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父亲/老照片温情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老照片》编辑部编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回忆父亲朱培德

我的父亲朱培德(1889—1937),字益之,原属滇军,后率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1925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后历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等职,1935年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军衔,成为五位陆军一级上将之一(其他四位是何应钦、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他曾致力于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却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五个月辞世。当时我十六岁,对他的许多事情已有很深的记忆。

父亲身材中等,但却给人“魁梧”的印象。平时不轻易发怒,偶有怒意时,即使不扬声也使人感到“雷霆万钧”之威。他不喜欢官场的习俗。初到南京参谋本部时,他发现每次进出大门,总有卫兵列队迎送,还有军乐队在大门内演奏。几天后,他就下令取消了此类仪式。再如,他乘火车出行,常有政府官员去火车站迎送。父亲在国府会议上力倡简仪,这些旧俗遂被革除。

父亲的阅读范围很广,从中国史、诗、散文到有关欧、日、美近代政治、社会、民情的资料,皆有涉猎。他读书时,身边带着两本小手册,一本录下较重要的内容或心得,另一本选录有意义的字句。周末我从学校回家时(当时我住读于金陵中学),他常向我讲解读书心得或特别欣赏的词句。商务印书馆发行“四库全书”选集时,父亲买了一套精装本,藏在三个特制的大书柜内,说等打完“大战”后退休回家从头读起。可惜,父亲所有藏书、笔记均在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时与住房同被焚毁。

父亲晚年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他带兵征战十几年,见每次战后,都有许多青年遭受伤亡的痛苦,总觉得自己负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导致他试图从宗教中寻求解脱。曾跟随他多年的参谋长黄实亦因此成为虔诚的佛教徒。经黄的介绍,父亲开始对佛教发生兴趣。起初自己选读经书,也曾去南京近郊佛寺与较知名的住持高僧研讨几段经文。1935年,父亲在家中阁楼特设小间,作为他研究佛理的“静室”。他曾几次对我讲授佛教理论及佛教在印度及中国发展的史迹,等等。

父亲平时居家平易俭朴,但在外交场合,非常注意中华大国的庄严和体面。为此,他特请一位曾留学剑桥大学的先生来鼓楼家中教习英语,讲授欧洲文化、历史、礼仪,母亲有时也在旁同学英文。1936年,父亲为翌年准备代表中国出席英皇加冕大典,特制了一套陆军一级上将的大礼服和几套西服,研习宴席上的礼节,并与母亲同习交际舞。

在日常生活方面,他教导我们生活要俭朴,居家要勤俭。衣服有破洞时,补好再穿,但要干净;不滥用纸张,须用两面写;每餐要想到农人种植辛苦。“一粒米,一滴汗”,碗内不能剩饭。他要求我们平日起居大小事要自己做,待仆人如家人。

我幼时在中央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读书,十一岁时就可按成绩毕业升人初中。我的级任导师张箴华先生觉得我成绩虽好,但年纪尚幼,还不够成熟,最好再留校一年,为此他认为有必要和家长面谈。父亲得信后,立即约好时间,那天,父亲着灰布长衫单独赴校,由我带至张老师处,我在室外等候,两人谈了将近一小时。告辞时父亲向老师恭敬道谢。返家的路上,父亲说他完全同意老师的见解,要我对老师提出的弱点下功夫改进。

我少年时曾希望将来能进空军军校学习。父亲不赞同。他说军人是个破坏性的职业,他一个人就够了,下一代应从事建设性的事业。他生平注重农业,用他想象中的“新食物”鼓舞我们:此种食物能自殖,不需施肥,不怕干旱,大大减少农人的操劳和风险;富有营养,每天只需食用少许就可保证健康。1934年前后,他在南京市内紫竹林买了一块地,在专家指导下种了几百株果树,准备将来与学习农技的子侄们一同研究果树改良。抗战胜利后,有两位农科毕业的堂兄在此筹办试验农场。受父亲的影响,我们这一辈的朱家子弟,后来大都学习农科与工科。

长年的军旅生涯,使父亲患了胃病。北伐后期,胃症加重,医嘱须静养。他曾数次呈请国府准许暂退休养,未蒙允准。1929年迁入南京后,他便注意体育锻炼。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他负责对日作战的筹划,知道中日间必有一场恶仗,曾向母亲说中国将要打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大战,自己必须赶快壮健起来,蓄有足够的精力去打这场战争。他锻炼的方法较多,如网球、高尔夫球、骑马、狩猎、游泳。P1-5

目录

回忆父亲朱培德

浅忆父亲陈方济教授

石狮见证父子情

父亲顾颉刚与他祖母的合影

我的父亲孔祥勉

父亲李济与丁文江、傅斯年的交往

回忆父亲张春霖

我们的父亲华霁荪

父亲的梦

我的父亲王芸生

武昌车辆厂创始人父亲李宣予

父亲的追求

父亲张我军的早年经历

先父的两张老照片

父亲邓广铭执教复旦大学的日子

我的父亲苏静将军

硬汉父亲

父亲的长袍照

父亲的老相机

父亲的信

我的父亲是武工队队长

父亲赵俪生与孔祥瑛的一段趣事

父亲的学生时代

父亲曾经是个兵

与父亲的唯一合影

父亲亲历“地道战”

服务农村的医生父亲

父亲胡萍为毛泽东驾驶专机

父亲曾是外交官

父亲走过八十年

父亲留下的照片

往事回眸

父亲的风景照

父亲“老豆”

永失父爱

序言

1996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并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相继被业内权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1978—1998二十年难忘的书;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共和国60年60本书。

作为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老照片》以“定格历史、收藏记忆”为己任,至2018年4月,已出版了118辑,共刊出各种历史照片一万余幅,相关的文字一千万余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一份形象而鲜活的记录。《老照片》出版20余年来,这些带有个人记忆温度的文章受到大众读者的喜爱,年长的读者借此印证经历过的历史,回忆过往的岁月。而青少年读者借此从中国社会的变迁中,仰望历史的星空,感受普通民众细腻的家国情怀。

为此,《老照片》编辑部编辑了这套温情系列图书:《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师》《一封家书》,共四种。其中有些文章从已刊《老照片》中精心挑选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温暖篇章,文字质朴平实,感情自然真挚。还有一些文章,按照《老照片》的一贯格调,另约稿、辑录了众多名家的作品。如《一封家书》收录了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曹文轩《爸爸愿意哄着你长大》等表现父爱的书信;也收录了林薇《写给儿子的两封信》表现母爱的信札,这也是林薇之子、作家止庵首次授权出版。《我的老师》收录了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这篇文章选自本社出版的《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在《老照片》陆续出版20年之余,我们冀望与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一起成长,通过共同翻看《老照片》,开阔阅读视野,增长人生阅历,增添人文情怀。

我们期待这套温情系列,为每位读者开通一条重温往事的时光隧道,大家在历史时空的穿梭中,向美好的回忆致敬,并从中领略人生旅途中的不同风景。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2018年5月

内容推荐

老照片编辑部编的《我的父亲》是《老照片》温情系列图书的一种,辑录了已刊《老照片》中关于父亲的文章三十五篇,其中有顾潮回忆文章《父亲顾颉刚与他祖母的合影》、著名演员曹雷回忆父亲曹聚仁的文章《父亲的梦》、王芝琛撰写的《我的父亲王芸生》和胡耀萍描写《父亲胡萍为毛泽东驾驶专机》的文章,感情真挚丰沛,文字质朴真实。在这些饱含温情的私人记忆中,读者不仅能够读到名人大家的家风与品格,也能体会到平民百姓的家庭温暖,一起感受百多年来中国人细腻的家国情怀。

编辑推荐

《老照片》以“定格历史、收藏记忆”为己任,至2018年4月,已出版了118辑,共刊出各种历史照片一万余幅,相关的文字一千万余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一份形象而鲜活的记录。《老照片》出版20余年来,这些带有个人记忆温度的文章受到大众读者的喜爱,年长的读者借此印证经历过的历史,回忆过往的岁月。而青少年读者借此从中国社会的变迁中,仰望历史的星空,感受普通民众细腻的家国情怀。本册为老照片编辑部编的《我的父亲》。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