谴责;慢慢地社会的毒针注射到他们的血液里以后,他们的渴望出人头地的本能就变成了无法控制的情欲,野心的鞭策经常战胜良心的谴责。在这时候,他们的理想幻灭,不得不与社会同流合污,自甘堕落,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之事。

许多凌云壮志的幻灭,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吕西安的失败,除了社会因%t-以外,还应加上一条:他自己的意志薄弱。大卫则不然,他的理想幻灭主要是他的善良,不善于在残酷的商战中保护自己。

这部小说写的是社会霸主——新闻出版界的事,料想不少素材是出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前言中说:“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学家,我只不过是这位历史学家的秘书。开列恶癖与德行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事件,结合若干相同性格上的特点而组成典型,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也许能够写出一部历史学家忘记写的历史,即风俗史。”这就是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幻灭》正确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上有抱负的青年,凭借个人才智寻求发迹的幻想,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和贪得无厌的剥削本性,帮助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使这本书成为人们百读不厌的名著。

郑永慧

2005年4月

内容推荐

《(外国文学名著新译)》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人间喜剧·外省场景》中。小说以复辟王朝时期的巴黎为背景,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诗人吕西安,他试图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华跨入巴黎上流社会,结果身败名裂,黯然回乡;一个是心地淳朴、埋头科学创造的实业家大卫,因没有认清商人的阴险狡猾,被迫放弃专利,隐居乡间。

小说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后从外省到巴黎的广阔图景,描绘王政复辟时期种种富有特征意义的现象,反映在残酷而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青年的才能如何遭受摧残,幻想如何遭受毁灭,文学的圣殿如何被用来作无耻交易的场所而变得污秽肮脏。

巴尔扎克本人称《幻灭》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充分地表现了我们的时代”。

编辑推荐

巴尔扎克著的《幻灭(外国文学名著新译)》的中心内容,是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理想破灭的故事。主人公吕西安是一位诗人,在外省颇有些名气。他带着满脑子幻想来到巴黎,结果在巴黎新闻界恶劣风气的影响下,离开了严肃的创作道路,变成无耻的报痞文氓,最后在党派倾轧、文坛斗争中身败名裂。他的妹夫大卫·赛夏是个埋头苦干的发明家,因为敌不过同行的阴险算计,被迫放弃发明专利,从此弃绝了科学研究的理想。作者将这两个青年的遭遇与整整一代青年的精神状态,与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巴黎生活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之具有了普遍意义。在巴尔扎克笔下,十九世纪的巴黎好比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仙,不断地吸引着和毁灭着外省的青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