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魔都买房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平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周欣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俯在江晓晓的耳边,轻声说:“哦,我那个房子,有什么事随时告诉我。”说完,快步地向着安检口走去。

这托付,倒是让江晓晓一怔,愣愣地站在那里,看着那红色背影渐行渐远,突然觉得一切好陌生,她记忆中那个长发、永远穿着黑白灰正装的周欣彻底消失了。原以为周欣离开这个城市,自己是她最为难舍的牵挂,现在想来,她的房子才是呢!

可这也没什么,江晓晓觉得她理解周欣,现世当下,爱情、友情甚或亲情都会遭遇背叛,可房子不会,尤其上海,一套价值千万的房子,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这才是周欣放心离开的筹码。自己不也一样,刚才的伤心落泪,兴许是因为周欣的离开,更多则是感慨这一年被学区房折腾的生活,所以悲从中来吧。一切虽已尘埃落定,可那些经历过的事,不时浮上眼前.让她心有余悸。在上海,没经历过房市的疯狂,都不好意思谈人生。

哎,该从哪里说起呢?5个月前,一个周六的早晨……

江晓晓急吼吼地起床,一根皮筋快速地把头发束成丸子头。套上羊绒毛衣和打底裤,裹着一件快要及踝的藏青色羽绒服,冲进洗手间,刷了牙,胡乱地洗把脸。她想省时间,连热水都懒得用,可冷水着实冰凉,她把化妆水用力地往脸上拍,想拍去这个春天逼人的寒气。头顶上一根白发直直地竖着,像在示威一样,江晓晓狐疑地看了看,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她仔细盯着镜子想要拔掉它,可试了两次,拔出了两根黑发。镜子中的自己很憔悴,她的脸本来就小,标准的瓜子脸,五官匀称,大眼睛长睫毛,高鼻梁,除了不是樱桃小嘴,怎么也算一个美人坯子。现在似乎下巴更尖了,让五官的比例有点失调。眼角、脸颊的妊娠斑,越发清晰可见,生大宝时留下的还没完全退,生二宝又补了一层,本想涂点粉底液,镜中的自己看着有点糟心,江晓晓一眼都不愿多看,她想等买好房子再好好打扮。

她回到卧室,从抽屉里拿出5万现金,揣进包里,心里愤愤地想,今天无论如何要把这钱送出去,不管多烂的房子,只要卖,立马付定金。

她拽了拽还在酣睡的刘界让他快点起床,刘界翻了个身,背对着江晓晓,嘟囔着:“你烦不烦,什么时候周末能让睡个懒觉?简直没完没了。”

江晓晓直接掀了被子,吼道:“还懒觉,我这大半年压根就没睡过一晚安稳觉,睡睡睡,你已经把100万睡没了,赶快起来。”

江晓晓说得斩钉截铁,没半点商量余地。是的,没完没了,江晓晓也知道,可有什么办法呢?她也感觉身心俱疲,但是一天买不成房子,就得继续为此奔波,没有选择。

2016年元旦前后,上海的房价着了魔一样,疯狂上涨,有时不是一天一个价,而是一天三个价,涨得人心惊肉跳。广为流传的段子就是:房子还没过户就涨了100万,一点都不夸张。如果你是捡了便宜的下家足可以偷着乐,如果不幸你是那个上家,悲催的心情也只有身处其中的人会懂。

江晓晓就是那个倒霉的上家,卖了房子,又没买成房子,看着已卖的房子价格噌噌往上涨,而想买的房子却遥不可及,江晓晓感觉被抛进房市的汪洋大海,却不知道哪里是岸。找房看房半年多,体重直接锐减成两位数,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好多朋友都羡慕地问:“生好孩子,这么快就恢复啦?”

看着别人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江晓晓很无语,说出去别人都不相信,自己真的是折腾学区房瘦了下来。

P2-4

书评(媒体评论)

徐平,一位“很理”的理科生。大学毕业之后做高中物理老师,在工作单位附近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创作天地。

善学的她,开始在职攻读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生;

善变的她,弃理从文,脱产攻读新闻学研究生,为圆新闻记者的梦。

一切并不如愿,当就职简历投到出版社,人家看中的还是她物理教师的经历。

她喜欢挑战自我,接受新事物,承担了部门的营销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领导、同事、用户赞不绝口。有人说,做编辑是有追求而不图回报的女同胞的理想职业,也许她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也是一位“虎妈”,与一群“虎妈”们常沟通,同交流。为了孩子,她买过房,租过房,住的地方不断变化。《魔都买房记》正是她所经历的、身边人发生的,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故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倪明

后记

我喜欢出发

记得一个周末下午,陪萱同学去上补习班,坐在教室后面,我又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开始更新这部小说,写得正开心,课间休息了,萱同学朝我走来,一脸怒气。

她走到我跟前,义正词严地说:“妈妈,你看你就知道刷手机,你看别的家长,人家都在认真记笔记。你不好好记,我听不懂,回去怎么跟我讲。”周围的家长听着萱同学小大人似的训话,都噗嗤笑了,搞得我特别难为情。

我赶忙把手机给她看,想要证明我是在用手机写文章,干正事。萱同学听都不听我的解释,撂下一句话:“后面要认真听,要不我就把你手机没收。”扬长离开。看着她小小背影,我也笑了,这说话的口气、神态、语言组合,跟我吼她的时候一模一样。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相信,我居然用手机写出了这部10多万字的小说,在无数个陪读的周末,女儿在学习各种本领,我在吭哧吭哧地码字。断断续续写了快一年,终于写完了。当我把所有内容从手机导人到电脑,汇总成一个文档,满满的成就感,突然觉得自己的故事也好励志。我喜欢出发,做个行动主义者。

我是一位在职的二宝妈,大宝7岁,二宝2岁,自从有了俩娃,我的时间就被彻底分割了。白天,有忙不完的工作;晚上,雷打不动地陪读,陪完大宝陪二宝,等俩宝都睡了,自己也困倦得不行:周末辗转在各个兴趣班,终年无休。这种日子,当了妈,自然会懂。

在如此忙碌的生活里,我能挤出零零碎碎的时间写出这样一部作品,如果找一个合理解释,那就是爱好。是的,我喜欢写,我喜欢用文字表达,在故事中,我觉得自己更真实。现实中,有太多的角色需要我们去承担,我们被裹挟在这个时代里,为房子奔忙、为孩子奔忙,我们很累,可是又像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旋转。在旋转中,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曾经年少,忘记自己也曾理想飞扬,我们越来越活成了让自己都觉得陌生的模样。

这一年,我的内心充满了不安,有对青春不再的怅惘,有对中年来袭的惶恐,岁月一刻都不停息,时间过得飞快。“中年妇女”这个称呼成为妈妈们之间的一种戏谑,可我知道谁都不愿意真的去做那个中年妇女。

有天上班,骑单车到地铁站,匆忙放下,锁好。一个小伙子对我说:“阿姨,你摆放整齐呀!”我扫了他一眼,想着我有那么老吗?

我幸灾乐祸地想,哼,叫我阿姨,过几年等着其他小屁孩叫你大爷吧。

张爱玲曾写过,青春是不稀罕的,孩子会一个个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也许,一代代人就是这么过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把上一代人拍死沙滩,他们下手不会留情。

我想,每代人总该留下他们那代人的故事。所以,我忍不住地写了这部小说,这里有我的故事,有我很多同龄人的故事。我们很平凡,一直活得真实而努力。对于一个非文学创作科班出身的人,我实在不敢把这样的一部小说称为文学作品,但这里饱含了我全部的热忱,主人公流过的泪,我都陪她一一流过。

我的很多同龄人,也包括我自己,我们一直循规蹈矩地生活,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年,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情世故,我们也不免彷徨、焦灼、无奈,甚至也不得不做着妥协。但是,保持努力,是我们永恒的状态。

一部小说结束了,这个故事还会继续。

写到此,想表达一下感谢。感谢我的老师,苏州大学徐国源教授,感谢我的同事,诗人编辑古冈老师,在书稿的修改中,给我提了很多专业的建议。感谢我的家人,总是为我扫除后顾之忧,让我安心写作。

最后,谨以此文献给20年前的自己,那个高中理科班爱码字、梦想当作家的小女孩。

2018年1月14日完稿于上海

目录

01 楼市狂飙

02 “牛蛙”失利

03 目标,上民办

04 漫漫陪读路

05 “二宝”驾到

06 儿子跟谁姓

07 结缘,解忧

08 卖房容易买房难

09 “良心上家”

10 魔都伤心事

11 实地看房

12 楼市如战场

13 签约日,房东变脸

14 最好的答谢

15 互诉衷肠

16 民办学校“开放日”

17 楼市“新政”

18 贷款审批遭拒

19 意料中的落榜,意料外的神伤

20 拼了一回妈

21 终究,还是“对口”

22 状况百出的贷款

23 任何年纪都可以重新开始

24 理想的原点

后记

内容推荐

徐平著的《魔都买房记》讲述了江晓晓原本是一个有理想的女青年,可以为了心仪的专业毅然放弃优厚的公务员岗位,选择成为人称“第三性别”的女博士。但是当了妈妈之后,孩子的教育牵扯了太多现实的问题,她的生活不得不“庸俗”起来: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幼升小”何去何从?似乎不操心这些就算不得“合格的妈妈”。尤其前年有了二宝,本想买个“学区房”缓解择校压力,但是突然飙升的房价让购房计划变得一波三折……作为一个生活在魔都的普通二宝妈妈,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活波折,江晓晓唯有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脚踏实地将前行的障碍一一排除。

编辑推荐

《魔都买房记》是徐平用手机敲出了13万字的小说。该小说虽然文字叙述很朴素,但你能实实在在感觉一个大都市二宝妈的各种真实的焦灼与烦闷,房价飙升,孩子考学,操不完的心;情感焦虑,财务焦虑,吐不尽的槽……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得失,都能唤起滔滔不绝的话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4:08